近日在亞洲U16足球錦標賽的半決賽對決中,日本U16男足以3-1的比分淘汰澳大利亞U16男足,與塔吉克斯坦會師最後的決賽。這場比賽引人關注的並不是他的比分和結果,而是日本隊在首發11人有一半在賽前被更換的情況下,仍能戰勝身體條件遠勝於自己的澳大利亞隊。日本隊在此次錦標賽中展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陣容深度。
在比賽結束之後,日本U16男足的全體隊員排成一隊向場邊的球迷鞠躬致謝,看著這些略顯稚嫩的臉龐,看著這些身體條件並不出色的球員展現出的強大的戰鬥力,讓我們不得不再次對中國足球的未來表示擔憂。這些日本U16國足的年輕隊員,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成為中國足球亞洲區內最強勁的對手,成為阻礙我們圓夢世界盃的中堅力量。
近幾年在我們中國國足遲遲徘徊在世界盃門外時,我的亞洲鄰居日本、韓國卻頻頻殺入世界盃決賽圈。以今年的俄羅斯世界盃為例。韓國隊在明知自己幾乎無出線希望的情況下仍能在最後時刻拼得2-0拉同組最強隊德國隊下馬。日本隊在與哥倫比亞、塞內加爾、波蘭同處一組的情況下,仍能殺出重圍,挺進16強。再看今日日本足球新一代的表現,我們雖不想承認,但日本足球已配得上是亞洲足球的最高水平了。
今天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崇拜,也不是過分擔憂,而是通過日本國家隊與日本足球新生代的表現,最直觀去借鑑他們的經驗與反思自己的不足。
出場機會造就陣容深度
在與澳大利亞U16男足的半決賽關鍵之戰中,日本U16男足主教練森山三郎並沒有拘泥於現在的主力陣容,而是選擇換下一半的首發球員,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冒險的。但同時也給了那些替補隊員絕佳的鍛鍊機會。替補陣容的深度不是比賽的垃圾時間和幾場無關痛癢的比賽就能鍛鍊出來的。越是關鍵的比賽,越能檢驗一個球員關鍵時刻能否肩負大任。越是畏首畏尾不敢給予替補隊員機會,在關鍵時刻的輪換上就會顯得越發被動。而在我們的中超聯賽,為了響應國家的U23新政,一些球隊大打擦邊球,年輕隊員要麼上場10分鐘就被換下,要麼垃圾時間走個過場,是為了贏得比賽嗎?最後坑的只是自己而已。就像之前的國足俄羅斯世界盃預選賽,在挺進12強的關鍵時刻,鋒線球員卻遲遲打不開局面,中國隊自己聯賽體制下培養的球員無人能站出來拯救我們的國足,只能幾個老將在場上苦苦支撐。反倒是把希望寄托在效力於荷甲聯賽的小將張玉寧身上,讓人唏噓。沒有出場機會就沒有穩定的陣容深度。日本U16男足主教練的這一次看似冒險的輪換,其實對球隊長遠的發展來說,事半功倍。
身體條件的劣勢不是阻礙我們對抗歐美球員的關鍵
我們在與歐美球員做比較時,首先會詬病於我們球員的身高、體能劣勢。但是今日日本足球的崛起也並沒有被身高的劣勢所羈絆。在與身高遠遠優於自己的澳大利亞U16男足比賽的關鍵時刻,體能卻反而成了日本隊的優勢。我們所熟知的日本旅歐球員香川真司、本田圭佑、岡崎慎司等,身體條件從來都不是他們立足五大聯賽的關鍵,他們給我們的印象是能跑,敢拼,敢於對抗。所以說身體條件的劣勢不是阻礙我們對抗歐美球員的關鍵,關鍵是我們是否有自律的生活方式讓自己保持充沛的體能,是否有敢拼、敢衝的意志力,讓我們能在比賽的最後時刻仍保有足夠的競爭力。像C羅等職業生涯巔峰期長久不衰的一些歐美球員,在飲食上和訓練上都有極強的自律性。而反觀我們的聯賽球員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們的俱樂部與歐洲俱樂部的差距也在於此,對球員的作息、飲食方面的管理太過疏忽、也不專業。讓懂足球的人來接管中國足球說的並不是會踢足球的人,而是懂得管理足球的人。
態度、意志力培養與體能訓練、戰術訓練同樣重要
態度決定一切,在雙方紙面實力相同的情況下,拼的就是比賽的態度和意志力。他應該擺在與體能訓練和戰術訓練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果為了利益只關注於俱樂部的賽事,一到國家隊比賽就畏手畏腳,那麼比賽沒開始,就已經決定了接下來的走勢,就算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教練也依然無法拯救我們的國足。態度是否積極,是否有國家榮譽感,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看那些球場上鐵血硬漢為國徵戰激動流淚的感人瞬間,有幾個是我們的國足留下的。沒有積極的態度,就沒有持久的意志力,為什麼我們球員的體力永遠會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成為我們的劣勢,為什麼對手永遠比我們的體力要好。所以說,態度和意志力的培養是左右比賽的先決條件。能否做到這些,無須他人的幫助,主要還得看我們的國足是否願意主動做出改變,在這一點上,中國女足已為他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當然,我們的國足需要改變,我們的球迷也需要改變。給他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謾罵,畢竟沒有人願意在謾罵中成長。一個國家足球的崛起也從來不是幾個優秀的球員就能改變的,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如今我們年輕一代的韋世豪,張玉寧等球員也已開始在國家隊的比賽中嶄露頭角,期待他們帶領新一代的國家隊挺進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