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後,釣到大魚的釣友們,會想要把魚帶回家。不過野釣一般都會選擇在比較偏僻的位置,和家的距離會比較遠,等到了家,魚也就死了,那麼該怎麼保存活魚呢?下面就為釣友們分享幾種簡單的保存活魚的方法,釣友們有機會可以試一試。
水草保護法
垂釣之後,我們可以就地取材,使用垂釣場水邊浸泡在水中的水草。如果水中沒有草,就扯岸邊的青草。
首先,要把在岸邊扯的青草在水裡浸泡5分鐘,做到草中有水,水中有草;
其次,把帶有水分的草按以一層草一層魚的次序,把魚擺放到紗布袋裡(紗布袋要大些),直到把魚裝完為止,做到上、下層魚相互不直接接觸,中間隔有一層草;
最後,再把裝好魚的紗布袋裝到事先準備好的大塑膠袋裡。注意一點:裝魚的袋子上最好不要放東西,更不能放重物,容易將魚壓死。
這個辦法的優點在於:
1 由於草帶有一定的水分,可以供魚最低水量的需要;
2 魚與魚中間有一層草相隔,存在一定的空間,魚在上下草中間其鰓可以進行小張閉,從而起到了滿足魚最低換氣的要求,不至於因鰓張閉不了而死去;
3 活魚剛剛從水中取出,草剛經水浸泡過,溫度比被烈日暴曬的要低一些。並且能保持一段時間;
4 裝魚的布袋外面套一個塑膠袋的作用是避免水草上的水流掉。
魚護擴容法
魚護是保護魚的第一關,如果是魚護小並且面窄,空間不大,魚壓魚,魚撞魚,不等出水魚在水裡就死了。特別夏天氣溫高,水中的溫度自然也高,如果是魚護裡的空間比較大,魚在魚護裡能保持遊動狀態,儘量不出現魚撞魚的問題。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魚護的直徑應該不少於30釐米,長度120釐米,平放於水底的部分應該不少於40釐米,儘可能的讓魚可以自由平行遊動。在120釐米的長度中每隔20釐米固定一個鐵絲或銅絲做的直徑相當於30釐米的圓環,目的是儘量使魚護空間大些。當然,現在很多商家的魚護都是自帶鐵環的,十分方便。
在垂釣時,如果把魚護在水中的部分浸得再深些,效果會更好些。
魚蟹分裝法
在有流水的江、河、溪流或者在靜水的湖泊、水庫、堰塘中垂釣最容易把螃蟹釣上來,遇到這種情況必須把魚蟹分開放,千萬不要把兩者裝在一個護內。不然的話,螃蟹會把魚剪死;同時更容易把魚護剪壞,魚會跑掉。
另外,如果這個釣場之中有螃蟹並且很多,魚護就不能放在該釣場的水中,因為螃蟹容易從外面把魚護剪壞,魚也會跑回水裡。因此魚護應放在周圍其它水域裡。
垂釣時以休閒為主,釣到大型的魚,釣友們可以將其帶回家,如果是小型的魚,釣友們垂釣完畢後最好將其放回水中,注意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