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匯鎮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東部,華鎣山南段北麓,東與四川省華鎣市溪口鎮接界,東南和南部與渝北區茨竹鎮、北碚區金刀峽鎮比鄰,襄渝鐵路、渝廣高速和省道儀北路穿境而過。該鎮始建於乾隆54年(1789年),因蒿枝河、老龍河、榆錢河三河在場鎮相匯而得名,全鎮幅員面積93平方公裡,轄9個村、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近5萬人,城鎮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裡,城鎮化率達80%,城鎮綠化率達44.7%。在文明建設方面,該鎮始終致力於將本鎮特色和文明建設相結合,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老村長志願者宣傳隊」顯特色
2015年年底,為了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三匯鎮成立了「老村長」志願者宣傳隊。「老村長」志願者宣傳隊方案公布後,到村社區黨支部毛遂自薦者多達近百人,他們均為經過政治素養、身體測試、工作閱歷等綜合測評,鎮黨委政府最後確認了52名志願者宣傳員,均為經驗豐富、精力充沛、思想進步的歷任村(社區)的「老村長」。
自該隊伍成立以來,「老村長」們以「揚正氣、構和諧、獻餘熱」為服務理念,通過進院壩、入樓院宣講宣傳或打快板文藝表演形式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創建文明村莊(小區)、樹文明家風、移風易俗等300餘場次,他們還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破舊習,立新風,將鄉風文明建設尤其是家風家訓和孝善文化與群眾關心的話題相結合,用群眾聽得懂的話有效傳播了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助推了鄉村文化振興。在老村長們的齊心協力下,三匯鎮「老村長」志願者宣傳隊現已幫助居民調解調解民事糾紛500餘件,也讓三匯鎮治安案件和信訪總量同比下降50%和30%。
渝川省際邊界文明共建出重彩
三匯鎮與四川省華鎣市溪口鎮邊界線長達20餘公裡,以前兩鎮「爭邊界、爭資源、爭水源」現象十分突出,邊界村民矛盾不斷,相互往來甚少,用邊界村民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曾經真的就像是仇人一樣,誰也看不慣誰。」
2012年,兩鎮開始文明共建,讓邊界村民從「仇人」變成了「親人」。在文明共建紅,三匯鎮和溪口鎮先後達成了「五點」共識,籤訂了「八項」合作協議,共同擬定了渝川省際邊界文明共建「18」條,邊界6個村互聘名譽村主任,聯合開展進院壩宣講12場次,召開村民座談會8場次,共同舉辦農民運動會3屆,召開新聞發布會3場,打通兩鎮之間多年未曾接通的「斷頭路」2條。
通過深入共建,現在三匯鎮與溪口鎮邊界形成了互幫互助、親如一家的良好態勢,兩鎮經常開展共建活動,為居民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
文明典型進行勵志教育揚正氣
為了培養三匯鎮居民向先進學習的意識,三匯鎮還通過選樹文明典型,進行勵志教育的方式來弘揚正氣,促進和諧。通過群眾推薦、層層培育,三匯鎮成功選樹出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太富環保科技有公司副總經理全國勞模王道倫;放棄愛情和工作,無怨無悔照顧雙雙癱瘓在床的父親和弟弟的孝老愛親模範、感動合川人物蔣雪梅;40年護林巡山所走路程可圍繞地球3圈的「身邊榜樣」顧德春等人,進入社區、學校等地,進行勵志教育。
在勵志教育中,王道倫等傑出代表通過講述了他們的自身經歷,來激勵三匯鎮居民,讓居民們以身邊人做榜樣,學習他們的精神,幫助該鎮形成了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
三匯鎮曾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園林城鎮和全國發展與改革試點鎮、重慶市最具投資價值小城鎮和重慶市最美特色小鎮稱號,但是他們並沒有止步,文明不能只看一時,更重要的是長期堅持,三匯鎮將會繼續將自身特色與文明建設相結合,走好自己的文明路,讓文明之花競相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