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殺上官婉兒的歷史真相

2021-02-07 歷史探秘大全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歷史探秘大全



字數:4771字,閱讀時間:約15分鐘

上官婉兒,唐高宗時的朝廷重臣上官儀的孫女,14歲時因聰慧善文為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如日中天,在當時的政壇、文壇都擁有顯要地位,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與韋後同時被殺。韋後被殺,當屬咎由自取;而上官婉兒之死,卻讓後人唏噓不已。

  唐高宗麟德元年,即公元664年,身居相位的上官儀因替高宗李治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則天所殺。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鄭氏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到了14歲的時候,上官婉兒出落得妖冶豔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採過人,下筆千言。

  儀鳳二年,即公元677年,上官婉兒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

  從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開始,武則天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神龍元年,即705年,唐中宗李顯復位以後,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翌年,武三思依靠韋後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景龍元年,即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後處,並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韋後和中宗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太子李重俊兵敗被殺。

  上官婉兒度過了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的危機後,更致力於輔佐朝政。設立修文館,「盛引當朝詞學之臣」,是相當富有政治智慧的手段。據《大唐新語》記載,上官婉兒「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這雖然主要是為了擴充自己的政治力量,然而,此舉也促成中宗朝宮廷詩創作日益繁盛的局面。《景龍文館記》是這樣評價上官婉兒的:「至幽求英俊,鬱興辭藻,國有好文之士,朝無不學之臣,二十年間,野無遺逸,此其力也」。藉助顯赫的政治地位,通天元年之後的宮廷文壇上官婉兒成為擁有絕對大權者。張說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也說,「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專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響……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嘉猷令範,代罕得聞,庶姬後學,鳴呼何仰」。「兩朝專美」一詞形容上官婉兒在武則天和唐中宗兩朝的顯赫地位,實不為過。

  在設立修文館期間,天下詩文才子云集京師,上官婉兒便邀請他們入修文館,摛藻揚華。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連流竟夕,醉不思歸。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後和安樂公主,數首並做,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文臣才子所做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當時,朝野上下,吟詩做賦,靡然成風。韋後本不工詩,就由婉兒捉刀代筆,文臣才子們也明知非帝後親筆,但當面只好認她自製,格外稱揚,韋後遂把婉兒寵上加寵。於是,婉兒趁此機會,將小自己6歲的兵部侍郎崔湜引做自己的面首。

  崔湜是定州人,他在詩中說,「餘本燕趙人,秉心愚且直」。但考量其一生所作所為,既不愚也不直,雖有才卻無德。他的品行可用兩個成語來概括,一是見風使舵,一個貪得無厭。崔湜留下了38首詩歌,有許多是在馬上吟就的。每逢下朝騎著馬走出端門,他並不急著回家,而是攬轡緩行,且行且吟,用詩歌來緩解緊張的神經。同朝為官的張說見到此情此景,感慨道:「文與位固可致,其年不可及也。」

  當時,崔湜年少多才,與婉兒堪為一對佳偶,如今只是結為露水夫妻,婉兒並不滿意。因為當時崔湜在宮外,婉兒在宮內,宮闈乃是禁地,出入都不方便。於是,婉兒請營外第,以便遊賞。中宗派人為上官婉兒修建別院,穿池為沼,疊石為巖,窮雕極飾,院內亭臺閣宇、園榭廊廡,無所不有,風雅時尚,當為洛陽第一家。上官婉兒與崔湜從此日日鴛鴦戲浴。崔湜的弟兄崔蒞、崔液、崔滌也個個都是眉清目秀、面如冠玉的美貌少年,崔湜就將他們引進宮中,同時與上官婉兒幽會。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景龍四年,即公元710年,太平公主勢力風生水起,上官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6月,唐中宗被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死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後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7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衝入宮中,殺韋後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並託他婉告李隆基,乞求免其一死。劉幽求見她嬌喉宛轉,楚楚可憐,便滿口答應。正巧此時李隆基入宮,劉幽求就將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兒代為申辯。但李隆基卻說:「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遂殺了上官婉兒於旗下。那麼,李隆基為什麼堅決要殺上官婉兒?僅僅是因為如他自己所說「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的原因嗎?李隆基堅殺上官婉兒的背後還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縱觀上官婉兒一生,不僅多姿多彩,而且跌宕起伏;不僅雪明花豔,而且才華橫溢。據《景龍文館記》記載:上官婉兒天資聰敏,少年時代就在宮廷脫穎而出,她「聰達敏識,才華無比。天后聞而試之,援筆立成,皆如宿構。上官婉兒不僅有文詞,而且明習吏事,逐漸獲得了武則天的信任,得以參與奏章的批覆和政令的擬定,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唐中宗李顯復位之後,亟需借重上官婉兒的政治才幹,又令專掌制命,深被信任,尋拜為昭容。昭容為九嬪之一,當時在後宮地位僅在皇后之下,上官婉兒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政治地位又非武則天時代所能比擬,顯然已達到她一生政治生活的巔峰。

  據《舊唐書》記載,按照慣例,朝廷文告均由名儒學士草擬。武德、貞觀年間,有溫大雅、魏徵、李百藥、岑文本、許敬宗、褚遂良。永徽年間,有許敬宗、上官儀,皆召入禁中驅使,未有名目。乾封年間,劉懿之、劉禕之、周思茂、元萬頃、範履冰,皆以文詞召入待詔,常於北門候進止,時號北門學士。武則天執政時,蘇味道、韋承慶,皆待詔禁中。唐中宗時,上官昭容獨當書詔之任。上列諸人,均為朝廷重臣,一代文宗。與之相比,上官婉兒以一人之力,批覆四方的表奏和草擬朝廷的政令,其政治才幹和文學修養由此可見一斑。

  雖然,上官婉兒憑藉她的聰明才智,周旋在武、韋、李等各大政治勢力之間,並藉此掌握國家大權,但她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昭容,沒有自己的勢力,朝堂上的風起雲湧也讓她疲於應付。景龍四年,即710年5月,中宗突然死亡,這讓上官婉兒感到了危機。韋後意欲獨掌大權,讓婉兒起草一份遺詔,第一,讓十六歲的李重茂接班當皇帝;第二,讓韋皇后輔政,就像當年的武則天一樣,裁決軍國大事。

  但是,婉兒並不認為韋後有足夠的能力掌控大局,李唐皇族的力量依然相當強大,李重俊的政變已經給了她足夠的警示。於是婉兒聯絡了太平公主,此時的太平公主在朝堂中已是舉足輕重,她也樂意與婉兒合作,於是二人連夜起草好了一份不同於韋後讓婉兒起草的那份遺詔的遺詔。這份遺詔重點內容一共三條。第一條: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第二條:韋皇后知政事;第三條:相王李旦參謀政事。然而韋後並不滿意,她準備效法武則天當皇帝,將臺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這無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機,太平公主與臨淄王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

  當年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殺入內宮,聲稱「韋氏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大部羽林軍臨陣倒戈,韋氏一黨來不及反應,盡數被殺,史稱「唐隆政變」。而與韋後關係過密的上官婉兒也在誅殺之列,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此時還是沒有放過上官婉兒。

  當時,李隆基一聲號令,羽林將士們便欣然從命,宮城的防衛不攻自破,韋後與安樂公主均被殺之。其實,李隆基此次政變要殺的第三個人,就是上官婉兒。但是,婉兒臨危不懼,在殺聲震天之中,自己化妝更衣,命令宮女排列整齊,靜靜地秉燭迎接劉幽求。這個場景讓劉幽求十分吃驚。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本想當初草擬的那份詔書能證明自己和韋後不是同謀,但也正是這份詔書引來了殺身之禍。因為李隆基希望的是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稱帝,而婉兒的草擬詔書中相王李旦只是參謀政事。儘管劉幽求苦苦地為上官婉兒求情,但是,李隆基還是下了必殺令。一代才女上官婉兒就這樣死在了李隆基的刀下。

  其實,上官婉兒在政變中計劃十分周密,她早早就聯絡了太平公主。然而,她沒有算到引兵攻入宮中是殺伐決斷的李隆基。李隆基雖與太平公主一起對付韋後,但二人實則各懷鬼胎。此外,上官婉兒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鬥爭中左右逢源,固然說明她聰慧敏捷、心機過人,但也暴露了她政治道德的致命弱點,她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節操和政治立場的人。所以,在這次政變中婉兒聰明反對被聰明誤,她手中的遺詔非但沒有成為救命稻草,反倒成了刺向她自己的一把利劍。

  從上官婉兒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中,不難看出,她對於權力的無限崇拜,但也正是權力害了她的一生。上官婉兒生下來不久,就受到爺爺上官儀的牽連,被武則天的強權沒入掖庭,成了萬人之下的奴婢。後來,又因為武則天的賞識,成了萬人之上的一代女皇的心腹。這樣的經歷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權力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權力可以讓人榮華富貴,也可以讓人死於非命。這種對權力的崇拜,讓身負血海深仇的婉兒完全忘記了武則天的殺父之仇,並心甘情願地為她賣命;也讓婉兒在武則天死後投奔唐中宗李顯,從而登上政治生活的巔峰。這雖然是婉兒在險惡的政治鬥爭中學會的生存哲學,但也成為了她政治生活中的致命軟肋。從婉兒的詩作「歲歲年年常扈蹕,長長久久樂昇平」中,不難看出,這位身處權力鬥爭漩渦中的一代才女的內心對於平靜祥和生活的嚮往之情,然而政治生活中的波詭雲譎卻讓婉兒一步步沉迷於其中而難以自拔。

  當然,動蕩的時代沒有所謂的昇平祥和的樂事,盛極一時的紅梅妝也有凋零的時候。宮中的生活雖風光無限,然而歲月易逝,紅顏易老,如花似玉的美女也有人老珠黃之日,成功者也有失敗之時。正因為如此,婉兒雖為失敗者卻獲得了不少同情。她死去的第二年就恢復了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諡為「惠文」。李隆基即位後還念其文才而廣徵她的詩文作品,編成文集二十卷,以使得一代曠世才女,不至於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唐德宗貞元年間,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展現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巾幗宰相」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儘管她也曾一度享盡榮華富貴與無上權力,但她依然對皇帝、皇后,乃至公主都要曲意逢迎,這背後的甘苦辛酸恐怕只有她自己清楚。一代聰慧無比的曠世才女,在宮廷鬥爭中也難逃死於非命的厄運,想來不禁讓人唏噓嘆息。




詩詞大會第五季落下帷幕

聽康震教授品讀古詩詞

世間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詩詞裡。

30位傳奇詩人的青春史,濃縮600年家國事!

長按下方二維碼免費收聽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更多爆款好書免費領!

相關焦點

  •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為什麼會被李隆基所殺
    唐朝詩人呂溫的這首《上官昭容書樓歌》,說的正是上官婉兒。可見歷史上對上官婉兒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雖然這些詩詞中不乏吹捧之意,但是卻不能掩蓋她在歷史中的地位。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身邊行走了三十年,對於武則天來說,她不亞於左膀右臂。
  • 唐玄宗李隆基,為何執意要殺上官婉兒?
    面對這種情況,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將韋氏母女殺死,奪回李家的權力。本來站隊韋氏母女的上官婉兒,敏銳地嗅到危機,提前擬好一份有利於李隆基一脈的詔書。可當她拿著這份詔書向李隆基邀功時,卻被後者認為動機不良,而後李隆基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命人將上官婉兒殺死,一代才女終是殞命。
  • 上官婉兒墓誌出土後,顛覆其真正死因,考古家:李隆基殺的對
    不過歷史中提到過上官婉兒是被李隆基給殺的,因為李顯病逝,韋後欲效仿武則天做皇帝,為此李隆基不得不選擇了政變,從而一舉誅殺了韋後一族,其中上官婉兒就是其中之一。
  • 上官婉兒墓出土,六字碑文顛覆歷史,專家直呼:難怪李隆基要殺她
    唐隆元年(710年),時為臨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聯合其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一舉將控制朝廷、謀求皇位的韋後集團一掃而空。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核心人物均在「唐隆政變」中遇害,僅有太平公主一人為唐朝的最高政治女性。
  • 李隆基為何執意殺掉了上官婉兒?
    隆政變後,李隆基不聽身邊近臣甚至是姑姑太平公主的求情,執意殺掉上官婉兒,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他想要奪回李唐皇族的權力,結束大唐初期朝廷一直由女人長期把持的現狀(李淵時期的獨孤伽羅、李治時期的武則天,李顯時期的韋太后)。而上官婉兒就是女人統治集團的重要成員。
  • 李隆基為何非要除掉上官婉兒?看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的傳奇一生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時期,一直是男尊女卑的傳統,而在一代女皇武則天執政時期,成為中國封建歷史進入男權社會後,女人最風光的時代,那時湧現出許多巾幗紅顏,很多有才能的女人成為正式官員,有的甚至可以左右朝局,武則天手下的機要秘書就是當時最有能代表性的一個女人,她就是後來名滿天下的上官婉兒
  • 李隆基為何要殺掉上官婉兒?還想擁立一位「武則天」
    公元710年,李隆基不顧親信劉幽求的勸阻,執意誅殺了伯父(李顯)的妃子上官婉兒。要知道在不久前,上官婉兒還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分屬同一陣營,李隆基為什麼突然翻臉,辣手摧花呢?下面就請聽編者詳細道來。沉迷於上官婉兒的李顯,通過神龍政變再次坐上皇位後,第一時間就將上官婉兒納入了後宮。可以說此時的上官婉兒和李顯、李重俊(李隆基的堂哥李顯之子)、李隆基、安樂公主(李顯和韋皇后的女兒)是分屬同一陣營的。李顯父子(李重俊)也需要這位武則天執政時期的女相,幫助自己平穩朝局。可以說上官婉兒被李顯納入後宮是雙贏的局面,她既保住了榮華富貴的生活,也幫助李顯父子穩定了朝局。
  •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深得武則天寵幸,最後為何會死於李隆基之手?
    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受安樂公主與武氏勢力擠壓的太子李重俊聯手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誅殺了武三思、武崇訓及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逃至唐中宗和韋皇后處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
  • 李隆基為何執意殺掉了上官婉兒?到底做錯了什麼?原因有三
    那麼,在唐王朝的權力鬥爭中,明明已經大獲全勝的李隆基為什麼要殺掉一代名女人上官婉兒呢? 因此,上官婉兒是地地道道的名門之後。 不過可惜的是,她的祖父上官儀在自己剛出生的時候就被武則天殺了,作為上官家的女眷,她跟著自己的母親被沒入掖庭,充為官婢,度過了極為悽慘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儘管生活艱苦,但是上官婉兒的母親卻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 上官婉兒之死-大唐女性的悲喜劇
    上官婉兒的性格我不想過多的去分析,因為史料也不一定作準,即使史料真的無限接近於真相,但根據所見所聞去推測另外的聞所未聞同樣也不能夠作準。因為每個人都是有絕對差異的個體,在遇到一樣的事情所產生的想法也會不一樣。但我們卻可以另闢蹊徑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不一定非要考慮上官婉兒為什麼會死?也許只要考慮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她。這樣問題會不會簡單一點呢?
  • 上官婉兒與大唐第一美女,都被唐明皇所殺,他為何這麼心狠手辣?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是唐高宗的重臣,因為幫高宗起草廢武則天皇后詔書事發,被武則天連同上官婉兒的父親一起處死。楚楚動人的上官婉兒上官婉兒自幼入宮,異常聰慧,深得武則天喜愛,於是,13歲就把她封為才人,地位最低的高宗皇帝的妃子,武則天當初就是李世民的才人。其實,她是武則天的御用秘書。
  • 李隆基上位後,為何第一時間除掉上官婉兒?專家:你看她都做了啥
    上官婉兒就出生於這個時代。公元664年,她出生於當時的大家族,上官家。不過她並不是很幸運,武則天當權,採取酷吏政治,引起了世家大族的強烈反抗,最終的結果就是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儀被武則天抄家。上官婉兒也被罰為奴婢,送入宮中給人當下人。
  • 究竟該如何評價唐朝上官婉兒的複雜人生?
    經過專家對墓葬規格和殘留文物進行研究和判斷,認為墓主人就是唐朝的傳奇女性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陝州陝縣(今河南省陝州)人,唐朝著名的詩人、女官和皇妃。作為武則天時期和後武則天時期那段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她一度成為當時手握實權的「女宰相」。
  • 上官婉兒為何必死無疑?做了一件無恥之事,太平公主都救不得她
    上官婉兒急忙跪下求饒,張昌宗也跪下來為上官婉兒求情,武則天這才念及上官婉兒的才華,饒了她一命。雖然逃過一死,但上官婉兒額頭上卻留下了一道疤痕,她為遮掩這道疤痕,在額頭畫了一個梅花,這反而讓上官婉兒因禍得福,顯得更楚楚動人了,為此還引發了眾人的效仿,一時間唐朝流行起了紅梅妝。
  • 上官婉兒被殺真相,四十多歲卻依舊不甘寂寞,被後世唾棄
    上官婉兒本是名門出身,卻變成了奴才,人生的起落不要太大。為奴期間,出身書香門第的母親也沒有落下對上官婉兒的培養。據說上官婉兒四五歲就能出口成章,她的才華傳到了武則天的耳朵裡。最後上官婉兒用才華徵服了武則天,武則天決定免除了她的奴籍,還讓她掌管詔書,這個決定改變了上官婉兒的一生。 上官婉兒就這樣跟著武則天,在武則天登基之後,她的權力也變得越來越大。
  • 他是上官婉兒情人,將妻女「送給」李隆基,因愛上太平公主而死
    崔湜36歲拜相,是唐朝最年輕的風流宰相,其才貌吸引了很多女政治家,其中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兩個好姐妹,都是崔湜的情人。崔湜不但自己依靠女人,還把老婆女兒送到東宮服侍李隆基,有人說他是吃軟飯的,但他卻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對決中,毫不猶豫地選擇情人。
  • 上官婉兒,身為一介女流,如何穿梭在兩代朝堂!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親鄭氏配入內廷為婢女。在墓誌沒有披露之前,歷史上只記載了上官婉兒嫁給了唐中宗,期間又與武三思私通,同時還和武則天的兩個男寵有過緋聞,也許是歷史的原因,在歷史中,很少有女性留下深深的印記,所以對於上官婉兒的記載,在武則天沒上位之前的記載寥寥無幾。而且,上官婉兒被封為才人,是在唐高宗時期。
  • 上官婉兒跟武三思私通是真的嗎?揭一代女相上官婉兒怎麼死的?
    上官婉兒跟武三思私通是真的嗎?我們都知道上官婉兒是唐朝著名的一代女相,上官婉兒在唐朝的時候是武則天身邊最得利的助手,她聰明伶俐,又有才華,深得武則天的喜歡,將她帶在身邊培養,讓她參與朝政,漸漸的上官婉兒和武則天一樣,開始迷戀權利,為了權利,她甚至和朝堂上的重臣都有私情。
  • 上官婉兒侍奉殺父仇人武則天是否出於真心
    上官婉兒,唐代名臣上官儀的孫女,在其出生後不久,即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父親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她的母親因為是太常少卿鄭修遠的姐姐,母女才得以免死,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淪落為奴。
  • 上官婉兒多次參與皇位爭奪,且都處於失敗陣營,為何還能步步高升
    在王者榮耀中,有一個叫上官婉兒的英雄,這個英雄帥氣、飄逸,傷害超高,很多人都喜歡用這個英雄,那麼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沒有上官婉兒這個人呢?答案是有的。和遊戲中的上官婉兒一樣,總打逆風局,多次化險為夷後,還能一飛沖天,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傳奇唐代女官上官婉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