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眾所周知,1952年,全國各大院校循蘇聯模式,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院系大調整。
在這次大調整中,受影響最大的是五所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和廈門大學。
它們也因此被稱為我國高校的「五大母校」。
這五所大學的很多學科有的整體有的部分被肢解到其它院校,或組建新的院校,造成它們在學術實力上損失慘重,尤其是廈門大學,學界形容為「只出不進」。
我們先看一下前四所大學是怎麼調整的,然後再來說說廈大:
南京大學:
1949年,中央大學更名南京大學。調整前,南京大學擁有文、理、工、農、法、醫、師範等七個學院。
調整如下:
3、工學院航空工程系與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的航空系合併,組建華東航空學院。7、農學院的森林系與金陵大學農學院的森林系合併,組成南京林學院。8、醫學院改稱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1954年遷至西安併入第四軍政大學。調整後,南京大學只保留文、理學院。
同時把金陵大學文、理學院、復旦大學德文組、震旦大學法文組、同濟大學外文組、齊魯大學天文算學系、中山大學天文系、浙江大學地理組以及四川大學地理學系劃歸南京大學。
2000年,全國又進行了一次高校調整,南京大學計劃與東南大學合併,最後沒有成功。後來又傳出要合併南京醫科大學,但目前還只停留在傳聞上。
浙江大學:
調整前,浙江大學也擁有文、理、工、農、法、醫、師範等七個學院。
調整如下:
1、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併入復旦大學。3、理學院地理系拆分成兩部分,分別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5、文學院、師範學院部分併入華東師範大學,部分與之江大學組建浙江師範學院10、農學院森林系和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為東北林學院。12、工學院航空系與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的航空系合併,組建為華東航空學院。調整後,浙江大學只保留工學院電機、化工、土木、機械四系。同時加進之江大學相關工科及廈門大學電機系。
2000年的高校調整,浙江大學得以迅速壯大,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被整體併入。
武漢大學:
調整前,武漢大學擁有六個學院(文、法、理、工、農、醫)。
調整如下:
3、工學院礦冶系與中山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合併成立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4、水利系與河南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合併成立武漢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工學部)。5、農學院與湖北農學院合併成立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6、園藝系以及農化系的相關專業併入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現江南大學)。7、機械系、電機系與廣西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合併成立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8、電機系電信專業併入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9、土木系與湖南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組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現湖南大學)。10、土木系建築設計專業調至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11、經濟系與華中大學,中原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合併成立中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12、醫學院分出,與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併組建中南同濟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調整後,武漢大學只保留文、理兩個學院,同時廣西大學,湖南大學,中山大學,南昌大學的相關系科劃歸武漢大學。
2000年的高校調整,武漢大學吃進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實力得以上升了一個檔次。
中山大學:
調整前,中山大學擁有文、法、理、工、農、醫、師範、研究生等八個學院。
調整如下:
調整後,中山大學保留文、理、法、研究生院,同時把嶺南大學文、理學院,以及廣州和中南地區部分高校的相關科系調入。
2000年的高校調整,中山醫科大學劃入中山大學。
二、
以上說了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的院系調整情況,它們都「有出有進」。
下面我們單獨用一節來看最慘的廈門大學是如何「只出不進」的。
1、廈門大學海洋系整系轉入山東大學,變身山東大學海洋系。之後在1958年發展成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2、廈門大學的電機、土木、機械三個系各一部分併入浙大大學。 3、廈門大學工學院的機械和電機兩系以及南京大學、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組建南京工學院,即現在的東南大學。 4、廈門大學水利專業和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相關專業合併,成立華東水利學院,即現在的河海大學。 6、廈門大學和西北工學院、北洋大學三校的航空系併入清華大學,設立清華大學航空學院。 7、廈門大學管理系併入上海財經學院,即現在的上海財經大學。 9、廈門大學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等五校共同劃出一部分創建內蒙古大學。 10、廈門大學分出去的福建航海專科學校與東北航海學院、上海航務學院合併成立大連海運學院(現在的大連海事大學)。11、廈門大學政治、法律兩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即現在的華東政法大學。12、廈門大學分出將近一半的理科,成立福州大學。其中化學系(盧嘉錫院士領軍)和物理系、數學系幾乎精英盡出。13、解放前,廈門大學鬧過一次學潮,馬君武、歐元懷等9位教授帶領300多位師生出走上海,成立大夏大學,解放後併入華東師範大學。14、70年代,廈門大學航海、水產相關系科分別併入集美航海學校、廈門水產學院,也就是今天的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水產學院。15、廈門大學農學院與福州大學農學院合併組建福建農學院,即今天的福建農林大學。16、廈門大學文學院教育系併入福建師範學院,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只有被調整出去,沒有劃入進來,學界說廈門大學「只出不進」就是這樣來的。
2000年全國院校轟轟烈烈的合併風,廈門大學同樣顆粒無收。
但即使是這樣,廈門大學的綜合實力在39所985院校中還是可以排到22名左右。可見當年它有多強大。
三、
廈門大學當年為什麼那麼強呢?這和「校主」陳嘉庚的傾全力辦學分不開。
1919年,陳嘉庚在上海聘任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餘日章、郭秉文、胡敦復、黃琬、葉淵、鄧萃英等10位社會知名人士為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
此時,陳嘉庚心中的廈門大學校長人選是汪精衛,兩人已經達成了默契,汪精衛願意在廈門大學成立後出任首任校長。
不料後來形勢發生變化,孫中山在廣州重組軍政府,汪精衛為了輔佐孫中山,只能收回對陳嘉庚出任廈門大學校長的承諾。
陳嘉庚不得已,改聘籌備委員之一的鄧萃英任校長。
1921年,廈門大學正式成立,但校長鄧萃英並未到任,他嫌當時廈門大學的條件太惡劣,到處都是工地,學校外面都是野墓荒冢。
這種情形之下,陳嘉庚想起一直支持他辦學的好友林文慶先生,他馬上發出電報。此時,林文慶先生也接到了孫中山邀請其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邀請。
經過一番考慮,林文慶先生婉拒了孫中山,從新加坡回到廈門出任廈門大學校長,這一當就是16年,直到廈門大學從私立改為國立。
所以,廈門大學實質上的首任校長是林文慶先生。
陳嘉庚和林文慶都是新加坡華僑,一個祖籍廈門集美(當時屬泉州同安縣),一個祖籍廈門螯冠(當時屬漳州海澄縣)。
他們都富甲一方,一個號稱「橡膠大王」,一個號稱「橡膠之父」。
林文慶同時還是醫學博士,是獲得英女皇獎學金的第一位中國人。
兩位傑出精英攜手,在其後的16年裡把廈門大學辦得紅紅火火,吸引了一大批當時有名望的學者教授加盟,比如林語堂、魯迅、沈兼士、顧頡剛、孫伏園等。
當時有人形容,財大氣粗的廈大,把半個北大的教授都吸引過來了。
對待這些高薪聘請過來的教授,校長林文慶先生的總體原則是尊重,秉承著「教授治校」的最高理念。
即使後來因為在學術上各自有堅持而互有衝突,林文慶先生也沒有改變這樣的做法。比如和他衝突最激烈的魯迅,他照樣以禮相待,在魯迅要離開廈門大學時,他兩次設席為他餞行。
也正是因為和魯迅在學術上的不同意見,導致林文慶先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幾十年一直受到批判,直到2005年才被廈大「平反」。
總之,在當時林文慶治下的廈大,只有學術之爭鳴,沒有權術之手段。這確保了廈大一直走在科學的發展軌道上。
1937年,由於日本侵略者的入侵,陳嘉庚在東南亞的事業受到極大破壞,已經無法再完全負擔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兩處的經費。無奈之下,他把廈門大學交給國家,從私立變為國立。
國立之後的廈門大學,由著名物理學家薩本棟出任第一任校長,他基本接承了林文慶先生的治校風格,一直幹到1945年調到中央研究院擔任總幹事。
1949年,薩本棟先生因癌症在美國逝世,留下遺囑把他的遺體葬在廈門大學,可見他對廈門大學的眷念。
1950年,著名經濟學家王亞南被任命為新中國第一任廈門大學校長,他一直幹到1969年被迫害至死為止,將近20年的時間,他為廈門大學的發展付出巨大的心血。
王亞南先生最廣為人道的,是領回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的陳景潤回校任資料員。陳景潤1953年從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分配到北京四中擔任數學老師。沒想到的是,不善言辭的陳景潤在課堂上竟然連話都講不清楚,他又不善於人際關係的處理,最後學校把他辭退了。陳景潤只好回福州的家裡,為了生計,他只能在大街上擺香菸攤和出租小人書攤度日。校長王亞南有一次到福州開會,聽說了陳景潤的情況後非常心疼,為了不讓他的數學天賦被埋沒,他把陳景潤帶回廈大,安排他在數學系資料室工作,讓他可以在這裡專心研究他的數論,一年以後又親自推薦他出任數學系助教。陳景潤後來攻下哥德巴赫猜想,正是緣於當初王亞南校長的「領回」之恩。當年的廈大,就是在林文慶、薩本棟、王亞南等三位有開創性貢獻的校長的接力下,成為全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有幾屆的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賽,廈大都力壓北大拿到第一。
廈門大學因此被譽為「南方之強」。
曾經聽一位廈大老師跟我們吹:
如果不是被調整出去那麼多院系,今天的中國大學至少是北大、清華、廈大、南大四強鼎立,不是北大清華兩強相爭,廈大「南方之強」不是嘴巴上喊的。應該是10來年前,廈門大學推出一則宣傳廣告,是這麼寫的:
廈門大學是當今中國著名大學中唯一一個沒有通過人為的行政合併實現規模擴張的大學;
也是為數極少的沒有通過野蠻擴招(尤其是研究生擴招)實現低水平擴張的大學之一;
是具有80年以上歷史的大學中唯一一個沒有改名的大學。
廈門大學真敢說,它也確實有底氣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