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廈大等5大母校沒被肢解,北大清華會不會壓力山大?

2021-02-23 裂光

一、

眾所周知,1952年,全國各大院校循蘇聯模式,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院系大調整。

在這次大調整中,受影響最大的是五所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和廈門大學。

它們也因此被稱為我國高校的「五大母校」。

這五所大學的很多學科有的整體有的部分被肢解到其它院校,或組建新的院校,造成它們在學術實力上損失慘重,尤其是廈門大學,學界形容為「只出不進」。

我們先看一下前四所大學是怎麼調整的,然後再來說說廈大:

南京大學:

1949年,中央大學更名南京大學。調整前,南京大學擁有文、理、工、農、法、醫、師範等七個學院。

調整如下:

3、工學院航空工程系與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的航空系合併,組建華東航空學院。7、農學院的森林系與金陵大學農學院的森林系合併,組成南京林學院。8、醫學院改稱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1954年遷至西安併入第四軍政大學。

調整後,南京大學只保留文、理學院。

同時把金陵大學文、理學院、復旦大學德文組、震旦大學法文組、同濟大學外文組、齊魯大學天文算學系、中山大學天文系、浙江大學地理組以及四川大學地理學系劃歸南京大學。

2000年,全國又進行了一次高校調整,南京大學計劃與東南大學合併,最後沒有成功。後來又傳出要合併南京醫科大學,但目前還只停留在傳聞上。

浙江大學:

調整前,浙江大學也擁有文、理、工、農、法、醫、師範等七個學院。

調整如下:

1、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併入復旦大學。3、理學院地理系拆分成兩部分,分別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5、文學院、師範學院部分併入華東師範大學,部分與之江大學組建浙江師範學院10、農學院森林系和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為東北林學院。12、工學院航空系與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的航空系合併,組建為華東航空學院。

調整後,浙江大學只保留工學院電機、化工、土木、機械四系。同時加進之江大學相關工科及廈門大學電機系。

2000年的高校調整,浙江大學得以迅速壯大,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被整體併入。

武漢大學:

調整前,武漢大學擁有六個學院(文、法、理、工、農、醫)。

調整如下:

3、工學院礦冶系與中山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合併成立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4、水利系與河南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合併成立武漢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工學部)。5、農學院與湖北農學院合併成立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6、園藝系以及農化系的相關專業併入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現江南大學)。7、機械系、電機系與廣西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合併成立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8、電機系電信專業併入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9、土木系與湖南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組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現湖南大學)。10、土木系建築設計專業調至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11、經濟系與華中大學,中原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合併成立中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12、醫學院分出,與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併組建中南同濟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調整後,武漢大學只保留文、理兩個學院,同時廣西大學,湖南大學,中山大學,南昌大學的相關系科劃歸武漢大學。

2000年的高校調整,武漢大學吃進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實力得以上升了一個檔次。

中山大學:

調整前,中山大學擁有文、法、理、工、農、醫、師範、研究生等八個學院。

調整如下:

調整後,中山大學保留文、理、法、研究生院,同時把嶺南大學文、理學院,以及廣州和中南地區部分高校的相關科系調入。

2000年的高校調整,中山醫科大學劃入中山大學。

二、

以上說了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的院系調整情況,它們都「有出有進」。

下面我們單獨用一節來看最慘的廈門大學是如何「只出不進」的。

1、廈門大學海洋系整系轉入山東大學,變身山東大學海洋系。之後在1958年發展成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2、廈門大學的電機、土木、機械三個系各一部分併入浙大大學。  3、廈門大學工學院的機械和電機兩系以及南京大學、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組建南京工學院,即現在的東南大學。  4、廈門大學水利專業和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相關專業合併,成立華東水利學院,即現在的河海大學。  6、廈門大學和西北工學院、北洋大學三校的航空系併入清華大學,設立清華大學航空學院。  7、廈門大學管理系併入上海財經學院,即現在的上海財經大學。  9、廈門大學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等五校共同劃出一部分創建內蒙古大學。  10、廈門大學分出去的福建航海專科學校與東北航海學院、上海航務學院合併成立大連海運學院(現在的大連海事大學)。11、廈門大學政治、法律兩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即現在的華東政法大學。12、廈門大學分出將近一半的理科,成立福州大學。其中化學系(盧嘉錫院士領軍)和物理系、數學系幾乎精英盡出。13、解放前,廈門大學鬧過一次學潮,馬君武、歐元懷等9位教授帶領300多位師生出走上海,成立大夏大學,解放後併入華東師範大學。14、70年代,廈門大學航海、水產相關系科分別併入集美航海學校、廈門水產學院,也就是今天的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水產學院。15、廈門大學農學院與福州大學農學院合併組建福建農學院,即今天的福建農林大學。16、廈門大學文學院教育系併入福建師範學院,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師範大學。 

廈門大學只有被調整出去,沒有劃入進來,學界說廈門大學「只出不進」就是這樣來的。

2000年全國院校轟轟烈烈的合併風,廈門大學同樣顆粒無收。

但即使是這樣,廈門大學的綜合實力在39所985院校中還是可以排到22名左右。可見當年它有多強大。

三、

廈門大學當年為什麼那麼強呢?這和「校主」陳嘉庚的傾全力辦學分不開。

1919年,陳嘉庚在上海聘任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餘日章、郭秉文、胡敦復、黃琬、葉淵、鄧萃英等10位社會知名人士為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

此時,陳嘉庚心中的廈門大學校長人選是汪精衛,兩人已經達成了默契,汪精衛願意在廈門大學成立後出任首任校長。

不料後來形勢發生變化,孫中山在廣州重組軍政府,汪精衛為了輔佐孫中山,只能收回對陳嘉庚出任廈門大學校長的承諾。

陳嘉庚不得已,改聘籌備委員之一的鄧萃英任校長。

1921年,廈門大學正式成立,但校長鄧萃英並未到任,他嫌當時廈門大學的條件太惡劣,到處都是工地,學校外面都是野墓荒冢。

這種情形之下,陳嘉庚想起一直支持他辦學的好友林文慶先生,他馬上發出電報。此時,林文慶先生也接到了孫中山邀請其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邀請。

經過一番考慮,林文慶先生婉拒了孫中山,從新加坡回到廈門出任廈門大學校長,這一當就是16年,直到廈門大學從私立改為國立。

所以,廈門大學實質上的首任校長是林文慶先生。

陳嘉庚和林文慶都是新加坡華僑,一個祖籍廈門集美(當時屬泉州同安縣),一個祖籍廈門螯冠(當時屬漳州海澄縣)。

他們都富甲一方,一個號稱「橡膠大王」,一個號稱「橡膠之父」。

林文慶同時還是醫學博士,是獲得英女皇獎學金的第一位中國人。

兩位傑出精英攜手,在其後的16年裡把廈門大學辦得紅紅火火,吸引了一大批當時有名望的學者教授加盟,比如林語堂、魯迅、沈兼士、顧頡剛、孫伏園等。

當時有人形容,財大氣粗的廈大,把半個北大的教授都吸引過來了。

對待這些高薪聘請過來的教授,校長林文慶先生的總體原則是尊重,秉承著「教授治校」的最高理念。

即使後來因為在學術上各自有堅持而互有衝突,林文慶先生也沒有改變這樣的做法。比如和他衝突最激烈的魯迅,他照樣以禮相待,在魯迅要離開廈門大學時,他兩次設席為他餞行。

也正是因為和魯迅在學術上的不同意見,導致林文慶先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幾十年一直受到批判,直到2005年才被廈大「平反」。

總之,在當時林文慶治下的廈大,只有學術之爭鳴,沒有權術之手段。這確保了廈大一直走在科學的發展軌道上。

1937年,由於日本侵略者的入侵,陳嘉庚在東南亞的事業受到極大破壞,已經無法再完全負擔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兩處的經費。無奈之下,他把廈門大學交給國家,從私立變為國立。

國立之後的廈門大學,由著名物理學家薩本棟出任第一任校長,他基本接承了林文慶先生的治校風格,一直幹到1945年調到中央研究院擔任總幹事。

1949年,薩本棟先生因癌症在美國逝世,留下遺囑把他的遺體葬在廈門大學,可見他對廈門大學的眷念。

1950年,著名經濟學家王亞南被任命為新中國第一任廈門大學校長,他一直幹到1969年被迫害至死為止,將近20年的時間,他為廈門大學的發展付出巨大的心血。

王亞南先生最廣為人道的,是領回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的陳景潤回校任資料員。陳景潤1953年從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分配到北京四中擔任數學老師。沒想到的是,不善言辭的陳景潤在課堂上竟然連話都講不清楚,他又不善於人際關係的處理,最後學校把他辭退了。陳景潤只好回福州的家裡,為了生計,他只能在大街上擺香菸攤和出租小人書攤度日。校長王亞南有一次到福州開會,聽說了陳景潤的情況後非常心疼,為了不讓他的數學天賦被埋沒,他把陳景潤帶回廈大,安排他在數學系資料室工作,讓他可以在這裡專心研究他的數論,一年以後又親自推薦他出任數學系助教。陳景潤後來攻下哥德巴赫猜想,正是緣於當初王亞南校長的「領回」之恩。

當年的廈大,就是在林文慶、薩本棟、王亞南等三位有開創性貢獻的校長的接力下,成為全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有幾屆的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賽,廈大都力壓北大拿到第一。

廈門大學因此被譽為「南方之強」。

曾經聽一位廈大老師跟我們吹:

如果不是被調整出去那麼多院系,今天的中國大學至少是北大、清華、廈大、南大四強鼎立,不是北大清華兩強相爭,廈大「南方之強」不是嘴巴上喊的。

應該是10來年前,廈門大學推出一則宣傳廣告,是這麼寫的:

廈門大學是當今中國著名大學中唯一一個沒有通過人為的行政合併實現規模擴張的大學;

也是為數極少的沒有通過野蠻擴招(尤其是研究生擴招)實現低水平擴張的大學之一;

是具有80年以上歷史的大學中唯一一個沒有改名的大學。

廈門大學真敢說,它也確實有底氣這樣說。


相關焦點

  • 高考「撿漏王」盤點,407分考上廈大,4000多名上北大
    5分。二、省排名4000名被北大錄取,壓力山大同樣被幸運之神眷顧的還有一位廣東的考生,高考643分位列廣東省4835位。卻被國內最頂尖學府北京大學的醫學部錄取。清華北大向來是省排名前百才有機會上,許多考生對於清華北大就望而卻步。
  • 高考「撿漏王」盤點,407分考上廈大,4000多名上北大運氣爆棚
    一、407分上廈大,沒錢誰也上不起今年,福建的這位考生可以說是最幸運的了,以407分被廈門大學的馬來西亞分校錄取,407分的成績僅僅超過了福建本科線5分。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是第一所在海外設立的中國知名大學的分校,是廈門大學海外直屬校區,是廈門大學全資所有。
  • 統治中國投資界的十大高校:北大、清華、人大、五道口、央財、上財、西財、廈大、武大、北工商
    投資界的校友圈,這裡雲集著財富,雲集著校友情,更雲集著榜樣的力量。  過去20多年,為中國投資界輸送人才的高校數量眾多,我們梳理了10所最具代表性的大學。無法迴避的是,現在中國投資界已經形成了以北大、清華、人大、五道口、中央財大、上海財大、西南財大、廈大、武大、北京工商大學等為軸心的中國幾大主要的投資界圈子。
  • 中國「最土豪」5所大學的宿舍,清華北大不算啥,廈大讓人心動
    中國「最土豪」5所大學的宿舍,清華北大不算啥,廈大讓人心動清華宿舍清華大學的宿舍整體環境很不錯,很現代化,適合年輕人居住,基本上學生想要的東西,清華裡面都是有的,比如獨立衛生間、空調、熱水器等等,這些設施都很齊全,其中清華大學最有名的宿舍就是「紫荊公寓了」
  • 北大和清華爭奪生源,是公開的秘密,最好大學為何也有招生壓力?
    北大和清華之間,每年都會上演這樣的故事:高考成績一公布,某省的一些高分考生先是會接到北京大學招生辦老師打來的電話,緊接著又會接到清華大學打來的電話,電話內容完全一致——希望第一志願填報本校。冷絲也有一個疑問:北大清華的招生壓力到底有多大?北大、清華作為兩所常被人掛在嘴邊的中國頂級學府,一直被人們拿來互相比較,不管是錄取人數、分數還是搶到的狀元個數,都成為人們評判兩所高校優劣的風向標,如果出現連續幾年被對方超越,其中一方都會感到輿論傾斜,壓力山大。
  • 眼裡只有清華北大?
    河南省高考分數線揭曉之後,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位高中老師的動態,順便問了一下母校今年的高考情況。老師告訴我說:「沒有拔尖的,其他倒還好。」  一聽到「沒有拔尖的」,我就知道今年應該沒有學生考上清華或北大。老師還對我說:「校長都沒有放鞭炮。」顯然,今年的高考成績對學校來說並不好。在過去,我們高中幾乎每年都有1~4人被清華或北大錄取,校長每年都會放鞭炮慶祝。
  • 國務院換屆,人大廈大崛起,吉大收縮,西政成黑馬,北大領先清華
    >01北大吃香清華北大是中國教育系統上並肩的兩座雄峰。十三屆全國人大選出的國務院組成人員名單中,北大有6個校友入選,清華只有3個,分別畢業於反應堆工程專業、建築系建築學專業、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專業,以理工科為主,而北大的則基本是人文社科類。這也與兩所學校的氣質十分吻合:清華是工科生氣質,北大的校園則充滿思辨性色彩。
  • 2019全國高中考入清華北大人數排名,第一讓人「恐怖」,山大附中
    大家都知道,清華、北大是我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被清華、北大錄取是每一個考生夢寐以求的理想,而衡量一所高中高考是否成功,也以有多少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為依據。2019年,全國高中考入清華、北大人數大人數(7人以上)排名(前十)——衡水中學(275)人大附中(111)衡水二中(106)清華大學附中(90)西北工業大學附中(88)華中師大附中(75)長沙長郡中學(74)成都七中(72)浙江鎮海中學(66)鄭州外國語學校(65)陝西省高新一中(65)。衡水中學錄取人數為二、三名之和,實力讓人「恐怖」。而衡水兩所中學都過百,「高考機器」名不虛傳。
  • 只有清華「不會遊泳不給畢業」?北大、人大、廈大的畢業生笑而不語
    清華歷史上曾經提出「不會遊泳不能畢業」的要求,但由於學生規模擴大、場館有限等因素而中止。1919年,學校提出「不會遊泳不能畢業赴美」的要求,當時會遊泳的標準是「遊泳20碼之距離」,因為剛剛建成的西體育館遊泳池的長度為20碼(18.28米)。
  • 一個普通二本的學生考研清華北大到底有多難?
    很多學生都有名校情結,高中時沒能努力考取清華北大,只上了一個普通二本學校,大學時想努力一把,考研清華北大,有希望嗎?到底有多難?考清華北大,數學和英語需要特別強,需要接近滿分,政治至少要七十以上,專業課就是需要看什麼專業了。如果你是剛上大學不久,考上機率比較大,畢竟可以複習三年;如果不是就還是放棄吧!網友四:基本就是0了,首先弄清楚二本這個概念。
  • 滿意度排名清華第一,北大第十?原來大學生們喜歡這樣的大學
    因此,這個排名的採樣數據量應該也比較大,有一定的可信度。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排名結果第一名是清華大學,這個大家可能不覺得意外,畢竟現在清華在各方面發展上遙遙領先,學生畢業後能享受巨大的學歷紅利,學生的優越感肯定也是最強的。但讓人意外的是,北大居然只排到第10名。排在第二到第九的分別是南大、廈大、中國農大、浙大、華中科大、中科大、上交和同濟。
  • 2020中國內地高校六榜綜合排名:前二十名基本無爭議 廈大墊底
    總之,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排名榜可以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畢竟每個人的對各大高校的口碑不同,而從不同高校出來的學子都對母校有一種特殊的偏愛情結,只要自己母校的排名不如人意,便在內心將其標榜為野榜。因此,只有綜合國內外6個榜單,即國內兩榜、國際四榜高校排名,一起分析得出的結論,或許更加符合目前高校的排名。
  • 越來越多的清華北大畢業生當了中小學教師,值還是不值?
    越來越多的清華北大畢業生當了中小學教師,值還是不值?如果時光倒回到十多20年前,這真的不可思議,那些年能讀上清華北大的,都已經被默認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幾乎沒有清華北大畢業生當中小學教師。現在情況變化了,清華北大高材生當中小學教師,將會成為常態,一線城市的不少知名中小學,招初畢業生老師的時候如果沒有招到幾個清華北大學生,可能都會覺得是一種失敗。這當然有很多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實,理想固然很豐滿,但現實真的很骨感,就算清華北大高材生,也要首先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一份不錯的收入。
  • 考上清華、北大!蒼南8名學霸回母校
    來源:溫州新星學校圖文:林恆富 李霞2020年8月22日,畢業於溫州新星學校2017屆的8位清華、北大學子,齊聚新星,回訪母校。8月22日上午9:00整,剛剛考取清華大學的梁敬勳、張怡、陳銳、金睿涵,考取北京大學的莊鋮、楊詠樂、陳旭、張星辰等8位2017屆優秀畢業生,攜手走進溫州新星學校的大門,開展回訪母校的活動。
  • 會計專業最牛的不是清華也不是北大,廈大的會計專業獨領風騷
    向來清華北大都是神一樣的存在,絕大多數人認為只要是清北有開設的專業,絕對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其實,有這種想法也屬正常,誰讓清北是我國最頂尖學府呢?從綜合實力上看,清北的地位不可取代,然而,從專業辦學上看各個大學各有所長。會計專業是我國各大高校的老牌專業,年年報考的人也特別多。雖然每年會計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只增不減,但是此專業的就業前景依然明朗。
  • 如果「全國一張卷」,北大清華會不會被一兩個省學生包了呢?
    如果「全國一張卷」,北大清華會不會被一兩個省學生包了呢?又到了每年的高考季,每到高考季的時候,有關高考的話題就層出不窮。其中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就是「全國一張卷,統一錄取」。有很多網友說,如果全國都考一張卷,然後按照成績排名在統一錄取的話,清華和北大會被他們的省來包攬。因為他們省的學生特別刻苦,教學水平高。但是往往這樣的言論出現,都會被其他比較理智的網友懟回去。
  • 北大清華算啥,哈佛博士也來,街道辦魅力這麼大?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某些報紙出於種種目的,每年都在說一年比一年困難,在就業形勢嚴峻的大環境下,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名校畢業生固然出國留學佔大多數,也有選擇從事各類不同行業的。現行城鎮調查失業率並不覆蓋全部失業人群,8月14日,國新辦舉行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
  • 北大的無奈:「忍痛拒絕」與「忍痛錄取」
    今年高考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的話題可謂是火了好一陣,總分最好卻歷史未達A,不符合北大清華的錄取條件,一時間其他名校如浙大南大也紛紛表態按規則不能錄取,甚至連山大蘭大等一般985高校也表態「蹭熱度」,畢竟如蘭大、山大之流能與「省狀元」聯繫在一起的機會不多呀。 不過,隨著今天考生本人與香港大學分別表態,這個話題估計會暫時告一段落了,去港大,是意料之外更是情理之中。
  • 全民都在炒「清華北大」正常嗎?沒考上清華北大就感覺沒考上大學
    但現在整個社會環境,無論是一些主流媒體,還是一些自媒體,以及從學校到個人,好像談論得最多的都是清華北大兩所學校。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受到,好像只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才叫考上了大學,至於其他的學校,關注的人就非常至少。感覺整個中國就兩種大學:一種大學叫「清華北大」,一種大學叫「其他大學」。
  • 考上清華、北大!蒼南這8位學霸回到母校新星
    2020年8月22日,畢業於溫州新星學校2017屆的8位清華、北大學子,齊聚新星,回訪母校。、北大學子能回訪母校,並邀請他們暢談在新星學校的學習生活及難忘的記憶。而楊詠樂同學則大讚新星學校的生活老師,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細心的生活老師發現學生不愛吃水煮蛋,就將水煮蛋變成茶葉蛋,成為學子喜愛的美味。在聽完各位學子的發言後,當年任教過這些學生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也紛紛為他們送上了祝福,並為他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