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JoneeySir原創,在百家號《從不一樣開始之學習》首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英語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問題是什麼時候開始讓孩子學習英語,有的家長認為等孩子到小學三年級時再學習,有的家長則認為越早越好,有的家長則讓孩子進入雙語班,到底哪一種選擇更合適呢?
答案是都不完全對,沒有哪一種絕對比其他方法更合適。其實更好的辦法是將語言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孩子自己。
1、語言的天賦是從聽力開始的
世界上的所有語言都是出於交流的需要才出現的,交流首先是交談需要,其次是文字書寫需要。語言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從聽力開始的。
有這樣一個案例:孩子的父親說方言,母親說普通話,結果孩子很久才學會說話。這說明不同的語言體系同時並存不利於孩子學習語言。
同樣的,母語作為交流語言必然對孩子的影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因此,在孩子學會說話之前,不要同時使用兩種語言來與孩子交流。
2、語言的背後是思維模式
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法模式,要表達一個意思,說一句話,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在不同的語言體系裡,先後順序是不一樣的,還有其他更多的不同。這些不同代表著一個語言背後的思維模式。
拿中文和英文來說,很多人看似懂英語,但思維模式仍然是中式思維,那麼在英語水平上必然是個半吊子,掌握的只是中式英語。
回到孩子的語言教育上,先熟練地運用母語交流和思維,之後,學習其他語言就會更加高效,因為孩子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門語言,而是在學習一種新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新的思維模式必然會以母語的思維模式為參照,學習的過程是不斷對比和理解的過程。
3、雙語班的誤區
家長都希望孩子從小就懂得中文和英文,不過雙語教育的方法值得懷疑,很多孩子在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上混淆不清,讓孩子和家長都感到厭煩。這個問題的責任當然不能怨孩子,把糖粒和鹽粒攪混在一起,大人也很難分清楚,即使大人清楚的知道糖和鹽的不同。
漢語最早是沒有拼音的,都是直接讀出來,通過機械記憶來的。如果要進行雙語教育,放棄拼音是較好的方式,直接學習漢字和英語字母就不會有那麼多衝突和混亂。
當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在有很多很好的兒童英語節目,特別是幼兒動畫,孩子看這些節目,潛移默化地接受外語教育,這才是學習外語的更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