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課程
文字版|請關注微信公眾號「xinghuoguoxue 」
音頻版|關注喜馬拉雅「 星星之火國學課堂 」
編輯 | 心燈小武
♬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講老師課程音頻
文字版為編輯手錄,方便大家查閱操作方法,請大家參考
大家好,又和大家見面了。上一次,咱們講的是脊椎健康相關的內容。
這一次主講的內容,也是和脊柱相關的,是脊柱的一部分頸椎。
這次的主題是《頸痛的自我調理與治療》。
頸痛通常表現為:脖子、胳膊、肩胛、上背、以及胸前區疼痛、手臂麻木、甚至四肢無力。
包括頸椎病以及其他頸痛。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但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缺乏積極的預防保健。現在頸痛這個症狀在青少年中也越來越多見。
第一,頸部疼痛酸脹以及沉重不適感,可以向後枕部和肩背部放射,頸部肌肉緊張,有僵硬感,局部有壓痛。
第二,頸肩部和上肢反覆發作的疼痛麻木。仰頭咳嗽時,症狀會加重;手指麻木,活動不靈便;上肢沉重,酸軟無力。拾物易墜落,部分患者有頭痛、耳鳴、握力減弱以及肌肉萎縮的表現。
第三,有一部分患者,頸部症狀輕微或無,但是有下肢無力,雙腿發緊、抬步沉重。繼而會出現,腳踩棉花感,走路發飄,不能跨越障礙物,易絆倒,以及有胸部束帶感。這個常見於中老年人,或者是有頸髓損傷的病人。
第四,整肩部、頸肩部或者肩胛胸壁,有針刺樣或者電麻樣的疼痛。可以向整部或者上肢放射,可有眩暈。
通常因為頭部活動到某一個特定位置時,而誘發或者加重,甚至猝然摔倒。偏頭痛,多呈跳痛或者刺痛,以太陽穴處為距。多為單發,甚至可以有視力、聽力的下降。或者有抑鬱情緒產生。
第五,頸肩部酸脹疼痛。頭頸部轉動時,可以誘發或者加重。頭痛、頭昏、心慌胸悶、心律不齊、眼窩脹痛。事物模糊、聽力減退、發音障礙,鼻塞。頭頂及四肢多汗,血壓不穩定,胃腸脹氣。
大家看第五點症狀,除了開始說的頸肩部酸脹疼痛。頭頸部轉動時,可以誘發或者加重,這是頸痛局部的症狀。但是後邊的頭痛、頭昏、心慌、胸悶。這個一系列看起來都像是內科疾病。但是,如果是由頸痛引起的這一系列症狀,你有可能去醫院查所有的內科指標,他都是正常的。
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一個病人,他是胸壁部有疼痛。然後,去醫院查了所有的心臟、腹部、所有臟器的檢查都做了。剛開始,懷疑是心臟、心血管的問題,後來所有的檢查都做了,包括心臟彩超、心電圖等等,都沒有查出來是什麼問題。
最後到我導師那裡,拍了一個普通片子。然後考慮是由於頸椎跟胸椎小關節紊亂所引起的疼痛。做了第一次脊柱矯正治療之後,就感覺症狀明顯的減輕了。後來又連續做了兩次、三次治療,他這個疼痛的症狀就沒有了。
所以說有一些很像內科疾病的症狀,它不一定是由內科疾病引起的。有的時候找不出來原因的時候,就要考慮是不是。像上次《脊柱健康》課程中提到的好多問題,是由於脊柱的不健康,造成或者引起的一系列病發症狀。
在近十幾年來,在青少年中,頸痛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據相關統計,頸痛發病的年齡,小學生多集中在12到13歲。初高中多在16到18歲,大學生一般常在22到24歲。從這個年齡段可以看出,頸痛的發病和畢業升學考試季有較大的關係。
究其原因,學習和生活姿勢不良,是頸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關專家指出,時下眾多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只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日常保健。
根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大中小學生中,伏案學習姿勢不正確約佔總數的70%到80%。或長時間趴著低頭看書、寫字時歪頭、端肩、或躺在沙發上看書、看電視、或玩電腦時間過長、或沉迷於網吧等。
種種不良的姿勢,均導致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的體位。頸部處於過分的前伸和前驅,使頸前部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長期處於緊張攣縮狀態。頸後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受到牽拉、勞損。進而引起頸椎間盤椎體小關節結構鬆弛不穩。
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活動影響,頸椎本身和周圍的神經血管的組織結構,出現頸痛病證。表現為: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其痛或向肩臂放射或半手臂麻木,有時伴有頭痛、頭暈、噁心欲吐、食欲不振、胸腹滿脹、或並發精神萎靡、性情急躁、視力減退、嗜睡或失眠、多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
雖然上述的這些症狀,經過休息可以緩解,但是頸椎的病理變化如果得不到糾正,最終會演變成頸椎病。
我的師兄弟們,曾經對於青少年頸痛,疼痛的特點進行過調查研究。他們收集了1397例,符合青少年頸痛標準的被調查者進行問卷調查。
以頸痛量表和麥吉爾疼痛量表這兩個測量量表為疼痛的主要評價指標。
對於所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結果1397名頸痛患者中。
高達93.3%的頸痛患者因為頸痛,不能隨意的閱讀。
56.1%的有疼痛症狀,48%的每天都出現不適症狀。
最常出現的疼痛感覺為脹痛佔30.1%、牽扯痛佔29.5%、持續固定痛佔25.1%,43.8%的頸痛患者因為疼痛而出現厭煩感,其中女性患者的各項頸痛評分均高於男性患者。
疼痛程度相對來說較輕。對生活以及社會活動,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發病率高;頸痛症狀間斷性出現,以脹痛、牽扯痛、固定痛和刺痛為主要疼痛感覺類型。
疼痛部位多分布在頸部和頸肩部,與心理情感因素相互影響。疼痛程度與性別年齡,以及受教育程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由於青少年頸痛,症狀與頸椎病相類似,有人稱其為青少年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以及其繼發的骨質增生,壓迫周圍血管神經脊髓引起臨床相應症狀的一種慢性常見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
相信咱們的小朋友們、家長或者家裡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頸椎病的症狀。
近年來,青少年發病越來越多。有人統計,約佔頸椎病的20%,這個比例相對來說已經非常高了。
青少年的椎間盤尚未蛻變,或者處於蛻變的初始階段。x線拍片檢查,往往沒有明顯的頸椎骨性退變的表現。僅僅表現出,生理曲度的變值或者數個頸椎椎體局限性的失穩或者位移。相鄰上下關節和椎體後緣出現雙邊爭,頸椎正位偏棘突偏斜等等。
甚至少數的病人並沒有x線的改變就是說他的x線、頸椎看上去是正常的。
從疾病的轉歸來看,青少年頸痛,經過正確的治療,並且改變不良的姿勢體位習慣,病變是可逆的。
因為他的病,在頸肉,還沒有深入到骨節。因此,青少年頸痛與頸椎病的定義、病理變化、疾病轉歸是不相吻合的。不應該放在頸椎病的範圍以內。
青少年頸痛是頸椎病的前期表現,頸椎失衡是其關鍵的病理變化。而且是可逆的,所以把它稱作頸椎失衡症候群,更為貼切。
其發病的機制,實質是由於頸部肌肉慢性勞損,頸椎對稱側肌肉張力失衡,頸椎的生理結構遭到破壞、力學平衡失調,進而影響周圍的血管神經等重要組織所致。
臨床除頸肩痛外,還有頭痛、頭暈、眼睛乾澀、視力下降、失眠、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臨床表現十分複雜,不僅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妨礙生活學習、工作質量。
在此階段,如果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及其繼發骨質增生等病理改變,就會提前發生,最終導致頸椎病。
所以說,青少年頸痛的矯治,是預防頸椎病發生的早期幹預最佳時機。上節課,咱們講脊椎健康的時候,如果脊椎出現了問題。越小的時候去矯治,對於孩子的成長,對於以後脊柱健康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當然可以去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但是基於目前這個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式,很多人還是不願意,或者說不輕易的去醫院。
第一個,肩部的手法。
這個需要他人操作,自己操作起來比較不好用力。咱們在操作的時候可以,家長和小朋友們互相按摩。家長給小朋友們做,小朋友們給家長們做,這也是一種親子互動。
下面說手法,肩部的手法。按摩的那個人用掌根部著力在被按摩那個人的肩背部疼痛的位置,稍微施加壓力,用腕部使勁,快速的左右擺動,同時向前,慢慢推進,速度由慢到快,反覆做幾次,大概約2分鐘。
第二個,用指揉大椎。
這個手法之前在講小兒發熱,裡邊講過大椎穴的取法。
一低頭,後邊有一個最凸起的骨性標誌,在這個骨性標誌的下邊摸到一個坑,這個坑就是大椎穴。
按摩的那個人,用一個手手指的指腹按住這個大椎穴,按揉。揉大概半分鐘。然後再用掌心,摩擦大椎穴半分鐘。
第三個,肩部滾法。
按摩的那個人肘關節微屈,手握成半拳。手背和手指連接處,也就是掌指關節那個位置。要貼在,被按摩的那個人肩上肌肉比較豐厚的地方。用腕關節的活動帶動手,在被按摩的那個人的肩背上滾動,一直滾到手下。感覺到被按摩的那個人肌肉放鬆了。大概持續滾1分鐘。
第四個,頸部拿法。
按摩的那個人用食指和其他手指相對。用5個手指的指腹著力像一個鉗子一樣用力的,把背按摩那個人的頸部的肌肉韌帶捏住。拿起來,然後慢慢的鬆手復原。然後這個拿的方向和肌肉走行的方向,或者是韌帶走行的方向垂直。
力度,以被按摩那個人稍稍感覺有一點疼痛是最好的。然後,再拿起來以後要稍微的停留2到3秒鐘,再慢慢的鬆手、復原。
這個操作的時候,要捏、拿、停、放鬆、復原。繼續捏、拿、停、放鬆、復原。要連續不斷的操作。大概操作一分鐘。
第五個手法。
按摩的那個人要兩手五指交叉。然後用掌根,放在被按摩那個人後頸部的兩側。然後,掌根相對用力向中央擠壓,力度要適中。以被按摩的那個人能夠承受就可以,反覆3到5次。
最後一個手法,痛點按揉。
按摩的那個人在被按摩那個人的頸項部,找到特別疼痛的點。一般的話,在疼痛的局部可以摸到條索狀,或者是豆狀的硬疙瘩。用拇指的指腹,或者是手掌進行按揉,每次2分鐘。
第一,要避免激烈的運動,或者是乘車的時候,要注意自我保護,不要打瞌睡,以防發生意外,預防頸部的扭挫傷。
第二,局部要注意保暖。不要過度疲勞。平時要保持頭頸部的正確姿勢。
第三,平常要經常做頸部功能鍛鍊,增強頸部的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強了,就可以維持頸椎的穩定性,增強頸錐的抵抗力。
第四,要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
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一定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第五,要注意睡眠的體位。
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該讓人感到舒適,達到全身肌肉放鬆,恢復疲勞關節狀態的作用。
根據這一良好的體位要求,應該是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此時全身肌肉即可放鬆。最好採取側臥或仰臥、不可以俯臥。
那說到睡覺,就要提到床,從頸痛的預防角度來說。應該選擇有利於病情穩定,有利於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因此,選擇一個放在床板上的有彈性的席夢思床墊。它可以隨著脊柱的生理曲線變化,起相應的調節作用。
說完床,再來說一下枕頭。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該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
採用站立位。站立時,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進行深呼吸。並進行以下動作。
第一個動作,與頸爭力。
這個動作維持,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上身腰部不動,頸部後伸,至最大限度吸氣,慢慢還原。
然後,低頭看地,儘量使下巴貼近胸。呼氣,慢慢還原到中立位。重複動作10餘次。
第二個動作,左右側屈。
吸氣時,頭向左側區域。呼氣時,頭部還原正中位。吸氣時,頭向右側區域。呼氣時,還原左右交替十餘次。
第三個動作,犀牛望月。
還是站立位,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頭頸先向右、向上,儘量旋轉。
剛才第二個動作是直接側屈往左往右。第三個動作是旋轉。頭頂先向右、向上,儘量旋轉,眼看右後上方。
好像是在看向天空上的月亮。深吸氣、慢慢還原。呼氣,然後做向左向上,儘量旋轉眼睛看左後上方。頭頸轉動時,要注意身體,不必向前探出。轉動的速度要慢。重複10餘次。
第四個動作,頸部墊枕。
頸部墊枕是保持頸部生理曲度和增強項背激勵的有效方法。墊枕置地應與自體手臂或者大腿肌肉放鬆時相似。
臥床休息時將墊枕,置於頸項空虛部。頭部輕度後仰,以放鬆狀態下,睜眼直視。目光與天花板相垂直為度。如有頸部疼痛者,可在枕上做輕微的後伸及旋轉活動。墊枕的使用時間大約在30到40分鐘。每天使用3到4次。不少於兩次。
好,今天講的內容就這麼多。
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謝謝大家的聆聽。
-END-
發表平臺 | 星星之火國學課堂(xinghuoguoxue)
聲明 | 為尊重原創 轉載授權 請標明出處 感恩
鍾南山寄語學生:學習要打好基礎、相信實踐、保持好奇心
更多好課,進入「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