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們如何向一線搶運100萬件防護服)
圖片來源:杜邦官網
「現在是非常時期,全國全省的醫用物資都非常緊張,隨州也一樣,我們現有醫用物資庫存僅夠三天左右的使用。」
2月6日晚,湖北省隨州市市長克克在接受央視「新聞1+1」欄目採訪時稱,隨州目前每天消耗醫用N95口罩5500多個、防護服4000多個。由於口罩和防護服消耗量大,且沒有穩定的供應來源,這些醫用物資十分緊缺。
截至當晚24點,隨州已有915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是湖北省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僅次於武漢、孝感和黃岡三市。
當下,防護服、口罩等醫用物資的緊缺,仍然是疫情防控面臨的難題。工信部已在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擴大產能。截至2月4日,國內醫用防護服產量提高至3.16萬件,是一周前的四倍左右。
同時,各方也通過進口渠道補充醫用防護服的缺口,其中,跨國公司在此方面具備優勢。
疫情發生後,杜邦通過國內外資源,向中國市場投放了100多萬件防護服。作為全球最大的防護服生產商之一,杜邦目前正配合工信部,接受政府部門對防護裝備供應和分配的統籌指揮。
2月6日,界面新聞獨家專訪了杜邦中國個人防護業務商務總監戚敏,以下為採訪實錄。
界面新聞:這次疫情的爆發很突然,你們什麼時候注意到防護服出現供應緊張?
戚敏:大概在1月21日和22日,開始發現公司的防護服和口罩出現供貨緊張情況,幾乎所有的經銷商都在要求訂貨。這個現象很反常,因為臨近春節,大部分工廠停工,以往此時對防護服的需求應該較小。
一開始,我們沒有預料到疫情發展的速度會這麼快,所以只是小規模地調配產品和產能。針對這部分突然冒出來的訂貨需求,先用公司的庫存去滿足。但後來發現,防護服的消耗速度遠超出補貨速度。我們才逐漸意識到,事情的嚴重程度有點超出想像。
這時候,很多國內同事已經開始了春節假期,國外同事還在上班。我們第一時間(1月23日)和全球的團隊成立了應急響應小組,針對疫情做了緊急調配。目前,全公司有40、50個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
這個小組由公司個人防護業務的全球業務總監領導。1月24日,他把各職能部門的人召集在一起開會,明確了幾個重點,包括把產能和分貨優先安排給中國,特別是有使用需求的防疫一線。
界面新聞:防護服出現供應緊張後,杜邦還有哪些應對的措施?
戚敏:我們緊急和國內的代工廠通了電話,讓他們動員員工,在春節假期前晚幾天走,這樣能多一些庫存準備。但很多工人不了解疫情的嚴重程度,還是回去了。
1月25、26日開始,我們發動工廠廠長做當地工人的工作,承諾付給他們加班工資,也請他們理解,現在疫情嚴峻,需要他們幫忙生產防護物資,為防疫戰做出貢獻。
當地政府也非常幫忙,知道這些工廠的作用,出面挨家挨戶做工作。後來,工人們陸陸續續返回工廠,開始生產防護服。
同時,銷售團隊也在控制往其他行業的發貨,把防護服留給疫情一線。春節前,經銷商通常會準備部分庫存,為節後開工做準備。我們暫緩了這些客戶的供貨,在確保他們不會斷貨的情況下,先供應疫情需求。
界面新聞:你們是否做過統計,在疫情爆發後,累計向國內供應了多少防護服?
戚敏:從疫情發生後,到2月6日,杜邦在中國市場已經累計投放了100多萬件防護服。其中,不到三分之一是國內的庫存以及國內最近生產的防護服,剩下的都來自國外進口。
這些進口的防護服中,一部分是國外釋放產能後緊急生產並運過來的,另外一部分是從主要銷售國的庫存裡調出來的。
界面新聞:目前杜邦在國內的防護服生產是否恢復到了正常的產能?
戚敏:產能恢復率總體在50%左右。現在只能把本地的工人找回來,很多工人已經回老家過年了。在目前的防控條件下,他們跨省出行比較困難,回到工廠後,也有隔離方面的要求。
杜邦是全球最大的防護服生產商之一,在很多國家設有生產基地,這部分產能成為滿足現在疫情需求的重要來源。
在我們的應急響應小組裡,包括了各個國家負責供應鏈和銷售業務的同事。海外同事儘可能把供應歐美地區的產能釋放給中國,我們再根據調配出的產能,選擇相應產品型號組織生產,通過各種方式運送到中國。
界面新聞:和正常狀態相比,目前國內對於防護服的需求量增加了多少?
戚敏:一般情況下,杜邦在中國銷售的防護服大部分由本地的代工廠生產。
現在,國內的需求量突然暴增,約是平時消耗量的10-20倍。即使國內工廠滿負荷生產,也沒法滿足疫情需求,因此不得不藉助於海外工廠能力。
隨著全球供應鏈的介入,可以緩解一部分防護服的缺口,但還遠不足以滿足全國的需求。
界面新聞:杜邦每天在全球生產的防護服中,目前有多少比例會提供給中國市場?
戚敏:因為我們的防護服品種很多,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比例。但中國肯定被放在最優先級的位置,供貨數量也是最多的。
其他國家的同事也清楚,中國是疫情重點地區,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會影響到其他地區。所以他們在保證當地基本需求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把產能讓給中國。
現在,歐美地區對防護服的需求也在上升。但最明顯的還是亞洲國家,這些國家有輸入性案例存在,確診感染人數也在增多,各地政府也在做預警性的準備工作,所以,我們的產能會越發緊張。
界面新聞:防護服分為醫用和工業用等不同種類,杜邦如何調配不同類型防護服的產能?
戚敏: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年在國內的醫用防護服銷量,只佔到公司在中國防護服銷售總量的約3%-5%。現在,公司把醫用防護服的產能做到最大負荷,同時也在擴大工業防護服的應用領域。
醫用防護服在縫製起來後,還需在接縫處貼膠條提高阻隔性能。貼膠條聽上去簡單,但要培養一個熟練工人,至少需要三個月。膠條如果牢固程度不佳,或者留有縫隙,會形成潛在的風險源。
我們部分款式的工業防護服和醫用產品一樣,也是有膠條的,但它們沒有經過滅菌處理。對於沒有嚴格微生物指標控制的場所,可以考慮採用這些符合歐標的工業防護服。工信部最近已經發文,對歐標認證的產品給予臨時使用許可,杜邦也在這個許可名單裡。
界面新聞:1月28日,杜邦把第一批進口防護服運到了國內,當時情況是怎樣的?
戚敏:當時是上海市政府找到我們,希望通過進口相關產品彌補國內防護服的需求。1月24日,我們開始運作這件事,在政府的支持下,協調安排了東方航空公司最大的一個倉位來空運物資,還提供了綠色清關通道,兩批防護服分別在28日和29日運到。
這也是杜邦首次在如此短時間內調配物資進入中國,也打下了我們為工信部進一步調撥產品的基礎。
界面新聞:和疫情爆發之初相比,目前防護服的供需矛盾是變得更緊張了還是寬鬆了?
戚敏:從我個人感受來說,1月23-24日,主要是經銷商找我們。到26-27日,越來越多的醫院等直接使用單位找到我們,因為這時經銷商也拿不到貨了。緊缺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之後,我們每投放一批防護服,供應緊張的情況就會好轉一些,但過不了幾天,又會有各種求購需求。
杜邦現在已經和工信部對接上了,他們會把我們的防護服調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溝通過程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政府部門對防護服供應緊張情況的急迫和焦慮。
界面新聞:杜邦是什麼時候納入工信部對醫用防護服的統一調撥體系的?
戚敏:1月底,我們開始配合工信部,正式接受他們對防護服、防護裝備供應和分配的統籌指揮,每天都需要和工信部溝通生產計劃和到貨日期。
基本上,我和同事每天早上都是被工信部相關同事的電話叫醒的,因為他們需要匯總防疫物資的到貨、調配情況,並向中央匯報。
界面新聞:現在您和團隊每天最緊要的任務是什麼?
戚敏:最緊要的任務是確認原定的到貨計劃是否正常,後續的生產有無變化。如果有任何變動,都需通知政府部門,不管是上午、下午還是晚上,因為這會影響到他們對於物資的調配安排。
這其中牽涉到很大的工作量。產能型號重新調配、原輔料供應等問題,都會影響到防護服的供應和到貨計劃,進而影響到空運的細節以及各國海關政策的變化。需要把控很多細節,才能保證從國外調配的貨物順利進入中國。
每次貨到的時候,我們都需要緊鑼密鼓地銜接好,但多少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碰到海關封關和公路擁堵問題。
界面新聞:能舉一個這方面的具體例子嗎?
戚敏:2月6日,我們通過多部門協調合作,把十幾萬件的防護服(包括附件鞋套)運到了武漢一線。
這批物資是在疫情發生後,杜邦東南亞工廠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2月3日生產完畢後,計劃經過越南和廣西間的口岸運往國內。根據工信部的安排,這批物資需儘快運到湖北。
但隨著疫情發展,越南在2月4日下午關閉了通往國內的海關口岸。這批物資在4日下午已經在去口岸的路上了。當晚貨物到達後,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我們趕緊通過工信部協調,最後越南政府同意放行物資。
這批防護服進入國內後,計劃通過公路運輸,5日上午11點到達杜邦東莞的倉庫。但目前的道路交通不是很順暢,等到當天下午3點,物資也沒有運到。
我們又和工信部進行了聯繫,考慮了幾套方案,比如把貨車開到高鐵站,通過高鐵運往武漢,或者臨時開闢一條綠色通道,讓車直接開往武漢。最後是安排車開到廣州白雲機場,把防護服空運到了武漢。這批物資到達武漢的時間,大概是2月6日凌晨0點左右。
界面新聞:對於保障國內防護服的供應,杜邦未來一段時間有哪些目標?
戚敏:因為疫情涉及面較大,我們一家公司很難滿足國內的全部需求。工信部也已組織各地有類似生產能力的廠家進行定點生產。我們能做的,是儘量提高公司的產能,並且通過全球協調,把產能往中國傾斜。哪怕多往中國進一件防護服,對我們(國內)也是幫助。
根據政府部門的要求,我們也在調整產品配比,比如適當改變工業和醫用防護服的比例,以及服裝和附件(鞋套)的比例,確保有儘可能多的產品能供應到一線去。
界面新聞:最近這兩周忙碌於物資調配工作,您和團隊有些什麼感受?
戚敏:看到電視新聞上拍到醫生們穿著我們公司的防護服,會有一種自豪感。很欣慰,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夠幫到一線醫護人員,讓他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治病救人。
雖然也會覺得很辛苦、很繁瑣,因為每天基本微信、電話不停,但大家都覺得很有成就感。可能這種回報,已經超出我們所付出的努力了吧。
交通部:各地已向湖北運送防疫和生活物資12.75萬噸
截至2月6日24時,全國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已配合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在服務區、高速出入口、普通國省幹線、客運站、客運碼頭共設置衛生檢疫站2萬餘處,全國通過鐵路、公路、水運、郵政等運輸方式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12.75萬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產物資58.2萬噸。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莊鍵 責任編輯:趙麗賢_NAG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