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提高4倍 杜邦向抗疫一線搶運100萬件防護服

2020-12-19 網易新聞

(原標題:我們如何向一線搶運100萬件防護服)

圖片來源:杜邦官網

「現在是非常時期,全國全省的醫用物資都非常緊張,隨州也一樣,我們現有醫用物資庫存僅夠三天左右的使用。」

2月6日晚,湖北省隨州市市長克克在接受央視「新聞1+1」欄目採訪時稱,隨州目前每天消耗醫用N95口罩5500多個、防護服4000多個。由於口罩和防護服消耗量大,且沒有穩定的供應來源,這些醫用物資十分緊缺。

截至當晚24點,隨州已有915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是湖北省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僅次於武漢、孝感和黃岡三市。

當下,防護服、口罩等醫用物資的緊缺,仍然是疫情防控面臨的難題。工信部已在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擴大產能。截至2月4日,國內醫用防護服產量提高至3.16萬件,是一周前的四倍左右。

同時,各方也通過進口渠道補充醫用防護服的缺口,其中,跨國公司在此方面具備優勢。

疫情發生後,杜邦通過國內外資源,向中國市場投放了100多萬件防護服。作為全球最大的防護服生產商之一,杜邦目前正配合工信部,接受政府部門對防護裝備供應和分配的統籌指揮。

2月6日,界面新聞獨家專訪了杜邦中國個人防護業務商務總監戚敏,以下為採訪實錄。

界面新聞:這次疫情的爆發很突然,你們什麼時候注意到防護服出現供應緊張?

戚敏:大概在1月21日和22日,開始發現公司的防護服和口罩出現供貨緊張情況,幾乎所有的經銷商都在要求訂貨。這個現象很反常,因為臨近春節,大部分工廠停工,以往此時對防護服的需求應該較小。

一開始,我們沒有預料到疫情發展的速度會這麼快,所以只是小規模地調配產品和產能。針對這部分突然冒出來的訂貨需求,先用公司的庫存去滿足。但後來發現,防護服的消耗速度遠超出補貨速度。我們才逐漸意識到,事情的嚴重程度有點超出想像。

這時候,很多國內同事已經開始了春節假期,國外同事還在上班。我們第一時間(1月23日)和全球的團隊成立了應急響應小組,針對疫情做了緊急調配。目前,全公司有40、50個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

這個小組由公司個人防護業務的全球業務總監領導。1月24日,他把各職能部門的人召集在一起開會,明確了幾個重點,包括把產能和分貨優先安排給中國,特別是有使用需求的防疫一線。

界面新聞:防護服出現供應緊張後,杜邦還有哪些應對的措施?

戚敏:我們緊急和國內的代工廠通了電話,讓他們動員員工,在春節假期前晚幾天走,這樣能多一些庫存準備。但很多工人不了解疫情的嚴重程度,還是回去了。

1月25、26日開始,我們發動工廠廠長做當地工人的工作,承諾付給他們加班工資,也請他們理解,現在疫情嚴峻,需要他們幫忙生產防護物資,為防疫戰做出貢獻。

當地政府也非常幫忙,知道這些工廠的作用,出面挨家挨戶做工作。後來,工人們陸陸續續返回工廠,開始生產防護服。

同時,銷售團隊也在控制往其他行業的發貨,把防護服留給疫情一線。春節前,經銷商通常會準備部分庫存,為節後開工做準備。我們暫緩了這些客戶的供貨,在確保他們不會斷貨的情況下,先供應疫情需求。

界面新聞:你們是否做過統計,在疫情爆發後,累計向國內供應了多少防護服?

戚敏:從疫情發生後,到2月6日,杜邦在中國市場已經累計投放了100多萬件防護服。其中,不到三分之一是國內的庫存以及國內最近生產的防護服,剩下的都來自國外進口。

這些進口的防護服中,一部分是國外釋放產能後緊急生產並運過來的,另外一部分是從主要銷售國的庫存裡調出來的。

界面新聞:目前杜邦在國內的防護服生產是否恢復到了正常的產能?

戚敏:產能恢復率總體在50%左右。現在只能把本地的工人找回來,很多工人已經回老家過年了。在目前的防控條件下,他們跨省出行比較困難,回到工廠後,也有隔離方面的要求。

杜邦是全球最大的防護服生產商之一,在很多國家設有生產基地,這部分產能成為滿足現在疫情需求的重要來源。

在我們的應急響應小組裡,包括了各個國家負責供應鏈和銷售業務的同事。海外同事儘可能把供應歐美地區的產能釋放給中國,我們再根據調配出的產能,選擇相應產品型號組織生產,通過各種方式運送到中國。

界面新聞:和正常狀態相比,目前國內對於防護服的需求量增加了多少?

戚敏:一般情況下,杜邦在中國銷售的防護服大部分由本地的代工廠生產。

現在,國內的需求量突然暴增,約是平時消耗量的10-20倍。即使國內工廠滿負荷生產,也沒法滿足疫情需求,因此不得不藉助於海外工廠能力。

隨著全球供應鏈的介入,可以緩解一部分防護服的缺口,但還遠不足以滿足全國的需求。

界面新聞:杜邦每天在全球生產的防護服中,目前有多少比例會提供給中國市場?

戚敏:因為我們的防護服品種很多,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比例。但中國肯定被放在最優先級的位置,供貨數量也是最多的。

其他國家的同事也清楚,中國是疫情重點地區,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會影響到其他地區。所以他們在保證當地基本需求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把產能讓給中國。

現在,歐美地區對防護服的需求也在上升。但最明顯的還是亞洲國家,這些國家有輸入性案例存在,確診感染人數也在增多,各地政府也在做預警性的準備工作,所以,我們的產能會越發緊張。

界面新聞:防護服分為醫用和工業用等不同種類,杜邦如何調配不同類型防護服的產能?

戚敏: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年在國內的醫用防護服銷量,只佔到公司在中國防護服銷售總量的約3%-5%。現在,公司把醫用防護服的產能做到最大負荷,同時也在擴大工業防護服的應用領域。

醫用防護服在縫製起來後,還需在接縫處貼膠條提高阻隔性能。貼膠條聽上去簡單,但要培養一個熟練工人,至少需要三個月。膠條如果牢固程度不佳,或者留有縫隙,會形成潛在的風險源。

我們部分款式的工業防護服和醫用產品一樣,也是有膠條的,但它們沒有經過滅菌處理。對於沒有嚴格微生物指標控制的場所,可以考慮採用這些符合歐標的工業防護服。工信部最近已經發文,對歐標認證的產品給予臨時使用許可,杜邦也在這個許可名單裡。

界面新聞:1月28日,杜邦把第一批進口防護服運到了國內,當時情況是怎樣的?

戚敏:當時是上海市政府找到我們,希望通過進口相關產品彌補國內防護服的需求。1月24日,我們開始運作這件事,在政府的支持下,協調安排了東方航空公司最大的一個倉位來空運物資,還提供了綠色清關通道,兩批防護服分別在28日和29日運到。

這也是杜邦首次在如此短時間內調配物資進入中國,也打下了我們為工信部進一步調撥產品的基礎。

界面新聞:和疫情爆發之初相比,目前防護服的供需矛盾是變得更緊張了還是寬鬆了?

戚敏:從我個人感受來說,1月23-24日,主要是經銷商找我們。到26-27日,越來越多的醫院等直接使用單位找到我們,因為這時經銷商也拿不到貨了。緊缺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之後,我們每投放一批防護服,供應緊張的情況就會好轉一些,但過不了幾天,又會有各種求購需求。

杜邦現在已經和工信部對接上了,他們會把我們的防護服調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溝通過程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政府部門對防護服供應緊張情況的急迫和焦慮。

界面新聞:杜邦是什麼時候納入工信部對醫用防護服的統一調撥體系的?

戚敏:1月底,我們開始配合工信部,正式接受他們對防護服、防護裝備供應和分配的統籌指揮,每天都需要和工信部溝通生產計劃和到貨日期。

基本上,我和同事每天早上都是被工信部相關同事的電話叫醒的,因為他們需要匯總防疫物資的到貨、調配情況,並向中央匯報。

界面新聞:現在您和團隊每天最緊要的任務是什麼?

戚敏:最緊要的任務是確認原定的到貨計劃是否正常,後續的生產有無變化。如果有任何變動,都需通知政府部門,不管是上午、下午還是晚上,因為這會影響到他們對於物資的調配安排。

這其中牽涉到很大的工作量。產能型號重新調配、原輔料供應等問題,都會影響到防護服的供應和到貨計劃,進而影響到空運的細節以及各國海關政策的變化。需要把控很多細節,才能保證從國外調配的貨物順利進入中國。

每次貨到的時候,我們都需要緊鑼密鼓地銜接好,但多少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碰到海關封關和公路擁堵問題。

界面新聞:能舉一個這方面的具體例子嗎?

戚敏:2月6日,我們通過多部門協調合作,把十幾萬件的防護服(包括附件鞋套)運到了武漢一線。

這批物資是在疫情發生後,杜邦東南亞工廠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2月3日生產完畢後,計劃經過越南和廣西間的口岸運往國內。根據工信部的安排,這批物資需儘快運到湖北。

但隨著疫情發展,越南在2月4日下午關閉了通往國內的海關口岸。這批物資在4日下午已經在去口岸的路上了。當晚貨物到達後,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我們趕緊通過工信部協調,最後越南政府同意放行物資。

這批防護服進入國內後,計劃通過公路運輸,5日上午11點到達杜邦東莞的倉庫。但目前的道路交通不是很順暢,等到當天下午3點,物資也沒有運到。

我們又和工信部進行了聯繫,考慮了幾套方案,比如把貨車開到高鐵站,通過高鐵運往武漢,或者臨時開闢一條綠色通道,讓車直接開往武漢。最後是安排車開到廣州白雲機場,把防護服空運到了武漢。這批物資到達武漢的時間,大概是2月6日凌晨0點左右。

界面新聞:對於保障國內防護服的供應,杜邦未來一段時間有哪些目標?

戚敏:因為疫情涉及面較大,我們一家公司很難滿足國內的全部需求。工信部也已組織各地有類似生產能力的廠家進行定點生產。我們能做的,是儘量提高公司的產能,並且通過全球協調,把產能往中國傾斜。哪怕多往中國進一件防護服,對我們(國內)也是幫助。

根據政府部門的要求,我們也在調整產品配比,比如適當改變工業和醫用防護服的比例,以及服裝和附件(鞋套)的比例,確保有儘可能多的產品能供應到一線去。

界面新聞:最近這兩周忙碌於物資調配工作,您和團隊有些什麼感受?

戚敏:看到電視新聞上拍到醫生們穿著我們公司的防護服,會有一種自豪感。很欣慰,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夠幫到一線醫護人員,讓他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治病救人。

雖然也會覺得很辛苦、很繁瑣,因為每天基本微信、電話不停,但大家都覺得很有成就感。可能這種回報,已經超出我們所付出的努力了吧。

交通部:各地已向湖北運送防疫和生活物資12.75萬噸

截至2月6日24時,全國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已配合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在服務區、高速出入口、普通國省幹線、客運站、客運碼頭共設置衛生檢疫站2萬餘處,全國通過鐵路、公路、水運、郵政等運輸方式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12.75萬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產物資58.2萬噸。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莊鍵 責任編輯:趙麗賢_NAG3173

相關焦點

  • 全球募物資、建口罩援助線、逾千萬醫護補貼,晶科、遠景、杜邦...
    面對頻頻告急的抗疫一線,近日遠景把公司庫存的30萬醫用口罩全數發往疫區,其中包括遠景為復工準備的2萬個口罩。「我們寧可自己推遲復工,也不能讓抗疫一線缺乏保護而停工。」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表示。目前包括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等在內的30萬件醫療物資,正在通過遠景在湖北的數十個員工的一線實時需求信息,確保送到告急的醫院和社區人員手中。
  • 東華大學快速研發國產防護服 送上戰疫一線
    短短一個月時間,一支來自高校的科研「應急國家隊」聯動全國紡織及纖維材料企業、一線醫療單位等,快速研發並將國產防護服送上戰疫一線。即將在滬開幕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中,這件來自東華大學的有限次使用連體防護服不但代表了高端防疫技術突破,也作為校企合作的成功範例,將亮相今年新設的抗疫展品專區。
  • 收到來自中國的750萬件抗疫物資,麻薩諸塞州州長發推致謝
    在當地時間14日舉行的新冠肺炎新聞發布會上,貝克宣布,從4月20日到5月9日,來自中國的六趟飛機向麻薩諸塞州運送了大批個人防護用品,包括600多萬個外科手術口罩、約80萬根棉籤、近40萬件連體防護衣和超12.5萬件隔離衣。
  • 全球抗疫 中山彰顯愛的情懷
    中山華沙利科技:自主研發先進技術轉產防護服馳援全球抗疫一線疫情之下,面對各類防疫物資缺口,國內不少具備生產條件的企業都加快轉產升級,緩解防疫物資緊張狀況。位於中山沙溪鎮的中山華沙利科技有限公司憑藉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火速轉產一次性醫用防護服,為國內外防疫一線人員提供屏障。在華沙利的無菌防塵車間,40多條生產線開足馬力趕製防護服。公司董事長王貴表示,公司在2月中下旬已實現量產,日均產能達4萬件左右,目前基本每天都是滿負荷運作,「訂單量很大,最高峰(每日)達到7萬件。」
  • 中廣核5萬個醫用N95口罩馳援抗「疫」一線
    今日下午,中國廣核集團向深圳市捐贈250箱共計5萬個醫用N95口罩,該批口罩將由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統籌調配使用;在此之前,中廣核已向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捐助了3900個N95口罩,以支援深圳市戰「疫」工作。
  • 內擴產能外增採購 各方多管齊下提升防護服供應量
    自1月29日,中紡新材所需的各類原材料已全部落實到位,比原計劃提前1天投入到100萬米一次性醫用防護服面料生產任務中。2月1日,中紡新材生產一次性防護服面料2萬多米,比復工初期的產量2000多米提高了10多倍。據介紹,目前中紡新材每天產能為每日3萬多米,可滿足1萬多件醫用防護服生產需要。根據公司現有原材料儲備,總產量可達100萬米。
  • 上百家PE/VC馳援 美國、日本、歐洲等多地採購醫療物資發往抗疫一線
    同日,德迅投資宣布捐贈100萬元人民幣現金,用於採購緊缺醫療物資;黑蟻資本向武漢慈善總會捐贈100萬元人民幣;光源資本向武漢市紅十字基金會捐贈100萬元人民幣,並且將1.5萬隻醫療口罩發往了武漢協和醫院;君聯資本宣布已向武漢亞心醫院和武漢亞心總醫院捐贈100萬元人民幣,用於防護物資的購買。
  • 支援抗疫,日中青年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在行動……
    2020年1月中旬通過日中青年會內多名理事的信息來源,了解到日本貿易行業圈在上海庫存的39000個N95口罩想捐獻給當時急需醫療防護物資的武漢,日中青年會及時參與,並與負責人取得聯繫,把會內募捐的採購經費送交過去,這批物資通過多方的運作以最快的時間被運往武漢。
  •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捐贈防護物資「武裝」一線醫護工作者
    捐贈現場 記者 施銘 攝雲南網訊(記者 施銘)2月20日,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將一批價值70餘萬元的急需醫療防護物資捐贈給我省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捐贈現場 記者 施銘 攝這批物資包括德國CoverStar Plus醫用防護服(型號CS400,Type4)200套、美國杜邦品牌防護服Tyvek500Xpert(型號:CHF5)300套、醫用隔離服500套、進口醫用護目鏡500副,將讓雲南省抗疫一線的「戰士」們能夠得到更好的「武裝」,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 看,戰「疫」中的安琪兒!
    隨後,安琪兒多批次向四川省疾控中心、成都市衛健委、成都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等捐贈醫療防護物資,支援四川一線的抗疫防疫工作。達州、內江、廣安、南充、甘孜道孚等都收到了來自安琪兒的捐贈物資。2月19日 向陝西省衛健委捐贈一批進口醫用防疫物資:包含德國進口防護服(ASATEX AG CS400 EN14126)200件;美國杜邦防護服(杜邦 Tyvek500Xpert CHF5)300件;一次性隔離衣500件;進口醫用護目鏡500副。
  • 全球採購千裡抗「疫」 成都安琪兒婦產醫院愛心接力跑出抗疫「加...
    此次安琪兒捐贈的大批量醫用防護物資,包括:3M N95-1860口罩、德國ASATEX AG CS400 EN14126 Type4防護服、美國杜邦Tyvek500XpertCHF5 Type5防護服、美國杜邦Tyvek1422A防護服、美國杜邦Tychem F Type3防護服、一次性醫用隔離衣、進口YSA5 EN166 護目鏡等,價值近百萬元,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全方位防護
  •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積極捐贈防護物資「武裝」一線醫護工作者
    近日,隨著醫療、科研等各界力量積極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疫」,我國疫情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廣大醫務工作者化身和平年代最英勇的「戰士」,用雙手丈量著每一寸安全尺度,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抵禦病毒的堅實城牆。
  • 海關關員何雲松:我在綏芬河抗疫一線
    據黑龍江省衛建委通報,截至4月14日,累計報告綏芬河口岸入境確診病例334例,無症狀感人者37例。境外疫情輸入壓力劇增,人口只有7萬的邊境小城綏芬河成為戰「疫」要地。在綏芬河抗疫阻擊戰中,海關關員肩負著防住國門第一道防線的艱巨任務。
  • 江門這些房企通過送餐、義診、減免租金等方式抗「疫」
    抗「疫」一線工作者憑工作證明,即可前往越秀地產在全國的在售項目銷售中心進行選購,4月30日前籤約即可享受疊加99折優惠。當為了防疫大家都在「居家隔離」時,房子在這場疫情期間,成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庇護場所。
  • 創源花式守護:自製防護面罩|抗疫故事
    在各項目部疫情防控緊張工作期間,非一線的行政人員在做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創源物業總部看看吧┈┈她們正在為各項目一線員工做「純手工」的防護面罩。2月5日晚,第一批製作好的防護面罩成品火速送到項目使用,多一個小小的面罩,就多一層安全防護。創源牌防護面罩,防的是病毒,呵護的是奮戰在一線的創源人!集團公司總部所有行政管理人員會一直在背後默默為一線員工加油助力,我們永遠是你們最堅強的後盾!
  • 捐款捐物、擔任志願者 多特瑞以行動支持抗「疫」
    位於周浦鎮智慧產業園區內的上海誠格安全防護用品有限公司被政府徵用後,僅用五天就轉產防護服,填補了上海醫用防護服的空白。然而正值春節期間,工廠工人少,抗疫前線需求大,公司除了向全體員工發出「召回令」,還通過團區委急招志願者。多特瑞的幾位員工在朋友圈內看到這則招募令後,立刻萌生了報名的念頭。
  • 江麓集團第一批口罩機和醫用防護服壓條機已發往抗疫前線
    江麓「無中生有」第一批口罩機和醫用防護服壓條機已發往抗疫前線華聲在線3月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榮 曾佰龍 通訊員 左國新)3月4日上午,記者走進湘潭老牌國企江麓集團生產區,全自動醫用口罩生產線(口罩機)和9臺醫用防護服壓條機正在加緊組裝中。
  • 同心抗疫 | 寧波統一戰線在行動(七)
    慈谿鄉賢、慈谿市知聯會副會長、無黨派代表人士葉建榮的甬潮資本投資企業——浙江藍禾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提前到正月初三開工,全力保障口罩供應,嚴格控制質量和價格,醫用外科口罩零批價只賣0.75元/只,但他卻給復工的工人支付4倍工資,首批生產的10萬隻口罩無償捐贈支援武漢。
  • 抗擊疫情更需暖衣暖心,三槍向湖北一線捐贈40萬套保暖衣物
    三槍倚所長急一線所急  2月14日,,氣象臺發布寒潮、暴雪持續預警。,氣象臺表示,此次強寒潮天氣影響範圍廣、降溫幅度大、雨雪相態轉化複雜,將給湖北帶來明顯降溫,武漢未來48小時氣溫降幅預計達14 ℃ 左右 。強寒潮的侵襲也讓正在籌措為湖北抗疫一線單位捐贈保暖衣物的三槍上下員工更感急迫。
  • 長春新區:「長白慧谷」英才匯聚戰「疫」一線
    全民抗「疫」,同舟共濟。在抗擊疫情一線,長春新區「長白慧谷」英才積極投入戰「疫」,他們中,有夜以繼日與疫情戰鬥的科研人員,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企業家……他們每一份善舉與努力的背後,都彰顯著一份抗戰疫情、驅散陰影的新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