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作者依據經典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以學者的嚴謹和媽媽的親和,對大家面臨的種種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解讀,對種種教育誤區,為讀者提供出許多可操作的方法。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尹建莉 著,作家出版社
本文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尹建莉 著,作家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8月。
給孩子一面塗鴉牆
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並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於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辯識世界、適應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棄的墮落中。
畫畫是兒童的一種天性,到處亂畫幾乎是一種必然。
我女兒圓圓在兩歲左右發現了筆的奇妙後,就興致勃勃地往她所有能接觸到的東西上亂畫。奇怪的小人兒和線條開始是落在童話書上,然後就上了我和他爸爸的書、日記本及我們的影集。我們當然也給她白紙,讓她儘量畫在紙上,但她似乎不願受此約束。既然管不了,我們就一般不管她,實在不能讓她亂畫的東西,就放起來,不讓她接觸到。她後來還往家具上畫,我們告訴她不可以這樣,並趕快把家具擦乾淨了,有的擦不乾淨,也不會因此責罵她。遇到這種情況,只能換個想法,把她的破壞看成是可愛的創作,想著等她長大了,如果這些家具還用著,正好可以讓她看到她小時候多麼淘氣。
後來,圓圓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對畫在牆上發生了興趣,開始我們有些心疼白白的牆被她畫得亂七八糟,就在牆上貼了很大的白紙,告訴她畫在白紙上。但很快發現她真正的興趣除了在「畫畫」上,更是在「畫在牆上」。這個小傢伙表面聽我們的話,背地裡總是偷偷越出紙界,在牆上落下筆墨,仿佛是一種挑釁。意識到她的興趣後,我們趕快修正自己的想法,不但沒批評她,反而饒有興致地欣賞她在牆面上的「創作」,我還故意對她爸爸說,難怪古人要畫壁畫,原來畫在牆面上的東西和畫在紙上的感覺確實不一樣。圓圓看我們不在意她的破壞行為,又往牆上畫幾次,不再有興趣。而我們的心態放平了,確實也越來越能看出她的塗鴉之美了。
到她小學一年級時,我們換了一個新房子,很精心地裝修過,雪白的牆壁似乎又刺激了圓圓的繪畫興趣,搬家時,她表示出很想在這上面畫些什麼。我和她爸爸就決定空出一面牆,不擺放家具,專門給她塗鴉。圓圓一聽高興極了,立即拿出一盒彩筆創作起來。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很聽她的話,所以已是小學生的圓圓也學會了「聽話」,我們要求她只畫在這一面牆上,不要亂畫到別處,她答應了,也能做到。當時她有幾個同學經常喜歡放學後來我家玩一會兒,小姑娘們第一次來我家看到塗鴉牆時,總是吃驚;當她們知道自己也可以像圓圓那樣隨意往這牆上畫或往上粘貼東西時,更是驚喜,往往會立即行動起來。到圓圓小學畢業時,這面牆已是非常豐富了。不少到我家的人看到這面牆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用心裝修的房子,怎麼捨得讓孩子把一面牆弄成那樣子?我總是開玩笑回答說,這是一堵藝術牆啊,多好看。
我說的是真心話,我越來越意識到,兒童都是繪畫天才,也是創意天才。在他們拿著一支筆,恣意塗畫時,其實是在啟動自己的藝術才華。我經常在端詳一些兒童畫時心生感動,那種真誠、樸素和表達上的自由灑脫,是任何人教不出來、任何技巧難以到達的境界。如果你真的能用心去看一幅孩子的畫,就一定不會把孩子在牆面上的創作看成破壞。我由衷地喜歡家中這面牆,擺一組家具或掛兩張字畫難道就能比圓圓和小朋友們畫上去的公主、王子或不知所云的線條、各種顏色的貼紙更美更動人嗎?
一面牆的光潔值多少錢?即使你不喜歡孩子亂塗亂畫,也可以「忍痛割愛」,把這份自由和快樂送給孩子,過幾年把牆重新修整一下不就行了。而孩子回報你的,往往是無法以價錢衡量的才華和豐沛的情感。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我的答案是:想像力不用培養,不限制就是培養。在教育上,並非家長做得越多越好,有時恰恰相反。尤其在培養孩子想像力方面,我認為「少就是多」是一條黃金法則。
因為成人常常受制於經驗和常識的束縛,自己如果不是想像力豐富的人,在培養孩子想像力方面其實非常有限。賣菜的小販可以稱出一筐土豆的重量,但他不相信有人會稱出地球的重量,他的常識中,稱重只有一桿秤。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有限,來理解和指導一個有無限可能的孩子。如果你想培養一個能算出地球重量的人,最好不要把他的思維早早地固定到秤桿上。減少幹涉,才能給孩子留下開闊的思考空間。
兒童本身都有豐富的想像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到這個不許動,那個不能那樣做之類的限制,並且他早早地接觸了書籍,能從書籍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現實以外的世界,那麼想像力就可以得到正常發展。大約在圓圓四、五歲時,我給她買了一套《恐龍》,通過那套書圓圓了解到,恐龍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是地球的主宰,後來因故滅絕,現在只能從博物館看到它們的化石。圓圓有一天又翻看這本書,突然問我,「媽媽,以後是不是就該有本《人》書了?」我乍一聽,愣了一下,然後就明白了。是啊,現在人是地球主宰,誰能保證億萬年後,「人」不是另一種文明生物談論到的遙遠的「恐龍」呢?有人說過,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我十分相信這句話,只有在一個自由的靈魂中,才能產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產生想像力和創造力。這種力量,必須在幼兒期萌發,茁壯,否則就會萎縮。
圓圓大約4歲時,有一天在茶几上擺弄一根鞋帶,她把鞋帶中間繞個大圓,兩頭在圓的兩側直垂下來,像一個梳著直披肩發的頭像,她說這是媽媽。我一看,真的很像,表示出驚喜。她接著用這根鞋帶擺出了蝴蝶結、小豆苗、大蟒蛇、蜜蜂、剪子、帶把的汽球等等,甚至擺出了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圓圓,都十分傳神。因為當時沒有攝像機和數位相機,我就找張紙,把她擺出來的造型都畫下來。後來,幾乎所有看到這張紙的人都會為圓圓的造型能力驚嘆。這當然首先是圓圓的天賦所在,但我們作為家長,至少沒有壓抑和破壞她這份天賦。
幾乎每個孩子都帶著某種天賦和偏好出生,「給孩子一面塗鴉牆」,並非倡導孩子滿家亂畫,這裡想強調的是:不要阻止孩子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它價值千金。家長為此付出的不過是一點時間、一點金錢和一點耐心。假如孩子在自己家中活得縮手縮腳,經常為一些無心之過遭到責罵,家庭就沒有為他提供最適宜的生長條件。牆面可以修舊如新,損失的錢可以賺回來,孩子的愛好和創造力掐滅了,可能永遠無法重新燃燒。
(本文為騰訊文化獨家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