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福建西部武夷山脈南麓的長汀縣,別稱「汀州」,為福建省八閩之一,境內山青水秀,融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長汀一直是閩西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素有「客家首府」之稱。
長汀現在雖已淪為龍巖市下轄的縣城,但境內的眾多歷史遺蹟無不在向世人展示汀州的魅力,有網友問:「長汀有啥好玩的?」,那麼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這座曾榮獲「中國十大最具人文底蘊古城」的歷史名城吧。
始建於唐大曆四年(769年)的汀州古城牆,全長5000多米,「枕山臨溪為城」,形成了「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獨特格局,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現已成為長汀古城的象徵。
位於臥龍山西南麓的汀州府城隍廟,迄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是福建省歷史最為悠久的府城隍廟之一。廟內建築古樸壯觀,東西兩廊牆壁上繪有精美的十殿閻羅壁畫,被譽為長汀古城的一道亮麗風景。
創建於南宋理宗嘉熙年間(1237年)的天后宮,北倚臥龍山,南臨汀江,是汀州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當時正是在媽祖信仰的鼓舞下,汀江航運發達,使汀州客家人能走向世界五大洲,因此海內外5000多萬客家人都稱汀江為「客家母親河」。
始建於宋代的汀州試院,曾為宋代汀州禁軍署地,明、清兩代闢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才的場所。院內環境清雅,建築規模宏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古柏,樹齡正好與汀州城同年,成為汀州古城的歷史見證。
形成於唐代的店頭街,是古汀州城最早的商業街區和閩粵贛重要的商貿集散中心。時至今日,街區內各行各業依然生意紅火,全長466米的街道兩側,保存有大批精美的明清府第式古建築,漫步其中,宛如行走在一首古韻悠長的唐詩中。
花樣繁多的美食也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其中最負盛名的白斬河田雞,選用產於長汀河田鎮的「中國名雞」河田雞加客家米酒烹製而成,被譽為「客家第一大菜」,也是海內外遊客到長汀必嘗的一道菜,素有「不吃河田雞不算到長汀」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