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從根本上是否定偶像崇拜和神鬼迷信的,但禪宗公案裡偶爾也有神靈鬼怪之類的記載。這種情況在禪宗典籍中也有出現。比如禪海盛傳的與百丈懷海有關的野狐身公案。
據《四家語錄·百丈懷海禪師語錄》記載:
師(百丈懷海)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隨眾散去,一日不去。
師乃問:「立者何人?」
老人云:「某甲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對云:『不落因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師云:「汝但問。」
老人便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云:「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後,乞依亡僧燒送。」
師令維那白槌告眾:「齋後普請送亡僧。」
大眾不能詳。師領眾至山後巖下,以杖挑出一死狐,乃依法火葬。
至晚參,師舉前因緣次。黃檗便問:「古人錯對一轉語,落在野狐身。今日轉轉不錯是如何?」
師云:「近前來,向汝道。」黃檗近前,打師一掌。師拍手笑云:「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鬚鬍。」
印度佛教認為生命並非一次性的,而是生死輪迴無窮盡的。生命在五道中輪迴。此生為人,來生或為人,或為鬼,或為畜生,或為天人,或下地獄。至於來世出生於哪一道,完全取決於你所作的善惡業績。作善業則得善報,作惡業則得惡報。這叫做因果業報。印度佛教認為,因果報應,毫釐不爽。
一般佛徒信佛行善,圖的是善有善報,來生投胎出生到一個享福人家。而佛教的根本理論認為:只有修成正果而進入涅槃寂靜,從而完全超脫生死輪迴,才是至高無上絕對圓滿的境界。這也叫做成佛。成了佛,就再也不會在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天人道這五道中轉生輪迴了。成了佛便在西天佛國裡呆著,永生不死,或者說無生無死。成了佛就徹底超脫了生死輪迴。這也就是所謂「不落因果」。也就是說從此徹底超脫了因果業報法則的轄制,絕對地自由了。
野狐身公案似乎也合乎所謂因果業報、五道輪迴的佛理。那位老人前世因為「錯對一轉語」,後世便投胎於野狐身了。「錯對一轉語」,是作了惡業。投胎於野狐身,是得了惡報,從人道墮入了畜生道。
這樣看來,禪宗在因果業報、五道輪迴問題上與印度佛教無甚區別,同樣具有神鬼迷信觀念。其實不然,二者有本質區別。二者區別且待筆者後面再行解說,這裡先要弄清幾個問題:其一,「轉語」是什麼東西?其二,老人錯對一轉語曰「不落因果」,到底錯在哪裡?其三,百丈懷海代其對一轉語曰「不昧因果」,又憑什麼說是正確的?
與印度佛教一樣,禪宗也認為成佛就是達到絕對自由的境界。但是禪宗所謂成佛的境界全然沒有超自然的神秘色彩,它就是一種精神境界或心靈的境界,即自主自為自由自在,不為任何他人外物所惑的境界。也就是應緣即起,應境即生,應機自動,應對自如,應物無盡,應變無窮的心靈境界。無窮無盡的變化流轉,絕無停止固執、滯塞障蔽的時候,這是心靈絕對自由自在的關鍵所在。既然如此,禪宗便要求禪者應對問話時,有問必答,所答必中,而且無懈可擊。所謂無懈可擊,就是達到心靈一無所執,毫不滯塞,了無掛礙,無障無蔽,無窮無盡的流轉變化,絕對自由自在的境界。
學僧問老人:成了佛的人還受因果業報法則的轄制嗎?(「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未?」)老人答:不受。(「不落因果。」)依印度佛理而言,老人所答沒錯。依禪宗理而言則大錯。莫非應該答「仍落因果」?依禪宗理,答「仍落因果」亦大錯。
不落因果和落因果,是二元對立、各執一端的立場。而禪宗的立場是中道圓融、不執一端。這也就是變化無窮無盡,心靈了無滯礙,絕對自由自在的境界。所以,依禪宗理,答不落因果或落因果皆大錯。
落因果的境界是凡夫俗子的生存境界,不落因果的境界是不悟庸僧的生存境界。後者,禪宗也稱其為固守枯空死寂之境。也就是說,印度佛教所謂涅槃寂靜不死不生的境界,禪宗卻視為枯空死寂,了無生機的境界,絕非自由自在的生存境界。自由自在的生存境界是生命性靈的生機勃發而生意盎然,應機自動而應對自如,應變無窮而自由無極的境界。達到這一境界便是禪宗所謂得道成佛的境界。
百丈答語「不昧因果」是否達到了這一境界呢?當然是的。
「不昧因果」,是指明白因果關係無所不在、因果報應毫釐不爽。更為重要的是,「不昧因果」是指心靈不是處於無明愚昧地被動為因果關系所拘限所轄制的境地,而是始終處於因果關係的絕對主動方面。也就是說,心靈立足於萬法之始源,萬果之始因的境界。這就是不昧因果的境界,就是絕對自由自在的生存境界。
無論是印度佛理還是禪宗理,都視因果關係為真實存在的關係。對於真實存在的東西視而不見,權當其不存在,這叫做自欺欺人,痴人說夢。印度佛理和禪宗理都明白並堅持這一原則。同時,二者都認為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超脫因果關係的拘限和轄制。但是,在怎樣做才能達到徹底超脫這一問題上,二者出現了關鍵性的分野。
印度佛教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徹底超脫因果關係的拘限和轄制的,所以把成佛的境界放在了現實生活之外,生命死滅之後;在生之時必須過不食人間煙火的出世生活,生命死滅之後才可能達到涅槃寂靜的完滿境界,從而進入西天佛國。印度佛教將成佛設想成一種超自然的神秘境界,將佛國生活設想成一種神話情境。
而禪宗認為就在現實生活之中,就在真實存在的因果關係之中,鮮活的生命可以超越現實境遇的拘限和轄制,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即成佛的境界)。自由自在境界的達成不在於脫離和逃避現實,而在於切實地進入現實,同時卻不被現實境遇所困擾,所羈絆,所主宰,所奴役;從而使自我始終處於自主自為的地位。脫離和逃避現實不僅不是自由自在的體現,反而是嚴重地為現實所困、所惑、所羈、所役的生存狀態。
在禪宗看來,凡夫完全為現實境遇所左右的生存方式不是自由自在的境界,庸僧脫離和逃避現實生活的生存方式也不是自由自在的境界。這兩種生存方式有著共同的特質:人為物役,心為境困,不由自主,完全被動。造成同樣後果的原因也一樣,就是自心有執。凡夫之心執著於功名利祿等身外之物,而使心靈在榮辱貴賤勝負成敗之間盤算計較紛擾不已,使自己因患得患失而寢食不安。庸僧之心執著於枯空死寂之境,以為這便是得道成佛的境界;這種視現實生活為洪水猛獸而避之唯恐不及的心靈狀態,恰恰證明其心極度的恐懼不安和脆弱不堪,證明其應對現實生活極其的無能和怯弱,與自由自在境界有天壤之別。
在禪宗看來執著是因,煩惱是果,有執皆妄。有這樣的見識,就叫做「不昧因果」。在禪宗看來無執是因,自在是果,無執之心是佛。有這樣的見識,並且達到知行合一境界的人,是「不昧因果」的人,是得道成佛之人。得道之人不為現實境遇所左右,且能自由自為地應對現實境遇。得道之人明白自心是因,人生境界是果;以自由之心來應對外在現實,從而達到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轉語」是禪宗特有的一個術語。「轉」的意思是圓融無礙流轉無限。能將自我從絕境(固置執著的境界)中解脫出來,從而使自我達到圓融無礙流轉無限之境的語句,叫做「轉語」。
「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這一問便設置了一個兩難絕境:答「仍落因果」是錯,答「不落因果」也是錯。兩種回答都錯在落入二元對立之境的一端,因為執於一端而喪失了心靈的圓融無礙流轉無限性。而百丈懷海所答則呈現出不執一端而圓融無礙流轉無限的禪境,因而是正確的轉語。
當日晚課時黃檗希運問師父百丈懷海:「古人錯對一轉語,落在野狐身。今日轉轉不錯是如何?」這一問是已然悟道的弟子對師父設置的陷虎之機,若是師父得意忘形竟然以確然之語答其問,必然會「錯對轉語」,勢必也要墮在野狐身了。
得道高僧豈能如此愚昧?所以百丈懷海招黃檗前來聽轉語。值得特別提示的是:轉語並非一定是口說的語言,肢體動作也是一種轉語,沉默不語也是一種轉語。百丈招黃檗前來欲對什麼轉語呢?從黃檗「打師一掌」,而師父哈哈大笑的反應可知,師父原本欲對的轉語就是給弟子當頭一擊。這當頭一擊之意便是:你這個執迷不悟、執著於轉語的東西,看我不打醒你的迷妄之夢!?轉語是活語,若是執著於轉語,則活的也就被執著成死的了。此所謂「有執皆妄」。
黃檗是百丈門下高足,此時已然悟道。得道之人豈是好矇騙的!?黃檗早已看破,師父向其招手的肢體語言也是陷虎之機,於是他應機自動,搶佔先機:想給我當頭一擊?且先吃我一掌!這一掌是告知師父:得道之人法眼洞明,再不會為他人外物所惑所蔽。黃檗之心百丈神會,師徒兩人心心相印,所以師父哈哈大笑給予印可。這便是高僧鬥法,各自應機自動,應變無窮,最終握手雙贏的局面。
師父拍手笑云:「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鬚鬍。」這是對徒弟的印可之語。禪宗視印度高僧菩提達磨為東土初祖。此人滿臉紅鬍鬚。百丈這裡所說「赤鬚鬍」並非確指禪宗初祖達磨,而是泛指得道高僧。他的話語表層意思是:「師父自以為道行夠高了,未料你的道行更高於師父。」其更深遠的言外之意是:若問鬍鬚赤,便答赤鬚鬍;圓融無礙無極限,流轉不息恆無執;如此應對才屬正確轉語,如此境界才是無限自由自在境界。
印度禪僧達摩
實際上,禪宗是不承認生命死後還有什麼境界的,自由自在只能是鮮活生命擁有的生存境界。當然,禪宗也並不相信生命的輪迴轉生之說。但是老人轉生為野狐身又是怎麼回事呢?
印度佛教有明顯的超自然的神秘主義傾向,有諸多神鬼迷信成分。生命轉生,五道輪迴,就是其中之一。在禪宗興起之前,佛教傳統教義包括其中神鬼迷信成分已經在中國大地廣為傳播,且深入信徒之心。禪宗畢竟也是佛教支派,對這些神鬼迷信不便毅然斷絕,便非常智慧地加以利用。在《六祖壇經》中,慧能幾乎對佛經中所有的超自然的神秘現象都作出了心學的解讀。他認為佛經中神鬼等超自然的神秘現象,都是心靈幻現的產物;但是這些心靈幻象卻能夠真實地妨礙心靈的自覺自悟和自由自主。得道成佛意味著不僅破除心靈對現實存在的身外之物的執著迷戀,還意味著破除心靈對超自然的迷信幻象的執著迷戀,這樣才能達到自由自主的心靈境界。
禪宗認為所謂天國和地獄也是心靈幻現的東西,並非真實存在。迷信地獄而心生真實的恐懼,活在世上猶如墮入地獄。迷戀天國而心生真實的快樂,活在世上猶如升入天國。但是無論是執著於地獄還是天國,都是執迷虛妄,所謂有執皆妄。地獄恐懼令人生不如死。天國迷夢一旦醒來,剩下的也只有痛苦幻滅。所以禪宗主張不信地獄故不生恐懼,不信天國故不墮幻滅。切實地進入現實生活而不為外物他人所羈役,所困惑;返樸歸真,回歸自然,自由自在,這就是得道成佛。若至如此境界,立地便可成佛。若是執著迷妄,當下便入畜生道,墮野狐身。入畜生道,墮野狐身,意思只是人為物役,心為境困,不得自由自在。
禪籍上有個「野狐禪」的名詞,想必出自本則公案。此名詞是指那類禪風不正,山寨版或野路子禪僧所說之禪。筆者以為,若有人據百丈此則公案真就信了老人轉生野狐身實有其事,真就以為禪宗也有神鬼迷信,此人所迷信的就真的是野狐禪了。
(作者系南昌師範學院教授,江西美學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