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34;的說法。
一個人下筆的力道,書寫的習慣,從某種程度上的確可以反映出他的內心,因此早在西漢的時候文學家揚雄就發出了:&34;的感嘆。說再直白點,一個人寫字有沒有下功夫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個態度問題,因此一手好字能夠受到更多誇獎也就很正常了。
讀書的時候老師總是耳提面命叮囑我們:&34;像是那些著名的中學,基本上從初一或者高一開始就會給學生們發字帖,練字成了學生們的固定作業。到了中考或者高考前,老師更是會提醒:&39;卷面分&34;
&34;真的有那麼嗎?當然有。
2018年深圳的高考女狀元溫卓越正是憑藉一手好字成功拿下高考滿分作文,工整的字跡不僅讓閱卷老師們直呼&34;,在這份試卷傳到網上後更是引起了網友們的震驚:&34;甚至稱呼其字跡為&34;。
並且這種事還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在溫卓越中考的時候,就曾因為字跡清秀、卷面工整,語文成績被閱卷老師酌情加了5分,從132變成了137。
高考完畢後溫卓越如願進入華東政法大學,並因一場&34;徵文比賽再度進入人們視野,一篇《不負文伯少年遊》果不其然摘下第一名的好成績。當參賽文章被上傳後網友們紛紛表示:&34;
其實因為字寫得好取得好成績這事,還真是自古有之。科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如果說如今的高考是全世界最為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那麼科舉就是曾經全球最為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它給寒門學子提供了一條通天之路,給有志之士創造了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只可惜隨著時代的發展,科舉取士的方法終究是太過固定僵化了,因此在1905年的時候,清政府正式宣布:&34;至此,科舉制度結束。
在1904年的最後一屆科舉中,那位名為劉春霖的狀元正是佔了字跡好看的便宜。本來按照主考大臣們的評定,頭籌當被廣東學子朱汝珍摘得;但偏偏慈禧太后欽定的時候,發現劉春霖的字特別好看。
劉春霖尤擅小楷,當時素有時有&34;的說法。於是原本的狀元成了榜眼,劉春霖憑藉一手好字成功狀元及第。
從溫卓越跟劉春霖的事跡當中可以得出一個道理,那就是&34;。這世上哪來的那麼多喜從天降,只不過是人間愛比你準備得更全面,比你更用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