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上線95部原創動畫,還有70部在排隊。95部原創動畫:兒童動畫69部、日本番劇17部、美式動畫9部。
作者:Dkphhh
雖然動畫內容在Netflix浩如煙海的內容庫中比重不高,但Netflix最近越來越重視動畫了。
10月7日,Netflix上線了其首部動畫電影《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的宣傳片。Netflix對這部動畫寄予厚望。
在今年3月份在媒體溝通會上,Netflix就表示希望這部動畫能夠衝擊第9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就在昨天(10月7日),這一消息得到確認。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
奧斯卡評選規則要求電影必須在院線上映至少一周,《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會在今年11月8日在美國部分院線上映,一周後,也就是11月15日登錄流媒體。
Netflix已經在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羅馬》上使用過一次這種「快閃」式上映了,可謂駕輕就熟。
如果說《羅馬》是Netflix進軍好萊塢的宣言,那麼這部《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就是Netflix向迪士尼、皮克斯等美國動畫大廠下的挑戰書。
Netflix 能否撼動美國傳統動畫大廠的地位還需要明年的奧斯卡來揭曉,但不可否認的是, Netflix越來越重視動畫了。
6年上線95部原創動畫,還有70部在排隊
自2013年上線的第一部動畫《Ever After High》開始,到今年11月份,Netflix總共上線95部原創動畫片。
這些動畫大致可以分成3類:美式動畫、日本番劇和兒童動畫。
其中兒童動畫最多,有69部。
兒童動畫
日本番劇有17部。
日本番劇
美式(成人)動畫有9部。
美式(成人)動畫
按照這個內容的比例來看,Netflix的動畫主要還是針對兒童和家庭市場的。
從上面幾張表格中可以看出,Netflix在2016年以後加快了製作原創動畫,尤其是兒童動畫的腳步。過去,Netflix的原創內容一直以刺激大膽的電視劇著稱,針對兒童的內容相對較少,通過大量製作動畫內容,Netflix可以快速補齊這一短板。
根據Netflix公布的動畫項目消息,未來還有70部已經公開或立項的作品等待上線,其中不乏《速度與激情:間諜賽車手》這樣根據知名IP改編的動畫作品。
隨著動畫內容逐漸豐富,兒童觀眾也將注意力從傳統的動畫頻道轉移到了Netflix上。Smarty Pants在不久前發布了兒童品牌喜愛度排名,在電視與流媒體分類中,Netflix擊敗了迪士尼頻道和Nickelodeon兒童頻道,排名第2,僅次於YouTube。現在,有60%的 Netflix 用戶觀看過兒童節目。
除開越來越多的兒童用戶,來自競爭對手的威脅也是 Netflix 在兒童內容方面大舉擴張的原因。再過不久,動畫大廠迪士尼旗下的Disney+就要上線,這是Netflix在流媒體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另一邊,亞馬遜旗下的Prime Video也在動畫內容上默默耕耘,目前Prime Video的動畫儲備有547部,幾乎是Netflix(283部)的兩倍。
面對未來的競爭,Netflix在動畫上尋求的策略不是差異化,而是「去品牌化」。傳統動畫大廠的作品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迪士尼喜歡講童話故事,皮克斯擅長絢麗的3D動畫,突出特點可以讓觀眾很快記住自己。
《馬男波傑克》
但在Netflix的原創作品中,我們似乎很難總結出這樣的規律,因為他們幾乎什麼類型的動畫都會做:既有充滿黑色幽默的傳統成人動畫《馬男波傑克》和《Tuca & Bertie》,也有充斥著暴力情色元素的《愛、死亡和機器人》,還有許多給小朋友看的兒童向動畫。
談到這樣一個違反商業自覺的做法,Netflix 的兒童與家庭內容副總裁 Melissa Cobb 說:「我們是故意這樣做的。當我剛剛來到 Netflix 時,我也有同樣的困惑。當時,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突出的品牌。我服務過福克斯、迪士尼、夢工廠,他們都是這麼做的。但當我深入了解後,我發現,沒有品牌才是對的,我們不應該把我們的內容限制在一個小角落裡,因為我們要服務的是一個相當廣闊的觀眾群體。」
海外擴張帶來的動畫製作全球化
追求「大而全」的Netflix沒有選擇傳統大廠「閉門造車」式的製作方式,而是通過出資讓第三方製作團隊為自己製作動畫。
據風投公司 Loup Ventures 預估,Netflix 今年會在動畫方面投入11億美金,佔今年內容投資預算的11%。
Netflix在動畫方面最大的合作夥伴就是夢工廠。目前上線的95部動畫當中,夢工廠參與了其中14部動畫的製作。得益於與夢工廠的深入合作,Netflix能夠「借用」夢工廠IP,並為這些IP改編動畫作品貼上自己的「Netflix原創」標籤。
《馴龍記》
Netflix 2015年上線的《靴貓大冒險》源自夢工廠IP「穿靴子的貓」,而另一部動畫《馴龍記》則是根據系列動畫電影《馴龍高手》改編的。此外,《天才眼鏡狗》、《寶貝老闆》等夢工廠製作的動畫電影也都被Netflix改編成了動畫片。
從2016年開始,Netflix的全球化擴張加速,隨著海外用戶越來越多,Netflix的製作也需要走出北美。在動畫製作方面,Netflix重點耕耘的市場毫無意外是動畫大國日本,這一點從Netflix每年推出的番劇數量上就能看出來。原因也很簡單,日本的動畫番劇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廣泛受眾,和日本的製作公司合作是Netflix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不過,Netflix最開始和日本公司合作的幾個動畫項目評價都不高,《A.I.C.O.:化身》、《裝刀凱》等作品在MyAnimelist上評分都只有6到7分。今年推出的幾部作品評價有所好轉,《拳願阿修羅》有7.4分,《Rilakkuma and Kaoru》有7.75分。
《拳願阿修羅》
除了日本,Netflix近幾年也在發掘其他國家的動畫製作團隊,讓更多人看到了來自其他國家的動畫人。
例如,Netflix2017年推出的《Legend Quest》就是由墨西哥動畫公司 nima Estudios製作,講述故事也融合了墨西哥的巫術元素。今年三月份上線的《YooHoo to the Rescue》是由義大利的Mondo TV製作。來自印度的動畫公司Green Gold Animation則為Netflix製作了《Mighty Little Bheem》,這部動畫也融合了印度的本土文化元素。
《Mighty Little Bheem》
今年三月份刷屏的《愛、死亡和機器人》背後有13家製作公司,其中不乏來自法國、丹麥、匈牙利、韓國的公司,這些公司大部分都不是做動畫出身,更多的是活躍在影視特效、遊戲CG和廣告製作等領域。
雖然Netflix既沒有進入中國市場,也沒有和來自中國的動畫公司合作過,但Netflix近幾年也引進了不少國產動畫。2017年,Netflix引進了優揚傳媒製作的《豆小鴨》,2018年,又有4部國產動畫電影被Netflix買下了播放權,分別是《大魚海棠》《肆式青春》《媽媽咪鴨》《未來機器城》。其中,《未來機器城》的交易費用高達3000萬美元。
隨著國產動畫製作水平越來越高,作品在國際範圍內的影響力日漸提升,相信Netflix將來也會注意到更多來自中國的動畫製作公司。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