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女神的足跡」,聽陶璐娜王琳方亞芬,講述她們的故事

2020-12-20 澎湃新聞

作家王安憶在《上海女性》一書中說,女性,是上海最好的代表。從「崇拜名牌」到「彰顯自己」,從「他人喜歡」到「自己欣賞」,從希望「被悅」到關心「己悅」,上海女性凸顯了中國當代女性自尊、個性的生活理念,自信、獨立的精神風貌。

9月19日下午,由上海市婦女聯合會和新民周刊社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女性讀書講壇「我的初心我的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女神的足跡》新書發布會在交通大學文治堂拉開帷幕。

演員王琳、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史依弘、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越劇院一團團長、著名花旦方亞芬、上海自行車擊劍運動中心黨總支書記陶璐娜、上海隧道上公司高級工程師、中共十九大代表何小玲來到文治堂,向觀眾講述她們的初心與夢想。

方亞芬

方亞芬是上海越劇一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白玉蘭獎、梅花獎獲得者。方亞芬師從越劇大師袁雪芬,被視為越劇袁派的最佳繼承人。她的扮相清麗,雍容大方;天賦好嗓,甜潤明亮,不僅具有袁派唱腔的魅力,而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方亞芬戲路開闊,唱作俱佳,戲迷稱其為「方女王」,在《紅樓夢》中一人分飾數個角色,至今無人可以超越。

方亞芬戲稱自己是個很「二」的人。不僅出生在2月,而且名字裡的「亞」字也是第二的意思,父母希望能夠永遠寵愛這個小女孩。方亞芬對自己所從事的戲劇事業,卻是「從無二心」。

30多年的戲劇生涯,方亞芬不僅傳承傳統戲劇,還打破界限,跨界學習演繹京劇、崑曲、話劇,塑造截然不同的舞臺形象。除此之外,在越劇團面臨重重困難之際,方亞芬放下自我,放棄榮譽,勇於擔當越劇一團的團長,開啟8年「抗戰」的不凡歷程。從優秀的越劇演員,到優秀的劇團管理人,方亞芬在不同的舞臺上盡情書寫著不同角色的精彩。

陶璐娜

陶璐娜是著名體育運動員,2000年雪梨奧運射擊冠軍。退役後走上體育管理工作,成為上海市射擊射箭運動中心副主任,現在為上海自行車擊劍運動中心黨總支書記。從賽場走到了幕後,陶璐娜在講壇上大方分享了幾個自己「失敗」的故事。

1999年,作為中國女子射擊隊運動員,資格賽第一、志在必得的陶璐娜卻意外只獲得世界盃射擊比賽女子氣手槍亞軍。2000年獲取奧運首金之後,陶璐娜又在25米運動手槍上獲得亞軍。這個結果讓陶璐娜非常不滿意,因為在資格賽的時候她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是打破奧運會紀錄,但是因為想得太多,沒有完成目標,決賽的時候又因為一隻小鳥的幹擾而在自己最擅長的項目上栽了一個大跟頭,陶璐娜意識到「把握過程比想像結果來得更加重要,射擊比賽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知道冠軍會是誰。每一槍都需要全神貫注地去完成,想得太多,反而會失去太多」。

從運動員轉型體育工作管理者,陶璐娜也屢屢經歷「失敗」這門必修課。第一次給領導寫發言稿,只有「同志們,大家好」被留用;第一次拉贊助,區區5萬塊錢也被人無情拒絕……無數次的失敗,讓陶璐娜意識到,體育帶給她真正的收穫,不是金牌,而是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決心。「把握過程,才能最終贏得結果」。

王琳

王琳以塑造性格各異的角色著稱,從《情滿珠江》的張越美到《情深深雨濛濛》裡的雪姨,再到《笑著活下去》中的徐麗然,王琳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螢屏形象。十幾年的演藝生涯磨練得她演技愈發精湛出色。

王琳回憶起第一次「觸電」的經歷。17歲,王琳作為大導演史匹柏指導的電影《太陽帝國》中的一名龍套演員,在外灘扮演逃難群眾奔跑了三天,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跑龍套」,並拿到了作為一名演員的第一份酬勞:33元。

此後,王琳燃起了對表演的熱情,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並作為優秀學員前往前蘇聯學習斯坦尼斯拉夫表演體系。不過老師一直覺得她的眼神太清亮,缺乏渾濁度,做不好一個演員。30歲的時候在《情深深雨濛濛》中飾演雪姨一角,曾經讓王琳很沮喪。她想演繹更年輕的角色,卻被導演告知長得很老舊,眼神中有渾濁度,王琳就這樣心不甘情不願地跨過職業青春期,直接進入中年期。

演員是一個被動的職業,很多時候並沒有太多選擇空間。雪姨一角的巨大成功讓她成了「壞女人」專業戶。《色戒》裡一場僅僅只有3、4分鐘的麻將戲拍了整整3天,她發現了李安導演對於演員創作欲望的極度尊重。但這樣的經歷,並不太多。即便上一個真人秀,扮演自己,也被節目組給剪成了一個「惡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中年婦女」。

照顧兒子、家庭多年,王琳放棄了太多重要的角色。當一個女演員一直消失在鏡頭前,能夠得到的機會肯定是少之又少,即便連媽媽的角色可能都得不到,可是王琳不想放棄,她堅定地說,「我們要化被動為主動,有信心地迎接每一個明天」。

史依弘

史依弘是上海京劇院的梅派大青衣,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史依弘由武旦開蒙,後潛心研究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所創立的梅派藝術,參與多個京劇新劇目的創作,成為文武兼擅,風格鮮明,具有時代特色的新一代京劇演員。她大量地創排新劇目,使她的表演突破了傳統京劇行當的局限,具有節奏明快,演唱與表演結合緊密,人物性格時代特色鮮明,勇於探索等特點。

她唱做俱佳,文武兼善。扮相俊美清麗,嗓音寬亮動聽,做工細膩沉穩,颱風端莊大方,頗有大家風範;武功紮實穩健,出手快捷從容,有「彩色旋風」之譽,堪稱當今青年京劇表演人才中的佼佼者。

史依弘說從藝的初心是「為國爭光,為人民服務」。22歲就獲得戲劇梅花獎,讓史依弘覺得自己懵了。她覺得自己還有那麼多不足。因為等待太煎熬,2005年,史依弘做了一家文化公司,主動出擊排新戲。2019年新劇《新龍門客棧》推出,引發業界轟動。劇評人說,欣喜地第一次看到京劇中有了女性主義的出現。這樣的高度評價讓史依弘堅定了推廣京劇的決心和信心。「我們應該多排一些女性主義的戲。」

何小玲

何小玲是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地基公司維保事業部經理,十九大代表。她肩負著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和地鐵隧道營運安全的重任。作為團隊中唯一的女性,20多年來她堅持每晚在地鐵停運後,帶領團隊行走在上海4條線路200多公裡的隧道中。她首創微擾動工法,對運營隧道沉降收斂的「世界性」難題給出了中國方案,為上海建設「五個中心」,打響「四大品牌」貢獻巾幗力量。

如今上海地鐵全網客流接近每年40億人次,日均客流超過1000萬人次,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龐大數據,同時也意味著上海地鐵面臨著巨大的運營壓力,這些壓力既來自於客運服務的壓力,更來自於後勤維修的壓力——全網地鐵的區間隧道、設施設備每天都在高負荷運轉,一旦發生故障導致地鐵停運影響的就是數十萬人甚至數百萬人的正常出行。

作為上海城市「心血管疾病」整治的專家,何小玲的工作就是穿行於城市地下的一條條動脈血管——隧道,為地鐵隧道做「外科手術」,解決地鐵區間隧道的結構「頑疾」,確保地鐵運營安全。

何小玲說,「我們總是晝伏夜出,每天地鐵停運之後才是我們工作開始的時候。對於地鐵常規維保來說,我們的工作是從巡檢開始的,我始終認為,要了解隧道就得靠腳走,每一個區間、車站都要去看一看,這樣每個區間、車站有什麼缺陷,出現滲漏水的情況,就會心中有數。入行十多年來,我已經記不清走壞了多少雙鞋,唯有手中的巡檢燈倒是質量很好,一直陪伴著我。隧道裡不像我們在地鐵車廂裡,裡面光線昏暗、含氧量低,又悶又熱,腳下與兩側布滿了軌道、軌枕、各種感應器、測量點、電纜和指示牌等設施設備,走起路來磕磕絆絆、還要注意保護和避讓設備,同時又要仔細觀察全斷面是否存在滲漏水、結構破損等病害,十分困難,有時候一個晚上就要這樣走上7、8公裡,邊走、邊檢查、邊記錄,對耐力和耐心都是一種考驗。更不用說我們還要在地鐵停運的短短幾個小時內,攜帶大量的設備材料進去維保施工,而且施工完後必須工完料清,不能落下甚至一個螺絲釘。」

很多人都覺得女性不適合做隧道維保這個行業。可是何小玲偏不信,巾幗何須讓鬚眉!隨著時間的推移,何小玲結識了一群可愛又可敬的同事以及農民工,也了解到了上海地鐵隧道太過於脆弱,而隧道維保領域的專家「醫生」又太少了,既然總有人要做,那麼就沒必要去逃避。「哪怕個人的力量有限,我也願做那負重前行之人」。

隧道維保工作是枯燥而又單調的,但又極其需要細心與耐心,任何一處遺漏或者失誤都有可能對地鐵運營造成影響。「5+2」「白+黑」是他們的常態,全年365個日日夜夜,他們穿梭於上海地鐵的各個區間隧道,進行各類隧道整治施工。除了地鐵隧道的維修維保外,他們還擔負著重大工程建設的應急搶險重任。十幾年來,何小玲團隊完成了200多次應急搶險任務。

應急搶險是沒有節假日的,哪怕春節也要留下一批人值班待命,多年來,每年的除夕都是何小玲帶著兒子、老公和農民工兄弟一起看晚會、包餃子、吃年夜飯。何小玲的老公也是一名隧道人,遇到搶險時經常是她在隧道內、老公在地面上,裡外配合一起搶險。對於兒子,她總覺得虧欠了太多,不過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才讓她免除了後顧之憂,全身心投身於隧道維保事業中去。

「宜居的城市,必須是安全的」,何小玲說,安全感是獲得感、幸福感的底線,她也始終致力於保障城市軌交安全。「隧道維保行業從無到有發展至今,經歷了太多的挫折與磨難,如今的隧道維保行業正蓬勃發展,走向更專業、更科學、更高效。對我而言,保障城市地鐵的運營安全是我的使命與擔當,我也堅信我和我的團隊會做的越來越好,十九大回來後,我也一直在宣傳我們的行業,我希望在我的影響下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維保行業,一起來保障城市軌交以及城市建設的安全,我也始終心甘情願一輩子做一名『地下工作者』,做一名城市地鐵隧道的『專科醫生』。」

相關焦點

  • 第一次寫發言稿,只留下六個字……她們怎麼一步步成為真正的「大女...
    9月19日,女性講壇「我的初心我的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女神的足跡》新書發布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多位行業傑出女性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我是個很『二』的人,不僅出生在二月,而且名字裡的『亞』字也是第二的意思。」著名越劇演員方亞芬對自己所從事的戲曲事業卻是「從無二心」。她不僅傳承越劇,還打破界限,跨界學習演繹京劇、崑曲、話劇,塑造截然不同的舞臺形象。
  • 電影頻道《足跡》開播 講述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
    電影頻道《足跡》開播 講述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 大型專題片《足跡》通過對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以嶄新的當代視角、新老影人介紹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力圖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 沿著陽明先生的足跡
    近日,塔山中心小學四(二)班學生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陽明心學研學之旅,沿著陽明先生的足跡,重走心學聖地,聆聽聖賢故事。在隨後的旅程中,學生沿著青石板,走過沿河人家的江南風情,踏上古樸的謝公橋,切身感受了心學聖地的歷史年輪,感受到了一代聖賢踱步吟唱的畫面。
  • 《婚前協議》首播獲好評 王琳白冰「狹路相逢」
    都市情感大戲《婚前協議》開播,霸道總裁于和偉、時尚女魔頭王琳、律政先鋒何晟銘、宅男女神白冰等個性鮮明的角色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霸道總裁于和偉、時尚女魔頭王琳、律政先鋒何晟銘、宅男女神白冰等個性鮮明的角色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婚前協議》打造超強劇情 王琳白冰「狹路相逢」昨晚首播的劇情可謂是精彩連連,意外不斷。想在結婚周年晚會上打造「完美夫妻」形象推動公司融資計劃的楊小庭(王琳飾),卻與出差在外的丈夫高寒(于和偉飾)失去聯繫。
  • 灣區新徑界①|沿著孫先生的足跡尋找灣區歷史記憶
    灣區新徑界①|沿著孫先生的足跡尋找灣區歷史記憶南方+  作者:畢嘉琪 姚志豪  2020-06-13 本期「灣區新徑界」,我們沿著他的足跡
  • 我的大學之國際科考Ⅳ | 沿著馬克思的足跡
    我的大學之國際科考Ⅳ | 沿著馬克思的足跡 2019-08-10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J幕後故事:看「女神」的日常生活,聽她們怎麼聊「宅男」
    CJ幕後故事:看「女神」的日常生活,聽她們怎麼聊「宅男」 澎湃新聞記者 徐曉林 / 視頻編輯 張登 2015-08-01 08:52
  • 沿著習爺爺的足跡 尋訪美麗杭州
    杭州市景苑小學205中隊七彩陽光假日小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響應號召,沿著習爺爺的足跡,去尋找和發現美麗杭州,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2015年6月1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代表。
  • 足跡| 聽袁姍姍講述「反特」電影幕後的傳奇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電影頻道特別推出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10月5日起,每日22點檔,在CCTV-6電影頻道播出。 大型專題片《足跡》通過對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以嶄新的當代視角、新老影人介紹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力圖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 名將陶璐娜恐無緣北京奧運 射擊隊下「封口令」
    名將陶璐娜基本無緣北京奧運  本報北京專電(特派記者 周玥廷)一件粉紅色帶帽的運動服,高高紮起的馬尾辮,34歲的陶璐娜給人的感覺,依然如八年前那麼充滿活力。然而,八年前為中國奪得雪梨奧運會女子10米氣手槍冠軍的陶璐娜,就在昨天「落選」了——她在隊內奧運選拔賽該項目決賽中僅獲第四名,最終位列總積分榜第三,按照前兩名入選北京奧運會的原則,陶璐娜在該項目上就只能擁有一個替補身份。比賽結束後,陶璐娜面帶微笑,但跟其他隊員一樣,她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便離開了賽場。
  • 沿著父親的足跡走下去,今天她也來到了一線
    沿著父親的足跡走下去,今天她也來到了一線 2020-03-01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紅色研學丨「沿著習爺爺的足跡 尋訪美麗嘉善」紅色研學路線
    今天,讓我們跟隨嘉善縣紅領巾學院小講解員一起,開啟「沿著習爺爺的足跡 尋訪美麗嘉善」紅色研學之旅吧! 第一站 尋「美"之旅走進大雲嘉善繆家村少先隊小夥伴們,讓我們沿著習爺爺的足跡,走進紅色研學第一站大雲繆家村,開啟尋
  • 南雄油山鎮上朔村: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油山鎮上朔村的紅軍長徵廣場四周,處處可見表現長徵故事的壁畫和弘揚長徵精神的標語。南方網訊(記者/郭昊奇)6月23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採訪團一行來到韶關南雄的油山鎮上朔村,在這座千年古村落尋訪當年紅軍走過的足跡。「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官長士兵都一樣,沒有誰來壓迫人……」一群小學生正在上朔村徐氏宗祠前演唱著當年紅軍抄寫在牆壁上的《當紅軍歌》。
  • 足跡| 葉青講述《英雄兒女》《上甘嶺》幕後故事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電影頻道特別推出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10月5日起,每日22點檔,在CCTV-6電影頻道播出。 大型專題片《足跡》通過對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以嶄新的當代視角、新老影人介紹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力圖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 聯大學子:同讀一本書,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成長
    聯大學子:同讀一本書,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成長編者按:學生階段是青年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錘鍊本領的熔爐,創新是放飛夢想的引擎。北京聯合大學團委積極探索,2019年起,策劃開展了「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成長」系列活動,新穎活潑,學以致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團委聯合學校黨委宣傳部開展了「聯大學子同讀一本書」活動,引導學生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等四本書。
  • 老戲骨王琳居然跪謝黃奕
    眾人心目中的女神何潔葉璇居然起衝突了,兩人針尖對麥芒,絲毫不退讓,何潔更是在王琳走出會議室之後摔門而去。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的《奮鬥吧主播》這檔綜藝節目到底發生了什麼?熱情邀請拉群被耿直的葉璇婉拒,美含落淚傷自尊。
  • 沿著英烈的足跡奮勇前行
    沿著英烈的足跡奮勇前行公安部機關舉辦公安英烈祭奠活動側記公安部新聞宣傳局典型宣傳處一級主任科員劉勇表示,作為一名公安新聞宣傳戰線的民警,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聚焦「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全面提升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發好公安聲音,講好警察故事,樹好公安形象,為弘揚公安主旋律,傳遞警營正能量作出自己的貢獻。山河無恙,英魂永在!以國之名致敬英烈、紀念英烈,是為了永不忘卻來路坎坷,更是要向前路奮勇邁進!
  • 大別山英雄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聽河南省英烈講解員大賽總決賽選手...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這大別山深處的紅色記憶,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向前,將會更加彌足珍貴,我們將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進......」近日,在「紅色記憶·大別山英雄故事」河南省英烈講解員大賽總決賽中,來自開封市烈士陵園的講解員包婷動情地講述著大別山
  • 「沿著賈大山的足跡前行」文學採風活動在河北正定啟動
    12月12日,由河北省作協《長城》雜誌社與石家莊市作協共同組織的「沿著賈大山的足跡前行」文學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正定縣塔元莊廣場舉行。河北省作協黨組書記王鳳為活動發來賀信,勉勵廣大作家:要繼續沿著賈大山紮根生活,謳歌時代的文學之路勇往直前。進一步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生動反映時代偉業、河北華章,禮讚燕趙楷模。以細緻精緻的追求創造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優秀作品。河北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建東與市文聯黨組書記林春山共同為採風團授旗。
  • 「圈內人」對話王琳:電臺工作20年,見證大連足球興衰
    肆客足球推出【圈內人】:為你講述足球圈與眾不同的故事。在中國足球板圖中,大連足球一直是較為特殊的存在。作為職業聯賽初始城市之一,那裡有很多人陪伴著大連足球一同走過25年的興衰,其中,媒體人是最具代表性的見證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