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一則「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為保護個人信息
戴著頭盔去看房」
視頻發布者在評論中提問
「知道為啥戴頭盔嗎?」
有網友表示
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系統
與購房優惠掛鈎
事實上
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
「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
類似的案例並不少見
最後都不約而同地
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人臉識別系統成了售樓處標配
用於分類顧客
並與購房優惠掛鈎
在房地產從業者看來,人臉識別好處多多。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其中暗藏貓膩。
近期,有消費者反映,他原本由中介帶領到天津灣某新房售樓處購買房屋,一個月後售樓處告知,通過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識別到與該名消費者相似人員曾經獨自來過售樓處看房,判定其為售樓處自訪客戶,非中介渠道客戶,無法享受相關優惠。
這名消費者認為,售樓處未經授權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識別獲取人臉信息,涉嫌違法,也損害其購房利益。
對此,天津市河西區政府回復,經過核查處理,該問題屬於合同糾紛,建議市民到法院自訴解決。
某房屋中介介紹,此類情況並非個例。如果購房者是看了房企宣傳前來買房,叫做「自然到訪客戶」;如果購房者被渠道中介帶上門,就屬於「渠道客戶」,關係到客戶能不能享受中介渠道的團購優惠,另外房企也要給予中介一定的「好處費」,即提成佣金。
△某房屋中介朋友圈
這位中介還透露,由中介帶領首次看房完成籤單,對於消費者而言有較大優惠,有時差距甚至在幾十萬元。不過,常規情況下,消費者在買房時貨比三家,很難當下做出決定,在不知道售樓處存在人臉識別系統的情況下,消費者常常與房企以及中介發生糾紛。
△網絡上一位房產中介發布視頻稱,購房者多掏十幾萬元。
過去,房企銷售與渠道中介搶客戶的情況時常發生。而人臉識別,就是為了幫助房企判斷某個購房者是什麼類型、是誰的客戶,佣金應該發給誰。
天津灣某新房售樓處工作人員也承認,確實應用了人臉識別系統,其目的主要是解決要不要給中介結佣金的問題。
人臉識別服務公司應運而生
顧客戴口罩也沒辦法
為各房企提供人臉識別服務的公司,為這項業務取了新名字:房地產渠道風控。以深圳市某企業為例,該公司在其官網宣稱,相關產品已覆蓋「80+」城市、「1100+」項目。
一位提供「房地產渠道風控」服務的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房地產行業對分銷渠道依賴不斷加重,渠道佣金不斷水漲船高,「飛單」現象層出不窮。之所以會出現內單外掛等現象,是因為渠道佣金已經是內場置業顧問的10倍左右,甚至更多。
另一種情況是,客戶在看房後不留下真實姓名和登記,轉而尋求中介獲取優惠,傳統的登記等手段無法防範,人臉識別等「房地產渠道風控」服務應運而生。
有中介透露,疫情後看房客戶普遍戴有口罩,目前個別售樓處甚至存在瞳孔識別的技術。
對此,這名業內人士表示,按照規定,對瞳孔、虹膜類的識別系統是不可以應用於商業場景的。而目前的人臉防控系統也存在漏洞,還面臨較大的法律隱患。
專家表示:
無感抓拍不合法
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
售樓處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對看房者無感抓拍,是否侵權?
《網絡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規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表示,所謂「無感」的個人信息收集和處理行為均不合法,同時,人臉識別將看房者區分為不同類型,給予不同的優惠力度,還有「價格和服務歧視」的嫌疑。
來源:央視財經
編輯:趙澤元
責任編輯:劉雲鵬
審核:馬佳
關注1018陝廣新聞微信公眾號
回復關鍵詞:1018,進入都市優品好視力專區
回復關鍵詞:社保,獲取西安社保有關的N個問題
回復關鍵詞:落戶,獲取西安公安掌上戶籍室地址
回復關鍵詞:人才,獲取西安人才分類政策
回復關鍵詞:買房,了解西安最新樓市政策
回復關鍵詞:限行,獲取西安機動車限行安排
下載蜻蜓FM \ 企鵝FM \ 喜馬拉雅FM
搜索 陝廣新聞 聽直播與回放
微信公眾號 \ 新浪微博 \ 頭條號搜索 1018陝廣新聞
廣告與商務合作:029-85266963
新聞投訴:029-8525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