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記憶策略:採用艾賓浩斯記憶法,找到規律,記憶有跡可循
記憶靠的不是機械性的死記硬背,而是要講究規律,並善加利用,才能有效提高記憶能力。
一、學會降低知識的遺忘率
我們周圍的很多同學都常常抱怨自己的記憶力不好。其實,只要是能正常學習的學生,每個人的記憶能力是相差不大的。而不同的人所表現出的記憶力上的差異主要是由於大家對大腦記憶的規律認識程度,以及對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掌握程度的不同。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記憶的規律,並掌握好記憶的方法、技巧,我們也是能夠獲得高水平的記憶力。
對於廣大初中生來說,該如何降低知識的遺忘率,牢固記憶知識呢?可以採取以下三個建議:
1、要把理解同記憶相結合
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將所背內等的道理理解透徹,有了理論基礎再來記憶就容易不少。比如在背一段歷史內容之前,先要搞清楚這段史實中存在什麼歷史理論,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歷史啟示,這樣有了對這一段歷史的整體了解和深入認識之後再去背通記憶其中的細節。
2、把抽象記憶同形象記憶相結合
抽象的原理不僅難於記憶,也容易混淆,我們不妨結合具體的事例來進行記憶,比如在背政治時,將課本上的原理同社會事實、國際大事相聯繫起來,既做到理論聯繫實際,也有助於靈活記憶。再如在背歷史時,聯想一些歷史故事,將自己放置在相關的歷史大環境中,通過領悟其中的內容與道理來降低記憶的難度。
3、把框架與細節相結合
記憶知識時要從知識框架或者大的方面入手,再具體背每個大點下的小點,然後逐步記憶其中的細節內容。這樣可以讓頭腦中的知識更具有條理性,腦子裡建立起固定的知識框架之後,遺忘率自然大大降低了。
二、利用記憶規律的普遍性和重複性
記憶要遵循規律,這裡的規律不僅指的是人體記憶力的周期性規律還指的是識記材料的規律。我們所學到的任何知識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能夠分析並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記憶力將大有提升。一般來說,識記材料的規律可以分為普遍性和重複性兩種,我們該如何把握呢?
1、要善於分析
要找出識記材料的內在規律、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假設我們要記憶「13791315192125273133739434549」這樣一串數字,死記硬背很難,又容易遺忘或者記錯。如果對它進行分析,便可找出其排列規律「1-37-9-1315-19-21--25-27-31-33-37-39-43-45-49」,相鄰兩組數字之間的差按照「2,4,2,4…」這樣的規律排列,根據這個規律就很容易就記住這個數列了。
2、要善於理解
這裡的理解指的是明確材料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例如要記歐姆定律其公式為1=UR。單純進行記憶,效果有限,而如果將公式理解為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成正比,與電阻的關係成反比,會方面記憶很多。
3、要善於總結
要對識記材料進行歸納總結,找出它們之間存在的聯繫。如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多達五十四個,逐個記憶要花費不少時間,而且容易混淆。如果深入分析這些公式,可以發現它們所表達的三角函數的關係存在個共同的規律,「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我們只要記住這個規律,就可以自行推導出三角函數全部的誘導公式,可以免去記憶了。
三、如何爭取最佳記憶效果
想要獲得最好的記憶效果,可以採取過度記憶法。這種方法指的是在剛好記住的時候,再多記幾遍,以爭取最佳記憶效果,這也是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所說的:「識記某一材料達到最低限度熟記時,繼續學習或複習。」所謂過度記憶,要記憶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不妨先看下面的組實驗。
三組試驗參與者被要求記憶畫迷官,第一組練到恰能正確地畫出停止,第二組多做50%的練習,第三組多做100%的練習。一段時間後進行測驗,結果第二組的記憶效果顯著提高,而第三組的記憶效果並不隨練習的增加而再有顯著的提升。
由此可見,過度記憶並不是說聯繫記憶的時間越長,記憶的效果越好,過度次數與記憶效果並不存在著正比的關係。心理學實驗認為:如果把剛好記住的時間為100%,那麼,過度記憶的最佳值為150%。再少則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而再多則浪費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過度記憶指的也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抓住重點,將思考與記憶將結合。再有,過度記憶法的內容應該是重要的、基礎性的知識,而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我們還要意識到,過多的過度記憶可能導致疲勞感和厭倦感,所以要注意多種記憶方法的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