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作為被人類馴化的社會伴侶,幾千年的進化讓它們學會了更好地解讀人類的面部表情、手勢和肢體語言,但是我們對於狗狗的行為和心理卻了解甚少。近年來,不斷有更多的專家投入到狗狗行為心理的研究中,他們所得出的結論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最忠實的夥伴,建立更加和諧的人寵關係。
下面是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狗狗行為和心理解讀。
1. 吠叫是狗的語言,希望狗狗從來都不吠叫,就像要求小孩永遠不開口講話一樣,是不合理的要求。吠叫可能是出於領土保護意識、警覺或恐慌、孤單無聊、高興和邀請玩耍、有特定需求如玩耍或排洩、分離焦慮等。觀察到狗狗吠叫的動機,才能更好的解決過度吠叫的問題。
2. 在《Current Biology》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語言理解、目標識別、概念認知能力上,狗狗與人類2-3歲的幼兒極為接近。這就意味著,當你想教會你的狗狗學習一個新的指令,或讓它們完成某個既定目標時,可以先衡量下2-3歲的幼兒是否有可能完成這個任務?如果對於幼兒來說任務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對於狗狗來說也一樣。
3. 與上文提到的情形類似,對於寵物狗大腦研究的結果表明,狗狗對於愉悅情緒的體驗與人類幼兒相似。當人類幼兒看到熟悉的面孔時往往會激發他們的愉悅感,這種情況在狗狗身上同樣也會發生。
4. 據調查,當男主人帶狗狗外出時,狗狗出現撕咬和攻擊行為的可能性會比與女主人外出時高出四倍。對於這種差異,有一種說法是這或許來源於狗狗對於人類情緒和攻擊性的感知能力。
5. 公狗更喜歡與母狗一起玩耍,然而母狗對於玩伴的性別卻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對待。這種現象或許是刻在狗狗的基因當中的,畢竟母狗做媽媽時,兩種性別的寶寶都需要照顧。
6. 讓遛狗變成一種規律性的行為,儘量與狗狗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外出散步,長期堅持這樣做會使狗狗養成更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對主人的健康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7. 狗狗搖尾巴未必就是「示好」,搖尾巴作為狗狗的一種交流「語言」,含義非常豐富,到底是表示友好還是膽怯、威脅?往往要結合狗狗的其他行為與表情來做判斷。
8. 當兩條狗狗相遇,相互聞對方的屁屁就相當於人類見面握手一樣,是狗狗之間的問候方式。狗狗的嗅覺要比人類靈敏至少1000倍,通過聞對方的氣味,它們可以了解到新朋友的很多信息,比如它是男士還是女士?幾歲了?健康狀況如何?每天的飲食情況是怎樣的?是否想要找個男/女朋友?
9. 狗狗的模仿學習能力很強,它們通常會向身邊比它們年長或更受它們認可的同類「偶像」學習,因此,讓經過良好訓練的成年狗狗來帶幼犬,能夠讓幼犬更容易的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0. 人類的視覺系統進化的很好,好到已經遠遠超出嗅覺、觸覺和聽覺系統的進化程度,而狗狗則不同,它們的嗅覺、觸覺和聽覺已遠遠勝過人類,所以綜合而言,作為觀察者狗狗要比人類優秀的多。這也是為什麼,它們似乎總能準確察覺出我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因為據調查,人類溝通中只有10%是依靠語言,剩下90%都是通過解讀溝通者的手勢、頭部轉動、步態和面部表情等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