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高考放榜,各媒體,各學校一如往年,宣傳高考狀元及本科上線率。
(摘自《重磅!浙江省2020年分數線出爐,高考狀元出自溫州中學》)
廣東,為防止炒作,對名次靠前的學生,進行了分數「屏蔽」。結果,屏蔽生的信息,立馬見諸於各大媒體。
可是,這有什麼好歡呼的?
一線城市,手握足夠優質的教育資源;大山裡的學校,只具備最基本的教學資源;分數一出,只看一個標準,實在是違背了教育的初衷與本質,實在是幾十年來沒有什麼新意的輿論導向。
對於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除了分數,你們是否還有其他值得歡呼的?
因為,相對出彩的分數,即使是資源缺乏的學校,也可以靠拼搏拿到。
說這些,是因為這兩天被麗江華坪女高的新聞,深深感動了,尤其是校長張桂梅的事跡。
摘自《了不起!張桂梅所在的華坪女高成績出爐:159人高考150人上本科線》
先來看下,華坪女高有什麼特別之處。
華坪女高,是怎樣的學校?
今年高考,華坪女高159人,有150上本科線,其中,上一本線的有70人,17人達600分以上,本科上線率94.3%,重本率44%。
這樣的成績,不僅在麗水市位居前列,在其他省份,也是好成績了。
然而,以上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校長張桂梅,12年用生命,帶1645名女孩,走出了大山。對這所學校的學生來說,分數意味著走出大山,意味著改變命運。
為什麼是女孩,為什麼辦女高?
張校長說,改變女孩的命運,就是改變三代人的命運。
比如,山裡的女孩兒,大多會早早結婚,做農活,甚至還可能被丟掉;如果女孩兒走出了大山,那結果就不一樣了。她們會珍視下一代的女孩兒,會為下一代女孩兒,提供與男孩兒一樣的關愛與教育資源。
大山裡,相對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讓女孩兒接受好的教育,更迫切。因為女孩兒往往是被家庭犧牲掉的。
那女孩兒的家庭,負擔得起嗎?
(來自知乎作者,KKKaylee)
女高是免費的,即使是這樣,還有學生上著上著,就回去了。張校長,還會去家訪,去找
孩子不去學校的原因,還會去做家長的工作。
這樣的學生,好教嗎?
基礎功不紮實,有些初中,甚至小學的知識,還得補。但老師有耐心,不會什麼,就補什麼。
這些老師,都是什麼樣的老師?
都是拼命的老師。有剛做完手術能穿衣服,就回來的;有結婚辦完儀式,就回來的,都是用命在拼的老師。
可以說,張校長為女高付出了生命。
她想要什麼呢?學生的感恩,自己更好的生活?
沒有。她立下了這樣的規定:高考結束,辦完離校手續,就不允許再回來。
她想要,孩子們安心上大學,走得遠遠的,過得比她幸福。
這樣的付出,這樣的願望,在我的認知裡,只有父母才會這樣關愛孩子,甚至是父母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熱淚盈眶。
就是學生基礎差,家長沒有背景,老師也不是什麼高學歷名師,學校硬體資源也缺乏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
無他,因為張校長,真的是用命,在做教育。
某類學校,是怎樣的學校?
當我們覺得,張校長是個了不起的人,做了了不起的事時,張校長卻說,對今年的成績不滿意,與一些城市相比,存在不足。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分裂。
挑戰了生命極限的人,卻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佔盡了社會資源的人,卻總覺得佔得,還不夠。
就拿今年的小升初,幼升小,來說吧。很多學校打出各種招牌,歷年中高考成績,名師,硬體資源,還堂而皇之地聲明學校並不適合所有學生,挑生源的企圖昭然天下。
(摘自某民辦招生公開信)
到底是什麼樣的學校,有「實力」有「底氣」,這麼挑學生?
(摘自某民辦招生公開信)
不只是個別學校,越來越多的學校,各種名師秀,從名校碩士到各科高級教師;各種高大上的硬體資源,各種實驗室和場館;還有看不見的資源,各種背景和身份的家長。
當然,這樣的學生,本身也是各種名師和家長精心培養的,家庭教育,課外培訓,私人教師,各種體驗與見識。
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這本身沒有錯,也是我們的期望;只是僅僅提供好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缺少靈魂,缺少向上的動力。
這些擁有足夠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你與其他資源缺乏的學校,一個標準,比分數,合適嗎?
這些資源,是華坪女高想都不敢想的。只是,張校長有自己的獨特資源——心力,將老師,學生,凝聚在一起,為改變命運的心力。
張校長,就是這樣的擺渡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12年間,遇到張校長的女孩兒,她們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當然,也有一點,有人質疑張校長的刷題應試教育,認為,刷題不是好的教育。
我只能說,在那樣資源貧乏的情景下,張校長與老師,學生已經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如果有城市裡那些更好的條件,張校長,會做出怎樣的素質教育?
而這兩天,青少年科創大賽,家長代勞,評審不力,導致大賽大面積作假的報導,大家也看到了。而這些擁有好的硬體資源,擁有知識分子家庭背景的孩子,又是怎樣被誤導的?
悲哀嗎?
最終,好的教育,不只是看資源,更重要的是看心力。
不管是刷題,還是素質教育,為改變孩子命運的,為孩子過上更好生活的,充滿溫暖與愛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而擁有好資源的學校,你佔有那麼多資源,是不是也應該做出更多成績呢?除了分數。
好的教育是怎樣的?有溫度,有愛,才是好的教育
做教育時間越長,越覺得:不管處於哪個階層,有溫度,有關愛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有了溫暖與愛,教育目標就在哪裡,不管是採用刷題,還是採用項目制探究式方法,齊心協力的前行,才更有可能達到目標。
姚俊鵬的事跡,這兩天,也是非常鼓舞人心。
一個從小被確診為腦癱的孩子,憑藉自己的毅力,家長的關愛,和同學的支持和鼓勵,拿到了超出一本100多分的成績。
這份成績裡,有孩子自己的信念,也有身邊人無限的支持與鼓勵。
孩子的班主任,面對這樣的孩子,沒有常人的看不起和疏遠,相反,給予了超越常人的關愛。
班主任說:孩子的毅力,與拼搏的精神,激勵著班上每一位同學。
世界就是這麼分裂。
有學校公然挑生源,招生簡章,將各種病症列入其中,明目張胆地歧視著弱勢學生。
(摘自某學校招生簡章)
如此,冷冰冰的招生簡章,背後又是怎樣的價值觀,又站著怎樣的校長?
誰也難保,這樣的學校 ,孩子上幾年,會經歷些什麼,又會被怎樣對待?
即便搖號了,還含沙射影提醒家長的那些校長,縱然你全城聞名,但在真正的教育面前,你一文不值!
在真正的教育面前,你所謂的優質教育,無非是保障自己的名聲基石而已,但人家不是。
能力範圍之內,對弱勢,是關愛,是鼓勵,是支持,還是疏遠與放棄,都是學校價值觀的體現。
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去撼動另一個靈魂。
教育一定是有溫度的,不然學校就成了培養考試機器的工廠。
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下,張校長排除萬難,盡最大的力量,賦予了教育深刻的意義——希望自己的學生,比自己過的幸福。
敬仰張校長。
為教育注入了生命的意義。
同時,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是否應該做的更多呢?不應只是分數。
更多內容交流歡迎各位關注 公眾號:耐撕baba,與我一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