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防治亟須走出誤區 |
訪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皮膚性病科塗亞庭 |
塗亞庭
■本報記者 李惠鈺
把皮膚病和性病放在一個科室,這在不少醫院都很常見,《皮膚與性病學》也是很多醫學院的教科書之一。然而,這種名稱分類也給大眾造成諸多誤解,認為性病都是皮膚病,或是認為皮膚病都能通過性傳播等等。
老百姓對於性病的認知誤區不止於此,比如性病只在性器官上出現症狀、只要潔身自好就不會得性病、得了性病身體就一定會有感覺……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塗亞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性病的範圍正在擴大,只要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疾病都可歸為性病,症狀並非都表現在皮膚上,B肝就是其中之一。另外,性病也並非都是通過性傳播感染,也有可能是血液、母嬰等間接傳播導致。
在塗亞庭看來,無論是在認知還是防治上,性病都存在很多誤區和盲點,仍有一部分皮膚性病缺乏有效的治療和控制手段,這給每一位皮膚性病工作者都帶來極大的挑戰。
性病不可貼上「亂性」的標籤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性病是一件難於啟齒的事,但是,性病真的那麼可怕嗎?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性病都被稱為「花柳病」,當時的皮膚科也被稱為「花柳科」。雖然「花柳科」如今已更名為皮膚科,但性病歸屬於皮膚科範疇卻一直延續至今。實際上,並非所有性病首發症狀都表現在皮膚上,也有可能是在口腔、眼睛、直腸甚至關節等。
那麼到底哪些病屬於性病?塗亞庭告訴記者,性病不單指國內公認的八大性病(愛滋病、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衣原體性尿道炎、尖銳溼疣、生殖器皰疹),其範圍正在擴大,即只要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疾病都可稱為性病,比如B肝、疥瘡等。
在塗亞庭看來,性病需要得到公眾正確的認識。首先,性病發生需要具備幾個關鍵因素:有病原體的存在;有性傳播途徑;機體免疫狀態低下。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性病都是通過性接觸傳播,也有可能是通過血液和血製品傳播或母嬰垂直傳播感染,甚至是直接暴露傳染等。」塗亞庭強調說。
以尖銳溼疣為例,雖然大部分患者是通過性接觸傳播,但仍有部分患者是通過間接接觸感染,例如與帶有病毒的衣物以及浴巾等公用物品接觸等。在塗亞庭接診的尖銳溼疣患者中,就不乏70多歲的老人、剛出生的嬰兒。
如專家所述,多數人都有無性亂經歷而得上性病的可能。因此不要給疾病本身附加太多的社會因素。疾病本身並不可怕,怕的是對疾病不良後果的無限擴大,從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性病防治工作十分艱巨
實際上,性病與其它感染性疾病一樣,有各自的致病原因,也有各自的發病過程,而且大多數性病只需要採取很簡單的方法即可以治癒。最重要的是,性病具有其他傳染病的共同特徵:可預防。因此,性病並不可怕。
性病涉及細菌、病毒、支原體等不同的微生物,如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尖銳溼疣是由HPV病毒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支原體或衣原體引起。因此,不同性病治療的方法也各有差異。
塗亞庭告訴記者,在所有性病中,除愛滋病目前尚無肯定的治癒方法和藥物之外,大部分性病通過合理治療都可痊癒,不會危及生命。
例如,梅毒的治療可以注射青黴素,如果患者對青黴素過敏,服用其他抗菌素也可以治癒;絕大多數淋病患者只需要注射一針抗菌素就可以得到治癒;尖銳溼疣的治療方法則更多,如局部的物理治療、化學治療、外用藥治療、手術切除等。
但生殖器皰疹的治療相對來說卻比較棘手。塗亞庭表示,由於生殖器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該病毒具有逃逸機制,當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時,病毒就會潛藏在人體的神經節中,而當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時,病毒又會被激活。
目前,任何一種藥物都無法達到徹底消除體內存在的單純皰疹病毒,因此,最理智的治療方法是在病情發作時及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如無環鳥苷等。
「性病的治療仍然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為何有的患者塗用一次藥物就可治癒,而有的患者卻很容易復發?如何預防和治療性病的亞臨床感染和潛伏感染等。」塗亞庭坦言。
除了提高性病治療手段以外,塗亞庭更希望能喚起整個社會對性病的重視程度,提升整個社會對性病的知曉度,了解性病的危害程度,並提高公眾對性病的防範意識,規範娛樂場所切斷傳染鏈等。
通過公益講堂提升整體醫療水平
目前,性病整體治療水平不斷提高,但國內各地區的醫療水平仍參差不齊,落後地區的基層醫院服務能力明顯不足。塗亞庭也坦言,在一些落後地區,治療性病都是一些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非專科醫生,治療手段也不是很規範,很容易造成誤診或過度治療。
實施性病專科醫師的規範化培訓是塗亞庭重點強調的方面。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皮膚科與首都醫科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系聯合北京派特博恩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派特生物)共同在武漢舉辦了一場性病臨床規範化診治與新進展學習班。塗亞庭表示,通過這樣的公益培訓活動分享國內性病的發病情況、流行情況、診斷治療情況以及國內外診斷治療技術的進展,對提高醫生對性病的認知度以及提升治療理念幫助很大,對控制性病傳播也具有一定意義。
塗亞庭表示,性病必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生除了要治好病更應該承擔科普職能。目前,性病已經「農村包圍城市」,此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承擔著重要使命。而基層醫務人員的水平不一定非要「高精尖」,但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性病科學知識。
為了讓大量基層醫生能夠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派特生物還將繼續聯合各醫療單位舉辦類似的公益講堂,讓更多的一線醫生獲益。
塗亞庭建議,相關公益培訓活動還應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內容豐富、加強互動,通過「接地氣」的專題討論,解決基層醫生在臨床上遇到的問題與困惑,從而提升基層醫生的整體水平。
《中國科學報》 (2016-04-26 第6版 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