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宜蘭的逢春園位於開闊美麗的蘭陽溪谷,曾被大陸的視頻新媒體「一條」評為中國最美民宿之一,已有18年歷史。
許麗華是逢春園的第一代經營者,莊園處於產茶區,她便充分利用優勢,每年舉行茶會,客人不僅可以以茶換宿,還能享用主人精心製作的茶點,大家一起喝的是茶,品的是人生。
六年前,在海外學習酒店管理專業的兒子林嵩浩,決定回鄉接手父母的事業。他一出手,便主動擁抱電子商務,將這座藏在半山上的莊園與更廣闊的世界聯結起來。父母則覺得,在線經營會被平臺抽走不少佣金,沒有必要。經過耐心的溝通,林嵩浩說服了他們。
宜蘭逢春園第二代經營者 林嵩浩
經過兩三年左右的實踐,電子商務模式在逢春園整個銷售中的佔比,已經從最初的5%上升到30%。雖然業績良好,逢春園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許麗華說,逢春園是宜蘭民宿32號,而宜蘭總共有民宿1700多家,更不用說整個臺灣有多少家民宿。行業飽和,同質化嚴重,許麗華想到了借鑑自己經常到日本體驗的「長住計劃」。
為了吸引遊客儘可能長時間地住下來,逢春園主動縮減了房間數量,控制入住人數,將房間騰出來改造成舒適的廚房,幫住客採買當地優質的食材,通過餐食展現生活美學。而林嵩浩則是全力提升服務質量,通過細緻入微的服務,為住客提供賓至如歸的感受。
宜蘭頭城海邊的「真情非凡行館」是一家有16年歷史的民宿,窗外就能看見龜山島和太平洋的美景。
民宿第一代主人吳世聰說,這裡一開始其實是他自己的住家,以前常常招待朋友,後來變成專門的民宿,生意越做越好,甚至帶動了這條海岸線的民宿風潮。吳世聰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一個民宿如果只是住宿,它就沒有靈魂。」 宜蘭「真情非凡行館」第一代經營者 吳世聰
吳昱陞是這家民宿的第二代經營者,十年的海外求學生涯和設計專業素養,讓他能夠對民宿做精準客觀的剖析。他為父母帶來的是整體規劃、對客群進行精準定位、注重人的體驗這樣的經營理念。
宜蘭「真情非凡行館」第二代經營者 吳昱陞
分享生活、體驗環境,對於民宿這一文化特質,十幾年前返鄉的民宿業者林佳民感同身受。他經營的「檜樂窩手作客棧」客群定位很獨特,就是「大孩子」。相應的,他聘請的管家都有一個獨特的專長,能帶領大大小小的住客玩手工製作。因此,這家民宿兼具了親子樂園的功能。
宜蘭「檜樂窩手作客棧」
林佳民是臺灣創意民宿協會理事長,近二十年的從業生涯給他的最大感受就是,民宿的風格無論如何多樣,人文特質是真正的核心,硬體部分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臺灣創意民宿協會理事長 林佳民
在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黃處村,坐落著一家深藏不露的精品民宿—「浮生半日」,清一色黛瓦黃牆的傳統農房,靜靜的斜躺在山腰上,錯落有致,寧靜質樸。
「浮生半日」的主人是一對來自杭州的夫婦,兩人凡事親力親為,石子路是親自去挑了石頭鋪就,一草一木更是出自自己的手,直到這個民宿慢慢變成了他們想要的那個樣子。與其說這裡是民宿,不如說更像是他們自己的家,他們與住客分享的是自己的生活空間。
浙江雲和縣「浮生半日」民宿主人 張旻瑛
「浮生半日」的成功也帶動了黃處村的面貌悄然發生改變。遊客的增多讓村民意識到鄉村不是逃離的地方,而是一個可以回來的地方。村民們開起了5家與民宿相配套的農家樂餐廳。
浙江省雲和縣長汀村雲河畔
發展鄉村旅遊給農村帶來積極變化,雲和縣長汀村也是一個好例子。2015年之前,整個村子還是個典型的「空殼村」,有八成村民都在外務工創業。2015年村委會主任徐宇軍定下了發展鄉村旅遊的思路,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做出表率,東拼西湊了100多萬元將家裡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取名「汀海」。
與此同時,縣、鎮、村三級投入200餘萬元,從廈門採購了沙子,還種上了34棵高大的棕櫚樹,在雲和湖畔建立起長約1公裡、平均寬度30米的「長汀沙灘」,當地民宿從零起步發展到13家,村裡80%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如今,在雲和縣範圍內,以雲和湖畔的變遷為例,「景區+民宿」的發展模式漸成規模。雲和縣在全國首創「雲和雲居•六頭民宿」的發展理念(「六頭」即「門頭/牆頭、灶頭、床頭、木頭、石頭、田頭」),獲評為「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範區」。當地官員牛氣地表示,中國民宿看浙江,浙江民宿看雲和。
臺灣民宿業起步較早,積累了豐富經驗,大陸民宿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小小民宿到底有何大學問?
放眼全世界,中國能夠借鑑學習的樣板中,只有文化與我們同根同源的「臺灣模式」最值得借鑑與複製。「臺灣模式」以文創,民宿,農業休閒,三產融合,城鄉融合發展為規劃戰略,以農事生活體驗為開發運營的核心。項目投入少,收益可持續。抓住40萬億的市場大機會。華夏萬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臺灣品牌農業推廣協會重磅推出:2019年1月11日—17日《臺灣休閒文旅農創7日遊學》15大標杆項目考察!
【遊學時間】:2019年1月11-17日
【遊學地址】:中國—臺灣
【參會對象】:房地產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地方政府主管領導、城投公司、文化旅遊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規劃策劃設計單位負責人、村鎮農業休閒產業投資人及各相關產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人數僅限20人)
【主辦單位】:華夏萬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臺灣品牌推廣農業協會
【承辦單位】:北京康韻易達貿易有限公司、臺灣品牌推廣農業協會
1月11日: 抵達臺灣
課程一:考察松山文創園—閒置煙廠轉型創意基地的典範&誠品書店(廢棄工廠蛻變為年高達400萬人次參觀的創意基地,看松山文創園如何成為創新的典範)
課程二:拜訪臺灣品牌農業推廣協會 臺灣生態農園教育協會 分享人:張玉成理事長、農業博士 分享主題:美麗鄉村—臺灣休閒農業創新與思維
1月12日:
課程三:考察祥語有機休閒農場(自然農法有機農場) 分享人:農場主人—劉向群 分享主題;有機農業結合鄉村旅遊運營 (祥語有機農場的自然生態茶園,堅持不用任何驅蟲除蟲藥物,採用大自然生態自然平衡法,以益蟲克制害蟲的原理,讓茶園的生態自然平衡,並結合體驗式休閒農業)
課程四:考察香草菲菲芳香植物館(文創農業項目) 分享人:陳金旭執行長 分享主題:文創農業一二三產運營模式 (佔地4000餘坪,規劃室內1600坪,戶外花園、景觀及停車空間,提供主題展示、手作體驗、特色餐飲、花草商品、藝文空間等服務,是一個融合知性、文化、教育與休閒的多元創意空間)
課程五:考察宜蘭鄉村民宿 分享人:檜樂窩手作客棧主人—林佳民,臺灣創意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 分享主題:臺灣鄉村民宿發展模式 (臺灣算是目前全球民宿密度最高的地方,依觀光局公布,可創下22億元商機,因為區別飯店住宿體驗,每個民宿各具特色與巧思,也帶動臺灣新興的鄉村旅遊經濟產業)
1月13日:
課程六:考察內城小區營造成功典範 分享人:簡裕鴻理事長 分享主題:傳統農村如何轉型生態鄉村旅遊 (原為傳統農村,因面臨人口外流問題,在一連串的營造小區改造,以產業服務園區為概念,整合全小區資源,推動小區特色,成功吸引觀光人流)
課程七:參訪禪意養生料理—大山無價(體會深山林間的慢生活秘境,結合幽山林間的禪境,讓身心靈都能得到最佳的舒暢與享受)
課程八:考察跨界經營休閒農場的典範—花露花卉休閒農場 分享人:農場主人\高管 分享主題:休閒產業一二三產融合模式
1月14 日:
課程九:考察桃米休閒農業區—生態自然帶動鄉村旅遊的典範 分享人:桃米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黃星豪總幹事 分享主題:從生態鄉鎮到小區產業與旅遊發展 (以核心價值為主軸,喚醒當地居民對小區認同感,引起主動參與動機,再配合當地擁有豐富的自然、文化、產業資源,成功營銷小區品牌及知名度,帶動小區經濟)
課程十:考察日月潭環湖自行車道(環湖休閒生態農業),體驗自行車環湖或遊湖
課程十一:原民文化有機茶園—優遊吧斯鄒族文化村 分享人:農場主人 分享主題:人文與生態教育相融合
1月15日:
課程十二:參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陀紀念館是一座融合古今中外、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具有文化與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
課程十三;考察駁二藝術特區(原為高雄港口發展不可缺少的倉庫群,現在匯集設計與創意能量,構築海港城市的魅力文化與生活美學,也成為高雄旅遊亮點)
1月16日:
課程十四:考察農產觀光工廠—維格餅家夢工廠 分享人:公司高管 分享主題:觀光工廠品牌成功運營模式 (觀光工廠為產業觀光形態,整合產業文化、教育特色、製造工廠等特徵,創造出不同遊憩方式,創造貼近式的體驗營銷,可近距離接近產品並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課程十五: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冊的文物與藝術)
1月17日:桃園機場。離開臺灣
【遊學形式】:實地參訪+項目操盤專題分享+項目診斷+遊學生活會+項目落地服務「五位一體」遊學新模式
【帶隊導師】:臺灣品牌農業推廣協會理事長、臺灣農村再生專家學者教授、推動臺灣農業發展的教父級人物——張玉成理事長
1.撥打電話:白老師:133 2112 3344(同微信 備註「報名臺灣遊學」)
2。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備註報名臺灣遊學,否則不通過 謝謝!
註:此為收費會議,請知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