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一直有一個段子:說新中國成立之後,要投票選官方語言,就差那麼一票,四川話差點就成為全國通用的語言。
知道是謠言,但四川人聽了還是很高興。尤其是有了網絡之後,天天都在碾壓別的方言。
這年頭,不學習一點成都話,感覺在社交平臺上都混不下去了。
看著成都話越來越火,大榜覺得,向全國人民傳授成都話的精髓,開一個成都話速成班很有必要!
大榜知道你們已經在貝利馬列斯·裡貝金老師的帶領下,掌握了不少成都話。「窯褲」「火炮兒」就是「內褲」,「省子」就是「筍子」,「過瓦」就是不許挑選,一次性用碗或盆兒裝一大堆進口袋。
沒有容器就要說「過捧」,拿雙手搞定。當然,櫻桃楊梅桑葚之類脆弱的東西,除非老闆兒是瓜的,就算有容器也不會拿給你們用,只能說「過捧」。
想像一下這句歌詞「輕輕地捧著你的臉」,你再仔細體會一下「過瓦」和「過捧」之間的力道。
好了,「噻話」說完了,現在大榜宣布成都話速成班正式開課,速成手冊都幫你們準備好了。先聽一下大榜為你準備的成都話音頻。
知識點一:吞音
教學目的要求:一個字可以說清楚的,絕不使用兩個字。在成都人看來,北京話「西紅柿炒雞蛋」省略成「胸是炒雞蛋」,也就少了一個字,沒多大意思。不過這畫面確實美啊!
教學重點難點:行雲流水,不動聲色地把音節吞掉,也有一些技巧可言。
一個二字詞語,讀音要念成第一個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的韻母組成的那個字。但通常都不會直接拼成一個字的讀音,還需要加i和u。
1.第一類是第一個字的聲母+u+第二個字的韻母。來,跟著大榜念。
可以可以可以要念成「葵葵葵葵葵」
居然居然居然要說成「卷卷卷卷卷」
不要不要不要是「表表表表表
昨天昨天昨天吞音成「鑽鑽鑽鑽鑽」
過來過來過來變成「乖乖乖乖乖」
「出來」對應的是「揣」
2.第二類就是第一個字的聲母+i+第二個字的韻母,來,繼續跟到念。
是的是的是的要說成「澀澀澀澀澀」
今天是「尖」
明天是「綿」
幾哈幾哈說成「駕駕」,想像一下趕馬車的畫面,仔細體會一下。
你看是「黏」
當然,也有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的少數。比如成都人最喜歡語氣詞「嘎」,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該是吧」,疑問的語氣,提出一個看法後,再徵求別人的觀點。
「這個糖油果子還有點好吃嘎?」「剽德。」
沒聽懂?「剽德」就是「不曉得」,也是典型成都話吞音的一個詞語。
當你學會連貫地說:「尖(今天)卷(居然)下雨了,我們綿(明天)再揣(出來)葵(可以)嗎?」,恭喜你,這個知識點你徹底掌握了。
知識點二:ABB結構的疊音
教學目的要求:成都人的牙尖,成都人的萌,成都人的乖巧,全都在疊音詞裡面,這也是成都話最大的特點之一,學會了,你也是春熙路口子上的乖么妹兒。
教學重點難點:如何不做作地說出這些詞語,相當考驗水平,建議多向逛菜市場的成都女人學習。不建議男的學習,不是真娘就是真GAY。當然,大老爺們兒逗逗孫子,還是可以。
有哪些詞語?
風把電燈吹得譁譁響,天氣突然降溫,要說「外面風蒿蒿」。說完這句,下一句一定是「快去加一件衣服,免得感冒了」。
對於味道,如果是酸的,要說成「酸嘰嘰」或者「酸糾糾」,感覺上討厭,其實心裡還是美。如果是甜的,那也要說成疊音,「甜咪咪」。
形容顏色,很多地方都喜歡用「黃燦燦」「綠油油」,但只有成都人才說「白cuacua」的,是蒼白的意思。「他的臉白cuacua的,擔怕(擔心恐怕)是得病了。」
關於狀態,酒喝多了,走路不穩當,東倒西歪,要說成「打竄竄」,一不小心就要栽跟鬥。
發燒了,摸完額頭,要說「燒呼呼」。
夏天漢流多了,背上黏糊,成都人要說成「粘呀呀」,糖化在手上了,一不小心踩到屎了,也說「粘呀呀」。同一個詞,這畫風確實有點大了。
當然,這麼多ABB型的疊音裡面,最地道最市井的還是「瓜矬矬」,「這個婆娘瓜矬矬的。」「你硬是瓜矬矬的,喊你到樓底下買個5號電池,你非要買7號電池。」
課外拓展:
說一個人莽撞,要說成「飛叉叉」的,如果是四個字的詞,那要說「風拾(兒)麻膜」。
知識點三:AAB結構的疊音
教學目的要求:還能有什麼目的,還不是為了賣萌,成都話終生都在致力於賣萌!
教學重點難點:成都話中,ABB結構的疊音,大多是形容詞。換一下順序,變成AAB結構,用來當名詞。
第一類:是以「兒」結尾的疊字。
茶杯、杯子要說成「杯杯兒」;茶壺、水壺要說成「壺壺兒」,鐵釘要說成「釘釘兒」。
你放心大膽地猜猜「鐺鐺兒」是拿來幹嘛的?這是成都農民拿來舀尿桶裡的水拿來澆菜的工具!是不是聞到了一股味道,哈哈哈。
吃的豆子成都人也要說成「豆豆兒」,臉上長的,那個叫「痘痘兒」。
課外拓展:成都話兒化音的精髓,在兩個詞。一個是「吃巴屁兒」,意思是佔別人便宜,別人吃酒席,你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也去,一分錢不花就吃了一頓好的。這種人要不得。
還有一個就是「邊花兒」,書面的說法叫「單眼失明」,成都人生動,直接按照所見的形象來命名。得罪人的詞語,只能在背地裡說說。惹事了不要怪大榜沒提醒你哈。
第二類:沒有兒來湊字數,絕對是正經AAB結構名詞。
小孩的開襠褲成都人叫「叉叉褲」,雙腳叉開就可以解決大小便的問題,按照動作生成的名詞。
手掌也叫巴掌,但成都人還要裝怪賣萌,一定要說「巴巴掌」。「大家的巴巴掌不夠熱烈啊!」
說具體的物件用AAB結構也就算了,成都人連方位也不放過用AAB。
底下要說成「底底下」。底底下都找不到,那就真的找不到了,哦嚯,只有買新的。
知識點四:ABAC結構
教學目的要求:說也奇怪,成都話中,ABAC結構的詞語,基本都是罵人的,可能是語氣上具有無人能敵的效果。生活中,誰還沒有小矛盾。一連串四字罵人詞語的把握,可以深刻地把握成都人牙尖的精髓。
教學重點難點:詞語本身沒有難點,把握幾個關鍵字「怪」「瓜」「寶」的基本情感基調就八九不離十。真正的難點在如何與人爭吵,一直動口不動手,這需要深刻的實踐。
覺得某人特傻,要說「寶裡寶氣」「瓜眉瓜眼」,這兩詞多集中在整體氣質的形容上。氣質從何而來,首先還是得看五官長相。所以此類損人的詞語,一定要和眼睛眉毛嘴巴鼻子結合起來。
外觀看不順眼,要說「怪眉怪眼」、「怪頭怪腦」。
聲音不好聽,聽了心裡不舒服,成都人說「莽聲莽氣」、「怪聲怪氣」。
再強調一次,這種ABAC結構的詞,通常都不是好詞!誰拿來說我,我就要給那人兩耳屎(耳光)!
知識點五:ABAB結構
教學目的要求:一個字可以說清楚的,非要裝瘋迷竅多說三個字,掌握了這些詞,你就是全天下比滾滾還萌的寶寶!
教學重點難點:詞語含義的好壞要分清,不然被罵了都不曉得。
感覺有一點點辣要說「辣呋辣呋」,還可以接受的程度,沒有辣到崩潰。
絕倒麻婆豆腐有點麻,你想用「二麻二麻」?對不起,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喝酒的,成都人微醺的狀態就是「二麻二麻」。剛剛上臉,還沒有醉到要去九眼橋裸奔。
一點點痛,要用「陰痛引痛」。不明顯,但就是心裡覺得不舒服。
劃重點,下面兩個是說人脾氣怪,不好相處。「那件衣服怎麼講價都不賣給我,女老闆傲起傲起,不賣算了。」「嘔起嘔起」基本和「傲起傲起」使用場景一樣。
知識點六:AABB結構
教學目的要求:私以為這是疊音詞的加強版!聽起來萌哇,要是有天吃飯沒過癮,覺得食材差勁,用這些詞懟老闆最好!看他還敢不敢燒(坑)你!
教學重點難點:有什麼難點,掌握了疊音就掌握了加強版的疊音!
菜吃到最後,剩下的就叫「湯湯水水」,拿來第二天煮麵條都沒人吃,成都人通常是要拿來餵土狗的!
買到不好的肉,東一塊西一塊,就一根白色的油脂連起來,這種肉就可以形容為「巾巾吊吊」,買回去要挨罵。女的穿得太清涼,各種蕾絲,也可以被稱為「巾巾吊吊」,穿回去,媽老漢兒也是要把你腦殼罵冰(成都人罵人的最高級別)的!
掌握這些成都話的詞語,聽懂成都人說話簡直就不存在大問題。水平的提高,建議各位課後多看李伯清,多看譚談交通,多看川話版蠟筆小新,川話版貓和老鼠。
當然,經常有時候,成都人自己也聽不明白周圍人在說啥子,畢竟成都話裡面的「接頭暗號」實在是不要太多,我們技術哥搞了一個好耍的小遊戲,來測試一下大家對「聽」成都話的理解能力,同時也是考驗一下大家對成都的熟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