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標題,貌似信息量有點大,幾個看似不相干的作品搭在一起,然而,細細品讀,就會發現它們都有一條共同的主線: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戀母情結。
前一篇說到,庵野秀明他們,在EVA中用了「哈洛的恆河猴實驗」,但就這幾個人而言,只是賣弄了他們心理學知識的一部分,貫穿整個劇情、塑造人物性格的理論依據,自然出自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最出名的理論,就是戀母情結,作為一部商業大片,必然要用觀眾感觸最深的元素,於是EVA中就充斥著濃濃的戀母情結。
碇真嗣對綾波麗的愛,明顯是因為亡母基因所致。那麼,碇司令為什麼要把以妻子DNA製作的人造人叫做「綾波」?
這當然要說《洛神賦》。
隨著《三國殺》的普及,「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的「凌波微步」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那麼《洛神賦》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是一部經典的「戀母情結」作品。
作者曹植,人妻控「三曹」之一,「曹魏控人妻」,說的就是曹操全家都是人妻控。
許多心理學家喜歡把曹植當做研究弗洛伊德理論的樣本,因為曹植是天朝有據可考的具有「戀母情結」的第一人——喜歡上了比他大22歲的嫂子甄姬。
有人認為初見甄姬時,曹植還小,剛12歲,不懂男女之情,所以什麼「戀情」是無稽之談。
這完全是對弗洛伊德理論的不了解。
按照弗洛伊德對人格的劃分,人類性成熟分為五個階段: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而「戀母情結」在3~~7歲的「性器期」就開始產生。先不說古人結婚早,有些人十二三歲就已結婚,就算現在,12歲的孩子,該懂得也都懂了。
EVA的編劇們,把主人公的平均年齡設計到了14歲,除了考慮到14歲是青春期發育的頂峰期,也考慮到本部有諸多性暗示作品能否公開發行的問題。(《日本少年法》規定的「刑事未成年」年齡是14歲)
還有一點,也許編劇組們是為了致敬日本恐怖漫畫大師楳圖一雄的作品《14歲》,《14歲》講的是一群少年在地球毀滅的時刻,駕駛著巨大的飛船機器人到外太空尋找出路的故事。
除了楳圖一雄大師,小熊我嚴重懷疑EVA編劇大神們致敬了我大天朝的武俠小說大師——古龍先生。
古龍先生的小說《白玉老虎》中塑造了兩個十一二歲的小孩,本身是雙胞胎兄弟,卻分別被兩個武林奇人收為徒弟,互相決鬥,驗證到底誰武功高。
其中一個,性格熱情開朗,穿一身大紅。
另一個,冷漠殘酷,穿一身白。
這既視感……
穿白的那個小孩,名叫小雷,他也具有濃烈的戀母情結,無法自拔的愛上了比他大十多歲、已身為男主角妻子的女人。
在那一身蒼白的冷漠下,隱藏的是情烈如火。
難道這就是自古身為「小白」的宿命?
而且,「雷」的日文發音是らい,羅馬音Rai;
「麗」或「零」的日文發音是れい,羅馬音Rei;
難道這僅僅是巧合?
即使不是致敬,那也是英雄所見略同。
說完古龍,再說金庸。
如果說《白玉老虎》中,戀母情結只是點綴,那麼金庸的《神鵰俠侶》,可是切切實實把戀母情結當主菜了。
而金庸一貫喜歡「草蛇灰線」,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細節暗中致敬。
比如《神鵰俠侶》中,配角中的配角、李莫愁的徒弟,叫洪凌波。
這個直指《洛神賦》的名字,如果擱到一個三流小說家手中,很有可能成為主角。
可是在金庸這樣的大家手中,只能是配角中的配角。
我們再反過來看《神鵰》的主角,白如雪、冷如冰的小龍女,可謂國產作品中的「三無」始祖。
各位EVA粉,你們有沒有想起你的女神?
順便一提,「草蛇灰線」法,不止金庸會用,EVA編劇組也會用。
「龍」的日文發音是Ryuu,諸君還記得TV版中明日香的名字嗎?
惣流=SORYU=蒼龍,公開資料中都承認明日香的名字來源於二戰時期日本的「蒼龍」號空母和德國的「蘭利」號空母。
蒼龍蒼龍,蒼白的龍。
一個全身大紅的姑娘,名字卻是蒼白的龍。
為什麼大家都要叫「龍」?
因為《洛神賦》中,有一句「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鴻就是鳥,所以「明日香」的發音「ASUKA」,在男性用語中,就是「飛鳥」。
不用奇怪庵野他們是否看過金庸古龍,事實上日本對金庸古龍的推崇,比國內還高。
而且自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參照《西遊記》始,日本漫畫家們就紛紛在天朝作品中找靈感,並留下致敬的痕跡。
這種學習與借鑑,並不是單方面的,比如古龍與吉川英治、柴田煉三郎,金庸與山岡莊八。
綾波麗成為女神的經典造型,莫過於剛出場時候的受傷狀況,這種「殘缺美」給了宅男們異常大的衝擊,於是乎11區動畫裡開始流行眼罩姬、繃帶娘。
而《神鵰》成為經典,也得益於金庸大神讓小龍女的獻身,她失身於尹志平,就是偉大的作品,她冰清玉潔和楊過在一塊,就是三流武俠。
殘缺的女性,總能激起男性不甘、愛憐、保護、疼惜等種種複雜的心情。
楊過自幼喪母,小龍女是他的代母,可是撫養碇真嗣的是葛城美裡,並不是綾波麗呀!
問題顯而易見,綾波女神是用真嗣母親——碇唯的DNA製造的。
而且在第一集,真嗣等葛城美裡的時候,綾波麗的身影在道路上出現了一下,旋即消失,已經暗喻了「他將碰到類似自己母親的人」。
而且楊過與小龍女同居的時候,小龍女基本對他不設防,才會有了「花叢裸體練功」的情節。
EVA創作的時候,已接近21世紀,且背景是21世紀的背景故事,觀念自然不會像宋朝那樣保守。於是碇真嗣就有幸看到了綾波的裸體、滿屋子的內衣,甚至還碰到了女神的胸。
麗對真嗣,基本上是不設防的,被看到裸體也沒什麼。
這暗喻戀母情結的產生,來源於男孩子了解女人身體是從母親開始。
實際上,在《神鵰》中,對楊過有葛城美裡作用的女性,是黃蓉。
這麼說,恐怕神鵰粉和EVA粉都不服,明明黃蓉對楊過很差,處處防備著他,還教給他假的武功,讓他受大小武欺負;哪有美裡大姐姐對真嗣那麼好?
這裡再說一遍,金庸擅長的是「草蛇灰線」伏筆法,只要合得上弗洛伊德的理論,即使表現形式不同,表達的結果卻一致。
金老先生已經在細處,寫明了楊過與黃蓉的感情。
楊過第一次見黃蓉,說的話是什麼?「嘖嘖,大美人兒好美貌」。
EVA中,葛城美裡的第一個鏡頭是什麼?真嗣在欣賞美裡一張極具挑逗性的照片。此時雖然沒有臺詞,但觀眾隔著屏幕都能聽到真嗣心裡在說「大美人兒好美貌」。
起初黃蓉不肯教楊過武功,為的是什麼?怕楊過「成為他父親那樣的人」。
從美裡本心來說,她也不希望真嗣成為EVA駕駛員,為什麼?怕他「成為他父親那樣的人」。
楊過自從離開黃蓉,去了哪裡?住進「活死人墓」。
EVA後半段裡真嗣的表現,豈不也和「活死人」一樣?
甚至整個NERV機關,設置都類似王重陽的「活死人墓」!
順便一提,這裡編劇大神們又小小的玩了一下文字遊戲,「NERV」是「NEO EATH OF RETARN VERERASION TEAM」的簡稱,同時又是「nervous」的詞根,而「nervous」原意就是「神經緊張的、令人焦慮的」。
21世紀,跟比自己年齡大一倍的女人戀愛沒什麼,可是在禮教甚嚴的宋朝,萬萬不能安排這樣的劇情。
這難不倒我們的大神金庸。
金庸安排了「黃蓉懷孕」的情節,但在黃蓉孕期,一直陪著她的,不是郭靖,而是楊過。
甚至兩人「攜手緩步而行」,分娩時也是楊過陪在身旁,這個時間黃蓉還把丐幫不傳之秘「打狗棒法」教給楊過,楊過對黃蓉的孩子視如己出,連李莫愁都誤認為那是楊過的孩子……
這個情節安排,和真嗣拒絕美裡「用大人的方法安慰你」一樣精妙。
EVA中,美裡覺得以後再也見不到真嗣了,才有了最後一吻。
神鵰中,楊過打算回古墓時,「心想此去回到古墓,多半與黃蓉永世不再相見,不禁向她望了一眼」。
此類痕跡,比比皆是。
所以,網上搜楊過和黃蓉的本子,幾乎和真嗣與美裡的本子一樣多。
為何兩人經歷如此相像?追溯源頭,還是因為《洛神賦》中的「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一句。
緊跟著是「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美裡臨別時送給真嗣的十字架,就是這裡的「明璫」。
可是從EVA後面的鏡頭來看,真嗣並沒有接受十字架。
而神鵰中,為了符合劇情邏輯,黃蓉不可能送給楊過什麼紀念品,但是金庸以郭襄代指了「明璫」。
最後楊過沒有接受郭襄的感情,相當於真嗣沒要十字架。
美裡的十字架,似乎在時刻點醒觀眾,這是個具有宗教色彩的故事,不是講述世俗愛情。
而最後心灰意冷的郭襄出家為尼,也暗示著禁忌之戀最終需要於宗教救贖。
雖然真嗣在諸多女性包圍下生活,但父親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也暗示著弗洛伊德理論中,進入潛伏期時,男孩子受父親影響越來越多。
《神鵰》中,對楊過來說,也有這麼一個類似父親的角色——並不是他的生父楊康,也不是撫養他長大的郭靖,而是被他認作義父的歐陽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