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丹
10萬元的欠條,5折轉讓!最近,有眼尖的網友就發現,二手平臺上有人出售欠條。欠條居然也能買賣?有人買嗎?到底靠不靠譜呢?
記者了解到,這些欠條大多是低折扣轉讓,諮詢的人還不少。不過,律師提醒,網售欠條往往難以辨認真假,冒然收購風險較大。
不少欠條低價轉讓
昨日,記者在二手平臺上搜索發現,有大少欠條、借條等出售信息出現。賣家描述大致相似,多為「沒精力要帳」、「急需用錢」,所以才低價轉讓,但形式卻各有不同。
部分賣家出售的是手寫欠條,上面有欠款人籤名及手印;也有賣家直接公布了債權所涉糾紛的民事判決書或民事調解書,表示可以協助進行法律途徑維權。記者注意到,這些欠條折扣往往在1—5折之間,不少還可以議價。
記者聯繫了一名標註屬地為武漢的賣家,他自稱2015年起,自己陸續借給一位朋友10萬元。不料到了約定還款日期,對方總以各種藉口拖延,這筆借款至今未還。「電話打不通,家裡也找不到人。」因此,他將兩張借條上傳至二手平臺,一張金額6萬的售價1萬元,另有一張金額4萬的售價7000元,「兩張一起買的話,1.5萬元就行。」
記者詢問,如何辨別欠條真偽。賣家表示,自己可以配合要債:「這麼低的價格,如果不誠心買,就沒什麼好說的了。」記者搜索看到,儘管此類二手信息很多,卻鮮有成交。不少用戶都在評論區留言稱,擔心這些舊債已經成為死債,即便轉手他人也不能完全要回。
律師稱可能存在侵權
在二手平臺上有人賣欠條,也有人專門買欠條。
記者注意到,在多個欠條出讓信息下,都能看到同一個用戶的留言。據他介紹,自己受僱於一家專業的催收機構,他們不僅有辦法鑑定欠條的真偽,還能通過各種手段找到欠款人的所在地,並與之取得聯繫。
在二手平臺購買的欠條靠譜嗎?對此,湖北好律律師事務所陳亮律師介紹,二手平臺買賣欠條存在較大風險。依據法律,債權的確可以轉讓,但要滿足多個前提。首先債權轉讓需要告知欠款人本人,如果找不到本人,沒滿足到通知義務,可能最終得不到法律的認可。此外欠條的真偽很難查證,這不僅需要有相當的經驗,還需要有相關部門的配合。
陳亮律師提醒,在網上傳播、發布欠款人的照片、身份證、戶籍所在地等信息,屬於侵犯公民隱私的行為,被侵犯人有權對此提出索賠要求,通過非法催收等手段對欠債人進行催收的行為,也屬於違規甚至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