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細胞療法殺手!CD19靶向新型Fc優化免疫增強單抗tafasitamab...

2020-12-13 生物谷

2019年12月28日訊 /

生物谷

BIOON/ --MorphoSys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德國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為重症患者開發創新和差異化的療法。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日,採用MorphoSys專有的抗體技術產品Tremfya®(中文商品名:特諾雅,通用名:guselkumab,古塞奇尤單抗)獲得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在內地上市,該藥為強生旗下產品,用於適合系統性治療的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成人患者。


近日,MorphoSy公司宣布,評估tafasitamab(MOR208)一線治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Ib期研究已完成首例患者給藥。tafasitamab是一種靶向CD19的新型人源化Fc結構域優化免疫增強單克隆抗體,CD19是多種B細胞惡性

腫瘤

的一個明確

生物標誌物


此次開展的Ib期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籤、隨機、多中心研究,在新

診斷

的、未經治療的DLBCL成人患者中開展,正在評估tafasitamab+R-CHOP(利妥昔單抗、環磷醯胺、阿黴素、長春新鹼、潑尼松)方案、tafasitamab+來那度胺+R-CHOP方案的安全性和初步療效。研究的主要終點是治療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關鍵的次要終點包括治療結束時的客觀緩解率(ORR)和PET陰性完全緩解率(CR)。


MorphoSys公司首席開發官Malte Peters博士表示:「這對於我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將tafasitamab的臨床開發擴展到一線DLBCL治療。基於我們目前在復發和難治性(R/R)DLBCL中看到的令人鼓舞的結果,我們現在期待著探索tafasitamab聯合R-CHOP方案、tafasitamab聯合來那度胺和R-CHOP方案在新

診斷

的DLBCL患者中的潛力。這項Ib期研究將為隨後的一線治療DLBCL的III期研究奠定基礎。DLBCL是一種極具攻擊性和挑戰性的疾病,我們希望通過添加tafasitamab和來那度胺來改善當前的R-CHOP治療標準,為這些危重患者提供一種潛在的新治療選擇。」


CD19:免疫腫瘤學領域最熱門的靶點


TOP15免疫腫瘤學靶點


tafasitamab是一種靶向CD19的人源化Fc增強單克隆抗體,其Fc結構域進行了修飾(包含2個胺基酸取代S239D和I332E),通過提高對效應細胞上激活型FcγRIIIa的親和力,顯著增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DCC)和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ADCP),從而改善

腫瘤

細胞殺傷的關鍵機制。臨床前模型研究中,tafasitamab已被證實通過結合CD19可誘導癌細胞直接凋亡。


目前,tafasitamab正被開發用於2種B細胞惡性

腫瘤

,包括DLBCL和慢性淋巴細胞

白血病

(CLL)。在全球範圍內,DLBCL是成人中最常見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佔所有病例的40%;CLL則是成人中最常見的白血病類型。監管方面,

FDA

在2017年10月授予了tafasitama突破性藥物資格(BTD),聯合來那度胺治療不適合高劑量化療(HDC)和自體

幹細胞

移植(ASCT)的復發或難治性(R/R)DLBCL患者。2014年,FDA授予tafasitamab治療R/R DLBCL的快速通道資格(FTD)。同樣在2014年,

FDA

和EMA授予tafasitamab治療DLBCL和CLL/SLL(小細胞淋巴瘤)的孤兒藥資格。

B細胞各發育階段CD19表達及tafasitamab作用機制


當前,MorphoSys公司正在開展多項組合療法研究:(1)II期L-MIND研究,評估tafasitamab聯合來那度胺治療既往已接受至少一種但不超過3種系統療法、不符合HDC和ASCT資格的R/R DLBCL患者;(2)關鍵II/III期研究B-MIND,評估tafasitamab聯合化療藥物苯達莫司汀治療不符合HDC和ASCT資格的R/R DLBCL患者,該研究的III期部分於今年11月通過了無效分析,根據IDMC推薦,入組患者將由當前的330例擴展至450例,預計2022年Q1獲得頂線結果;(3)II期研究COSMOS,評估tafasitamab聯合idelalisib或venetoclax治療既往已接受BTK抑制劑(如ibrutinib)治療的R/R CLL/SLL患者。


tafasitamab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DLBCL展現強勁療效


今年5月,L-MIND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tafasitamab+來那度胺治療的總緩解率(ORR)為60%、完全緩解率(CR)為43%;中位隨訪17.3個月時,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2.1個月;緩解具有持久性,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21.7個月。中位隨訪19.6個月時,中位總生存期(OS)尚未達到(95%CI:18.3個月-NR),12個月生存率為73.3%。


今年10月底,現實世界數據研究R-MIND達到主要終點:與來那度胺單藥治療相比,tafasitamab+來那度胺組合療法具有臨床優勢。該研究收集了美國和歐洲現實世界中接受來那度胺單藥治療的490例不符合移植資格的R/R DLBCL患者數據,其中76例與L-MIND研究中80例患者在重要基線特徵方面具有1:1的匹配。數據顯示,與來那度胺單藥治療相比,tafasitamab+來那度胺組合療法在主要終點ORR方面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優越性(67.1% vs 34.2%,p<0.0001),在所有次要終點方面也觀察到一致的優越性,包括:CR(39.5% vs 11.8%,p<0.0001)、OS(未達到 vs 9.3個月,p<0.0008)。


基於L-MIND研究結果,MorphoSys公司已啟動向美國

FDA

滾動提交tafasitamab聯合來那度胺治療R/R DLBCL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在歐盟方面預計2020年中期完成營銷授權申請(MAA)提交。目前,該公司已經完成美國市場的營銷隊伍部署,為tafasitamab 2020年在美國的商業化做好了準備。歐洲方面,tafasitamab預計2021年將上市。


「CAR-T殺手」:tafasitamab將向已上市2款CD19 CAR-T療法發起挑戰


有分析師指出,tafasitamab上市後,將直接挑戰市面上治療R/R DLBCL的2款抗CD19 CAR-T療法——

諾華

Kymriah和吉利德Yescarta。CAR-T療法與常規小分子或生物療法不同,這是一種活的T細胞治療產品。Kymriah和Yescarta治療流程均需分離患者T細胞,並在體外進行基因修飾使T細胞表達一種旨在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體(CAR),之後將修飾後的T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尋找表達CD19的癌細胞,發揮治療作用。

療效方面,tafasitamab與Kymriah和Yescarta具有可比性。用藥方面,Kymriah和Yescarta均需針對每例患者單獨製備,需要耗費一定時間,tafasitamab則是一種工業化生產的即用型單抗,隨取隨用。治療成本方面,Kymriah和Yescarta均定價數十萬美元,而tafasitamab可以控制的非常低。


有分析師將tafasitamab比喻為「CAR-T細胞療法殺手」,該藥如果成功上市,勢必將對Kymriah和Yescarta帶來巨大的衝擊。(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CAR-T殺手!CD19靶向新型Fc優化免疫增強單抗tafasitamab治療B細胞...
    該研究在先前已接受至少一種但不超過3種療法(包括一種抗CD20靶向療法,如利妥昔單抗)、沒有資格接受大劑量化療(HDC)和隨後的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的復發或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中開展,正在評估CD19靶向新型Fc優化免疫增強單抗tafasitamab(MOR208)聯合來那度胺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
  • CAR-T殺手!CD19靶向新型Fc優化免疫增強單抗tafasitamab歐盟進入...
    tafasitamab是一種靶向CD19的新型人源化Fc結構域優化免疫增強單克隆抗體,CD19是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的一個明確生物標誌物。目前,tafasitamab正處於臨床開發,用於治療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
  • CAR-T殺手!美國FDA批准CD19靶向新型Fc優化免疫增強抗體Monjuvi...
    Monjuvi的活性藥物成分為tafasitamab,這是一種新型人源化Fc結構域優化的溶細胞性CD19靶向性免疫增強單克隆抗體,CD19是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的一個明確生物標誌物。目前,tafasitamab正處於臨床開發,用於治療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除了用藥物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另一個思路是:直接利用患者體內的T細胞,將它們拿到體外進行改造,大量複製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這就是免疫治療的「另一條腿」——免疫細胞療法。目前,已有兩種免疫細胞療法在2017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即諾華的Kymriah,和Kite Pharmar的Yescarta,就此開啟了腫瘤的免疫細胞治療的新時代。
  • TIGIT抑制劑、雙特異性抗體療法等16款療法入圍孤兒藥資格
    此外,Harpoon Therapeutics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陽性腫瘤細胞的T細胞結合器以及Praxis Precision Medicines在研反義寡核苷酸等療法入圍。今天這篇文章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其中部分療法。
  • 趕超CAR-T!新型NK免疫細胞治療在實體腫瘤中大放異彩!
    然後,活化的樹突細胞攜帶腫瘤抗原到淋巴結,將癌細胞的特徵呈遞給殺手T細胞,激活T細胞的殺傷功能,T細胞再趕往戰場與NK細胞一起殺滅癌細胞。如抗EGFR的西妥昔單抗,西妥昔單抗可以激活NK細胞的ADCC 效應,並啟動NK細胞的適應性免疫應答。目前這項猜想已被實錘!研究證實檢查點治療與其他NK指導的免疫治療相結合,可以針對目前對現有療法無反應的多種類型的腫瘤。
  • 多靶點新型CAR-T細胞療法蓄勢待發,多管齊下對抗癌細胞!
    AUTO3是一款雙重CAR-T細胞產品,相較於血液腫瘤的腫瘤細胞中國的祖傳靶點——CD19,此款產品還兼具CD22。 通過同時靶向兩種B細胞抗原,AUTO3被設計成可最大程度減少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因單一抗原丟失而引起的復發。
  • FDA 批准 19個 BLA 申請多款重磅靶向藥物獲批上市!
    圖2:2020年美國FDA批准BLA申請(數據來源:藥智美國上市藥品資料庫)表1:2020年美國FDA批准生物製劑1.Tepezza:孤兒藥,為IGF-1R靶向單抗。5.Trodelvy:首個獲批靶向TROP-2的抗體偶聯藥(ADC)。4月22日,FDA加速批准了Immunomedics公司的sacituzumab govitecan,用於治療既往已接受至少2種療法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成人患者治療。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 CAR-T細胞療法是什麼?一文讀懂免疫療法之星CAR-T細胞療法!
    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幾年,全球範圍內以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為基礎的細胞療法不斷取得突破,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細胞療法的大熱,也標誌著現代醫學由分子治療向細胞治療的轉變。細胞治療又稱為細胞移植或細胞移植治療,即利用患者自體(或異體)的成體細胞(或幹細胞)對組織、器官進行修復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細胞治療方式為免疫細胞療法和幹細胞療法兩種。而近兩年,CAR-T細胞療法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界的黑馬,成為免疫細胞療法的大熱方向。
  • Nat Commun:CAR-T細胞療法讓一名橫紋肌肉瘤患兒完全康復,已連續19...
    2020年7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評估用於癌症治療的新型免疫治療方案的臨床試驗中,一名患有橫紋肌肉瘤(一種已擴散到骨髓的肌肉癌)的兒童,在使用經過基因改造靶向癌細胞表面上HER2蛋白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CAR-T)治療後,沒有發現癌症。
  • 人人都能學懂CAR-T(二)——主流細胞療法「大比拼」|CAR-T細胞免疫...
    CAR-T細胞免疫療法與PD-1抑制劑治療,可謂是腫瘤免疫中並駕齊驅的兩輛「馬車」,各有千秋,而CAR-T細胞治療以其「個體化定製」最為特異。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CAR的結構以及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起源,CAR-T細胞根據其CAR的胞內段組成不同,主要可分為1-4代。
  • 專家點評Immunity|合作開發基於可循環CAR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
    若把可循環CAR的設計方案應用到現在臨床批准的CD19-41BB CAR上,可以大幅度增強其體內持續能力。當把同樣數量的野生型CAR-T和可循環CAR-T細胞輸入荷瘤小鼠,可循環CAR-T細胞在體內存活的更好,40天後其數量是野生型CAR-T細胞的100倍左右(圖3B)。這些都賦予了可循環CAR-T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效果(圖3C)。
  • 亙喜生物發布雙靶向CAR-T細胞療法GC012F一期臨床試驗結果
    12月6日,亙喜生物發布一項由研究者發起的一期臨床試驗結果,以評估其基於FasTCAR平臺技術開發的首創 BMCA/CD19 雙靶向CAR-T細胞療法GC012F治療復發或難治多發性骨髓瘤 (R/R MM) 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NEJM:臨床試驗表明CD19 CAR-NK細胞療法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
    沒有患者經歷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和神經毒性。在輸注後1個月內對CD19 CAR-NK細胞療法的反應明顯,並且在輸注後1年內證實了這些細胞的持久存在。圖片來自NEJM, 2020, doi:10.1056/NEJMoa1910607。
  • 2020年:吹響NK細胞免疫治療的衝鋒號
    免疫療法開創腫瘤治療的新紀元,逐漸成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以及靶向治療之後的第五大療法。目前,越來越多的癌症治療使用了免疫細胞,根據《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表的數據[1],截止2020年3月,全球有1438個癌症細胞免疫療法管線正在進行中。
  • 拜耳與Atara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開發下一代間皮素靶向CAR-T細胞療法
    該協議包括開發候選藥物ATA3271(一種增強型下一代同種異體T細胞免疫療法)以及自體版本的ATA2271,用於治療存在間皮素高表達的腫瘤,例如惡性胸膜間皮瘤以及非小細胞肺癌。Atara公司是同種異體T細胞免疫療法領域的先行者,擁有行業領先的同種異體細胞製造工藝和下一代CAR-T技術。
  • 一文盤點丨CAR-T療法如何突破瓶頸?迎戰實體腫瘤!
    目前,國內也進行了大量的間皮素CAR-T臨床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小鼠實驗中,接受新型間皮素CAR-T療法的晚期卵巢癌小鼠的腫瘤出現快速消退。來自斯坦福醫學院的Majzner教授團隊研發了全新一代針對實體腫瘤的CAR-T療法,這種特殊的CAR T細胞療法之所以被譽為最有希望的療法之一,是因為它靶向一種在很多實體腫瘤中高水平存在的抗原--B7-H3,包括一些兒童癌症。
  • 年終盤點:CAR-T細胞重磅研究解讀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 克曉燕教授:精細分層,精準而治,看CAR-T療法在淋巴瘤中綻放異彩
    近年來,在血液惡性腫瘤領域中,以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治療為代表的腫瘤細胞免疫療法逐漸走向舞臺。嵌合抗原受體——CAR是一種基因工程技術製造的人工受體分子,它可以賦予免疫效應細胞,如T淋巴細胞,針對某個靶點抗原表位的特異性,從而增強T淋巴細胞識別抗原信號與活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