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介紹了南部山區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保護、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況。
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南部山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六穩」「六保」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各項工作,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一、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我們行動迅速,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第一時間對所有景區一律關閉、所有文化活動一律取消、所有集市一律休市、所有出村道路一律封閉,年初二即對濟泰高速南山段工地留守和探親人員進行隔離觀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贏得了主動。我們強化管控摸排,嚴防輸入。對南部山區254個村、173個住宅小區開展地毯式排查,嚴格做到無縫隙、全覆蓋,累計排查30萬餘人次,實現了「零輸入、零感染、零擴散」,守護了南山一方「淨土」。我們強化黨建引領,築牢抗疫堅強紅色堡壘,歷城區人民醫院胡振珊、趙東文「逆行」武漢抗疫一線,胡振珊成為我市2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之一。
二、持續發力、穩步推進,築牢省會泉源、綠肺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保護是我們的主責主業,我們堅決扛起保護省會泉源、綠肺政治責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打造山清水秀的美麗南山。
一是拆違拆臨成效明顯。面對南部山區違建時間跨度長、面廣量大、違建主體複雜等多重壓力,始終對違建保持「零容忍」,做到有違必治、有增必拆,消除存量、嚴控增量。加快創建「無違建街鎮」,今年以來共拆除各類違建18.3萬平方米,進一步拓展了生態保護空間。
二是生態修復和治理水平持續提高。深入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年內完成30個地質災害點修復治理。持續鞏固荒山綠化成果,新完成荒山綠化面積達1.5萬畝,年底再完成綠化1萬畝。新建西營石嶺村中心公園、柳埠黃巢公園和錦繡川東泉峪口袋公園,為群眾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加快推進森林康養試驗區規劃編制,全力爭創全國森林康養試驗區。完成15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防汛抗旱能力不斷提高。新劃定自然保護地10000餘公頃,確保了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整體保護。
三是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規劃引領,編制了《濟南市南部山區綠色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為綠色發展搭建起四梁八柱。加快推進西營黃鹿泉「山景小鎮」、積米峪「深氧綠谷」和仲宮鳳凰谷3家田園綜合體建設,已投入運營的黃鹿泉「山景小鎮」實現了產業帶動就業,就業改善民生,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深氧綠谷」田園綜合體完成投資8000萬元,600畝菊花觀光區、6.5公裡生產路和13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已完成建設,新栽植黃櫨和杜仲樹2900畝,10000平方米的智慧大棚、觀光步道正加快推進。鳳凰谷田園綜合體土地整理項目已進入招投標階段,即將啟動三村整合。以打造「源味南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加快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建設省會優質農產品基地。
三、強化保障、夯實基礎,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區人民。
一是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提升。落實教育基礎設施三年建設規劃,11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正加快推進,目前2所學校改擴建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其他9所學校、幼兒園即將開工建設,這些學校、幼兒園建成後新增班級135個、學位5466個,將徹底解決「大班額」問題。整合教育資源,成立歷城一中教育集團,全區優質教育發展更加均衡。健全完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體系,實施了5處衛生院強基工程,健全完善6個發熱門診,新建4處國醫堂。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推進23處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年內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進156個村飲用水安全攻堅行動,已有152個村實現村村通自來水,管道入戶完成率已達98.5%。
二是脫貧攻堅成效得到鞏固提升。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關鍵環節,持續發力,脫貧成效進一步鞏固。不斷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變「輸血」為「造血」,新實施扶貧項目32個。堅持扶貧、扶志相結合,設置扶貧專崗3328個,發放補貼2225萬元,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健全完善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有效防止了返貧和新致貧。整合鄉村發展要素資源,探索建立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機制,為實現穩定脫貧、共同富裕和全面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19年底,貧困家庭人均純收入全部達到5000元以上,其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達到2215戶,佔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的52.4%。省半年脫貧攻堅暗訪檢查,沒有發現南部山區存在問題。
三是人居環境整治紮實有序。以全域推行垃圾分類為抓手,開展「奮戰100天、實現全覆蓋」專項行動,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閉環管理。實施52個村生活汙水處理工程,38個採取分散式治理的村莊已完成招投標,即將啟動實施。其餘14個村的汙水分別由仲宮和柳埠汙水處理廠收集處理。
四、搶抓機遇、奮勇爭先,開啟「大美南山」建設新篇章
市委十一次全會,對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新要求,謀劃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明確了打造「五個濟南」的具體路徑和目標支撐,對「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內涵要義作了最新詮釋。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也為南部山區未來幾年加快發展、聚力突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南部山區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雙山理論」為引領,堅持生態優先,咬定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與民生改善目標不動搖,奮力譜寫南部山區生態美、生活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新篇章。
一是圍繞「生態美」,不斷提升南山生態品質。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保護與治理,築牢濟南水塔、綠肺生態綠色安全屏障,讓南部山區的「顏值」更高、「氣質」更佳。對違法建設始終堅持「零容忍」,做到有違必拆、即拆即綠,堅決守護省會的綠水青山。加強玉符河南山段及「三川」流域綜合治理,實現河暢、水清、岸美。積極融入「大美泰山」生態共同體構建,探索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和對接機制,打造區域協調發展的示範區。
二是圍繞「生活美」,著力改善提升人居環境。堅持規劃先行,遵循鄉村發展規律,重點圍繞「泉鄉藥谷」、「南北道谷」旅遊線路,打造20個美麗宜居鄉村精品工程。統籌推進農村改廁、垃圾分類、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年內完成52個村的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124個村的街巷硬化,打造「村村是景點、滿目皆畫卷」的美麗鄉村。
三是圍繞「產業興」「百姓富」,加快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只有「產業興」,才能實現「百姓富」,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積極性,形成共護共享、共建共享的工作合力。
要對標文化濟南,打造南山文旅高地。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打造更有影響力、吸引力的旅遊產品,逐步構建全域旅遊新樣本,給遊客更多「到了南山就不想走」的理由。打造「龍頭」,圍繞「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軸,依託四門塔悠久歷史文化,把四門塔景區與柳埠街道小城鎮一體謀劃建設,將其打造為國家級文化休閒旅遊示範區,讓「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在南山重現。做美鄉村,發揮黃鹿泉「山景小鎮」等3處田園綜合體、柏樹崖「花築·寂照」、九如山「不二木居」、「泉鄉慢谷」旅遊線路的示範帶動作用,重點培育打造葦溝、百草園等精品民宿和「泉鄉藥谷」「南北道谷」「唐營溪谷」等鄉村旅遊線路,串點成線、串珠成鏈,讓美麗鄉村變美麗經濟,打造鄉村振興濟南樣板、齊魯樣板。高標準謀劃再建設一批田園綜合體,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要對標康養濟南,打造南山康養勝地。以創建「國家森林康養試驗區」為抓手,實施「康養+」行動,著力打造富有南山特色的康養事業、康養產業,讓南部山區成為康養優選目的地。在康養度假融合上,重點推進建設錦繡川康養特色小鎮,打造國內一流康養園區。加快打造柳埠、西營民宿集群,建設一批康養精品民宿,讓大家感受到「不辭長做南山人」的幸福。在康養旅遊融合上,以南山鄉村精品旅遊線路為線,串聯特色旅遊景點景區,系統規划具有帶動性、互補性、品質高的康養旅遊項目,讓大家慢慢遊、細細品。在康養體育融合上,依託103省道拓寬改造和森林防火通道建設,健全完善旅遊風景道、騎行綠道、登山步道,打造山地旅遊發展新模式。
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住南部山區列入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有利契機,發揮生態優勢,吸引城市工商資本上山下鄉,反哺農業。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品牌化現代都市農業,為南山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實現優化升級,打響「源味南山」品牌、打出市場,讓土地「活」起來、讓農業「動」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來源|濟南發布
編輯|孔雪
責編|鄭富強
發布濟南權威資訊
與您一起,見證濟南發展!
原標題:《聚力突破 創新求實!南部山區全力爭當省會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