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知乎的一個問題,粘貼過來吧。
哎呀這個問題,我看很多人都回答得煞有介事,比如爽膚水是XX功能、柔膚水是XX功能、精華水又是XX功能,似乎很有道理?
這個要建立在一個前提下:也就是這些產品的命名,是有依據的,是合理的,不是YY出來的。
但事實上,名字就是YY出來的,反正也沒有什麼法規去限制,想叫什麼就叫什麼,什麼賣得好叫什麼(比如男士的產品只能叫爽膚水,不能叫柔膚水,太娘)。
大家糾結於用這個名字,來判斷功能,是不是挺沒道理的?我叫東方不敗,我真的就不敗?
舉個例子,有人說爽膚水都有酒精,讓你很爽?
想多了,隨便翻一下,不加酒精的爽膚水多了去了,比如理膚泉的祛痘爽膚水就沒有,德妃、三月理、科顏氏都沒有。
人家科顏氏還是保溼功能的呢,加了不少油,白色乳液質地,哪裡爽了……
反正大家對名字真的不要那麼在意,人家拍腦袋想出來的名字,為啥非歸納出來這些一二三四,而不是去看看成分和產品宣稱,再來決定自己想買什麼呢?
不僅僅是水 ,精華的名字也是亂叫的,SK-II的神仙水,為啥自己的官方名字叫精華?
連保溼劑都沒有,一絲絲稠度都沒有,怎麼看都像傳統的化妝水,但是為了賣得貴,只能叫精華了唄。
面霜這種嘛,也有亂叫的,SK-II的大紅瓶輕盈版,都可以直接流動了,明顯是個傳統的「乳液」,可人家還是裝在瓶子裡,叫做「面霜」,有問題嗎?
也沒有,反正不違法。
更有甚者,在精華和水裡面擠進去一個精華水,也是挺神奇,反正就換個名字,可能配方都不用變,然後就有人相信精華水比精華的效果更好?
都是一些營銷的策略,你要信,推薦信一半,另一半,自己學習下成分,然後判斷這個名字是不是對得上它的功能。
對於「水」這個特殊的劑型,還可以多說兩句。
由於大多數水的配方都很簡單,或者說受到很大的限制。
如果不是為了膚感,其實水本身能夠帶來的功能是不太多的,因為活性物許多都是油溶性的,在水裡很難存在,加上水的包裝都是透明,很難避光保存活性。
而且水的容量大,成本低,要做出高功能性,比較困難,也沒必要,國內大家都覺得精華能夠帶來更多功能。
現在選擇化妝水或者爽膚水,這些功能是可以的:
基礎保溼:但沒有油脂,滋潤度不夠,夏天可以基礎舒緩維穩:比如二裂酵母發酵液的水控油刷酸:各種果酸水很多,男士控油的也都是水為主
這些功能,還不如選擇其他品類,比如精華和面霜:
美白淡斑:377啥的都是油溶的抗老:維A醇是油溶的,許多其他的抗老成分也是油溶的,多肽放純水劑配方裡面也很少見屏障修護:滋潤性油脂很重要
總之,買產品的時候,被產品名字所困住,是沒啥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