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慎毅 來源:東方網 選稿:王永娟
近日,湖南耒陽市。正源學校從2015年起對學生供餐不限量,學生用餐後班級派代表進行剩飯剩菜稱重 ,就餐過程中學校會對學生就餐進行巡查。湖南耒陽市正源學校校長羅湘雲介紹,班級每人每天平均剩飯剩菜超過100克,將會取消學生獎學金評選資格,同時也會對學生個人浪費嚴重者進行罰款100元。(8月18日北晚新視覺)
由於現在不少孩子沒有養成就餐的良好習慣,總是喜歡挑食,同時,一些孩子零食不斷,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往往剩下不少。學校進行厲行節約教育,讓學生知道一粒米一瓢飲來之不易,自然值得稱道。但是,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學生浪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飯菜不合胃口。
一方面,食堂供餐不走心,量是足夠了,但質不敢令人恭維。就像有學生所說,菜裡一堆肥肉片,根本不敢盛,因為盛了必須光碟全部吃掉,寧肯餓肚子,然後放學回到家瘋吃。另一方面,一些學校剋扣孩子的餐飲費用。比如媒體近日報導的,江陰某小學總務處主任龔秀娟利用職務便利一年多時間貪汙學生夥食費131萬元,相當於每名學生每天8.5元的午餐費中有5元被剋扣。這樣的午餐,學生怎麼吃得下。
學生剩下飯菜,很大程度上在於學校管理有問題。首先,那麼多學生同時吃飯,學校巡查根本管不過來,學生完全可以偷偷把剩飯剩菜裝進塑膠袋,然後偷偷扔進垃圾桶。結果就是,不但沒養成節約習慣,反而逼出了不誠信意識。其次,食堂飯菜做得不好吃,才是最大的浪費。所以,即使要罰學生,要取消學生獎學金評選資格,也得先讓學生輪流給食堂每天的餐飲打分,低於60分,先罰食堂廚師和負責後勤的領導、校長。
相比而言,江西理工大學食堂「光碟換水果」的做法就更容易讓人接受。在江西理工大學食堂裡的顯眼位置及每張餐桌上,都貼有倡導節約的宣傳標語,學生吃完飯後,只要將「光碟」放至餐盤迴收處,即可獲得一個飯後水果作為獎勵。有氛圍有實惠,自然學生不會拒絕。而這背後,肯定有學校對飯菜精益求精的態度。據報導,自2013年起,江西理工大學就連續多年在食堂不定期開展「光碟換水果」活動,學校開展該活動期間,每天能減少三分之二以上的浪費。
近一段時間,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一些單位似乎有大躍進的勁頭,一家比一家狠,可惜都是臨時性的行政命令,由於不能綜合分析浪費原因而精準施策,因而具有不可持續性。「光碟行動從我做起」曾被評為2013年十大網絡事件,全國各地紛紛推出半價菜,但到了2017年,媒體調查發現,「半份菜」已悄然退出了菜單,「半份菜」半途而廢。
厲行節約同樣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處理好促進消費和厲行節約的關係,多在可持續性上做文章,找到最優「性價比」,從而避免認認真真搞形式,扎紮實實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