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問答裡看見這樣一樣問題,當時說了不少,後來想了想還有一些沒說到的東西,今天再來繼續說這本我讀時如痴如醉,現在想起來後悔不迭的雜誌--《童話大王》。
這本雜誌是鄭淵潔一人執筆一口氣寫了30多年,百度了一下2019年還有徵訂信息。
記不清我是從哪一年開始讀這個雜誌,反正是小學的時候(大概是80年代後期),當時每期價格是五毛錢,比同一個雜誌攤上的盜版《七龍珠》《聖鬥士》要便宜很多。
為什麼說後悔讀這個呢?
鄭淵潔因為和自己兒子鄭亞旗的老師因為教育方法問題矛盾頗深,鄭淵潔覺得應該對每個孩子都有針對性的方案,也就是說他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所以希望老師能從別的方面找出孩子的亮點給他更多的表揚。
這種想法可以說理所應當,當全無用處因為他完全脫離實際,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要對每個人都用不同的體系評估基本等同於放羊,而且事實也證明了老師的正確。因為越接近當下,競爭越激烈,鄭淵潔憑藉自己的寫作能力自己打出一片天地這無可厚非,而且當時作為讀者的我也確實對那些天馬行空又揭露生活陰暗面的童話十分入迷。
但這正是讓我後悔的地方,一部文學作品水平的高低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對角色描寫的公平,不能出現一方十全十美,一方無惡不作。
如果持這種非黑即白的簡單標準則只能作為通俗讀物來打發無聊時光。
可惜《童話大王》裡不管主角是羅克大灰狼還是舒克和貝塔作為他們的對立面永遠會是冷酷的成年人,尤其以老師為甚,不能不說這是轄私仇造公憤。而以一個小學生的水平顯然看不到這麼深的心理變化。
那麼看久了之後小孩就會開始記恨老師,厭倦學習對功課敷衍了事,異想天開的做起小嬉皮士。
現在很多專家都拼命的為「異想天開」這個詞鼓譟,說這是創造力的表現,沒錯我不反對,但這樣的話一定要有一個前提,就是異想天開之前要有紮實的基本功。
否則兩院的科學家都可以回家下崗換一批作家畫家來發展科技豈不是一日千裡。
而專家們和鄭淵潔對此是絕口不提的,後來他讓兒子退學回家自己寫教材教他。
最後他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慘痛代價,網傳他兒子長大後無一技傍身,他只好拿錢給買了輛貨車到處送貨為生,但因為從小受作家爸爸的薰陶肯定不甘於這樣的生活,最後只能回到鄭淵潔的身邊為《童話大王》做推廣,這從《童話大王》的封面風格可以清楚的看出來。
原本的封面不說多好至少看得出是專業畫家執筆,而後期的封面則是ps新手的練習之作堂而皇之的走進市場。
從鄭淵潔的孩子說回主題,為什麼我後悔,因為《童話大王》用精彩的故事為孩子設立了一個錯誤,或者至少是不完整的三觀體系,帶著這樣的三觀去迎接社會的洗禮和挑戰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也削弱了克服困難的決心。
心理的表層會安慰自己,我和大家不一樣,我有更高的追求和見解,他們都是俗人,不能與之同流合汙。
但見解成千上萬世界只有一個,一旦你跳出紅塵俗世,又沒有過人的天賦,最終最有可能要面對的就是青燈古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