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鐵軍徵服唐古拉山

2020-12-20 搜狐網

  ——記中鐵十八局青藏鐵路參建者

  2005年8月24日,無論對西藏人民還是對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來講,都是一個令人難忘和永載史冊的日子。這一天,鐵道部在青藏鐵路唐古拉火車站,舉行了隆重的青藏鐵路試通車剪彩儀式。從此,西藏自治區這個全國唯一不通鐵路的省區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而為了這一天,在「引灤」工程中被譽為天津鐵軍的中鐵十八局參建青藏鐵路的將士們整整四年多的時間,奮戰在高原、奉獻在高原、立功在高原,他們敢打敢拼、吃苦奉獻、奮力拼搏,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中,與天地爭,與風雪鬥,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新時期的英雄讚歌!

  初識唐古拉山真面目

  唐古拉山,藏語的意思是雄鷹飛不過去的地方。當地流傳一句諺語:「過了崑崙山,如進鬼門關;到了五道梁,難見爹和娘;上了唐古拉,死神把手抓。」而十八局承建的第九和第十八標段,北起唐古拉山埡口,南至西藏自治區安多縣,全長80多公裡,就位於鬼門關與死亡之神手牽手的唐古拉山腹地。其中,十八標段是全線平均海拔最高的標段,5072米的世界鐵路最高點、5068米的世界鐵路最高火車站和進藏第一大站安多火車站等重難點工程都在十八局管段內。這裡的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40%左右,又是肺水腫、腦水腫等高原病的高發區,普通感冒、過度勞累都會引發這兩種病,如果搶救不及時,十幾小時內便可索人性命。

  就在他們上場頭幾天的一個深夜,一個民工出現了發燒、嘔吐、大小便失禁等症狀,懷疑是腦水腫,由於沒有治療這種病的經驗,當即決定趕快送出去治療。可沒走多遠,連續幾天的暴雨將無人區唯一的一條便道衝斷了。病號送不出去,怎麼辦?面對死神的步步逼近,黨工委書記李繼業當機立斷,立即召集工地醫院全體醫護人員進行搶救。一場與死神賽跑的奪命戰,在青藏高原無人區的夜幕下緊張有序地進行著。經過一整夜的折騰,病人漸漸脫離了生命危險,一個生命被奪了回來。而在場的醫護人員卻一個個累得嘴唇發紫,癱軟在椅子上一動也不想動了。

  2001年8月4日,是一個令青藏線人終生難忘的日子,是一個向生命極限挑戰的日子。4日的凌晨,因扎加藏布河上遊突降暴雨,河水悄悄包圍了駐紮在河堤高處修建勘測便道2號橋的職工們的帳篷。當人們在睡夢中發現洪水的時候,水已吞噬了帳篷的大半。人們驚慌了,面對帳篷外一片汪洋,一時不知所措。這時共產黨員、項目總工李振學把驚慌失措的職工和民工召集在一起,清點人數後,便立即帶領大家趟著齊腰深的洪水艱難地向安全地帶撤離。雖然是八月,但海拔4900多米高原的氣溫最高只有10度左右,河水冰涼刺骨,他們穿著溼透的衣服,在沼澤地裡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勘測便道一號橋工地轉移。十幾公裡的路,職工們足足挪了12個小時。但到了一號橋,大家的希望再一次破滅,原來一號橋也被洪水衝垮了!滔滔洪水一下子把一天來水米未進的11個人推到了生死的邊緣。集團公司青藏指揮部領導得到情況報告後,黨工委書記李繼業立即安排人員購買簡易食品,並親自帶領醫護人員趕赴扎加藏布一號橋組織營救。他一邊通過高音喇叭給對岸的同志們鼓勁,一邊想辦法過河。晚上十點多鐘,河水稍有下降,一輛大型挖掘機冒險渡過扎加藏布河,把11名職工營救了過來。兩岸人經歷了生死之別,抱頭痛哭。男人的淚,就像扎加藏布河的水盡情的流,那是他們一生中最悲壯的淚水!

  這就是唐古拉山,這就是十八局青藏將士們要在這裡奮戰數年、完成十一億施工任務的地方。

  一場沒有硝煙的「百日大戰」

  由於施工圖紙一直不到位,2001、2002兩年施工幾乎處於停止狀態。2003年6月20日圖紙才開始陸續到位,可鐵道部總指要求2004年6月22日鋪軌,滿打滿算才只有一年的時間,扣除青藏高原長達半年的冰凍期,實際的有效施工時間僅剩下短短的200天。在這200天裡,要完成500萬方路基土石方、21公裡橋、117座涵洞,大約11億元投資的施工任務。但工期就是命令,為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2003年7月1日,在黨的生日這一天,指揮部黨工委舉行了「百日大戰」動員大會。各基層黨組織,在黨員中開展了「建黨員項目,創優質工程」活動,在入黨積極分子和共青團員中開展了「青藏線建功成才」系列活動,充分發揮黨、團員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全體職工、民工中開展了「六比六看」勞動競賽,形成了全員動員、全員創效促工期的大幹氛圍。全線12個重點部位和關鍵崗位,均被作為黨員示範工程,兩次檢查不達標,立即撤換。全體將士帶著激情,在全線80多公裡施工線上展開了攻堅戰。

  為了確保工期,他們將任務量細化,十天一定任務,十天一檢查、一獎罰。每十天,項目部經理都要同局指揮部籤訂一個任務責任狀。又是一個籤訂責任狀的日子,局指揮部會議室裡空氣沉悶,指揮長韓利民、黨工委書記李繼業神色凝重、內心焦灼萬分,可想說的話卻遲遲難以開口。從他們內心裡真不想把已經玩了命幹活的弟兄們再逼得太緊那。可是,時間不等人啊!不逼肯定就完不成任務。當指揮長下達完每個項目部十天內的施工任務時,室內空氣一下子凝固了。各項目部經理眼睛直直地瞪著指揮長。十天要完成1萬方混凝土、6萬方片石,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可倒排工期,十天就得完成這麼大的任務量,沒有退路。只見項目經理們一個個緊鎖雙眉,不停地按動著手中的計算器、一遍一遍地計算著,怎麼算,眉頭也舒展不開,真是時間太緊、任務太重了!此時他們手中的籤字筆重如千斤,拿在手裡顫顫巍巍,遲遲落不到那薄薄的白紙上。韓利民指揮長見此情景,十分嚴肅地對大家說,你們都是共產黨員,大都是軍人出身,這就是你們的軍令狀!

  就這樣,2003年大戰期間,為完成決戰越嶺段的目標,高峰時全局共組織了6300多人、1500多臺套設備進場,光為保證橋梁施工而租賃的旋挖鑽機就達50臺,比原計劃增加了近一倍。經過全體參建人員的頑強拼搏、科學施工,2003年他們創造了日完成1300萬元投資的青藏線施工最高記錄,打造了三個半月完成投資8.2億元的「青藏速度」。

  青藏高原盛開的雪蓮

  唐古拉火車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車站處於多年凍土區,沼澤溼地密布,因而設計為片石通風路基。擔負該段片石通風路基施工的是六項目部總經濟師、共產黨員孫學梅率領的黨員突擊隊。孫學梅雖然是一名30歲剛出頭的女同志,但她的毅力驚人,剛上場時,比別人高原反應都重,頭暈、嘔吐、食之乏味、夜不能寐,領導勸他回去,可她卻說:我是共產黨員、又是青年技術幹部,上青藏是我費了多少口舌才說服家人,下了多大決心才丟下不滿5歲的孩子出來的,既然來了,就必須完成我的任務,同大家一起帶著勝利的捷報回去。就這樣一個性格倔強的女同志,以嚴格管理、大膽潑辣被職工們戲稱為「鐵娘子」。有一次,包工隊為趕進度,偷偷將幾車沒有挑選的片石運上路基,粒徑超標。被鐵娘子孫學梅發現後,立即責令停工整改,並按規定罰款5000元。工班長一臉不樂意,「不就是超出幾釐米嗎,上面埋上土,誰也看不見,況且工期這麼緊,又要浪費時間了」。她一聽,火了:「片石粒徑不達標,片石路基便起不到預期的作用,這是工程致命的隱患,質量出問題,浪費的就不僅僅是時間啦」。孫學梅和她的隊員們堅守著質量第一的原則,出色地完成了建設任務,站場片石通風路基在青藏總指全線檢查中被樹為樣板工程。

  像孫學梅這樣的女將士,還有第六項目部的共產黨員試驗室主任鄒秀蘭、辦公室主任唐冬豔等,人們稱她們為高原盛開的雪蓮。她們克服身體與生活的種種不便,與男人一樣,每天奔波於工地上,經受著風雪、冰雹的洗禮。她們身上體現了一種高原雪蓮任憑嚴寒、風雪吹打仍傲然挺立的大無畏精神,體現了十八局人敢為人先、敢打敢拼的優良作風。

  共產黨員的奮鬥與犧牲

  2003年2月,即將帶隊趕往青藏線的二項目部設備物資部部長共產黨員劉吉興,妻子上班讓他在家照看孩子,在陪5歲的女兒劉暢玩了一會兒後,忽然想起要落實一下機械租賃的事來,便對女兒說:「我得出去辦件事,你自己在家好好玩,等著媽媽……」說完起身就出去了。開始小劉暢自己還玩得很好,可時間一長,就盼著爸爸、媽媽快回來,站在6樓陽臺爬著窗子向外看,看著、盼著,小腳越翹越高,一把沒抓住,竟從6樓上摔了下來。一瞬間,一個幼小的生命結束了。也就是這一瞬間,夫妻二人5年多的愛情結晶化作了一片血光。劉吉興悲痛欲絕,平日甜甜美美的小家庭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歡樂。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和同志們都勸他不要再回青藏線了,可他知道2003年是青藏鐵路的決戰之年,他負責的設備物資管理,是控制工程的重要環節,關鍵時候他怎麼能當逃兵呢。可此時妻子又多麼需要他的安撫和照顧去熨平那流血的傷口啊。出發前的晚上,劉吉興對妻子說:「明天我就走了」,妻子說:「我知道,該帶的東西我都給你準備好了,上了山要多保重自己。」接下來,便是沉默、沉默……。此時,任何言語都顯得那麼貧乏,而什麼語言又能表達這令人肝腸寸斷的離別之情呢?第二天,劉吉興率領他的「機械化部隊」出發了,二公司的領導和機關全體戰友們都早早排在機關大院兩側為劉吉興壯行。而在院門外遠遠的地方,在一棵剛剛吐綠的柳樹下面,還站著一個女人,默默地含著眼淚來給丈夫送行,她就是劉吉興的妻子。

  青藏高原離天最近,卻離家很遠。千山萬水不知阻斷了多少人間真情。2003年7月的一天,三項目部黨工委書記唐玉康的家屬來電話,說他82歲高齡的媽媽在醫院檢查是口腔癌晚期,癌細胞已經擴散。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使手握電話的唐玉康久久無語,淚水禁不住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就這樣,半個小時的電話,那邊不停地哭,這邊也是。唐玉康仿佛感覺到了病榻上,白髮老娘盼兒早歸的悽楚的目光。唐玉康真的想回去看看母親,盡一盡他的孝子之心。但是,工地正是大幹的時候,他是書記,又兼著總調度,忙得他就連平時吃飯、睡覺都要把對講機拿在手裡、放在懷裡,這個時候他怎麼能走開呢?雖然周圍同志一個勁地勸,唐玉康最終沒有回老家去照顧母親。每當談起這事,唐書記滿臉都是愧疚,眼淚就會刷刷地往下流。

  黨和天津人民的激勵和鞭策

  2004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從電視上看到十八局集團青藏鐵路施工的報導後,作出了重要批示:「十八局在青藏鐵路工程中,表現非常突出,天津人民在電視上看到對你們的報導後很受感動,大長了天津人民的士氣,為天津爭了光,為國家的重點工程作出了重大貢獻。希望你們在艱苦條件下注意抓好職工生活,注意職工身體健康,確保圓滿完成任務。向大家表示親切問候。」在青藏鐵路決戰決勝之際,張立昌書記的重要批示,是對十八局青藏鐵路建設者幾年來奮戰高原、攻堅克險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對全體參建人員吃苦奉獻、頑強拼搏精神的高度讚譽,也是對全體將士再接再厲、振奮精神、鼓足幹勁奪取唐古拉山越嶺段攻堅戰最後勝利的巨大推動。

  促進工程建設全面勝利的難得機遇

  今年下半年開始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促進工程建設任務的全面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證。局指揮部黨工委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分別在安多指揮部和格爾木進藏基地召開了動員大會。在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黨工委組織各項目部全體黨員,在不影響工程建設任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業餘和工餘時間,高標準嚴要求,完成好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各項任務。黨工委書記李繼業和指揮長韓利民帶頭講黨課、作形勢報告,促進了廣大黨員思想政治素質的全面提高。目前,每名共產黨員都寫出了5000字以上的學習筆記。各級黨組織分別制定出了局黨工委班子成員、各項目黨組織班子成員和普通黨員的先進性具體要求。

  目前,全線工程已接近尾聲,火車就要通到拉薩,西藏各族人民千年的期盼就要實現了。幾年來,十八局青藏指揮部先後獲得「國資委、鐵道部、團中央聯合授予的國家重點工程青年貢獻獎」、「西藏自治區先進集體」、「天津市規劃建設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那曲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支援地方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十八局青藏線的全體共產黨員正在以「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和「兩不誤、兩促進」的要求,以學促幹,奮力拼搏,紮實工作,用他們的青春、熱情和生命,譜寫著一曲又一曲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新樂章。

相關焦點

  • 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有什麼不同
    念青唐古拉山橫貫西藏中東部,為岡底斯山向東的延續,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西南部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同時將西藏劃分成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區域。東南靠近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念青唐古拉山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它的山脊線位於當雄—羊八井以西,全長1400千米,平均寬80千米,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
  • 青藏高原上的風雪倉庫,不是念青唐古拉的唐古拉山
    很多帶有藏族風情特色的歌曲中總是會出現這個詞——唐古拉,比如鄭鈞的《回到拉薩》中唱到「爬過了唐古拉山遇見了雪蓮花,牽著我的手兒我們回到了她的家」、比如痛仰樂隊的《扎西德勒》中唱到「荒原掠過,納木錯掠過,唐古拉山望著往來的過客」、比如上官紅燕的《瑪尼情歌》中唱到「太陽的雅魯藏布啊,月亮的日喀則
  • 「歸途」離開納木措,穿越唐古拉山
    車窗上布滿了冰碴,是的,納木措昨晚下雪了,而這時鄭州還是夏日高溫;唐古拉山連著納木措,變成了雪白的一片,冰天雪地的壯美,讓我和媳婦的高反反應,減輕了不少,果然,心理強大,一切困難皆可克服。我們行駛在冰天雪地中,一輛車也沒有,我們好像大自然中一個極其微小的、可以移動的生物,穿行在唐古拉山中。
  • 大運N8V讓我毫不費力的穿過青藏線,爬上唐古拉山!
    第一次跑青藏線,在格爾木南山口堵了好幾天不說,翻越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埡口時,之前從沒上過高海拔的霍慶亮頭痛難忍,所幸車上備著氧氣瓶,一路吸著氧才熬過了「鬼門關」。過了唐古拉山埡口,地勢漸低漸緩,頭痛的感覺隨之漸輕,可是顛簸的沉降路段又讓人急不得惱不得,霍慶亮一邊開車一邊暗暗發誓再也不跑青藏線。然而,造物弄人,在拉薩卸完貨以後找不到回程貨,不得已將空車開到格爾木,輾轉到蘭州接的又是一單去拉薩的活。「這次上來的感覺就比較輕鬆了,不像第一次那麼難受。」
  • 激浪勇進,納賢擴張,社科賽斯鐵軍如何百鍊成鋼!
    從公司創立之初的10餘人團隊到如今遍布全國各地的700餘人團隊,社科賽斯總裁李發進先生始終秉承「員工第一」的原則,不斷整合人員隊伍,不斷挖掘優秀幹部,在納賢擴張的道路上聚集了眾多優秀的核心骨幹和人才,最終打造出了一支無數次打破考研領域「不可能」的社科賽斯鐵軍。「你選取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 「鐵軍」文化是大眾創業時代的「原力」
    這是第一部系統描述中供鐵軍文化的著作,深度揭秘馬雲最喜歡的團隊成長曆程。你所要知道的鐵軍故事全在裡面了,敬請期待。下面是兩位作者的採訪手記。作為一個力圖客觀展現「阿里鐵軍」全貌的寫作者,我們在數十次正式採訪中,大多會有意問到這樣的問題:你覺得「鐵軍文化」在新的時代有什麼局限性?或者說,你覺得「鐵軍文化」在新時期,亦即一個「大眾創業」的時代,還有那麼強的正面價值麼?
  • 唐古拉山的神奇邂逅
    青藏鐵路交錯的伏線,勾勒出唐古拉山壯麗的輪廓。西去拉薩的列車,鳴著悠揚的汽笛相互致意,疾馳而過,相向而行。  「敬禮!」一隊巡邏官兵停下腳步,面向列車莊嚴致意。  武警西藏總隊那曲支隊唐古拉中隊下士蘭傑牽著軍犬「大黃」,佇立在營區外空曠的高地上,凝眸注視最後一縷霞光漫過天際。  每年4月至10月,唐古拉山脈時常有喜馬拉雅棕熊出沒。
  • 鐵軍小學案例入選教育部典型案例
    佛山市鐵軍小學案例《紅色基因生生不息鐵軍精神薪火相傳》榜上有名。作為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百年老校,學校堅持以理想信念為導向、以愛國主義為主題、將鐵軍精神為內核的鮮明紅色基因注入辦學思想、植入少先隊組織、融入學校課程體系、滲透於家庭教育,為學生健康成長樹魂、培根、潤土,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爭當新時代好少年。
  • 開訓擂「戰鼓」 鐵軍氣如虹 2020年全市「漁政鐵軍」軍事集訓拉開...
    在溫州市教師教育院洞頭分院,2020年全市「漁政鐵軍」軍事集訓的「戰鼓」正式擂響。本次集訓要求全體參訓人員要提高站位,準確把握集訓的重要意義;要端正姿態,刻苦努力學習訓練;要訓用轉化,進一步提升素質形象。
  • 安馨董事肖濟佳之阿里鐵軍讀後感
    我是安馨董事肖濟佳,一直以來都覺得阿里巴巴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主要是因為時代的機遇和馬雲的牛逼,直到讀了炮爺推薦的阿里鐵軍這本書才知道,沒有阿里鐵軍,就沒有阿里巴巴的今天。因為在那個時代,網際網路公司也是很多的,比阿里有錢有人的公司很多,為什麼阿里成為笑到最後的公司呢?
  • 招募「鐵軍小講解員」啦!快來報名
    先烈們喋血沙場,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鐵軍精神」,是鹽阜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紅色基因,爭做鐵軍傳人」是鹽城紅領巾義不容辭的時代責任。「鐵軍小講解員招募名額本次「鐵軍小講解員」暑期訓練營計劃招募小講解員40人。名額有限,你要抓緊報名哦!本次活動所有環節不收取任何費用。監督舉報電話:88192252。
  • 一張圖帶你認識阿里鐵軍——信息圖
    阿里巴巴中供鐵軍十五周年盛典在杭州主會場拉開帷幕,並聯動北京、上海、廣州和鄭州分會場,通過優酷網絡同步直播。
  • 戰歌嘹亮 | 漳州環保鐵軍唱響《環保人之歌》
    近日,來自福建漳州的環保鐵軍演唱《環保人之歌》,他們精神飽滿、縱情高歌,唱響時代壯歌!環保衛士,鐵軍氣魄,環保衛士,鐵軍品格,環保衛士,鐵軍品格,歌曲旋律剛健高亢,是對生態環保鐵軍「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歌詞恢弘豪邁,體現生態環保鐵軍直面困難,矢志不渝,勇當守護者的堅定決心。來源:漳州生態環境
  • 七一文學|心中,燃燒著鐵軍的色彩|陳剛專欄
    >工轉兵,兵轉工血管裡奔騰著00229部隊的基因雖然脫下了軍裝但,始終像軍人一樣去戰鬥令行禁止,使命必達投資、建造、運營、設計研發見證鐵軍的實力和願景「高、大、特、精、尖」見證鐵軍的信念和品質「急、難、險、重」見證鐵軍的意志和作風武漢雷神山啊,一座讓國人牽腸掛肚的山徹底見證了中建八局
  • 阿里鐵軍讀後感1000字
    我想,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這樣的狀態,是無法成為三隆鐵軍的一員。阿里有鐵軍,而我,也應該是三隆鐵軍的一員,加油!
  • 中鐵建設集團華中分公司「鐵軍志杯」籃球聯賽圓滿落幕
    10月30日,中鐵建設集團華中分公司「鐵軍志杯」籃球聯賽最後一個比賽日的爭奪在鄭州進行。公司機關員工、所屬各項目黨支部書記以及部分籃球運動愛好者到場為球隊加油助威,公司紀委書記趙國明,黨委委員、黨群辦公室主任吳彪到場觀賽並出席頒獎儀式。
  • 鐵軍永鑄
    鐵軍永鑄 2019-08-01 1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津大媽做炸串30年,兩種秘制醬料「徵服」吃貨,吃上可不容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而在天津就有一家超火的老式炸串店,顧客天天都排長隊,等到天黑也要吃,可見生意有多好了,這就是馮記炸串。在以前,大媽都是騎著三輪車在街上擺攤的,後來就開了這家炸串店,雖然看起來很簡陋破舊,面積也得很小,但是很多老顧客依舊會來吃,生意比之前還火了。
  • 我學十九大丨看「西部鐵軍」青年們怎麼說!
    —— 路橋公司 潘日倫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或許,我一個人無法做出鐵軍先驅們的豐功偉業,但是我相信,我們年輕一代的物業人可以做到,用我們的雙手,我們的服務來傳承鐵軍的精神,建設美麗的家園,這便是我們最平凡的光榮!
  • 仙居「鐵軍」幹部帶頭攻堅大項目
    西門片區改造政策講解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仙居的黨員幹部在項目建設中身先士卒,集中精力抓落實,全縣各項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幹得熱火朝天,幹出了仙居力度、仙居速度,展現了仙居「鐵軍」形象。在縣委書記林虹看來,項目投資是趕超發展的主引擎,是裂變發展的反應堆,是補齊短板的發力點,是錘鍊鐵軍的大擂臺。  黨員「三亮三比」,強勢推進大項目建設  項長春是仙居縣朱溪鎮溪上村黨員,也是今年連任的村委會主任。溪上村是「十三五」國家百大重點項目、省水資源保障百億項目工程朱溪水庫的庫區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