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8月30日報導,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十多家中央媒體記者組成的「走進美麗村莊」採訪團,26日至27日在江蘇省集中採訪報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做法和成效,人民日報記者姚雪青由衷感慨,「山水之間,一草一木皆詩情,一鳥一獸有畫意,河流湖泊潤澤大地,斜陽古樹投下倒影……隨著人居環境的改善,這樣如詩如畫的場景,在我們身邊的農村俯拾皆是。」
無巧不成書。常州晚報8月30日也刊發了「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報告《展現鄉村之美,常州為全省提供經驗》,用「一戶一個景、一院一幅畫、一家一片園、一村一抹韻」描述了常州市鄉鎮村落和諧宜居的真實寫照,以「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特色田園鄉村現實模樣來梳理並闡釋了「時代之問」的常州回答、常州思路、常州做法、常州特色、常州經驗。
加強黨的領導關鍵詞,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人民日報9月2日報導,近日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確定了黨的農村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第一條就是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證農村改革發展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新中國70年發展的密碼,就是黨的堅強領導。三角形是自然界最穩定的幾何圖形,三角形三條中線的交點是三角形的重心。加強黨的領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心。
以人民為中心先行詞,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三角形三條內角平分線的交點是三角形的內心,「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心。2017年江蘇省委省政府下發的《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方案》,2018年常州市出臺的《常州市農村土地資源統籌配置示範點培育行動方案》、《常州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正是閃爍的內心。
踐行落實落細潛臺詞,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垂心。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工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雄心只是起點,藍圖只是開始,必須努力探索辛勤實踐,一步一步把事情做細,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好,把雄心付諸行動,把藍圖化為現實,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改善蘇北農村住房條件,從何下手,如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怎麼推進?農家生活汙水生活垃圾怎麼處理?全面脫貧攻堅戰如何收官?都是很棘手的問題,都不是輕而易舉可以解決的,必須加強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注重科學決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實施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改革開放之初,也是從農村承包責任制探路「農村包圍城市」推進了城市改革。如今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動實踐,同樣需要「農村包圍城市」才能取得最後勝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同心協力艱苦奮鬥,有決心有志氣有能力把偉大祖國的960萬平方公裡建設成為14億中華兒女的美麗家園。(柏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