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30日訊(劉楊)「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宅」家戰「疫」,守護童心。近日,徐途瓊名園長工作室發起「線上主題沙龍」活動,以多種方式與師生、家長及天府新區幼教老師進行互動,在傳道解惑的同時,倡導科學育兒,暢快家園溝通,促進同行交流。據統計,自2月24日發布第一期沙龍話題以來,工作室累計收到60餘份來自工作室學員、新區幼兒園教師及家長的投稿。
從不同視角呈現
「何為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陪伴不是簡單地在一起,也不是有求必應,更不是管控,應該是以需求和實際為基礎的。」 市級工作室學員劉歆表示,不是所有的零距離親密都是孩子們需要的,不同年齡和不同情況的孩子需要的是不同距離的陪伴;高靜認為,「身教」大於「言傳」,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家長就應該怎樣做。
區級名園長工作室學員李曉麗表示,作為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真實內心,用彼此都能接受和喜納的方式陪伴共同成長,才是真正的幸福陪伴;「我認為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體現在陪伴孩子做孩子喜歡的事,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能給予情感理解、支持、鼓勵和引導。」黎忠麗說,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是優秀的「複製」,家長的習慣、情緒、價值觀等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要有優秀的原件才能有優秀的複印件。
天府新區幼兒園的教師們認為,陪伴是長久的,是表達愛、傳遞愛、享受愛的一個過程,是給予孩子更多的光和熱,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尊重孩子,減少控制,給予他們更多空間去嘗試、探索、體驗;真正的親子陪伴是回歸當下,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孩子同視角、共感受,發現共處的美好時光,就像朋友一樣,愛他所愛。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或許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但陪伴的主體一定是孩子。」 徐途瓊名園長工作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高質量的陪伴需要以平等、尊重的親子關係為基礎,需要家長「有備而來」,需要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多觀察、少挑剔,多理解、少武斷,多傾聽、少冷漠,多鼓勵、少控制,以平常心來陪伴孩子。
家長「想」≠孩子「想」
「親子陪伴的誤區有哪些?」
「待在一起,就等於高質量的陪伴嗎?」市級工作室學員張弟表示,高質量的陪伴強調親子之間的深度互動,包括情感、心理、思想等多方面,讓孩子在這種互動中感受到「愛」與「被愛」,感受到體驗與收穫;汪琴認為,當孩子在認真看書、畫畫或沒有尋求幫助的時候,「不冒然打擾」就是最好的陪伴。
區級名園長工作室學員江花說:「高質量的陪伴,需要家長去感受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時還需要家長示弱、退位,讓孩子體驗到『我能行』!」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和兩個孩子媽媽,李萍分享了自己在抗「疫」期間的親子陪伴經驗:通過宣傳圖畫、短視頻、電子繪本等讓孩子了解到底什麼是新冠病毒,以及抗擊疫情普通人應該怎麼做;與孩子分享官方發布的抗擊疫情信息,讓孩子知道關心抗「疫」、支持抗「疫」自己也有責任和義務;邀請孩子融入當下的家庭生活,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列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資源,同時引導孩子均衡勞動、運動、學習、遊戲等。
徐途瓊名園長工作室相關負責人認為,不管是作為幼教工作者還是家長,都需要結合時代潮流用發展的眼光,更客觀、更理性地去認識「親子陪伴」,從不同視角、不同維度去理解「親子陪伴」,這樣才能更正確地認識它、理解它、踐行它,用更高質量的陪伴支持孩子更優質的成長。
換種方式享受親子時光
「如何做到高質量親子陪伴?」
「要讓陪伴有質量,家長應加強理論學習。」市級工作室學員黃利飛表示,家長可以藉助書籍學習相關知識,深入了解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點及行為方式等,從而以更專業的角度去理解、支持、陪伴孩子;歐陽冰潔建議,家長們可以換種方式享受親子時光,靜下心觀察、傾聽、了解孩子,借疫情對孩子進行生命、自然、勞動、情感等教育或者和孩子共同參與一項活動,順應孩子的需求和興趣,寓教於樂。
區級名園長工作室學員肖敏表示,家長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生活與遊戲。用心陪伴孩子玩耍,滿足孩子好奇、好問、好動的天性,用充滿愛和溫情的陪伴賦予孩子一個快樂、多彩的童年。
正興實驗幼兒園教師李曉娟認為,家長要少「挑刺」多讚美,給予孩子愛的力量,讓孩子喜歡和你一起;不過度關注,給予孩子獨處的時間和空間。永興實驗幼兒園教師徐秋梅說,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一次陪伴,遠比給她一個精美的玩具重要得多……
「親子陪伴不是某一個家庭成員的事情,而是大家一起共同營造良好氛圍,多方合作,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陪伴孩子,以保證親子陪伴的質量。」徐途瓊名園長工作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是一個家長和孩子雙向互動的過程,是需要家長身體力行、堅持不懈、深度參與的,同時更需要家長具有兒童視角。
開學準備,備什麼?
談「基於兒童心理需求的開學準備」
春暖花開之際,即將迎來抗「疫」勝利之日,迎來期盼已久的開學日。新冠肺炎疫情為幼兒園的開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戰。疫情之下,該如何看待開學準備工作?如何基於兒童需求,尤其是兒童的心理需求,做好開學準備工作?3月初,徐途瓊名園長工作室發起「守護童心:基於兒童心理需求的開學準備,我們備什麼?」的線上主題沙龍,希望通過集體的腦力激蕩和智慧分享,引發大家對「疫」期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與重視,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健康、快樂的開學季。
「不消毒的東西是不是就不能吃、不能用?」「不洗手是不是會死?」市級名園長工作室學員徐圖豔介紹,有個中班的孩子這樣問媽媽,很顯然,這個孩子是因為疫情期間的種種現象而感到害怕、焦慮或不安。面對孩子的這種心理,她希望家長和老師科學解釋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孩子喜歡的、可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正確了解、認識此次疫情,在提高孩子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的同時,緩解一些不良情緒。謝麗豔建議家長,在開學前可以引導孩子訴說、表達自己對於開學的期待或擔憂,同時與孩子一起分享、面對,強化正面影響,降低孩子的害怕與焦慮感。歐陽冰潔建議,老師們可以通過視頻等多種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用幼兒園活動的照片、視頻、音樂讓孩子回憶熟悉的幼兒園,感受到老師的愛和關懷,從而化解焦慮、擔憂等情緒。
區級名園長工作室學員江花說,開學前,老師們可以開展「線上約會」活動,大家在線上聊天室聊聊自己的「宅」家生活,介紹自己心愛的玩具等。通過線上約會,增強師幼、幼幼的關係,為入園做好心理準備。
天府新區第十二幼兒園幼兒家長建議在開學前,家長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建設,告訴孩子疫情結束了,就該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了,並與孩子多討論開學的一些事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帶孩子往幼兒園方向走,看看自己的幼兒園,同時準備開學物品時讓孩子參與其中。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徐途瓊名園長工作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場線上主題沙龍,也許不足以讓一個家庭、一個老師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一定會播下一顆「愛」的種子,而這顆「愛」的種子經過時間的培育,它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會把愛傳遞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