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危害。近年來,我國腦卒中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約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卒中康復是經循證醫學證實的對降低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國的卒中康復管理建設尚不完善,僅有11.5%的患者在卒中後1周接受康復治療。卒中康復建設任重道遠,作為一家區級綜合醫院,我院不斷探索卒中患者康復管理模式,有效預防併發症,降低復發率、致殘率、死亡率。
神經內科護理組聯合醫生、康復師、營養師、患者家屬成立卒中康復MDT團隊,建立卒中康復公眾號,採用「5A Teach-back」模式(評估Assessment、建議Advice、目標設定Aim、幫助Assist、隨訪Arrange5A步驟)貫穿於卒中患者康復全過程,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評估(Assess):卒中患者入院後即開展醫、護、康復師聯合查房,使用專科評估量表評估患者整體情況,嚴密把控早期康復指針,實施早期康復治療。
第二步:建議(Advice):根據評估的情況,由責任護士、主管醫生向患者家屬介紹疾病的情況及早期康復的意義、做法、需要家屬配合等康復相關知識,讓家屬認識早期康復的重要性。
第三步:目標設定(Aim):在建議傳達完畢後,與患者及家屬達成共識,由康復技師和責任護士共同制定康復計劃,並通過現場演示、視頻觀看等形式,提升患者及家屬對早期康復的初步認識。
第四步:協助(Assist):在康復早中期,由康復師及責任護士按照康復計劃完成康復訓練(壓力性損傷的預防、良肢位擺放、體位轉移、關節被動活動、吞咽訓練、平衡功能訓練、步行訓練等),在此步驟中運用「Teach-back」方法,教會(Teach)患者及家屬掌握部分康復訓練方法,幫助患者綁定我院微信公眾號,完成信息錄入,教會患者如何根據公眾號的系統提醒完成所有功能鍛鍊視頻學習;評價(back)患者及家屬掌握康復訓練相關知識的情況。在康復早期結束,由醫生、護士、康復師共同評估早期康復達到的效果,根據病情進入中後期康復,在康復中後期重複以上四個步驟。在患者出院前2-3天,責任護士及康復技師再次評估患者及家屬的照護技能,是否掌握康復鍛鍊的方法,共同制定出院後康復計劃,要求患者及家屬按照出院後康復計劃落實康復措施。
第五步:隨訪Arrange:患者轉診到下級醫院進行康復治療或回家後,責任護士及康復技師通過遠程會診、微信、視頻、電話、上門服務等方式,與下級醫院醫生或家屬建立回訪聯繫,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及患者需求,檢查患者是否按照醫護指導,正確、及時的進行康復鍛鍊,同時給予患者提供下一步康復建議。
神經內科護理組探索「5A Teach-back」護理管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整體康復中的運用後,取得一定成效:
1.該模式推行後,在病人管理方面,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管理患者做到有評估、有計劃、有重點、有評價反饋,康複目標明確,對患者康復進行全程指導;調動患者及家屬參與積極性,提升了家屬的照護技能,減少了對醫生的依賴,提升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讓患者回歸社會與家庭,節約社會資源。除了重視患者的康復效果以外,還非常重視患者安全,神經內科患者院內獲得性壓力損傷為0,銳器傷為0、院內感染為0、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為0.03‰,低於國家中位數。
2.神經內科創新了護理管理模式,該模式推行後,建立卒中病人康複流程,進一步規範卒中中心建設,助推學科發展。神經內科於2019年正式授牌為卒中中心,作為卒中病房,該模式推行後,2019年全年神經內科門(急)診24988人次,同比增長0.27%(2018年24921人次);收住院患者2786人次,同比增長11.98%;業務收入708.69萬元,同比增長22.53%(2018年578.38萬元);再次入院率4.02%,同比降低0.24%。三級轉診(下轉)率為0.29%,同比增長0.25%;收治卒中患者558例,同比增長0.11%。科室榮獲感謝信15封,錦旗8面,護理團隊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表文章5篇,該模式納入質量改善項目,參加四川省第六屆品管圈大賽榮獲二等獎。
3.Teach-back 5A護理管理模式在全院推廣,進一步深化了優質護理內涵,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將該模式被運用在全院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將「5A」融入健康教育全流程,同時護士通過發放宣傳單、製作宣傳視頻、宣傳手冊、科室建立健康宣教二維碼等方式,教會患者掌握重點健康知識,出院前護士對患者的宣教重點內容進行考核回饋,了解患者掌握程度,收到較好成效。骨科護理組學習該模式後,申請市級科研項目:「Teach-Back 改良5A」護理模式對骨科深靜脈血栓高危患者早期活動依從性影響的研究」。同時該模式助推了我院延續護理開展,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後回訪進行全程管理,我院2019年開展了上門服務300人次,各科室共計電話回訪30000餘人次,醫院患者滿意度達到93.95%,同比增加1.5%。該模式改善了延伸護理質量,精準對接老百姓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4.該模式開展,進一步助推了醫院多學科合作,促進醫、護、技、患深度融合,緊緊圍繞以病人為中心,開展多學科團隊查房、團隊討論,增強了醫院凝聚力,在醫院高質量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院於2019年獲得「中國醫院質量獎」。(青白江區人民醫院供稿 案例編號:18320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