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王筱銘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可有時候往往不經意間或是不受控制時做的一些事情,就容易在娃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敏敏的爸爸媽媽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倆人覺得到了該結婚的年齡,看著對方還順眼,在相處短短幾個月後,就直接閃婚了。
可婚後才發現兩人各方面不是特別合適,尤其是生完孩子之後,兩人更是因為育兒問題每天吵個不停,整個家庭氛圍格外差。
敏敏有時候為了調解下家裡的氣氛,故意犯一些錯誤,可是爸爸媽媽都直接忽視,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她,即便是長大後,依舊內心缺乏安全感,甚至覺得自己比別人差,所以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
像案例中敏敏這樣的家庭,在現實生活也會常常遇到,父母基本沒有溝通,除此之外,還有些行為也容易對娃造成巨大的傷害,甚至是伴隨著娃的一生。
1、父母冷暴力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導致人們的生活比較忙碌,但是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母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面,忙著自己的事情,溝通得比較少,家庭氛圍差,即便是對待孩子的問題上都顯得有些冷漠。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不僅會讓他沒有童年的天真爛漫,也會因為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愛,而內心缺乏安全感,變得孤獨、敏感、自卑等,變得不願意與他人溝通交流。
2、向孩子傳遞負能量
有些家長在平時跟孩子述說自己內心的苦悶,這在無形中就是在給娃傳播負能量,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壓力,還會導致他們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而變得焦躁不安、迷茫。
造成孩子無法開心快樂的成長,長大後變成一個負能量較多的人,對待生活也不能夠積極樂觀、勇往直前。
3、貶低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總是會很高,在這其中如果有一次,娃沒有達到預期,或是落後,家長這時就會變得很不高興,這時往往就會對其各種數落。
而在這個過程中,數落的話語中就帶有一些貶低的話語,這很容易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行,甚至是覺得自己是個廢物,以至於對自我認同感的崩潰。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父母經常貶低孩子,容易導致娃在心理埋下自卑的種子。
這是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會對爸爸媽媽所講的話語深信不疑,無論是好話還是壞話,都會對娃造成影響。
4、父母總愛吵架
父母的爭吵,受到傷害最大的是孩子,當娃看到自己最愛的爸爸媽媽吵架,甚至是打架時,他們的內心是崩塌的。
在這其中,孩子需要經受無數的語言暴力,這樣不良的負面、消極等情緒都會對娃造成影響,甚至會讓他們覺得是由於自己而引起的,從而導致娃變得內心缺乏安全感、自卑等。
1、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
據研究調查發現,孩子在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那麼他們將擁有自信、勇敢、樂觀、活潑等個性。
因此,家長在平時忙於工作之餘,也要注意家庭氛圍的營造,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將有益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2、民主的家庭環境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尚小,就直接替他們做所有的決定,並讓娃按照自己的計劃走就行。
可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孩子不開心,還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因為娃對於自己的事情,沒有一點意見,也絲毫沒有個人成長空間,將來出生後個人能力往往會很差。
3、擁有高質量陪伴的家庭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那麼平時忙於工作的父母,就需要每天擠出一點時間來高質量陪伴娃,例如每天按時講睡前故事、親子遊戲等,讓他們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