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出去,發現了「新品上線」的美味野果——君遷子。
君遷子
【 君遷子Diospyros lotus】柿科 >> 柿屬
君遷子廣布,但在北方相對常見,北京周邊的各種山上,總是能見到一兩株的。君遷子也是北京除柿外Diospyros kaki,唯一的一種柿屬植物。
君遷子樹
10月末,君遷子結出滿樹橙黃色小圓果。如果不是葉片還沒落,以及果實後面那標誌性的柿子「蒂頭」,我大概會把它當成銀杏結的種子。
其中零星能找到幾顆成熟、變黑的果實。如果夠得著,可千萬不要錯過這些黑色的熟果。比起市面上的柿子,含水量較低,故口感軟糯、味甜香濃。像是「免曬」的柿餅,摘下來就是那味兒。
由於果實大小與棗子類似,故君遷子又得名黑棗。老北京零食黑棗糖葫蘆就是用黑棗做的,而不是真正的棗子。
但十月十一月,樹上成熟的果實很少。
大家應該都知道,不成熟的柿子很「澀」。不成熟君遷子簡直太澀了。初入口時還能感受到甜味,但不一會兒就不對了。
澀味瀰漫開來,感覺整個舌頭都像被糊上了好幾層牆灰,用牙齒刮也刮不掉,失去了味覺,講話都要不利索了。
枝頭上未成熟的君遷子
此前我們已經說過,花椒的麻是一種觸覺,類似於50Hz的震顫。澀味大概可以算是一種觸覺。在植物帶給人的澀味體驗中,大都是由可溶性單寧與口腔唾液中的蛋白質結合後沉澱、聚集後產生的。[1]沉澱聚集後的蛋白質「糊」在舌頭和口腔表面時,就會給我們帶來乾燥、緊繃的感覺。
能夠引起澀味的單寧在植物體內廣泛存在。沒熟的殼鬥科植物果實(一般被稱為橡子)、沒熟的蘋果和海棠果、沒成熟的香蕉、葡萄籽和葡萄皮都曾讓我感到無比澀口。
除了葡萄外,我舉的其他幾個例子都出現在沒熟的果實上。大概可以推測,單寧和澀味是植物保障果實能夠生長成熟的一種手段。
不過松鼠、野豬和一些昆蟲的舌頭和口腔能夠免疫澀味。[2]也難怪在野外總是能看到松鼠捧著橡子啃。另據資料,單寧可以用來封鎖蚜蟲的口腔,起到防禦蚜蟲攻擊之效;還可以保護植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3]
人類自然不願意吃到澀口的君遷子和其他柿子。於是就想出了各種脫澀的辦法。可以用泡石灰水等化學手段,將可溶性單寧轉化為不溶性單寧,避免澀味產生;也可以順著植物的性子,通過與鮮果混存、噴灑乙烯等手段催熟柿子,果實成熟了,單寧含量自然就低了。
不過對於我來說,還是等一個月再來吧!等到十一月中,君遷子樹葉落盡,雖然枝頭果實大半還是黃色的,但已經足夠讓人大快朵頤了。
君遷子的中文名很有意思。很奇怪,為什麼柿屬這麼多植物中,你不按套路叫XX柿,而是叫君遷子。
查了一通,找到唐詩一則:
奉和襲美吳中言懷寄南海二同年(唐·陸龜蒙)
曾見凌風上赤霄,盡將華藻赴嘉招。
城連虎踞山圖麗,路入龍編海舶遙。
江客漁歌衝白荇,野禽人語映紅蕉。
庭中必有君遷樹,莫向空臺望漢朝。
詩文引用了「尉陀望漢」的典故:
《交州記》記載:有君遷樹,有朝臺,尉陀望漢所築。
除此,便沒有更多的資料了。
參考資料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4%B6%E6%96%82%E5%8A%91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Astringent_(taste)
[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E%A3%E8%B4%A8
作者: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
本作品採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