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古村景觀,發展特色旅遊

2020-12-17 大眾數字報

  「落日照青峰,赤城霞萬丈。」先人的詩句,寫出了嘉祥縣青山一帶美麗的景色。紙坊鎮隋莊村就坐落於青山的環抱之中,緊鄰法雲寺、焦國故城、德信莊園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氏祠,洙趙新河、洙水河從南北兩側流過,文化底蘊豐厚。
  走在隋莊村的石板小路上,石屋、石道、石磨古樸粗獷,夕陽西下,巷道落下點點光芒。村莊內的老建築均為磚木和石木結構,平屋頂小開窗,通過院牆、正房、廂房形成圍合式院落,坐北朝南,有著典型的北方元素和當地氣候特色。
  「為保持村莊的原汁原味,在修復過程中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以現有百年石頭老房屋為基礎,對原有建築構件進行詳細測繪並做好編號,按照原傳統工藝補配殘缺構件,儘可能保持房屋歷史風貌。」嘉祥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姜傳輝介紹,隋莊村保留有明、清時代的老宅院20餘處、近代石頭民居50餘處,完全保持了原有的風貌,且集中連片,是魯西南獨具特色的「石頭村落」,被評為省級旅遊特色村。
  據介紹,隋莊村在原有骨傷中醫院的基礎上建設了包含中醫文化展示、正骨按摩等服務功能的中醫館,進一步豐富了鄉村休閒旅遊的業態組成。以魯錦為切入點,建設了集展示、體驗、銷售為一體的非遺館,促進了魯錦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傳承。在環境方面,隋莊村以當地鄉土材料為主,將大多數路面更換成了石磚面層,讓村莊具有了濃鬱的北方味道;以村內的古井為基點,融入相關文化元素,在南側空地設置廣場和戲臺,打造了鄉土氣息濃鬱的休閒公園。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隋莊村以生態油菜花蜜為主打產品,大力發展精品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閒農業。積極開發蜂膠、蜂王漿、花粉等特色產品,發展菜籽油產業,採用「公司+農戶」合作模式,對油菜籽進行深加工,將榨油剩下的菜籽殘渣變廢為寶,綜合利用,製成牲畜飼料或有機肥進行銷售,提升有機菜籽油的產品附加值。
  「以前種植油菜只是自家食用或銷售給遊客,現在直接賣給公司,不僅省時省力,還不愁銷路。」隋莊村村民趙念恩今年種植了油葵、菜籽300餘畝,畝產值3000餘元,刨除流轉土地和其他成本,一年收入40餘萬元。
  近年來,嘉祥縣搶抓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機遇,著力打造新型農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藉助美麗村居示範點機遇,重點打造了嘉祥縣紙坊鎮隋莊「美麗宜居村居」建設工程示範點。通過大戲臺、非遺館、中醫館、大食堂、茶室等建築景觀提升以及禪茶、戲曲專場、魯錦展覽、特色餐飲、中醫按摩等旅遊業態植入,隋莊村自身的旅遊競爭力得到了本質上的提升。
  農村大眾報通訊員 李超
        種琳 屈昂

相關焦點

  • 企石:建設特色精品示範村,打造濱江綠色長廊景觀
    建設特色精品示範村,打造濱江綠色長廊景觀企石以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品質據了解,今年以來,企石鎮因地制宜推動東江濱江景觀帶建設、江邊村——特色精品示範村建設、全域文明美麗村居建設等特色城市「精品」工程,以「繡花功夫」不斷推進城市環境、景觀配套的建設和提升,城鄉風貌每天都在發生新變化。
  • 「特色旅遊廁所」南昌安義古村群、九江瑞昌剪紙小鎮的旅遊廁所...
    今天大表哥給大家介紹的廁所是南昌安義古村群京臺文化大院旅遊廁所以及在瑞昌銅嶺剪紙小鎮內,名稱為九江市瑞昌市剪紙小鎮景區1號旅遊廁所安義古村群京臺文化大院旅遊廁所安義古村群京臺文化大院旅遊廁所,位於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安義古村群景區內,於2019年5月建成,建築面積50㎡,男廁位4個,女廁位4個,第三衛生間1個。該處是在原有的破舊房屋基礎上改建而成。外部設計與京臺文化大院整體協調,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高峻的馬頭牆,充分體現了贛派建築風格。
  • 廣東中山一個鎮,臨近珠海、澳門,是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三鄉鎮稱號眾多,在2017年全國千強鎮中排名58名,還是廣東中心鎮、中國古典家具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而說到三鄉的特色景觀旅遊,境內有世界首座海洋微生物有孔蟲雕塑科普園,該科普園位於小琅環公園內,有一百餘座形態各異的有孔蟲雕塑
  • 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康養基地
    近幾年,梁家寨鄉充分利用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的優勢,以生態旅遊區項目為中心,通過景區建設、鄉村旅遊及紅色教育三大板塊的發展,促進了全鄉旅遊業的繁榮發展。  從2016年起,梁家寨鄉結合盂縣整體的發展規劃,在細緻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確立了全鄉旅遊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即以「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為目標,著眼於「大生態、大旅遊、大產業、大發展」的境界,做好「熱水」和「冷水」兩篇文章,運用好傳統媒體媒介和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兩個手段,塑造農副產品和農家文化兩塊招牌,打勝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和居民精神文明風貌提升兩場戰役,努力把梁家寨鄉建成生態梁家寨
  • 特色景觀小品 點睛城市文明
    該工程是三水區創文「九大重點工程」之一,目前全區共建設景觀小品93個,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及各鎮街的主次幹道、商業大街、社區、公園、景區景點等顯著位置,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在常見」,營造出良好的建設全國文明城市氛圍。這些景觀小品,不僅造型美觀、簡潔大氣,還各具人文特色,與當地生態環境融為一體。
  • 介休南莊古村,發展自信從哪裡來?
    因此,發展旅遊的嘗試,對於南莊來說,自古未有,似乎每一步都是離經叛道。一方面是出於村民的保守思想,另一方面是對自身資源的過分低估。因此在南莊旅遊起步的前三年,張爾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壓力又迫使他重新審視自己的家鄉和田園,從南莊村每一塊磚瓦間尋找千年歷史堆積下的強大動力。
  • 探村廣東惠州|旭日古村,濃鬱客家特色,羅浮第一古村
    廣東惠州,旭日古村。位於博羅縣龍華鎮北面,前臨東江,右依太平山,北靠羅浮山,諸山環抱,風景秀麗,有著典型的客家宗族聚居特色村落。這個寧靜美好的古村落,也被譽為「羅浮第一古村」。旭日古村是嶺南地區現存規模較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保存較完好的古村落,匯集了明、清、民國時期建築群於一村的稀缺古建築群,是廣府文化與客家文化交融之地。
  • 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名單公布:石排上榜
    「紅石古鎮·風情石排」近年來,石排鎮依託自身良好區位優勢、產業基礎、歷史人文底蘊和自然生態稟賦,結合鄉村振興工作,深化文旅融合發展,通過建設特色精品景點、完善旅遊配套設施、策劃特色旅遊線路、舉辦民俗節慶活動等,全力創建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彰顯「紅石古鎮·風情石排」旅遊休閒目的地的獨特魅力。
  • 四川丹稜縣幸福古村旅遊形象宣傳口號即將揭曉
    中國旅遊新聞網訊 (王月婷 趙蝶) 為進一步增強丹稜縣幸福古村的影響力,成功推向市場,促進鄉村旅遊更好更快發展,四川丹稜縣於2014年11月20日起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丹稜縣幸福古村旅遊形象宣傳口號。
  • 發展全域旅遊要重視傳統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發展
    2020年5月11日考察雲岡石窟時,指出要「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2018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把促進全域旅遊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旅遊+」,促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全面增強旅遊發展新功能,使發展成果惠及各方,構建全域旅遊共建共享新格局。
  • 告別「吃農家飯+打麻將」 丹稜幸福古村欲建鄉村旅遊新IP
    近年來,古村發展有民宿4戶,農家樂12家,此前旅遊形式單一,大多為「吃農家飯+打麻將」式傳統鄉村旅遊模式,且景區餐飲服務的最大接待量約4000人次,環保設施的承載能力約2000人次,旺季時常常面臨遊客吃飯上廁所打擠、垃圾汙水問題突出
  • 想探秘古村,掃一下,就這麼簡單,30個焦作古村配導遊了
    近日,走進焦作市的古村,你會發現一種新的、自助式的、免費的導遊講解服務,它就在微信語音導遊,只要掃一下古村落的二維碼,既有語音又有文字,真的是太方便了!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優秀遺產。
  • 眉山區縣鄉村旅遊丹稜篇:好想去幸福古村做一個農夫
    四川在線眉山訊(記者 王青山 姚粼)去古村,腳踩青石板路,穿梭在鄉間野嶺,打卡千年銀杏夫妻樹,摘葡萄品脆紅李,享受豐收的喜悅與富足,品丹稜生態農家美食,體驗特色民宿,夜晚仰望星空,聽蛙叫,早晨在公雞報曉中醒來,做一個悠閒自得的農夫
  • 國慶長假深度體驗、特色旅遊方式受青睞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疫情趨穩,國慶中秋八天長假,讓很多人選擇以旅遊的方式來度過,相比於人山人海的大熱景點,今年假期,鄉村遊、民宿遊、自駕遊等深度體驗、極具特色的旅遊方式廣受青睞。  賞秋景、逛鄉村、品鄉宴——古村遊成為這個假期出遊的熱點。
  • 柘榮溪口:人文風景線帶旺千年古村
    溪口千年古村3月6日,春寒料峭。從柘榮城關驅車40分鐘左右便到了溪口村,雖然路途漫長,但一路山巒起伏、修竹疊翠,伴著溪水潺潺,絲毫不覺疲憊。遠看永安橋似半輪明月,水中的倒影與水上橋拱「雙拱」合璧,構成一幅完美的圓月圖,疑是天上明月飛落人間跨過永安橋,漫步在古村道上,但見城牆綿延、牌坊聳立,在這其間,民房鱗次櫛比,村民悠然自得,看見遊客也習以為常。自從兩年前,溪口村成為柘榮最先啟動的一個攝影旅遊點後,其優美的自然生態和深厚的人文景觀,讓眾多攝影家及遊客紛至沓來。
  • 東沙村:打造休閒旅遊特色港區
    全村陸地面積為0.15平方公裡,自然景觀條件較好。下轄5個自然村,常住戶數325戶,總人口1020人。  為儘快落實「花園村莊」建設任務,東沙村攻堅組人員圍繞村居地理環境、功能定位、生產生活、特色文化等發展特色,村兩委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聽取收集村民意見,並走村入戶加大宣傳。
  •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為加快推進鄉村旅遊提質擴容,進一步發揮鄉村旅遊對促進消費、改善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帶動作用,2018年10月發改委印發了《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方案就鄉村旅遊基礎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產品和服務、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遊發展、鄉村旅遊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實施標準。
  • 中國鄉村旅遊四大典型發展模式案例分析
    一般認為我國鄉村旅遊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逐漸呈現出產業的規模化和產品的多樣化。
  • 讀懂千年古村,感悟清風碧潭,遊賞「香雪」奇觀
    調研組通過聽取情況介紹、旅遊資源普查、現場踩線踏勘、召開座談交流會等多種形式,深入一線全面摸查22個村的旅遊資源稟賦,掌握了第一手的田野調查資料。調研期間,各位專家針對各個村的旅遊資源特色、旅遊環境提升和旅遊產業發展給予精彩點評,為下一步設立鄉村旅遊智庫工作站,打造雲浮鄉村旅遊精品示範項目奠定了良好基礎。
  • 茶山南社:打造「特色精品示範村」把生活過成詩
    這是南社村正在建設集傳統手工作坊、特色傳統美食體驗區、小型民宿、創客基地等功能分區於一體的「灣區傳統文化體驗街區」。「灣區傳統文化體驗街區」工程包括建築立面整治工程、舊村景觀及公共空間改造工程、公共設施工程、照明工程和拆建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