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男孩從不長大,只是玩具越來越高級。如果真是這樣,飛機大概就是終極夢想、「玩具之王」。
而要駕馭它,門檻自然是相當高的。
那麼,一枚「小鮮肉」,究竟要經過多少道工序,才能成為真正的飛行員?
「你是否喜歡修理門鎖?」
「我家裡即使有人犯法,我也不會緊張。」
「我不怕管錢。」
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測試題,來自於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2015年起,中國民航總局首次規定,民航飛行院校招收飛行學生體檢鑑定中,統一實施這項心理健康評定。
招收飛行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定現場測試工作,由民航總局指定的體檢鑑定機構負責組織和實施。體檢鑑定機構必須選拔有資質的心理健康評定測試輔導員,接受並通過民航總局組織的培訓及考核。
由航空公司招收學員,入學時與航空公司籤訂合同,委託民航飛行學院進行訂單式培養,畢業後直接進入公司,仍是中國航空公司招收飛行員的主要方式。
從15000到900
閉上眼睛,頭微微前傾。學生坐在轉椅上,醫生將轉椅順時針轉上5圈後突然停止,學員立刻向前彎腰至90°,5秒後睜開眼睛,迅速抬起頭坐正。類似的動作,每間隔5秒再做上2次。
這是一項名為「旋轉雙重試驗檢查」的體檢項目。檢查標準很簡單:學員的反應。如果有輕微頭暈、噁心、面色蒼白、微汗等,但是恢復快,那就判定為合格;如果有明顯頭暈、噁心、大汗淋漓等,則會被判定為明顯前庭植物神經敏感,評為不合格。
前庭器官位於耳朵深處,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感受速度,如果不能承受超過常人的加速度,就無法當飛行員——以更通俗的話來說,前庭植物神經敏感,就容易暈車、暈船,自然不適合開飛機了。
體檢依據《民用航空招收飛行學生體格檢查鑑定標準》,由中國民用航空總局飛行標準司提出,詳細規定了招收民用航空飛行學生的體格檢查鑑定原則、項目和方法。其他身高、體重、視力等等,均詳細地出現在這份標準裡。
明顯的「O」或「X」型腿、久治不愈的皮膚病,耳朵流過膿、聽力差、經常耳鳴;斜眼、色盲、色弱;有精神病家族史,癲癇病史;有慢性腸胃道疾病……都不能當飛行員。
這份精確而詳盡的體檢標準,會將超過一半的報名學生擋在門外。「體檢這一項,合格率只有35%~40%」。
唯一下降的門檻是視力。曾經標準是需要C字表視力達到0.7以上才能成為飛行員,但隨著大中學生近視問題日趨嚴重,這個要求被降到了0.3。另外,還有一件事讓霍志偉憂心:報名者的聽力水平也在下降中。他推測,可能是因為孩子們戴耳機的時間越來越長了。
近乎苛刻的體檢,只是招考程序中的初始步驟而已。應屆高中畢業生,要經歷報名、面試、體檢初檢、背景調查、高考、體檢復檢,直至錄取。每年9至10月報名,來年7月高考提前批錄取。
面試是另一道關卡。通常6至8人一組,在考官面前自我介紹,再做一些立正、齊步走等動作,考官藉此觀察考生的形象、儀態等等。考官還會提問考生,為什麼報考飛行員,家人對此是否支持等簡單問題。
「沒事走兩步,結果緊張得順拐的;頭髮剃得奇形怪狀的,都可能被淘汰。」霍志偉說。藉助面試,他們可以考察報名者的團隊協作、抗壓、責任心等能力,以此找到頭腦靈活、反應迅速、記憶力好的學生。
面試的淘汰率,在諸多環節中是最高的,一般都要刷下一半以上。
從2015年起,國家民航總局首次提出,民航飛行院校招收飛行學生體檢鑑定中,統一實施心理健康評定——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這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心理健康評估量表,被運用到中國航天員的選拔、美國及歐洲現役飛行員的心理健康評定中。
「你是否願意做一名花匠?」「一個月是否至少有一二次拉肚子」等等,都是報名者們可能面對的問題。上百道測試題可以歸類成不同量化指標,針對人類不同方面的性格特徵而定。
事實上,在此之前,國內多家民航公司都設置了不同的心理測試環節。以國航為例,從2009年起,國航便委託民航總醫院心理測評組,對公司招收的應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即「大改駕學員」進行測評,一般在背景調查之前進行。
能夠衝破重重關卡的學員,已經是少之又少。2015年,報名國航飛行學生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有一萬五千多人,最終通過體檢、面試、背景調查後,高考分數上線的只剩約900人。空軍將會在其中優先挑選合格的考生,其餘才進入民航飛行學院。不過,被航空公司錄取進入飛行學院,只能算是萬裡長徵走完第一步。
準軍事化管理下的理論學習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操場上,飛行學員們正在鍛鍊。操場邊有一排綠漆支架,每個支架中間,是一部兩頭尖、中間寬呈橄欖型的鐵梯。學員將雙腳別進旋梯裡,雙手抓牢,靠著中間的支架,鐵梯慢慢蕩開,直到360度自由旋轉。
這叫「旋梯」,是飛行員訓練的特殊器械,用以克服眩暈、提高抗顛簸能力。旋梯旁邊,是直徑約兩米的大圓鐵輪。固定在操場上的是「固滾」,能前後滾動的是「活滾」。這三樣訓練器械,被戲稱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的「三大神器」。
旋梯是要考試的。前半分鐘要往前轉23個,後半分鐘往後轉23個,才算及格。還有五千米測試,合格線是23分15秒,「入學後第一次五千米測試,全班四十多人,只有兩個人勉強及格!」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男生唐XX至今印象深刻。
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員們接受了嚴格的準軍事化管理。他們按規定統一著裝,佩戴胸牌。起床、早操、整理內務、集合、就寢、洗漱、就餐都有固定時間,以學院鈴聲為準。
哪怕是在節假日,三餐前都需集合列隊。有遲到、早退或課堂紀律不好的,按不同規定扣分,記入專用操行統計表。學生外出或回家要交假條,回校後要馬上銷假。
位於四川省廣漢市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從1951年起開始培養飛行員。中國民航90%以上的機長都畢業於這所學校。
各個航空公司把自己招收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作為「養成生」統一在這所學院學習,唐博睿是國航的「養成生」。他們在中國民航大學或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完成四年本科學習,並完成初始飛行駕駛技術培訓,取得資格、證照後畢業進入公司。期間,會安排部分學員到國外航校進行飛行技術訓練。
除了養成生,還有一類「大改駕」,意即公司招收的大學本科生。有的是大學畢業後,進行一年的飛行技術培訓;有的是大學讀兩年後轉入飛行學院。目前,養成生學員佔了絕大多數。
所有的老師都在強調安全。一位英語老師曾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機長沒有執行檢查單,落地前忘記放下起落架,觸發了英文警報,「Pull up! Pull up!」不料,這位機長沒有聽懂。
直到空管看到這一切,通知了機長。這時,飛機離地面只有十幾米,再慢個兩三秒,飛機接地,肯定是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這位英語老師以此來說明英語教育的重要性。
「人這種動物,肯定是會犯錯誤的,而且會犯很多次錯誤。我們其實是要在飛機上構建一個系統,用多重防護來防止嚴重後果。」《人為因素》課程的老師這麼說。
天空中的成人禮
「如果你想去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你想去哪裡?」「你最好的朋友是誰?」「你來自天津,那麼天津有什麼好吃的嗎?」……
這裡正在進行一場英語面試。兩位金髮碧眼的考官,來自美國北達科他大學飛行學院(UND)——美國最大的非軍事飛行訓練機構。考生則是中國民航大學的大二學生們。
2003年起,中國民航大學與國航合作共建飛行技術專業。不過,它沒有訓練用機場和教練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幾家學校一樣,大部分是在學生兩年地面理論學習完成後,送到國外UND、IASCO等航校去學習。
注意力分配是飛行員的基本功之一。空速、姿態、航向、高度等重點儀表,需要飛行員兼顧安排、手眼協調,避免類似降落失速問題發生。
為此同學們會在寢室模擬飛行:把畫好的飛機座艙圖立在桌子裡,手腳動作,報話器就是一隻原子筆,把按鍵當成報話鍵。還有的同學,把儀表圖設成了電腦桌面。
飛行訓練13個小時後,學員們將會面對一次嚴格的篩選:放單。「單飛」是指沒有教員陪同,學員獨立開著真機完成所有的程序和起落。這是讓每位學員如臨大敵的一道檻。如果不能放單,將面臨停飛——這意味著,之前為了成為飛行員的多年努力,從此作廢。
「有人始終沒法沿著跑道的中線進近,左一下右一下,我們叫『炒菜』;還有人看不清楚飛機和地面的關係,可能高高地就拉平了,不能靠近地面,或者一減速就砸向地面了。」
除了因技術不過關,還有諸多因素可能導致停飛。比如,不重視飛行安全。如果在單飛時拍照、或是達不到安全標準還決定降落;另外,撒謊、遲到、宿舍髒亂差,類似紀律性差的種種表現,也都可能被淘汰。
這一輪的淘汰率,在10%-15%左右。
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最後拿到私人飛行執照、多發儀表等級、附加儀表等級執照和高性能噴氣式飛機執照等等多種飛行機執照,最快也需要15個月。拿到這些執照,還得完成ICAO英語等級四級以上,才可以正式畢業。
這時,這些未來的飛行員們,已經有了專業視角。沈鵬和同學們平時坐飛機時,會關注飛機的實時高度、速度,會琢磨飛行計劃、進場方式和落地姿態。如果碰上小雨天,有人問為什麼飛機落得這麼重,他們會告訴對方,在溼滑跑道上落地,需要擊破水面讓輪胎與地面接觸。
「好好飛,也許以後可以給國家領導人開飛機呢!」一位老師如此鼓勵他們的職業願景。
而從飛行學校畢業後,他們還只是「準飛行員」。進入各航空公司後,還要接受改裝、考核、檢查、跟飛等等一系列過程。從畢業到成為真正的機長,往往還需要8至10年。
本文刊登在第717期《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