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辣椒、花椒及胡椒中黃麴黴素B1含量高

2020-12-24 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5月31日訊 據世界上公認的高品位學術期刊出版商Elsevier旗下sciencedirect資料庫消息,2013年4月《食品控制雜誌》(Food Control)雜誌刊登一項關於中國調味料中黃麴黴毒素B1風險及風險概率評估的研究,旨在評估中國調味料消費過程中黃麴黴毒素B1暴露風險。

研究者共計採集了市售的包括胡椒、辣椒、花椒、肉桂、八角、茴香、咖喱粉、孜然、姜在內的共計480份調味料樣品。研究內容包括調味料中黃麴黴毒素濃度變化;利用來自5個地區的調味料消費數據估算中國人口的調味料消費情況;黃麴黴毒素對B肝病毒傳染性影響及對癌症風險影響。風險評估過程針對不同黃麴黴毒素含量閥值的三種不同的風險防控措施進行對比。

研究發現,大約11%的調味料中具有可檢出的黃麴黴毒素水平,辣椒、花椒及胡椒樣品中含量最高。480份調味料樣品中黃麴黴毒素濃度與相關研究測定結果一致,評估結果表明,中國人口黃麴黴毒素B1暴露量中,調味品黃麴黴毒素貢獻率為10%。

(更多詳情參見: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713513001345 專業數據,需付費)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能調味又治病 花椒、胡椒、辣椒知多少?
    不少人家廚房的調味瓶中都有花椒、胡椒,辣椒更是好多無辣不歡的人炒菜的必備品。花椒、胡椒、辣椒三椒家家廚房裡都常見,用於養生食療你知道多少?來,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告訴你。三椒的藥用價值有異有同。清人王士雄在其《隨息居飲食譜·調和類》中闡明:「花椒,辛溫。調中下氣,除溼殺蟲。止痛行癖,解魚腥毒。胡椒,辛熱。
  • 辣椒、花椒、胡椒、甜椒,用英語怎麼說?
    中文釋義:胡椒;辣椒。但是在中文裡,胡椒和辣椒(或甜椒)是完全不一樣的食材 。如果用英文圖片搜索工具搜索pepper,你也會發現既有「辣椒」,也有「胡椒」,但是「辣椒」佔到多數(不同的英文搜尋引擎結果比例大致相似),就像這樣:
  • 黃麴黴素是最強致癌物,這4種食物中含量比較多,看見就扔了吧
    說到黃麴黴素,大家應該都知道一點關於它的知識,但詢問身邊人,他們多數還是抱有不在乎的態度,認為不會黃麴黴素中毒。你卻不知道的是,它就在你的身邊潛伏著,尤其是廚房中的這幾種食物含量還有點多,務必要小心了。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原標題: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有一種物質在廚房裡非常常見,而且它的毒性可以說是砒霜的68倍,它就是黃麴黴素。究竟黃麴黴素存在哪些食物裡?又該如何去除黃麴黴素?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
  • 這些食物暗藏致命毒物黃麴黴素
    [摘要]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還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一旦黴變也會含有黃麴黴素。我們生活中有一種隱藏的致命毒藥,那就是黃麴黴素。黃麴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
  • 黃麴黴素是身邊最強致癌物,這4種食物中含量較多,你家廚房有嗎
    說到黃麴黴素,大家應該都知道一點關於它的知識,但詢問身邊人,他們多數還是抱有不在乎的態度,認為不會黃麴黴素中毒。你卻不知道的是,它就在你的身邊潛伏著,尤其是廚房中的這幾種食物含量還有點多,務必要小心了。
  • 去除黃麴黴素的小竅門
    > 【摘要】 黃麴黴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菌絲生長時產生毒素,孢子可擴散至空氣中傳播,在合適的條件下侵染合適的寄生體,如花生、玉米、大米和棉籽等,產生黃...
  •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錯。黴變花生不能吃,但未必有黃麴黴素。舉個例子,如果花生是因為被汙染上根黴而產生黴變的,那就沒有黃麴黴素。沒有黴變的花生就不含黃麴黴素?錯。花生是否受到黃麴黴汙染,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通過檢測。被黃麴黴汙染的花生肯定有黃麴黴素?錯。
  • 致命毒物黃麴黴素,就隱藏在這些食物裡~
    黃麴黴毒素是主要由黃麴黴 (aspergillus flavus)寄生麴黴 (a.parasiticus)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黃麴黴素廣泛存在於土壤當中,菌絲生長時產生毒素,孢子可擴散至空氣中傳播,在合適的條件下侵染合適的寄生體,產生黃麴黴毒素。在溼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麴黴毒素的機率最高。
  • 黃麴黴素愛「藏」在哪?這4個物品中很常見,別捨不得扔
    ,這個物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存在。對於這個物質,相信很多人是不太了解的,即使是有聽說過這個物質,對於它會帶來的巨大危害相信也不太了解,跟隨小編來具體的了解下黃麴黴素這個超強的致癌物質吧。#清風計劃#黃麴黴素有多強的致癌性?在1974年的印度,突發大批量的黃疸,持續時間有2個月之久,其中患病的人群有397人,死亡人數在106人。
  • 藏在廚房中的致癌物:黃麴黴素!
    經過大量的分析實驗,發現該女士家日常用的砧板、筷子上都有黃麴黴素的存在!那麼,你對致癌因子——黃麴黴毒素了解多少?一、黃麴黴素的介紹黃麴黴是黃麴黴菌群中的一種,通常呈現出肉眼可見的黃色或黃綠色,最適宜在30攝氏度到38攝氏度、pH值為5.5的環境下生存,易長於土壤、有機物、糧谷中。
  • 「酸湯子」中毒事件引關注 背鍋的黃麴黴素到底是啥
    關於黃麴黴素的知識點都在這兒  本報記者 馬愛平  10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消息稱,10月5日黑龍江省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
  • 肝癌的「罪魁禍首」——黃麴黴素,一不小心就吃到了,平時喝茶加點...
    在老百姓中要是誰說患了肝癌,那就認為離死神不遠了,這就是所謂的「談癌色變」,可見其惡性程度之大,死亡率之高,那麼肝癌究竟與哪些因素相關呢?根據肝癌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麴黴毒素、長期飲酒、藻類毒素汙染的水源、遺傳因素和一些化學致癌物質等和肝癌有著密切的聯繫。
  • 致癌物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哪些東西中?如何防止黃麴黴素中毒?
    肝病重在預防,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避開接觸一些傷肝的物質。有幾種常見的傷肝物質,不僅傷肝,還會致癌,並且這幾種東西,家家戶戶的廚房中可能都有,要儘早處理。廚房中常見的傷肝致癌物黃麴黴素是一類致癌物,它的毒性是砒霜的幾十倍,並且生命力很強,用一百度的高溫連續進行二十個小時的滅菌,都不一定能把它殺死。到了潮溼的環境中,它會變得十分猖狂。現在正值雨季,特別是南方,比較潮溼,正是黃麴黴素大肆橫行的季節。
  • 黃麴黴素到底有多毒?正常人攝入20毫克就會死亡
    ●黃麴黴素擁有強大的致癌力,只需要一毫克/千克的劑量便可誘發肝癌等全  身各種臟器癌症  ●一毫克/千克黃麴黴素含量,相當於一噸糧食中只有一粒芝麻大的黃麴黴素  ●發黴的花生、玉米一定要丟棄,不能再吃,也不能餵給家禽家畜,因為黃曲  黴素還會經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遠離黃麴黴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源頭上減少黃麴黴素的產生
  • 食材在冰箱冷凍一年,黃麴黴素嚴重...
    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中毒者女兒稱,當天共有12個人,9個人吃了四姨做的酸湯子,7個人去世了,就媽媽和小舅媽還在。媽媽目前狀態不是很好,住院治療至今已經花了20萬元,後期可能還需要百萬元的治療費。
  • 黃麴黴素超標對豬群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黃麴黴素是毒性非常強的黴菌,毒性超過砒霜的100倍,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一類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素生命力和繁殖力也都非常頑強,在豬場無處不在很難避免,豬群一旦感染黃麴黴素,就會表現出腹瀉、出現嘔吐、食慾下降、體溫升高、皮膚潰爛等外邊表現,特別對於母豬危害很大,表現為發情遲緩、不發情、屢配不孕,也會導致母豬子宮畸形、子宮擴張、子宮內膜炎等。什麼是黃麴黴素?
  • 黃麴黴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我們日常飲食要注意什麼?
    流行僅限於農村中以玉米為主食的部族,原因是該年玉米收穫時正值降雨,使玉米發生黴變,黃麴黴毒素含量高達每千克6.25-15.6毫克。 在我國,近年來因黃麴黴素中毒的人體病例不多見,常見的是哺乳動物出現黃麴黴素中毒的案例。
  • 網傳大蒜遇黃麴黴素能變色 專家:沒有科研報告支撐
    第一種將大蒜放進油裡,變紅就是地溝油,因為大蒜遇到地溝油裡的黃麴黴素會起反應;第二種是將油放進冰箱,如果出現白色泡沫,也是地溝油 。5月19日,記者找來廢油和食用油進行實驗,發現兩種方法都不靈。專家證實,地溝油和黃麴黴素是兩碼事,大蒜遇黃麴黴素變色也沒有科研報告支撐,而冰箱只對含有動物油的地溝油有效,局限性大、不可靠。
  • 3種廚房裡暗藏的「黃麴黴素」,都是誘發肝病「元兇」,一定留意
    黃麴黴素主要在黃麴黴菌中產生,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在90年代將其劃為一類致癌物。特備是對於肝臟,輕微的黃麴黴素都會導致肝臟癌變。"黃麴黴素"在食物中極易存在,所以,我們平時對吃的東西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