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第一城遼陽的歷史文化風貌

2020-12-22 京慕雨Jingmus

遼陽,古稱襄平遼東城,是遼寧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以石化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城市、遼中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5個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4743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3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83.1萬人,城鎮人口114.27萬人,城鎮化率62.41%。

公元前300年戰國時期燕國將領秦開早年在東胡人質,很受東胡的信任,通曉民情風俗。迫使東胡北退千餘裡,還曾渡過遼水進攻箕氏朝鮮,直達滿番汗(今朝鮮清川江以西大寧江流域博川郡境內的博陵古城)為界,取地兩千餘裡。燕國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修築燕長城。其孫子更是名滿天下的的戰國末期燕國武士秦舞陽亦作秦武陽後被燕太子丹找到。後於公元前227年(此時歲數不詳)隨荊軻赴鹹陽刺秦王,後來事敗,荊軻被殺,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交代秦舞陽的下場。

說道這燕國太子丹,在這遼陽可是有一個民間傳說了!

01太子丹和太子河的傳說

太子河是遼寧省較大河流之一,位於遼寧省東部。太子河古稱衍水,漢稱大梁河,遼稱東梁河,金時稱無魯呼必喇沙,滿語意為蘆葦河,明稱太子河,清稱太資河,即今之太子河。太子河地名來源於戰國時燕國太子丹。渾河支流,其上遊有二源:北太子河源出新賓縣南,南太子河源出本溪縣東,在北甸附近匯合後,西流本溪市遼陽市,至海城市三岔河附近注入大遼河,大遼河流經營口市區注入渤海遼東灣。長413公裡,流域面積13883平方公裡,流量106立方米/秒,落差463米 。

太子河古稱衍水、大梁河、梁水。燕太子丹逃亡於此,故名太子河。太子河的水源有南北兩支。

南支的源頭在本溪市本溪縣東營坊鄉羊湖溝草帽頂子山麓,北支的源頭在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平頂山鎮鴻雁溝。

兩支流到本溪縣馬家崴子匯合成一股,蜿蜒西下,經由本溪縣、本溪市區,到燈塔市雞冠山鄉瓦子峪村進入遼陽市境。

由雞冠山南行至孤家子,逶迤西下,經安平、西大窯、沙滸、小屯、望水臺、沙嶺、黃泥窪、柳壕、穆家、唐馬寨等18個鄉鎮,至唐馬寨出境,經鞍山海城三岔河遼河,由營口入渤海。

太子河全長353.4公裡,流域面積13720.70平方公裡,年平均徑流量26.86億立方米。

衍水一詞可謂在遼陽百姓心中家喻戶曉,而太子河更是被遼陽市市政府定位為歷史文化風景區而保護起來!現在成了百姓休閒娛樂的必備之地,更是見證了這做歷史文化名城的最好獎勵!

02太子河的名稱爭論

衍水是太子河的古稱,兩千多年來,這一稱呼久盛不衰。

秦以前,太子河被稱作「衍水」,《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李信條記載:秦始皇在滅亡了韓、趙、魏之後,擊敗燕王喜。「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史記·刺客列傳》中也記載「秦王大怒,……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日:『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後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之秦。」同樣的記載也出現在《資治通鑑》中,始皇帝下二十一年冬十月條「王翦拔薊,燕王及太子率其精兵東保遼東,李信急迫之。代王嘉遺燕王書,令殺太子丹以獻。丹匿衍水中,燕王使使斬丹,欲以獻王,王復進兵攻之。」 那麼,衍水的名稱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典籍無載,唯見《本溪史話》「太子河史話」中這樣記載道:「太子河古稱衍水。在春秋戰國時期,太子河流域一帶地區被稱為衍,為東胡族控制,是以河稱衍水。後因燕太子丹被秦將追殺逃亡於此,故名為太子河。」在這裡,作者似乎對衍水的由來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但遺憾的是,文中並未指出這一由來的出處。

大約一萬年前,更新世晚期的末次冰期結束,全新世降臨。此時,冰川退縮,海平面回升。距今8500~3000年的中全新世時期,即「中國全新世大暖期」,氣候溫暖溼潤,年平均氣溫13℃,比本世紀高3~5℃,降水大量增加。由於氣候溫暖,冰川融化,往往形成災害性的洪水,稱為冰川消融洪。大量雨水的出現,導致河流暴漲,而在地勢低洼、河道屈曲的地方,往往就形成大面積的沼澤或者內陸湖。

當太子河繞過今遼陽城北,由東北流向西南方向進入遼陽西部平原地區,這裡恰好是遼河平原的東部。此處地勢呈北高南低狀,且平均海拔低,河流比降減小,造成水流緩慢,流淌不暢,形成湖池狀。遼陽境內小北河鎮、黃泥窪鎮、沙嶺鎮、唐馬寨鎮、穆家鎮、柳壕鎮至今仍不時遭受太子河水的洪澇災害。黃泥窪的名稱顧名即可思義;唐馬寨鎮平均海拔只有14米;穆家鎮被稱作「遼陽南大洋」,最低點海拔僅有4米;柳壕鎮素有「兩邊澇」之稱。上述地區為遼陽境內太子河流域地勢最為低洼的區域,上文記載「襄平縣淡池」,此處是其一部分應無異議。此後,包括襄平縣淡池在內的下遼河平原地區,隨著上遊降水量的逐漸減少、河流泥沙的不斷堆積以及水分的自然蒸發等原因,到西晉末期湖池幾近枯竭,變成澤國,被史家稱為「遼澤」。歷史上關於「遼澤」的記述不乏其例。《舊唐書》就有如下記載:「唐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從徵高麗,及師旅至遼澤,東西二百餘裡泥淖,人馬不通。現藏於遼陽市博物館、1972年出土於喇嘛園的一件戰國青銅戈上,一面有「□造杜陽」的銘文,另一面的銘文則為「衍」字。

還有一說是《方輿紀要》云:「『燕太子丹逃予衍水,故名太子河』誤矣。」「光緒十年,有人取土掘得明孫磐母曹氏墓碣,雲在代子河南,『代』、『太』音相近。」作為官方史書的《遼陽縣誌》記載。孫磐,遼陽人,《明史》有傳,「登弘治丙辰科進士,出知山西陵川縣事。」其母曹氏,為曹俊之女,曹俊即《五慶堂重修遼東曹氏宗譜》二世祖,是曹氏真正的入遼始祖。作為進士的孫磐,當不會把太子河誤寫作代子河。那麼,代子河的名稱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只要細細考究就會發現,《遼陽縣誌》所謂「太」、「代」音相近,太子河是由代子河轉來的說法才是真的「誤矣」。春秋戰國時,周天子之嫡與諸侯王之嫡皆可稱太子,所以,燕丹可以稱為燕太子,但到了漢代,對王侯之嫡的稱謂發生了變化。班固《白虎通·爵》:「漢制,天子稱皇帝,其嫡嗣稱皇太子,諸侯王之嫡稱代子。』後世成因之。」由於受程朱理學的影響,明代的正統觀念是很強的。既然奉周秦為正朔,作為戰國七雄的燕國,當然只能是王侯一級的國家而已,對太子丹也就不得不捨棄掉太子的名號而稱為代子丹了,而太子河則自然應稱作代子河了。太祖葬太子於河濱,後人遂以名河。」此處傳說自不必以為然。《遼史》記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神冊元年(公元916年)立耶律倍為皇太子,天顯元年(公元926年),契丹大軍滅渤海國,改名東丹國,又以耶律倍為人皇王,對東丹國進行統治。耶律阿保機死後,耶律倍弟耶律德光繼帝位,猜忌耶律倍,乃遷耶律倍及渤海遺民大族於遼陽,並派人進行監視。耶律倍極為不滿,兩年後投奔後唐。當地人非常同情耶律倍的不幸遭遇,但由於當時的特定環境,人們不能明確表達這種同情,又因為習稱他為遼太子,加之人們內心對於燕國太子丹的懷想,遂以「太子」名河,民間遂稱梁水為太子河。千百年來,由於戰國時燕太子丹藏匿於衍水之中,在中國一部恢弘的歷史大劇即將落幕時,演繹了千古絕唱,聲望遠遠超過了人皇王耶律倍,成為遼陽歷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因而,導致了今天的人們往往只知道太子丹,卻忽略了耶律倍的存在,而將太子河得名的光環僅僅罩在了太子丹的頭上。

此外,清末遼陽房毓琛有《大雨後聞太資河水漲驚作》詩,其「太資河」稱謂頗費思量。清末遼陽州《村屯調查表》中也稱太子河為「太資河」。不知是否鑑於明代官方說法,不宜使用「太子河」一詞,乃採用「子」之諧音「資」,遂稱為「太資河」呢。

03遼陽的歷史

戰國、秦、漢至南北朝設遼東郡。又為軍鎮名,明初設置,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今北京市)。前323年,燕易王稱王。前316年,燕國爆發子之之亂,兩年後,齊宣王借平亂之名,派大軍滅燕。前312年,趙武靈王扶持公子職(燕昭王)歸國登基,燕國復國。燕昭王廣納賢士,勵精圖治,任用樂毅合縱攻齊、秦開破東胡朝鮮,盛極一時。

可以說襄平城和遼東郡(今遼陽市)一直以來都是東北的第一重鎮,燕國幾次對東胡的出兵均在此處開拔或駐軍!

戰國時期燕國在此置郡。治所在襄平(今遼陽市),轄境相當今遼寧大凌河以東地區,長城以南地區。遼水為我國古代六川之一。西晉改為國。十六國後燕末地入高句麗北燕又僑置遼東郡於今遼寧西部。到北齊而廢。

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轄境相當今遼寧西部大凌河中下遊一帶。三國魏改為昌黎郡

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遼都衛,洪武八年(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陽市),轄區相當今遼寧大部。自正統後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遊兩岸地);自天啟元年(1621年)至崇禎十五年(1642年)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

明代「九邊」之一。相當遼東都司的轄境。鎮守總兵官廣寧(今遼寧北鎮),隆慶元年(1568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陽市)。

遼陽是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019年,遼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

據考古發現,太子河流域中遊,分布著許多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遠在六七千年前,遼陽地區就有人類在這裡勞動、生息、繁衍。

春秋時期以前,這裡是中國先民(主要是東胡族)和殷商移民居住的地方,東胡族勇猛慓悍,善於騎射,他們經過漫長的原始氏族生活之後,進入奴隸社會。

夏商時代,今遼陽地區屬營州地區,是為自然分區,不具有國家行政區意義。

周代遼陽屬幽州周武王四年(公元前1066年),武王克商「釋箕子之囚,去之朝鮮(即今遼陽地區),因以封之」。箕子「至則教民以禮義、田蠶、織作」,帶來了中原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生產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燕昭王二十八至三十三年(約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79年),燕派大將秦開奔襲東胡,使「東胡卻千餘裡」,又進擊箕氏朝鮮,「取地二千裡」,然後在遼河流域設置遼東郡,同時置襄平縣,郡、縣治地均在襄平城(今遼陽市老城區)。

如此算來遼陽的歷史至少是3066年,請注意這裡說的是至少,可謂是東北第一城!

燕王喜二十九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為報燕太子丹荊軻行刺之仇,舉兵攻燕,秦軍攻陷燕國都薊(今北京市)「太子丹匿於衍水」(今太子河)。燕王喜聽從趙國代王嘉之計,殺太子丹,將其頭顱獻秦王以求罷兵,秦王不予理會,繼續進兵遼東。五年後(公元前222年),燕國終於為秦所吞併。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全國分為36郡,遼東郡仍沿襲燕國郡制,郡府設在襄平縣。

在這裡多說一句至此漢文化正統在遼陽紮根至少也有2300多年的歷史,也可謂是東北第一文化名城。

2020年10月,獲評全國雙擁模範城。

2020年11月28日,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2020年12月7日,國務院發布公告,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可以說遼陽的歷史文化名稱當之無愧!

04遼陽歷史文化名人

王爾烈(1727-1801),別名仲方,字君武,號瑤峰。祖籍河南,清乾隆、嘉慶年間遼寧省遼陽縣賈家堡子風水溝村(今蘭家鄉風水溝村)人。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於世,乾嘉時期的」關東才子」。《遼陽縣誌》稱其「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

公孫度 (150年-204年),字升濟,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東漢末年在遼東地區建立東國。

少隨父遷居玄菟郡。初為玄菟小吏,建寧二年(169年), 繼升尚書郎冀州刺史,後被免官。初平元年(190年), 經同鄉徐榮推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到任後,厲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不久,中原地區董卓亂起,各地軍閥無暇東顧。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建安九年(204年)病逝,子公孫康繼承其位。

由於公孫度的銳意進取和苦心經營,使遼東地區在漢末三國的戰亂年代,獲得了暫時的安寧,推動了當地生產技術和封建文化的發展。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 ,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遼陽!

圖海(?—1682年1月27日),馬佳氏,字麟洲,出生地遼陽新城。隸滿洲正黃旗。清朝初期名將。

天資忠愨,性情敦篤。順治二年(1645年),起家筆帖式,遷國史院侍讀。順治八年(1651年),擢內秘書院學士,遷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順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刑部尚書,因事奪官。康熙帝即位,起為正黃旗滿洲都統。康熙六年(1667年),拜為弘文院大學士,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充《世祖實錄》總裁官。康熙九年(1670年),改中和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康熙十三年(1674年),隨信郡王鄂札平定察哈爾叛亂。康熙十五年(1676年),拜撫遠大將軍,率領周昌降服王輔臣,平定吳三桂叛亂,封為三等公。

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疾徵還,同年末(公曆已是1682年)卒,追贈少保兼太子太傅,諡號文襄。雍正初年,追贈一等忠達公,配享太廟。

相關焦點

  • 遼寧遼陽,千年文化孕育的東北古城,給你一個最真實的東北!
    從公元前3世紀到17世紀前期,一直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更是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遼陽城區遼陽歷史濃厚,發生過很多載入史冊的歷史事件。遼陽燕州城遺址九一八事變雖然發生在瀋陽,但是密謀地卻在遼陽,在當時的滿鐵圖書館,現在已經改為警示館,每年「9.18」這天都會有紀念活動,讓人們牢記那段歷史,增強砥礪前行的歷史使命感
  • 敢於自稱「東北第一城」的是哪座城市?
    說實話,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遼陽博物物館的規模實在有些不太匹配。藏品的豐富自不必說,卻是牆上大寫的「東北第一城」,著實讓我有些吃驚!這口氣是不是有點大了。在東北諸多名城中,你敢稱第一?眾所周知,目前東北四大城市當屬瀋陽、大連、哈爾濱、長春,怎麼輪得上遼陽稱第一呢?說到這,遼陽一定很委屈:好漢不提當年勇呀!不過既然要掰一掰到底是不是吹牛,那就提一提當年勇吧:你知道嗎,遼陽是我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已經擁有2300多年歷史了!
  • 【這裡是遼陽】遼陽護城河——東北最長!
    (遼陽廣播電視臺)護城河顧名思義就是護城的河河與城配伍就成了歷代王朝一種堅強的防禦體系它始建於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出自《全遼志》上面的記載,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是保衛當時東北全境首府遼陽府的重要城防和漕運運輸的重要手段,是全國僅有的幾條古代人工老河之一。
  • 歷史上遼寧最大城市遼陽,為何反被瀋陽超過?
    咱們都知道,遼寧省省會瀋陽是東北最大城市,同時又是清朝的發家之地,稱為盛京。清朝定都北京,但瀋陽的地位,就相當於明朝遷都北京後的南京,地位舉足輕重。實際上,在努爾哈赤定都瀋陽時,瀋陽並不是東北地區最大城市。從秦漢到明末,有座城市是當仁不讓的東北第一城,這就是遼寧省遼陽市。
  • 東北「存在感最低」的城市,曾是東北的中心,如今淪為五線城市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各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日益頻繁,在加深各國了解的同時,更給很多國家帶來諸多商機,而中國正是其中之一,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一時間很多城市嶄露頭角,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 建行遼陽分行組織黨員到遼陽黨史館參觀學習
    近日,建行遼陽分行組織黨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現場學習活動——「參觀黨史館重溫紅色情」。遼陽黨史館佔地面積約358平方米,設有「青史留盛名東北第一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改革開放成就非凡」主題展覽,即遼陽歷史變遷、黨建以及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三個展廳。
  • 遼寧這個很「不一般」的城市,歷史文化悠久,還是優秀旅遊城市
    這十幾年來,我們國家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經濟的發展也在不斷地好轉,經濟發展是每個城市的努力建設和發展,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優勢和特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遼寧省這個很「不一般」的城市,歷史文化悠久,這裡是你的故鄉嗎?
  • 上海形成了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 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另一種質感
    近代,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生長的上海,演化為幾重空間,形成了中心城區的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如果以航拍影像建立模型的方式,還原這些具有魅力的歷史文化風貌區,是否能挖掘出它們的另一種質感?不同風格景觀融合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曾說,一座城市在同一個空間中會遭遇不同的時代,我們可以在這座城市中看到一段沉澱在趣味和文化形態中的歷史,這既是一座可以被觀看的城市,也是一座可以被閱讀的城市。上海,就是這樣一座城市。這些風貌區,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留下的景觀。如南京西路風貌區內,有建於20世紀30年代的華業公寓,西班牙城堡風格,在當時是這片街區最高的建築。
  • 滿鐵遼陽圖書館專門劫掠歷史文獻考古資料
    本報記者 商 越 文並攝 核心提示 在遼陽白塔歷史文化街區中,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築——滿鐵遼陽圖書館舊址。它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國東北設立的31座圖書館之一。成立於1910年的滿鐵遼陽圖書館,因坐落於東北軍事文化重鎮遼陽,側重收集劫掠周邊歷史文獻、考古資料及軍事類圖書。在35年時間裡,這裡成為奴化中國人民的殖民圖書館、為日寇侵華戰爭服務的情報基地以及掠奪中華典籍的收藏基地。
  • 遼陽有哪些好玩並且值得一去的景點?最新整理,趕快收藏!
    本文為大家整理出遼陽最具歷史底蘊與文化傳承的景點,旨在為您的出行提供參考。一、遼陽白塔【免費】白塔是遼陽最具名氣的古建築,全國六大高塔之一,也是東北地區最高的磚塔。遼陽白塔與瀋陽的無垢淨光舍利塔、錦州的大廣濟寺塔、北鎮雙塔同為典型的遼代建築,白塔建於金代大定年間,距今近900年歷史。
  • 趣遊融創白象街歷史文化風貌街區,開啟悠閒下午茶時光
    屆時,重慶極具人氣的深綠海樂隊將在融創白象街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傾情演繹英倫、電子、Trip-Hop、民謠等多種風格的音樂,滿足挑剔的耳朵,一次聽個夠。融創白象街歷史文化風貌街區精心籌備,給山城人民帶來了一場匠心獨具的趣玩活動,這個4月,把時光停在不凡的白象街。
  • 遼寧遼陽這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遼陽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有著24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從公元前3世紀到17世紀前期,一直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處。
  • 遼陽:僑聯幹部與社區僑眷共慶元宵佳節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僑眷文化生活,3月2日上午,遼陽市僑聯在宏偉區仙鶴湖西社區活動室舉辦了僑聯幹部與社區僑眷共慶元宵佳節活動。
  • 中國溫泉文化博物館在遼陽弓長嶺開館
    中國溫泉文化博物館在遼陽弓長嶺開館   中新網遼陽6月28日電 (宋太盛 耿瑤)中國溫泉文化博物館開館剪彩儀式28日在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舉行,該館是遼寧作為中國溫泉第一大省將旅遊產業與文化結合的標誌性工程。
  • 它曾是「東北」第一大城市,如今卻不及瀋陽的五分之一,令人惋惜
    我國是大佬博國,南北東西面積使我國成為世界國土面積第三的國家,但由於我國人口比前兩位多,所以相對來說我國的風土人情更濃厚,同時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更密切, 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有5000多年歷史文化的國家。
  • 瀋陽城已有2300多年歷史 曾是契丹皇族的私城
    付永平表示,在瀋陽農業大學後山,曾發現過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址。  2012年到2014年,先後3次對瀋陽農業大學後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5個舊石器時代文化層,發現多處人工遺蹟,出土了盤狀石核、手鎬、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石核、石片等石器,將瀋陽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至距今11萬年左右。
  • 遼陽有一個景區,山峰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是遼陽旅遊標誌之一
    遼陽白塔公園01悠久的歷史遼陽這座城市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這裡的歷史是比瀋陽還要豐富的。因為在曾經的歷史上,圍繞著遼陽這座城市,是發生過很多故事的。比如說秦開在這裡建造城池,比如說司馬懿攻打公孫淵,比如所唐太宗登遼城望月等等往事,讓遼陽這座城市充滿了味道,也充滿了韻味。
  • 1908年遼寧各城市建築老照片,遼陽白塔、遼陽火車站與孔子廟
    日本為了經營中國東北奪得的路權而成立的鐵路運輸企業,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開始以安奉鐵路與南滿本線接軌為名興建新站。建成後的瀋陽站是當時滿鐵五大車站之中最大的一座。圖為奉天火車站。大樓始建於1929年,建築風格非常古樸,早年是日本附屬地奉天警務署和奉天警察署所在地。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天,這裡還是日軍向瀋陽城發起進攻的重要據點之一。
  • 瀋陽經濟區五城聯動推優惠政策 遼陽景區積極響應迎遊客 - 遼寧省...
    瀋陽經濟區五城聯動推優惠政策 遼陽景區積極響應迎遊客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24日  信息來源:遼陽市政府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
  • 遼陽·2005年·廣佑寺·警方千裡追蹤破千年古佛被盜迷案之一
    古城遼陽市素有東北第一城的讚譽,從東漢時期的襄平城到三國時期的遼東郡,再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定都遼陽,遼陽市的歷史文化同悠悠太子河一樣可謂源遠流長,文物古蹟遺存十分豐富其中,著名寺院廣佑寺更是有著飽經風霜的歷史。這座千年古剎自東漢時期初建,歷經兵火,屢次復建,明清兩代曾6次維修。1901年毀於日俄戰爭。喜逢盛世,2004年,復建的廣佑寺以氣相莊嚴、宏偉瑰麗的建築再次屹立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