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一年新增2141家自行車企業!自行車國外爆單 青島企業搶智能風口

2020-12-23 半島網官網

今年「旺季」時,迪卡儂門店自行車貨架一度售空。

記者日前探訪迪卡儂門店,各款自行車貨源充足。

文/圖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呂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歐洲、北美的訂單增長非常快,海外訂單已經排到明年的8月份。」近日,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一語激起千層浪,「歐洲瘋搶中國自行車」的微博閱讀量已經達到2.5億次,多家媒體表示:世界哄搶!

此前,網傳綜合性體育用品專賣店迪卡儂的自行車商品缺貨嚴重,記者日前探訪島城各大商超和迪卡儂門店發現,均不存在缺貨現象。

>>>門店

11月開始才不缺貨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自行車出口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提供的數據,1月份至9月份自行車出口4166.3萬輛,同比增長3.9%;出口額24.34億美元,同比增長12.0%。其中,9月份自行車出口595.4萬輛,同比增長25.2%;出口額3.68億美元,同比增長59.8%。

同時,中國自行車主要出口市場保持增長。對美國出口1150.7萬輛,佔總出口量的27.6%,同比增長17.3%;對越南、韓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出口呈現強勁增長,分別同比增長63.6%、57.5%、51.9%和46.7%。

國外市場搶車火爆,國內市場卻明顯要淡定得多。「我們的自行車只供國內市場,目前沒有出現缺貨現象,更沒有出現訂單量排隊現象。」青島樂踏自行車有限公司高管孫先波告訴記者。熱議當下,這無疑是給擔心「一車難求」的市民餵了一顆「定心丸」。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目前島城各大商超均不存在缺貨現象。在網傳曾經缺貨嚴重的迪卡儂,記者12月3日在迪卡儂遼陽西路店看到,不同型號的自行車也已經碼滿貨架。「我們店現在各種型號都已經完全不缺貨了。」時隔半年,門店自行車銷售員蘭堃還是對今夏的「全民搶車」事件記憶猶新:「從今年的4月份開始陸續缺貨,到五一、六一期間缺貨量最大,最嚴重的時候連續兩周兒童車的貨架都是空的。」

與蘭堃一樣,經歷過那場「搶車浩劫」的還有青島威斯曼自行車有限公司高管王傑穎:「從4月份開始,陸陸續續的什麼型號都缺,6月到9月是購車旺季,之後也補過貨,進入11月份才開始完全不缺貨。」王傑穎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自行車需求量驟增的情況下,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產能。

據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產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產量3220.2萬輛,同比增長14.2%,自6月份轉正後繼續大幅增長;電動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產量2285.3萬輛,同比增長30.3%,較上年同期提升10.2個百分點。

>>>企業

新企湧入產能趨向穩定

「現在大大小小的國產自行車品牌加起來能有上千種,你去電商平臺上搜一下,能叫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都有。」這是孫先波對目前的國產自行車市場最大的感受。

在孫先波看來,海外市場「一車難求」、訂單排到明年,而國內的銷售市場卻在經歷了二三季度的「購車荒」之後,產能慢慢走向穩定,自行車生產企業的增加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我在這個行業很多年了,每年都有很多的同行加入,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大家騎車的意識增強,自行車的需求量加大,很多人都認為這會是一個商機。」

青島威曼斯自行車有限公司王傑穎表示,今年6月~9月份,自行車市場確實出現過缺貨現象,但進入11月以來,自行車市場進入銷售淡季,又加上國內產能提升,目前貨量穩定。

疫情形勢的變化,改變了人們對出行工具的選擇,很多人出門不喜歡坐公交、地鐵,自行車無疑成了最好的代步工具。「大家因為疫情被悶在家裡,好不容易有個出門的機會,又不能去人多的地方,很多人會選擇去戶外騎車。」王傑穎認為,這是騎車意識增強的主要原因。

意識的增強、需求量的增加,催生著行業規模的擴大。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國新增註冊自行車生產企業18538家,而8~10月份的增加數字分別是15540家、15730家和11024家。換言之,短短四個月,就有6萬家新增自行車生產企業。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成立年限不滿一年的自行車企業達到了157641家,其中山東省有13414家,青島市有2141家。

其實,從2010年以來的10年間,自行車相關企業註冊量就已出現逐年遞增。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行業實現了一次大幅度增長,相關企業新註冊量達到10.75萬家,同比增長71%。

行業觀察

智能騎行提供新機遇,須防範飽和風險

5G時代帶來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為自行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表示,自行車產品中高端化趨勢明顯,千元以上自行車產量連年增長。「2019年以鋰電電動自行車為代表的高端產品,佔電動自行車總產量的比例為13.8%,年產量近500萬輛,產量再創新高。」

如此行業態勢之下,新興事物的產生必然擁有著更加廣闊的藍海。島城專注於智能科技產品研發的邁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抓住這個新機遇,推出一款智能騎行產品——頑鹿智能單車。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讓全球範圍內室內騎行需求都產生了指數級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關注到室內騎行尤其是智能騎行。」邁金科技CEO於鋒向記者表示,該款智能騎行單車相較於傳統的跑步機和單車等健身器材,

添加了智能調阻、功率監測、虛擬騎行等功能。「配合我們的App使用,能在室內模擬室外不同的真實路感。」於鋒介紹道。

供不應求,是邁金科技目前的經營現狀。於鋒告訴記者,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居家健身器材銷售火爆,公司訂單量直線上升。「疫情發生以來,公司產能已經提升了一倍多。現在工廠已經開足馬力,每月產量達到近萬臺,已基本相當於巔峰狀態。」

於鋒表示,目前除了國內市場,邁金科技的智能單車還出口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年銷售額突破2.5億元。

中國自行車協會副理事長霍曉雲曾透露,今年1~9月份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產量322.2萬輛,同比增長14.2%,電動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產量2280.3萬輛,同比增長30.3%。

目前來看,國內自行車市場已經進入了平穩期。雖然,與「訂單排到明年」的海外市場相比,作為二輪產量主陣地的國內市場,在產品供應上確實擁有更多底氣。但值得注意的是,自行車不是日常消耗品,一旦疫情期間堆積的需求釋放完成,二輪市場將會面臨飽和的風險。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自行車年產量8000多萬輛,電動自行車年均產量超3000萬輛,在社會保有量上,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近4億輛,電動自行車近3億輛,自行車的家庭保有量十分有限。

此前,代理了尚好捷、愛瑪等多個電動車品牌的經銷商就曾表示,整體來看,雖然今年5月份至今二輪電動車的銷量同比增長30%,但11月份環比卻有所下滑。

供過於求、產品過剩的情況下,這些新增的自行車企業又該何去何從,同樣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幕後故事 ]

國產變速器帶動行業「變速」

「我們公司1500元以內的部分中低端自行車和1500元以上的高端自行車,使用的變速器是日本品牌SHIMANO(禧瑪諾),但後來這個牌子一直缺貨,我們就都改用國產變速器了。」孫先波一句話點出國內自行車產能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外的工廠產量跟不上,導致禧瑪諾變速器一直缺貨,不光我們缺,全世界都缺。」孫先波表示,這是今年行業內面臨的普遍難題。「產量下降、訂單增加,價格就會上漲,現在能買到的禧瑪諾變速器價格基本都已經漲了一倍。」綜合考量之下,孫先波決定將中低端自行車全部改用國產變速器。

「今年情況特殊,一開始大家還不是很願意嘗試國產品牌,但是沒有辦法,進口的一直沒貨。」孫先波表示,用戶更多還是心理的問題,從質量上來說,中低端的國產變速器如微轉、藍圖等,已經完全可以替代中低端的禧瑪諾變速器。

無獨有偶,在海外自行車變速器嚴重緊缺的情況下,尋求國產市場的不只是孫先波一家。記者調查了解到,上海鳳凰牌山地車已將799元以下的中低端產品改用國產微轉變速器;迪卡儂也將部分中低端變速器調整為藍圖、順泰、微轉等國產品牌。

此前據經濟觀察報報導,珠海藍圖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圖科技」)已與國內某三十年知名老品牌達成合作,為其提供國產替代變速器。

「自行車變速器是自行車傳動系統最核心的部分,相當精密和複雜,佔到了整車價格的40%左右,也是產業鏈利潤最大的一部分。這個市場大約有95%是被日本禧瑪諾和美國SRAM長期佔據,變速器是他們的頂級旗艦產品。」藍圖科技創始人劉春生告訴記者。

2018年,頗有先見之明的劉春生就和同事們開始研究國產替代變速器,一直到2019年10月份,完成所有的國產替代。今年3月份,該品牌帶著一兩萬套的訂單找到劉春生,開啟雙方的第一次合作。「我們以前是30個工人,後來加到60個,現在是300個工人,訂單是每個月翻倍地下,現在每個月是30萬套左右。」劉春生介紹道。

儘管國產變速器已經完全能夠接棒進口品牌,但替代的仍然只是中低端市場,高端變速器還是依賴進口。

「專業入門級以上的高端車主要還是用禧瑪諾變速器,只不過從受眾上來講,購買高端車的畢竟在少數,所以即使貨源緊俏也造不成多大影響。」孫先波坦言,在高端領域,國產變速器和禧瑪諾變速器在產品質量、使用壽命、市場認可度上都還有一定的差距。記者調查中也發現,像捷安特一樣的頭部自行車品牌,即使是最便宜的低端車,使用的變速器依然是日本禧瑪諾產品。

對此,某知名老自行車品牌高管陳文華給出更詳細的解釋:「在中低端,我們是有突破的,但是在高端市場,還需要一個漫長的市場推廣,以往也有一些替代,但整個行業的進度是很緩慢的。」他表示:「國外的那些製造商,他們的品牌形象非常好,成本控制也做得非常好,並沒有過度追求利潤,佔有了大量的市場,這種情況下,國產替代是非常困難的。」

陳文華稱,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大部分國外客戶依然是不太願意接受國內的零配件,覺得還是日本、美國的好一點。「現在國外的零件供不齊,又要保交期,他們就願意試試替代。」陳文華說,在國內自行車行業,前期有一些廠商已經很努力,做到了技術上的突破,但一直沒機會得到市場的認可:「有點像十多年二十年前的『白電』,那時候還是國外的LG之類是主流,但現在中國的海信、格力、美的已經很厲害。」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2020年資本市場掀起「青島潮」 12家企業衝擊IPO成功創歷史新高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金瞳 青島報導  2020年,青島市共計12家企業衝擊IPO成功,其中酷特智能、威奧軌道、高測股份、森麒麟4家企業先後過會並實現首發上市,冠中生態、海泰新光、德固特、德才裝飾、徵和工業、達能環保、百洋醫藥、海泰科等8家公司過會待發,年內新增過會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
  • 自行車出口爆單:訂單排到明年 工人每晚加班至10點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相關數據顯示,自行車行業出口爆單在三季度「捲土重來」。一份來自天眼查的獨家數據顯示,7月全國新增註冊自行車生產企業18538家,8月至10月分別增加15540家、15730家、11024家。這背後有何原因?是否可持續?對此證券時報記者採訪多位行業專家以及業內人士解開謎題。
  • 「爆單」!中國自行車遭哄搶:訂單排到明年7月,「工人每晚加班到10...
    11月17日,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駱掠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由於境外疫情反撲等原因,中國自行車在海外銷售再度出現「爆單」,「目前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7月,很多人擔心拿不到貨,現在都是直接下明年的訂單。預計未來一年的訂單量都不會縮減。」
  • 青島新增3家"特級"建築企業
    記者從市住房城建局獲悉,2018年,青島共有3家企業總晉升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至此,青島特級資質建築業企業數量達13家,全市建築業整體水平和企業競爭力再上一個大臺階。特級資質是住建部核定的我國建築施工企業最高資質。作為建築業的「頂級身份」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627家企業取得特級資質。
  • 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青島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數量僅次於北上...
    去年8月1日,青島黑馬獨角獸加速基地正式開業,為青島培育本土、連結全國獨角獸資源打開了一個加速通道,短短一年多時間,就「儲備」了包括4家準獨角獸區域總部在內的67家企業,讓我們真切見識了奔騰不息的「黑馬」速度。今天,又一批項目將籤約落戶青島。在這裡,我向創業黑馬對青島的助力,向各位企業家、創業者對青島的厚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 青島新增3家 「特級」建築企業
    > 2019/2/16 9:22:09   來源:大眾網       記者從市住房城建局獲悉,2018年,青島共有
  • 上市高企一年有望增加8家 還有25家在「排隊」 青島企業爆發力十足!
    放眼全國,在企業上市前就給予這樣「大手筆」補助的城市並不多見;而政策出臺一個月就「急著」兌現,青島對高企上市的扶持力度可見一斑。近年來,青島大力培養高企,在「十三五」收官之年達到3829家,較「十二五」末擴充了四倍多,較上一年度增加700多家,折射出青島這座城市創新引領力的提升。
  • 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名單出爐!42家企業上榜
    青島新聞網8月26日訊(記者 劉倩倩)8月26日,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聯合發布通知,公布了《2020年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名單》,經企業申報、區(市)推薦、專家評審以及消費者投票,確定了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製造業企業、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等
  • 清流|自行車出口爆單:有工廠訂單排到2023年 需求翻了幾十倍
    該公司採購負責人張虹進入自行車行業已經有18年,她心想著,今年大概率是行業最艱難的一年,公司現有的訂單不知道能做到幾月份,「也不知道要不要裁人」。恐慌是會傳染的。張虹回憶,不少自行車零配件供應商聽到整車廠商被撤單的消息,年後復工後不敢再招人,至於原來的工人,「不來就不來了」。
  • 行業觀察|山東2.3萬家智能家居企業,青島濟南臨沂名列前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蔡宇丹 智能家居已成為物聯網產業中最洶湧的浪潮,據IDC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已達到5112萬臺。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27萬餘家智能家居相關企業,山東以2.3萬家位列全國第二,其中青島的企業數量最多,達4277家。
  • 今年以來山東新增海關註冊進出口企業2萬餘家
    今年以來山東新增海關註冊進出口企業2萬餘家 2020-12-24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島經濟亮點述評|青島外貿進出口:增量提質
    去年,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21.8%,佔全市進出口比重達六成。民營企業已經成為青島外貿絕對的主力。結構的優化更體現在貿易對象上。針對中美經貿摩擦這一現實困難,青島在「穩」美國市場的同時,推動貿易對象多元化,開拓新市場。去年,市商務局組織了1553家青島企業前往29個國家參加了175場展會,市場拓展成效斐然。青島「貿易朋友圈」不斷擴大,全球貿易合作夥伴已達225個。
  • 解讀青島「新金花」培育企業綻放密碼,"品牌之都"全面起勢
    半島全媒體·風口財經記者 婁花 孔敏  一個城市中有多少發展強勁的企業,是這個城市創新活力、發展模式、未來前景最好的詮釋。品牌是企業被市場識別的重要DNA,青島以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五朵金花」叫響了青島製造品牌,成就了青島品牌之都的美譽。
  • 青島企業:讓「青島製造」成為更靚麗的城市名片
    近30家上榜企業表示,將乘本次品牌宣傳之東風,加大開放創新力度,進一步助推青島製造業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讓「青島製造」成為更靚麗的城市名片。50年來,海信始終堅持「誠實、正直、務實、向上」的核心價值觀和「技術立企、穩健經營」的發展戰略,始終聚焦產品,聚焦智能製造,各項實力不斷提升。這幾年,海信在高速發展,青島也在高速發展著,彼此共生共贏,以後會越來越好。
  • 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重磅發布:青島10家企業入圍,全國第五
    如中國先後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能製造「十三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鼓勵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劃,先後三次將數字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 青島"四板"駛向藍海 掛牌企業總數達到208家
    在說起企業掛牌前後變化,青島靜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劉文戰說,而掛牌「四板」後,投資者願意入股了,銀行也願意貸款,業內知名研究院、國外企業也千裡迢迢趕來合作,企業發展呈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  去年12月,青島市科技局公布了第六批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名單中,有一個與地下空間密切相關,即青島市地下空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全國尚屬首家。
  • 青島企業深耕日本市場 研發冷感、熱感面料口罩
    在疫情期間,全國眾多企業紛紛加碼、入局口罩生產,青島企業概莫能外。受此影響,今年前5個月,不少口罩相關企業賺得盆滿缽滿。隨著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績,口罩市場不再緊俏。隨著供應格局的改變,輿論場上一度盛行「風口轉大坑」的說法。半島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眾多口罩生產企業認為,後疫情時代,口罩需求下滑是必然的,但無論如何下滑,也會高於疫情之前的市場需求,「基本盤」變大,對口罩企業就是利好。
  • 青島38家企業入圍省第二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試點示範...
    半島記者 王麗平  近日,山東省公示了第二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試點示範企業及項目名單,青島38個企業上榜。在某種意義上,它們成為青島智能化企業的最強代表。  據悉,去年首批名單中青島有20家企業入選,至此,入圍該名單的企業數量增至58家!
  • 「東莞製造」驚豔青島國際工具機展覽會,128家企業攬金達3.5億元
    7月18-22日,第二十二屆青島國際工具機展覽會在青島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為推介「東莞製造」區域品牌,幫助企業開拓專業市場,本次展會東莞市商務局會同東莞市電子行業協會、五金機械模具行業協會,攜128家企業組團亮相,意向成交金額達3.5億元。
  • 北京市約談多家在京運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
    新京報快訊 據交通北京官博消息,近日,市交通委會同市網信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交管局、市消防救援總隊等部門和朝陽區政府、海澱區政府,共同約談多家在京運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此次被約談的企業涉及考拉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原名為北鬥信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考拉出行)、上海乾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筋鬥雲出行)、寧波小遛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小遛共享)、武漢小象創意科技有限公司(芒果電單車)、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蜜蜂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騎士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投資人和控股方)等企業,違反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違規投放共享電動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