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之後產檢成了孕媽媽們的「家常便飯」,孕早期那段時間產檢的間隔時間相對會長一些,但是越是到了孕晚期,產檢越是頻繁,孕媽媽們說不心累,那都是假的。
人家都說孕期難熬,產檢就是其中累人心的一項。但是產檢又是不得不去做的必要事項,這也讓孕媽媽兩頭為難。
27歲的舟舟懷孕6個月了,剛懷孕頭幾個月的時候,她還挺積極,每次產檢都很主動,而且心情也很激動。
但是到了最近,舟舟越來越不愛去才產檢了,最近幾次的產檢都是拖到最後期限才去做檢查的。
一開始說有事情,耽誤幾天再去,婆婆還能理解,但是次數多了,婆婆自然就起疑了,當婆婆問到原因時,她沒好意思說全,就說了其中一點,「等的時間太長了,不太想去。」
之前的產檢都是舟舟一個人去的,她又不喜歡玩手機,每次坐著等檢查時,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繳費、檢查排隊,都要她親力親為,分身都乏的事情,全落在她一個人身上,自然是讓人不太想去。
婆婆也聽出其中的「委屈」了,於是從那之後就決定陪她一起去產檢,農活晚幹一天也不要緊,兒媳婦和孫子才要緊!
其實如果你仔細觀察現在的年輕孕婦,會發現很多孕婦都不太喜歡來產檢。產檢本應該是讓人激動、興奮的事情,因為可以看到孩子的近期情況,為什麼孕媽媽們感覺疲乏呢?
1、 產檢費用相對較高
當然,費用也是部分孕媽媽會考慮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那些經濟條件相對不充裕的家庭。
整個妊娠期間,大大小小的產檢項目做下來,依據地區的不同,醫院標準的不同,大概需要花費3000~5000元左右,一些發達地區、水平較高的醫院,甚至需要更高的費用。
如果孕媽媽選擇的是私人醫院,那麼費用將會翻倍,因為私人醫院主打的就是為孕婦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既然服務好了,費用自然也就高了。
而且3000~5000隻是產檢的費用,並不包括之後順產或是剖腹產的費用。如果在懷孕期間還想做一些更為細緻的檢查,或是醫生在B超、彩超中發現胎兒可能有出現疾病或其他風險,那麼也會要求孕媽媽們做進一步檢查。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孕媽媽們孕期產檢的費用也會更高,就算選擇普通醫院,費用也可能高達七八千。
這樣的檢查費用對於月收入只有四五千的家庭來說,確實壓力不小。這也導致部分孕媽媽們在產檢期間盯著帳單發愁,甚至都想「能省則省」,最好是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項目,減輕一些壓力。
但個人建議孕媽媽們一定要遵從醫囑,通常情況下,醫生要求做的檢查項目都是必須的,這也是為了肚子裡的胎寶寶著想。
2、 時間長
有些產檢項目並沒有那麼順利,部分孕媽媽從早上八、九點到達醫院,可能一個早上的時間過去,檢查還是沒做完,只能等到下午的時候繼續做。
再加上產檢項目都不是在同一個地方做的,有些時候可能跑這裡,下一個項目又要跑去別的樓層,單單是這個過程就夠累人的了。
孕媽媽們還要焦急地等報告,就怕這邊報告剛拿出來,那邊科室的醫生卻到點下班了,只能等到下午再接著找醫生。
孕媽媽們頂這個大肚子做這些事情,能不累嗎?如果孕媽媽是一個人來醫院做產檢,那肯定更是心力交瘁。
還有一些孕媽媽情況比較特殊,因為妊娠期間還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產檢還是向領導請假才能抽空來,但大多數都是只請半天假,如果上午耽誤了,檢查延續到下午,又得向領導請假,指不定領導得嫌棄。
3、 醫生說話「嚇人」
不少孕媽媽都害怕細究醫生說的話,但又控制不住自己多想,而醫生這個職業就是這樣,哪裡能夠與病人打包票,但孕媽媽們問話時,他們基本都會給出不太確定的答案,相對較為保險。
而對於這樣的回答,孕媽媽們的小心臟哪裡受得了,若是自己一個人來做產檢,一聽到點「不利消息」,可能腿都嚇軟了,這會還沒有家人的安慰,想想都覺得心累。
這樣一比較,確實後兩者要比費用來得更讓孕媽媽們頭疼,但言歸正傳,儘管產檢再「磨人」,也希望孕媽媽們一定堅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