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退伍老兵路過老部隊下車敬禮

2020-12-12 海外網

12月3日下午

一輛黑色轎車停在

火箭軍某部營區門口

當時執勤哨兵鄭熙潤

按照營區規定上前

請車主把車開走

只見兩名男子下車之後

昂首挺胸地向營區敬禮

鄭熙潤見狀詢問車主

車主回答:

這是他們曾經服役16年的老部隊

今天出差路過這裡

只想向曾經堅守的地方敬個軍禮

哨兵了解情況後

向退伍老兵敬了個標準軍禮

老兵又向哨兵回禮

雖是簡單的軍禮

卻飽含哨兵對老兵的敬意

老兵對曾經軍營的不舍

隨後車主登車離去

並通過車窗向哨兵豎起大拇指

哨兵面對汽車行駛的方向

高高地舉起右手敬禮

向曾經為單位建設的老兵致敬

一朝是軍人,終生是軍人

即使已經離開了軍營

但曾經的軍旅記憶

將伴隨他們一生

向老兵致敬!

來源:中國軍視網(ID:jfjjs7tv),記者:馬奔 馬阿強 段秀明

責編:張陽

31931921,.感人!退伍老兵路過老部隊下車敬禮,.2020-12-06 11:35:11,.204310,.張陽

相關焦點

  • 神秘女子是軍嫂,她讓高鐵上32位退伍老兵吃「淚水泡飯」
    隨著高鐵飛馳,他們離曾經服役的部隊也越來越遠,相信每一位老兵的心情也是依依不捨,還在懷念著自己的軍旅生活。當列車到達洛陽龍門車站時,需要停靠4分鐘,車上32位老兵迅速快步下車,並在站臺上列隊等候。片刻後,一位戴著眼鏡和口罩的女子下了車,在經過老兵們跟前時,所有老兵們整齊劃一,以軍人最崇高的禮儀向這位女子敬禮致意,女子頓時就手足無措起來,看得出她即激動又感動,眼裡也泛起了淚花。
  • 永不褪色的記憶——敬禮老兵
    1942年被保送至黃埔軍校第十八期十六總隊,一年後回到原部隊任排長,解放後回老家務農。2014年9月2日,廣西桂林。雖然已經94歲了,餘國清的軍禮依然莊重而有力,深邃的目光仿佛在訴說著抗戰年代的故事。2014年9月13日,河南洛陽,趙安國在老家院落裡敬禮。1945年,日本投降後,趙安國被調往西安整編,被編入第10戰區繼續做通訊工作,司令長官是孫連仲。
  • 在高鐵上讓老兵「眼淚泡飯」的神秘人,找到了!
    令網友們大呼太暖心  ↓↓↓  在北京西開往重慶西的G571列車上  一名素不相識的軍嫂來到餐車  為82集團軍某特戰旅退伍老兵們  悄悄地買了32份盒飯  得知「神秘人」是一名軍嫂  並要在洛陽龍門站下車後  老兵們決定下車相送  列車到站僅僅停靠4分鐘  老兵們以快速的步伐匆匆下車列隊
  • 這個旅的退伍老兵 臨別前給部隊留下了「5件禮物」
    &nbsp&nbsp&nbsp&nbsp又是一年退伍季。即將離別,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的老兵們,在他們最後的軍旅生涯裡,依依不捨地為旅隊官兵留下了「五件禮物」,讓光輝傳承永續,讓強軍血脈永存。今天,讓我們走近他們,看看這群可敬的老兵,留下的禮物都是什麼。
  • 視頻丨駐香港部隊老兵退伍:將永遠銘記駐港精神
    視頻丨駐香港部隊老兵退伍:將永遠銘記駐港精神 @解放軍報12月17日消息,12月15日,駐香港部隊舉行冬季退伍老兵向軍旗告別儀式
  • 新聞特寫:火車站送別退伍老兵
    今天(9月6日),武警台州支隊139位老兵告別軍營,退伍返鄉。在台州火車站,退伍老兵與前來送行的官兵深情話別,現場溫馨動容。   武警台州支隊支隊長上官恆輝:「感謝大家兩年來辛苦的付出和奉獻,也希望大家回到地方以後,能夠更好地發揮部隊的作風和精神,為自己、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祝大家一路順風!」
  • 敬上最後一個軍禮,退伍老兵向武警部隊旗告別
    「迎武警部隊旗……向武警部隊旗敬禮!」上午8時,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口令,三名英姿颯爽的護旗手邁著矯健整齊的步伐將鮮豔的武警部隊旗護送進場。114名胸掛光榮大紅花的退役老兵莊嚴地舉起右手,兩行熱淚奪眶而出,向武警部隊旗敬上最後一個標準的軍禮。禮畢,卸銜!
  • 軍嫂在高鐵上讓老兵們「眼淚泡飯」,為啥你們要噴高鐵
    文章截圖當退伍軍人們得知為他們定製盒飯的軍嫂要下車時,在僅僅停靠4分鐘的洛陽龍門站的站臺匆忙列隊為這位軍嫂敬禮。視頻截圖看到這裡眼淚不由自主的落下,平凡的退伍老兵用崇高的軍禮對軍嫂表達真摯的情感 ,這是真實的軍民魚水情,人民擁護人民子弟兵,人民子弟兵愛人民,我仿佛看到他們胸前的大紅花更加鮮豔了
  • 軍嫂請客,「吃哭」一列車老兵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部隊好好幹,才對得起這段經歷。」 細心的閆冰發現,退伍老兵們久久沉浸在離別的傷感中,不少人翻看著手機裡的照片,皆是沉默不語。閆冰說,她能夠感同身受這份離別的傷感,不光是因為自己軍嫂的身份,還因為自己那段難忘的「軍旅」生涯。
  • 光榮轉身,退伍老兵敬上最後一個軍禮
    戰友為他們戴上大紅花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全體官兵肅然起敬,齊聲高唱中隊長宣讀了退役命令「光陰似箭,轉眼間我們這批老兵即將脫下這身心愛的橄欖綠……」即將退役的上士於佔勝走上臺前,代表全體老兵許下承諾
  • 【老兵故事】滄州吳橋縣退伍老兵——劉國良:在家裡升國旗的九旬老兵
    他出生在舊社會,戰火紛飛的年代跟隨部隊南徵北戰。在他看來,沒有什麼能比五星紅旗更令他珍視的了。一、九旬老兵 初心不改每次升旗前,他都要拿出兩三天時間做準備,買紅紙、寫對聯、擦拭旗杆,唱國歌、打敬禮,練了一遍又一遍。「我老了,這可能是能表達我對祖國感情的唯一方式了。」劉國良是一位老兵,經歷過那段烽火歲月。對他來說,國旗比生命更重要。二、八年從軍 身經百戰老人的抽屜裡,保存著當年的立功戰書和多枚勳章,它們記錄了老人8年的部隊生涯。
  • 當兵兩年義務兵,是退伍還是留部隊轉士官好?
    如果現在退伍,將來是否後悔?說句實在話,有不少退伍老兵都後悔當初太過於衝動,沒有留在部隊轉士官,或者說沒有選擇上士官學校,選擇了退伍,現在回到了社會舉步維艱,有時候就是這樣,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你可以多問一些,家鄉的退伍老兵,諮詢一下最近幾年退伍的老兵,看看他們對兩年退伍還是留部隊發展好,有什麼看法,當然也是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你是一名在校大學生,還想著退伍以後回到學校繼續讀書,那麼這時候可以選擇退伍。如果留部隊轉士官,可以考慮這兩種辦法。
  • 部隊中這一兵種:老兵搶著去,新兵看不上,退伍後才知道有多吃香
    導語:部隊中這一兵種:老兵搶著去,新兵看不上,退伍後才知道有多吃香軍隊是一個多兵種綜合性非常強的組織集體,在這個集體組織中,不僅有戰鬥兵這樣的作戰主力,還有諸如工兵、通訊兵、參謀人員等等很多輔助兵種,但是在諸多的後勤
  • 告別軍營,這些老兵給我們留下些什麼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然退伍不褪色,曲終不散場如今,退役進入倒計時這些老兵在做什麼他們又想要給軍營留下些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老兵的故事和他們的心裡話——有戰友問他,「你都快退伍了,還這麼拼?」蔣敏很認真地回答:「我是一名黨員,一名老兵,在位一分鐘就要幹好六十秒。」作為一名大學生士兵,蔣敏入伍12年來,曾先後擔任過養場員、驅鳥員、航材保管員、機關打字員、文印員、保密員、財務管理員等。然而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初心,他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精一行。
  • 【湖北】漢十高速襄陽北所:「馨心襄應」的退伍老兵
    一些來自各地各兵種的復轉軍人、退伍老兵和全體幹部職工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上,老兵們重溫軍人誓詞,齊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回望軍旅生涯,追憶崢嶸歲月,不忘入伍初心,激發前行動力;伴隨著「向前、向前、向前」的嘹亮號角,看到祖國高速公路事業蓬勃發展,大家紛紛表態要牢記使命,勇擔重任,立足崗位,再做貢獻。
  • 30年後46名老兵奔走三千裡重回青州部隊舊址
    幾個老兵向曾經居住的營房舊址敬禮。  濰坊新聞網4月14日訊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從我們第一次踏上腳下這片土地算起,已經38個年頭了。今天在此相聚,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感慨萬千!相當初:我們生龍活虎、風華正茂;看如今:我們老當益壯、意氣風發……」  4月11日早上,46名湖南老兵行程近3000裡路到達青州,兩日來他們到彌河大馬山部隊舊址等地參觀,追憶青年時代的部隊足跡,還舉行了湖南瀏陽1975年入伍老兵重返軍營儀式。
  • 部隊中有點不受待見的兵種,老兵卻搶不到,雖不風光退伍卻搶手!
    部隊中有點不受待見的兵種,老兵卻搶不到,雖不風光退伍卻搶手!「望子成龍」應該是每個家長都有的想法,特別是現在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上。但現在孩子們一出生就被捧在手心上,過著非常富裕的生活,都是飯來張口,錢來伸手,所以家中們越來越擔心他們以後會一無是處,而部隊就成為了很多家長唯一的希望。畢竟部隊是改造人最好的地方,孩子們能學到如何為人處事、獨立、說話方式、品行等,當然只要做到這些家長們就非常開心了。
  • 「紫牛新聞」退伍老兵關掉燒烤店赴江西抗洪
    這個場景剛好被路過的網友拍成視頻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網友紛紛留言為他們點讚,並暖心祝福:一定要平安歸來!7月25日下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見到了剛從鄱陽縣回到蘇州的燒烤店老闆之一——退伍老兵李雷,他表示:「不盡這份力感覺過意不去。」被問及關店是否會影響收入,他直言並沒有想那麼多。
  • 禹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走訪退伍老軍人
    不忘歷史,致敬老兵!真心真情走訪退伍老軍人「謝謝黨和政府對我的關心。你們上門來看我,也解了我心裡對軍人醫療待遇的疑惑。」6月24日上午,禹城市房寺鎮黑王村老復員軍人王成生,坐在老圈椅裡難掩激動地說道,又給上門的工作人員講述了參軍經歷,回憶了圍繞鐵路與敵人作戰和抗美援朝的崢嶸歲月。老人今年86歲,參軍前是民兵隊長,做過火車道工兵,經歷過因作戰需要修鐵路、拆鐵路,解放後再修鐵路的歷程,參與過國家水利建設,退伍後回到家鄉作為村支書經歷了農村建設、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