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正值中秋國慶「雙節」長假期間,清華五道口金融MBA2020級新生在疫情之後第一次返回五道口小院上課。在豐富充實的課程學習之餘,金融MBA2020非全日制黨支部組織了「我和我的清華」系列之參觀清華大學校史館活動,帶領同學們走進清華大學校史館,近距離了解清華的百年歷史和文化傳統,更加深入地領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更加強烈地感受歷代清華人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校史館志願講解團隊的博士生為同學們進行了詳細講解。
清華大學校史館館藏豐富,通過從建校初期、到抗戰時期再到新中國建設時期大量珍貴的史料和圖片,記錄詮釋了百年清華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齊奮進、為國家謀復興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傳承。
清華大學的紅色基因自建黨初期就刻入血脈之中,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成立至今已經94年,經過多年實踐和發展,孕育了獨具清華特色「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
陳立人(金融MBA2020非全日制黨支部黨員)
"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清華大學作為國際頂尖學府,自發端以來歷經清末國恥、民主運動、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等時期,能夠在炮火與紛亂中屹立至今,有賴於自始至終都將教育與國家、民族的使命牢牢綁定在一起,以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培養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國家棟梁。而今,我們作為最新被吸納的一份子,儘管面臨著與當年不同的時代背景,但同樣處於近年來前所未見之變局。是的,我們已經來了,我們也正在付出努力,那麼我們未來要收穫什麼,我們未來可以貢獻什麼?這是校史館之旅給我提出的問題,希望用兩年的時間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吳瑤(金融MBA2020非全日制黨支部黨員)
參觀清華大學校史館,不僅讓我更深入了解了清華大學從1911年建立「清華學堂」至今的109年風雨徵程,更讓我深刻體會了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和「行勝於言」校風的踐行與傳承。參觀之餘,我漫步於清華校園,山林秀水躍然眼帘,然而更動人的是那可愛的青春,雖離開校園已久,也免不了為之心動。願兩年之後的我們,不負清華的陶冶、老師們的教誨,不負此刻這顆少年心!
同學們徜徉在清華百年歷史長河之中,沉浸於清華院士名家輩出的精神滋養之中,或駐足沉思,或低聲交談,無一不為清華滄桑而輝煌歷史所震撼,無一不為身為清華人而倍感榮耀。
張軻(金融MBA2020級)
前些年上映的電影《無問西東》,無論是劇中描寫的二十年代清華學堂中泰鬥雲集的智慧碰撞,還是西南聯大時期,師生在艱苦的條件下甚至是空襲中堅持學習,更有兩彈一星科學家為科技變革貢獻自己的青春熱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今天,能夠有機會身處清華校史館,系統的重溫清華百年歷史,更深刻體會到在不同時期的清華學子不僅懷揣追求真理的初心,更肩負民族復興的抱負與職責,讓我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也希望通過未來兩年在道口小院和清華園裡的教育和洗禮,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下,實踐和履行清華學子的精神和責任。
殷勤(金融MBA2020級)
與校史館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之後,感覺自己與學校之間又多了一份奇妙的情感連結,不僅覺得悠悠百年清華更加鍾靈毓秀,而且從校訓校風、人文傳統到愛國情懷,都產生了更為深刻的共鳴。這份獨特的體驗,再一次增強了我成為清華人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並對未來兩年的求知生涯產生更強烈的期待。
「風雨激鯤鵬,水木湛清華」。在校史館迎接110周年校慶即將閉館改造前夕,作為清華新生參觀校史館,無疑是全班同學入學之際最有意義的活動之一,這也是金融MBA2020非全日制黨支部組織「我和我的清華」系列活動的開篇之作,未來還將籌劃組織「我和我的道口」、「我和我的康奈爾」系列主題活動,以精神鼓舞人心,以情懷凝聚力量,攜手全班同學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共同承擔起清華學子的社會責任和歷史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