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考研是人生的第二個重要的轉折點,或者考入本校,或者考入更高層次的院校,總之它將影響到人生的發展軌跡。回望自己的大學歲月,不同高校的學生儘管收穫不同,但都同樣的,都被薰染了所屬高校自有的脾性,烙刻有特定的精神印記。環球君對此深有體會,與其說考研人是在選擇一所大學,毋寧說是出於重視自我精神品質的要求而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靈魂棲居之所。我們都嚮往名校,但所謂名校真是各種排行榜上圈定的麼?其實不然,相對排行來說,大學所具有的品格,潛移默化中對於一個人精神品格的打磨鐫刻,才是我們受用一生的。為此環球君整理了全國最有品性的十所大學,分別從校史,學風,校風等表現出的特色,來展現它近似於「人格」的品行。而這些品格,也必將會在接下來的研究生三年中成為受用一生的「精神胎記」。
最具偶像價值的大學:北京大學
學校名稱 :北京大學地區/省市:華北/北京英文名稱 :Peking University地址/郵編:北京市海澱區頤和園路5號(100871)學校主頁:www.pku.edu.cn
北京大學可能是中國唯一一所足以令每個學子尚未邁入校門就已經「畢業」的大學——四年校園生活所收穫的那份憤世嫉俗的氣質和作為一個北大人精神從容的驕傲從一進校門就已獲取。
作為中國新思想文化的策源地,偉大的啟蒙抱負、激烈的救世情懷與思想自由學術獨一起,影響中國百年。在中國,幾乎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像北大那樣與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精神的變遷保持著如此密不可分的關聯。
「無狂不北大」。生活在北大,每個人都有一種捨我其誰的使命感,熱愛宏觀、張揚個性、藐視權威或世俗的東西,即使大砍大殺的批判,也不乏淋漓酣暢,激情飛揚,當然古風古韻的校園也孕育了其他高校所難得看到的古人超然飄逸名士風氣。反而言之,默默無聞,規規矩矩拿高分,最後順順噹噹畢業,那就可能引以為恥了。
正如網大網站上的一篇帖上寫的那樣:「傳統中國人的精髓,除了已經溶入我們血液中的那些與生倶來的東西,很多已漸漸死在圖書館和博物館裡了。只用在像北大這樣少數的一些地方還活著,這是彌足珍貴的財富。」雖然有些自戀但卻很真實。
最具純粹的大學:清華大學
學校名稱 :清華大學地區/省市:華北/北京英文名稱 :Tsinghua地址/郵編:北京市海澱區清華 大學(100084)聯繫電話:010-62785001學校主頁www.tsinghua.edu.cn
1925年之間的清華學堂是留美預備學校,1952年之後的清華是工程師的搖籃。其間,清華的梅貽琦時代歷經了真正中西合璧、文理兼通的輝煌。而現在,清華再一次回歸到真正的大學,不止是又紅又專或者傳播知識的概念。
清華是最純粹的大學,說它純粹,其一學風純粹。外界把清華學子的刻苦攻讀形容為「苦行僧」,「學在清華」,更是北京高校順口溜中對它的集體評價。其二校風純粹。作中國理工科之王,擁有著最好的生源,最好的師資力量。每次提起清華總令人想起麻省理工。其三,情懷純粹。清華學子比一般的大學生要多一層關於國家榮辱的體會,懷抱利器、以濟天下,而非僅僅為一己私利安身立命。整體來講,清華感覺更像個大哥,英俊明朗帥氣不浮不油穩重可靠。
清華「生產」未來。它可以貢獻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可以貢獻國學大師;它可以造就國家領導人,也可以造就特立獨行的天才;它可以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也可以誕生如「易得方舟」、「視美樂」等中國第一代學生公司,在創新創業中引領全國。
「水木湛清華」,工字廳還在,一代代的清華人還在,荷塘月色還在,清華園便還是世俗中最獨立最純粹的一片淨土。
最「小資」的大學:復旦大學
學校名稱 :復旦大學地區/省市:華東/上海英文名稱 :FUDAN University地址/郵編:上海市邯鄲路220 號(200433)聯繫電話 :021-65642222學校主頁 :www.fudan.edu.cn
一個即將離開復旦的畢業生在學校的BBS上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個邊走路邊唱歌的女生的話,那她八成是復旦的,因為只有復旦才能培養出這麼自由而無用的靈魂來。」——自由而無用!者句話非常巧妙地闡釋了復旦學生對於復旦的理解,有點自嘲,有點小資情調,但也精彩含蓄地解釋了復旦學生的氣質。
如果用個性化的比喻來形容的話,那麼復旦大概是一個小資產階級人家的少爺小姐吧,本領儘管都學著,但再有能力也沒想到用它來養家餬口。但是,這不能否定復旦學生的優秀,而且,復旦學生在某些方面的優秀是獨特的,比如辯論。從1988年到2005年,復旦在全國和國際的辯論賽上奪冠不下五次。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首屆國際華語大專辯論會」上,復旦大學隊淘汰了英國劍橋、雪梨大學、臺灣大學等隊,獲得冠軍。當時中央電視臺直播了整個獅城舌戰,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精彩程度超過那次的辯論賽。
復旦從來不是產生革命者、富翁、領袖的土壤,但在這裡,你肯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清晨悠閒踱步,黃昏草坪讀書,偶爾,搖滾樂手、先鋒話劇、打棒球的、跳國標舞的也會交相獻映。也許復旦在國內的大學的論文評選中會永遠在第一陣營裡,但是從來不會充當領頭羊的角色,因為復旦的精華不在這裡。
最尷尬的大學:南開大學
學校名稱 :南開大學地區/省市:華北/天津英文名稱:NanKai university 地址/郵編: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4號(300071)學校主頁:www.nankai.edu.cn
天津的這所名校確實尷尬,對於每年的考研學子吸引力其實並不大,原因竟是南開缺乏許多學府所具有的「江湖名聲」。
當然名聲不響並不意味著它的實力不行。事實上,抗戰時期南開與清華、北大聯名組成西南聯大,還是培養了一批最著名的學者,,只因是在西南聯大時期,「一切榮譽歸聯大」,倒想不起與南開的關聯。包括現在,南開稱得上是中國最穩健的一所大學,沒有之一。相對於清華北大這兩所「超級大校」,在中國眾多的綜合性大學中,南開在文科和理科方面所具有的強大的綜合實力足以使之傲視同濟。中文之語言學、中國文學批評史,歷史之明清以近現代哲學等學科的研究水準在學術界早有定論,其國際金融、世界經濟等也幾乎可獨霸一方。至於其在數、理、化等基礎學科方面的優勢,更是強勁無敵。
但南開所表現的——實力與處境仍是懸殊。一方面強大的實力並沒有在公眾心目中形成響應的強大的影響力,尤其體現在在歷年來的新生錄取過程中。原因則表現在先天和後天的不足,前者表現為地緣劣勢——被帝都的光芒所覆蓋,地氣不足。後者則體現為創新能力不足——80年代中期率先在綜合性大學中開辦旅遊管理專業著實讓人大吃一驚,但後來卻很少給人以意外的驚喜。再加上,相對天津大學,南開在工科方面很難有作為,則很難在現今新一輪的高校搏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最搏命的大學:中國科技大學
學校名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區/省市:華東/安徽 英文名稱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地址/郵編: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號(230026)學校主頁 :www.ustc.edu.cn
「不要命的上科大。」今日的中科大有些今不如昔了,但其幾代人保持的刻苦學習的校風仍是中國高校中最醒目的風景線之一。它的學生是一流的,學風是最單純的,空氣中也有一股競爭的味道。這種校風就像熔爐,並使校友們因此而團結。因地處偏於一隅的「合肥」,用「酒好不怕巷子深」這句或來形容中國的大學,沒有比中國科技大學更合適的了。
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是科大人的新夢。如果把北京大學比作中國哈佛,清華大學比作麻省理工,中國科技大學則更像是加州理工學院。此話並非空穴來風。加州理工的課程中數理課特別多,所有的專業都要上相同的數學課,就是因為數理基礎打得好,所以能夠在其它高科技領域領先,與科大很相似。類似的地方還有:第一,首先是一個研究機構,做一流的科研項目,學生創造力都很強;第二,學校的規模小;第三,不趕時髦,不把課程變來變去。中國科學院作為中科大的堅實後盾,半優秀的學生無論用傳統方法還是現代化手段都能教好。
現在招生中中科大的錄取平均分仍然高高在上。科大保持在招一批批平均來說是全國最好的學生。這些學生進了校,遲早會被這個最單純的大學所同化,拼命學,拼命佔學習條件,玩電子遊戲機和吃飯館的風氣淡極。以學為樂,以學為傲,以學為傳統,陶醉其中幸福地大煉鋼鐵,這就是中科大作為大學的單純。這是一所會讀書的大學。當然,他們所付出的代價也許是缺乏更綜合的社會素質和戰略頭腦。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中科大最可寶貴的財富是——中科大人;中科大人一生最可寶貴的經歷是——中科大。
最聰明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學校名稱 :上海交通大學地區/省市:華東/上海英文名稱 :Shanghai JiaoTong地址/郵編:上海市閔行區東川 路 800號(200240)聯繫電話 :021-54742201學校主頁 :www.sjtu.edu.cn
創辦於1896年、以南洋公學為前身的上海交通大學,其聰明,單從其「名不副實」便可見一斑。由大學生產出來的著名商品品牌也有幾個,但哪一個都不如「昂立一號」更深入人心,這讓其它以醫藥立身的名校目瞪口呆。而作為理工類的大學,交大又以英語專業考級全國第一的實力傲視群雄,更讓一眾外國語大學汗顏。
外界並沒有聽過交大學子怎麼用功,但他們不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國名校大學生辯論賽、英語演講賽等各類大賽中屢獲佳績,而且在籃球、遊泳、桌球等體育項目中勇奪桂冠,同時在大學生交響樂團、學生藝術團等方面飲譽全國。交大是以理工科見長的大學,若論思想之活躍,政治觸覺之敏銳,終遠不及一些文科類大學,所幸交大人也頗有點自知之明,自謂「交大出去的人,經商雖然沒有出現巨頭,但卻出了一幫實用的人才。」而實亦如此,交大的學生動手能力強,用起來上手,這也是很多用人單位的共識。
交大聰明,其前瞻性和國際眼光可謂灼灼如炬。一方面國門未開之時便預見到國際交流治學的重要意義,這便奠定了之後交大名聲內外兼修:同海內外80餘所著名大學和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師資上不僅聘請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丁肈中等100餘位著名科學家、專家擔任學校名譽或顧問教授,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每年還選派優秀師生出國學習交流,這為教師的發展以及學生的求知成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作為「中國教育科研網」華東南地區的結點、率先改革的試點,它同樣具備魄力闊斧推進。包氏父子圖書館或許就是個例子,交大敢破建國後接受海外捐贈的先例,現在誰又能說「以資本家的錢來培養社會主義的人才」是無稽之談呢?
最有人氣的大學:浙江大學
學校名稱 :浙江大學地區/省市:華東/浙江英文名 :Zhejiang University地址/郵編: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號(310027)聯繫電話 :057187951358學校主頁 :www.zju.edu.cn
「北清華、南浙大」,作為中國最老牌的大學之一,浙江大學就像金庸小說中的「姑蘇慕容」,在東南名重一時。在她長達119年的校史上,明星璀璨、英才輩出:竺可楨、馬寅初、盧嘉錫、錢三強、談家楨、谷超豪、路甬祥、李政道、吳健雄.浙大蜚聲海內外,曾有「東方劍橋」的美譽。浙大的不傳之秘,就是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所撰寫的《浙大校歌》中的第一句話:「大不自多,海納江河」。
歷史上它與西南聯大、金陵大學、武漢大學並稱中國的「四大名校」。而1998年9月15日,原本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四校合併,新的浙江大學一舉成為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學科覆蓋面最廣的綜合性大學,人氣之旺、氣勢之盛,一時無倆。
在浙大的歷史上,有兩位校長不得不提。一位是竺可楨校長,每一個進入浙大的學子,都必須面對他的這兩句話度過4年的學習生活:「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做什麼樣的人?」另一位就是路甬祥校長,是他使得浙大在新時期跨上了一個新臺階。浙大的人氣,也來源於浙大的歷任掌門人向來都以引進著名教授為第一要務。在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文學院院長——「大師兄」金庸先生的到任。把閒居民間的世外高人請進嚴謹森嚴的學院門檻,可見浙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浙大的人氣指數由此飆升。不過,要見識浙大超群的規模以及人氣,最好去看看她那龐大的校友會名單,什麼什麼「長」就不用說了,浙大的校友遍布浙江省以下屬諸市的各個重要部門。
最讓人著急的大學:武漢大學
學校名稱 :武漢大學地區/省市:華中/湖北英文名稱 :Wuhan University地址/郵編:中國武漢珞珈山(430072)聯繫電話:027-68772053學校主頁:www.whu.edu.cn
武大是少有的幾所真正稱得上風景優美的學校之一,武漢市民已把武大當成了一座大學公園,而不少武大學者在他們的學術論文後面都愛寫下「於珞珈山」的字樣,既意思好像是說於好山好水之間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會染上幾分山水自然的靈秀之氣。武大任教多年的蘇雪林曾表示,她的多篇關於《紅樓夢》駭世驚俗的高論都得益於珞珈山:沒有山風呼嘯,何來清逸高論?不過,相對於秀麗的自然風光,武大人更願意提及它古樸凝重的建築,古典的校園更有凝重的氣氛,更益於思考,這一點武大絕對豐富。
武大還是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傳統的百年老校,這一點,在中國高校中只有北大等少數幾所大學能比得上。三四十年代,這裡既有聞一多這樣的鬥士學者,也有陳源這樣的紳士教授,有黃綽這樣的國學大師,又有周鯁生這樣的法學至尊。曾任武大教務長的美學家朱光潛把教育的本質歸結為「寬大自由」,以『博學』為基,以『守義』為底。這樣的氛圍下,武大當年文學學術聲望如日中天,較之清華、北大也絕不遜色。
然而光榮總是留存於歷史,難以向前。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武大在80年代中期以後慢慢開始有些走下坡路的味道了。憑藉文學老底和率先搞學分制改革,武大著實風光了一把。但漸漸,武大所擁有的許多高校之「最」已經優勢難保。最好的新聞學院似乎不象從前那樣有號召力了,哲學系、歷史系之棒。法語仍然不錯,但就業空間有限。現在,武大的法學仍然是一眾考生除北大、人大之外的最佳選擇。但一說到理科,武大則無多少優勢可言。
最爭氣的大學:中山大學
學校名稱 :中山大學地區/省市:南/廣東英文名稱 :Sun Yat-sen地址/郵編: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510275)聯繫電話 :020-84112828學校主頁 :www.zsu.edu.cn
地處珠三角黃金陣地,被譽為華南第一學府的中山大學,因廣州這座人氣極旺的城市而被提升了在全國考生心目中的位置。偉大光輝,知識學術淵博等高評價伴著這些名字如孫中山、魯迅、陳寅恪、傅斯年、顧頡剛、江紹原、汪敬熙、馮文潛、毛準、馬衡、丁山、羅常培、吳梅、俞平伯、趙元任、楊振聲、商承柞、史祿國等一批人而彪炳中大的光榮歷史。最值得中大人驕傲的恐怕還是中大的校名——迄今為止孫中山仍然是兩岸三地人民尊敬懷念的第一人。
中大校園留給人們印象,更像是一處常年青蔥的「植物園」,令人有了一種學府聖地的清靜、脫俗之感。然而因為在廣州,跟中大聯繫在一起就不僅僅是綠色,更有整天校裡校外忙忙碌碌,了解社會、培養能力,賺點小錢的兼職大學生。不過中大學生們爭氣即體現於此,賺錢不忘讀書是他們愛提的口號,他們仍然是廣州高校中綜合素質最棒的。此外,中大的爭氣也體現在回報與感恩,單是看看遍布校園的那些校友及各界名人捐建的10餘所堂館的名字,便可以感到中大這份資源是何等強大。
毫無疑問,廣州這座城市的商業氣氛對中大的影響是確實存在的,捨棄金缽,選擇學術,必須有極高的定性和犧牲精神。如何守著珠三角這個好地頭,卻又方寸不亂,保持著自身的純正品格,但不一味從俗。或許正是因為中大等一批高校的存在,才使廣州的那麼多高校看上去不至於變成珠三角暴發戶的鍍金課堂。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平原曾對比清華北大,談及過中大——介乎「嚴格」與「自由」(或「不嚴格」與「不自由」)之間恰恰成就了中大特有的魅力。
最貴族化的大學:香港大學
學校名稱 :香港大學地區/省市:香港英文名稱 :HUK(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地址/郵編:香港島薄扶林道東學校主頁 :http://www.hku.hk/c_index.html香港大學的前身為創建於1887年的香港西醫學院(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在此求學)。1911年,香港大學正式建校,直到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之前,香港大學一直是全港獨一無二的高等學府,由於學費昂貴、門坎高,直到7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之前,港大畢業生非富則貴,因而有「貴族學府」之稱。
自從1962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之後,港大「獨此一家」的權威形象受到強烈衝擊,然而貴族學府之稱卻並無變化。港大的改革始於80年代王庚武出任校長時期,自負盈虧方式經營開辦MBA,港大的此項課程學費較一般院校高約五萬元,但每年報讀人數仍然超額五倍,可見高昂學費並未打擊修讀人士對港大MBA的信心。調查,發現大部分修讀MBA人士都在工作上得到晉升,難怪學費再昂貴,社會需求仍如此殷切。
港大建築自有一種清怡儒雅的學府之氣——主樓富有古典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頗有牛津之風;男生宿舍屬中世紀的齋堡式建築,強烈的維多利亞女皇時代的風格。港大典雅浪漫的校園風光比其它香港任何大學的校園更具特色。由於建築古雅和馳名全球,港大也成了廣大海外遊客必到的觀光點之一。
新一代港大生,早已棄絕迂腐的貴族風,但港大這個名威世界的「品牌」仍令他們有種精神貴族的自傲。從張愛玲、許鞍華到陳方安生、範徐麗泰、梁愛詩等為首的一系列特區高官,幾乎清一色出於香港大學。從某個角度講,港大頗似哈佛,編織一張非富則貴的人才網絡,與專攻一門專科意義同樣重要。
後 記
你身上的精神胎記,
與好壞無關,與排名無關。
十所大學介紹完畢,沒有你考研期待的目標高校?沒關係,十所高校只是引子,重要的在於了解你讀研為了什麼,以及期待怎樣的品性。
大學是什麼?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有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是一生精進之鑰匙,是精神品味的釀造者,是人生態度的醍醐灌頂。
大學不是什麼?大學不是象牙塔,不是只傳播知識的地方,不是最後一場學業,不是短暫春夢,不是教育產業最大的一塊蛋糕。
大學品性與排名無關。中國現在已擁有上千所大學,院校合併與急劇擴招使大學之門更加洞開,毛入學率不足10%的中國人將有更多圓夢者,而其中的佼佼者也多了晉升名校的機會。排行榜打造不出真正的名校。大學需要時間、大師和每一代人的智慧,重視傳統又絕不忽視創新,在寬嚴相濟的環境中慢慢地打磨。大學品性正是在打磨中由內而外、再由外而內地香飄萬裡。
大學品性也與重點或非重點無關。愛因斯坦選擇普林斯頓大學寄居美國,徐志摹《再別康橋》吟詠他鄉的劍橋大學,無數學人懷念戰時簡陋但名師如雲的西南聯大,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自豪與出自偏僻的貴州大學,都緣於真實大學賦予的寶貴精神財富。
與其說人們是在選擇一所大學,毋寧說是出於重視自我精神品質的要求而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靈魂棲居之所。
這就是大學的魅力——你身上的精神胎記,與好壞無關,與排名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