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北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前言:
「貪婪,聽起來不是好的字眼,但沒有比它更好的詞語了。」如果你還記得這句臺詞,那你一定不會忘記《華爾街》這部經典電影。當然,只有少數人得到命運的眷顧,雖然人們都抱著"進一步海闊天空"的心態開始金融投資,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卻都遇上了"退一步傾家蕩產"的結局。
正文:
如果想要了解「莊股」,或許仁東控股是一個窗口。
2020年12月8日晚間,據媒體報導,從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處獲悉,仁東控股(002647.SZ)確實為莊家操盤的個股,目前該莊家已被司法部門控制。該股本來要在上周二(12月8日)「撬板」,且交易對手和交易方案都已經談妥,但該股莊家被抓的消息突然出現,導致撬板交易流產。
2020年12月15日,連續跌停14個交易日的仁東控股開盤三分鐘後上演「天地大衝撞」,由跌停到漲停僅用了39秒,超170萬手巨量資金突然現身撬板,一口吃下所有跌停賣單,而且所有掛單也一併吃下,直接將股價推上漲停板。1分鐘的成交金額高達21.5億元,漲停板封單金額為28.41億元,換手率高達38%,這意味著近四成籌碼被輕鬆撿走。
仁東控股背後是怎樣一個「血腥殺戮」的過程,GPLP犀牛財經希望最大限度地還原這個過程,也希望對所有人予以警醒,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人均虧245萬的仁東控股
故事的開頭都是甜蜜的,其中包括仁東控股。
一年前,如同一個甜蜜的奶酪,仁東控股讓不少投資者看到了賺錢的希望。
公開資料顯示,自從2019年11月開始,仁東控股股價從15元/股一路漲超60元/股,累計漲幅超4倍,「不漲停,不停漲」的牛股走勢,讓不少投資者按捺不住紛紛入場。
然而,「十賭九輸」或許就是如此吧。
這些投資者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卻開始噩夢一般的生活。
自從漲到60元/股之後,仁東控股行情急轉直下,11月24日突然下跌4.19%,這對於一向穩定上漲的仁東控股極為罕見,但大多數投資者並未引起重視。11月25日,仁東控股再次大跌,至尾盤已經跌停。
從2019年11月26日開始,仁東控股開始了慘烈的連續一字跌停,每天均是數十萬手賣單封死跌停,導致流動性喪失。由於仁東控股是融資標的,融資餘額超過30億元,當陸續有融資盤觸發強平線後,券商也開始天天掛跌停板強平,於是最終陷入了殘酷的「絞肉機」模式。
連續10幾天的跌停後,仁東控股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因一時的貪婪和僥倖,造成無盡恐懼和悔恨。
進入仁東控股的股吧,陸續有投資者曬出持倉「比慘」,其中部分帳戶持倉單中虧損少則幾十萬,多則數百萬元。「放我出去,再也不炒股了。」也有投資者發出哀嘆:「人到中年,清零重來。」還有人精神瀕於崩潰:「整個人都懵了,不敢打開軟體,更不敢看盈虧,連續4天沒法睡覺……」
更有深套其中的股民發帖表示:因「穿倉」虧欠券商超過200萬元,非逼我離開這個世界嗎?該帖引起極大關注,甚至有網友擔心他會否因此想不開。不過12月9日這位投資者表示,「我還活著,我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為了家也要堅持下去。最近在變賣資產,有好心人聯繫我,讓我去講股市投資風險,謝謝關心我的每一個人.
地獄一層接一層,跌落無止盡。
2019年12月9日,在仁東控股連續11個跌停的時候,監管層終於出手,深交所發布公告稱,暫停「仁東控股」融資買入。而多家券商為加大風險控制,已提前暫停融資買入仁東控股。而對於盤中可能出現爆倉的現象,有券商人士表示將會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平倉程序逐步履行,如果平倉後客戶仍不能償還債務,券商將會向投資者追償,若協商不成,會採取法律手段。
2019年12月14日,14個跌停之後,深交所對仁東控股再發關注函,並首次「點名」其中一位股東。據仁東控股公告,深交所要求說明崇左中爍的設立時間、原因、股權結構以及實際控制人情況,自查是否需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崇左中爍自第一筆交易開始買賣該公司股票的具體情況,說明該機構的資金來源,自查相關交易是否存在違法違規情形等。
而此時,從11月25日至今已有逾320億元市值蒸發。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仁東控股的股東戶數為13090戶。以此估算,投資者人均虧損244.46萬元。
諸多資本配合輪流控制
回看仁東控股成長史,可發現其「妖股」的基因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在多年背離基本面的情況下,仁東控股的眾莊家噱頭炒作、主力坐莊、抬升股價、減持套現,各種資本操作爐火純青!
資料顯示,上市至今,仁東控股數次更換實控人,大股東名單更是「常換常新」,若深扒的話,這些實控人和大股東很多都是套路滿滿的資本市場「老玩家」。
仁東控股的前身是宏磊股份,2011年上市,主營業務為漆包線、高精度銅管材、其他銅材料的生產和銷售。當時的掌門人戚建萍,因為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退出公司管理層之後,2016年,戚氏家族轉讓股權套現35億元離場。而接管宏磊股份的是柚子資產(德御系)、建匯投資、景華、炎熱實業、仁東科技等。
2016年6月,仁東控股用14.79億元的價格剝離了洪磊股份主要資產,並用14億元收購了一家所謂市場評估價值為15.6億元,但是淨資產只有1.43億元的廣東合利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90%股權,主營業務變為第三方支付、融資租賃、網際網路小貸等,並改名叫民盛金科,但也因此背上了11.94億元的商譽。
2016年8月8日,置入資產完成復牌後,民盛金科(仁東控股)的股價開始一路走高,至12月28日,短短4個多月,股價從8.45元/股一路漲到27.46元/股,股價翻了3倍多。
2018年初,「德御系」撬動山西農信資金操作國內外股票,最終導致山西農信系統出現數百億元資金「黑洞」。山西省成立風險處置小組,為「德御系」引入了仁東集團、華訊方舟集團等進行債務重組。
民盛金科(即如今的仁東控股)也陷入困境。
就在這時,一個重要人物——霍東登場了。在2015年的胡潤排行榜中,霍氏家族以140億元排名內蒙古第一,富二代霍東的出現使仁東控股脫胎換骨,重獲新生。
2018年1月,霍東控制下的雲驅科技從建匯投資實際控制人張永東手上接下仁東控股10.77%股份, 再加上其一致行動人仁東科技趙美持有的股份,總持股佔16.09%份。「牛散」景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持有的13.82%股份對應表決權委託給雲驅科技。
本次權益變動後,「仁東系」將直接持有仁東控股16.08%的股份,張永東持有7.79%股份,景華雖仍持有13.82%股份,但不再擁有該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由此,民盛金科的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內蒙古富二代霍東,名字也變更為仁東控股。
此後,「仁東系」繼續小幅增持股份,至2018年12月,持股比例達31.07%。「仁東系」一邊在增持同時,一邊將公司質押給陽泉商業銀行,當然,驚人巧合的是,「德御系」還曾是陽泉商業銀行的股東。在「仁東系」接手仁東控股後,此前的「德御系」「景華系」開始謀求退出。
仁東控股前腳發布「德御系」的減持公告,後腳「仁東系」又發布增持公告,並且又發布將股份質押給銀行的公告,這樣一來,「德御系」股份順利變現。
2019年,通過股份委託管理和一致行動的方式,霍東將仁東控股交給了海科金集團打理。根據協議,海科金集團直接或間接資金支持仁東控股,原則上不超過50億元。海科金集團的股東為北京海澱區國資委,有國資「背書」,又有現金支持,投資者蜂擁而至。仁東控股的股價開始走出泥潭,從14元/股一度竄升至64.72元,一年來暴漲了超400%。
然而,從主營業務方面來講,仁東控股所謂的主營業務第三方支付和pos機業務卻是每況愈下。
2020年10月28日,仁東控股發布三季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淨虧損為2192萬元,同比下降超過14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713.26萬元,同比下降83.96%。同時三季報顯示,仁東控股帳面貨幣資金餘額還有15.54億元,而流動負債為23億元,其中有21.4億元將在近3個月內到期。15.54億元的貨幣資金餘額對比23億元的流動負債,面對即將到來的債務壓力,仁東控股顯然有點力不從心。但就是這樣業績虧損,無法償還負債的企業,2020年以來卻實現了單邊上漲數倍。
直到該大利空曝出之後,股價連續暴跌。
拉回時間軸來看,在國資接手控股權後不久,仁東控股的股價走出泥潭。但是在2019年9月至11月中旬也經歷一波20%的下跌。而被深交所「點名」的崇左中爍也恰好在那個期間成立。
2019年報顯示,崇左中爍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崇左中爍」)新進前十大股東,持股1528萬,佔比2.73%,其中質押了1471萬股。而2019年半年報前十大股東中並沒有崇左中爍的身影。2020年一季度,崇左中爍再次增持581萬股,總持股數量為2109萬股,佔總股本3.77%,位列仁東控股第6大股東。
2020年一季度,崇左中爍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股份,佔比達3.77%。股價在緩緩上行的同時,「德御系」「景華系」等默默減持股份,最終股價由年初的16元/股左右最高上漲到64.72元/股,這其中給足了資本足夠的利潤。
在崇左中爍不斷增持期間, 自2020年二季度開始,仁東控股的股價一直上漲。到了2020年三季報,第六大股東崇左中爍大舉減持1220萬股,總股本比例下降0.21%,同時質押74%的股權 。此後不久,2020年11月17日,仁東控股發布公告稱,2020年11月15日,海科金集團不再擁有仁東控股表決權,公司控股股東正式變更為仁東信息,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霍東。而仁東信息2020年三季度減持變現1.85億元。
而仁東控股在交易所登記的質押式回購待售餘額,根據深交所披露的質押數據,已經從2019年底逾1900萬股直線下降為」0「。據此前披露的數據,僅實控人霍東接近全資持有的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仁東(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也曾經選擇在財富證券質押了股票。簡單說,隨著仁東控股的大漲,實控人霍東的股權質押已經悉數「解套」。
2020年11月18日,一紙公告打破了水面上的平靜,「霍東系」與海澱國資分道揚鑣。「國資背景」被解除後,仁東控股也正式開啟了暴跌模式。而「推升股價+質押股票融資」這種運作方式,其實早已埋下危險的種子,但是資本趨利的本質將這種危險視而不見,那這次股價的「閃崩」也在情理之中。
莊家現身配資方被刑拘 股民索賠難
被深交所點名的崇左中爍公司是誰?
根據2020年三季報顯示,崇左中爍是仁東控股的第六大流通股東。翻閱過往年報顯示,崇左中爍是2019年第四季度首次進入仁東控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榜單。天眼查APP數據顯示,崇左中爍成立於2019年10月14日,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日照中爍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冷水江瑞謹),持股99.5%,而這家公司也僅是在2019年8月30日成立的。
從成立時間點上來看,崇左中爍似乎是為了增持而成立的。如果穿透其股權的話,可以發現這家公司不是別人,正是仁東控股的自己人,崇左中爍的四大股東當中——王石山、黃浩、劉長勇、邵明亞(各認繳出資2500萬元)中,有3位是仁東控股的董事和高管。
公開資料顯示,王石山2018年7月開始擔任仁東控股副董事長,目前是仁東控股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劉長勇2018年7月開始擔任仁東控股董事,目前是董事兼副總經理。黃浩2019年3月加入仁東控股,擔任副總經理。值得注意的是,仁東控股並未就董事和高管通過參股合夥企業的方式間接在二級市場增持該公司股票,發布任何公告。在2019年的年報中,這三位高管的持股數都是0,而此時的崇左中爍持有仁東控股1528萬股。
至此,仁東控股的董事和高管通過參股合夥企業大舉潛伏自家股票的行為,也浮出水面。
至此,仁東控股的莊家最終浮出了水面,而其他參與者也被調查。
據第一財經報導,接近上海執法部門的人士透露,一名從事場外配資和虛擬盤交易的資本大佬李躍宗已被浦東警方控制,李躍宗很可能與仁東控股等莊股高度相關。相關人士稱,李躍宗並不是這一批莊股的莊家,而是配資參與方。這一波下跌的仁東控股、朗博科技、大連聖亞、金力泰背後,都有李躍宗的深度參與。
上述人士表示,「李躍宗和他的手下都被刑拘了,目前這個案子牽涉面會有多廣,還不清楚。被抓的原因是這些人涉及虛擬盤,涉嫌經濟詐騙被刑拘」。
一位在機構風險管理部的人士則表示,仁東控股連續跌停一事對各家券商存在一定衝擊,這種衝擊來自兩方面:
一是盈利上的衝擊,目前仁東控股仍有近30億元融資盤無法賣出,按這種跌法,基本上就是壞帳了;
二是心理上的衝擊,已經有不少券商開始自行排查兩融標的情況。
業內人士認為,仁東控股可能是導致近期市場出現調整的重要原因。
2020年12月11日,市場再度出現大跳水,滬指收盤創下11周最大跌幅。
那麼目前仍「套牢」在仁東控股中的股民能否索賠呢?
相關法律規定: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或許索賠的過程並不輕鬆,不過,作為典型的反面教材,無論如何,仁東控股終於讓投資人第一次見識到了「莊股」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