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浩瀚長江、背靠壯麗老山。2016年4月,交通區位和生態環境優勢明顯的南京軟體園(西區),正式更名為「南京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以下簡稱江北新區研創園),擔負起打造南京江北新區成為「全省未來創新策源地」的重任。2017年取得驕人的成績,展望2018年他們又站在新起點上,打造新興產業新高地。
園區已成現代化國際性科技創新平臺
江北新區研創園位於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的濱江區域,生態環境優良,交通優勢明顯。
園區現已建成孵鷹大廈、騰飛大廈、揚子科創中心、人才公寓等60萬平方米的科技研發、辦公及配套用房, 研創園智慧產業總部綜合體、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總院場所、中歐迷你矽谷產業園、國際共享空間等156萬平方米載體正在加速建設中。
很難想像,如今這個現代化國際性的科創園區,在幾年前是一片遍布魚塘、窪地的江灘。自2012年啟動規劃建設至今,不論是前期作為南京軟體產業的「特色北翼」,還是更名後成為江北新區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平臺,研創園始終堅持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努力實現打造「創新產業、人才、城市三者融合發展的國際性高新產業孵化和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的目標。
孵鷹大廈是研創園內第一座投入使用的科技創新載體,佔地約42畝,總建築面積約11.6萬平方米,總投資近6億元。大廈集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等功能於一體,並在低層樓宇設置了便利店、銀行自助終端、咖啡吧、健身房等配套功能,中庭設置了中心花園,坐椅多採用石、木等材料,親近自然,足不出樓即可實現工作、休閒。
緊鄰孵鷹大廈的騰飛大廈,由3幢塔樓加2幢裙樓組成。樓宇在去年11月正式交付使用,ARM、新思科技等國際知名企業已確定入駐。位於園區二期的國際共享空間項目,定位為花園式的園區高端企業研發及公眾服務共享中心,總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包含了研發辦公、研發配套、展覽、科技體驗、大型會議等豐富多樣的功能,預計兩年後建成投用。
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研創園將進一步狠抓工程項目推進,重點推進24個載體項目,總用地面積1012畝,總建築面積324.3萬平方米,總投資322.4億元,計劃當年投資58.7億元。研創園深度對接省產研院資源開發部,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先後引進省產研院智能製造研究所、先進高分子材料技術研究所等國內頂尖項目。智能製造研究所已入駐孵鷹大廈B座,省產研院創新成果展示廳建成對外開放。2017年上半年,省產研院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也在研創園落戶,建設成高分子材料領域國際一流的創新基地,打造全球最主要的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中德智能製造合作研究機構已落戶研創園,引入國際創新資源,促進江北新區加快建設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中德兩國「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的戰略合作。
2017年5月,南京力合長江創新中心、力合星空南京創業基地在江北新區研創園正式揭牌。這兩個出自「清華系」的科創平臺,將在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公共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與園區展開合作。
主導產業已在研創園形成集聚效應
築巢引鳳,項目、企業、人才紛至沓來。快速發展之下,集成電路設計、智能製造、大數據云計算三大主導產業已在研創園形成集聚效應。
展訊通信是全球第三大基帶晶片廠商,落戶江北新區研創園,負責5G產品研發、移動智能終端系統和軟體設計,預計2018年下半年推出5G晶片,產品將由同在江北新區的臺積電生產。未來5年,公司累計產值將近30億元。
與展訊一樣看好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前景,選擇在此落戶的還有ARM、新思科技、大唐電子、新芯電子、泛林半導體、阿斯麥等一大批企業。2017年4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下屬的華瑩電子和中科芯落戶,將在研創園設立研發基地;5月,臺灣創意電子落戶研創園,註冊資金1000萬美元,主要從事以先進高端技術為主要發展方向的高端晶片設計,計劃5年內業務收入超過5億元。
此外,在智能製造產業方面,研創園藉助省產研院智能製造研究所和中德智能製造研究院,引進了鑫業誠機器人、華設科技、瑞銀科技、捷通網絡、三頭牛超短焦雷射研發中心、東洲集團物聯網智能製造產品研發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
「兩落地、一融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17年11月,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所屬的膜科學技術研究所和先進高分子材料技術研究所正式籤約落戶園區。
在大數據云計算產業方面,研創園集聚了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江蘇省大數據管理中心、諾禾致源基因大數據測序實驗室等。
截至2017年年底,江北新區研創園共有註冊企業872家,實際入駐企業426家,入園企業員工人數超過4000人。截至目前,園區共有註冊企業1055家,入園企業員工人數超過4000人。
通訊員 蔡漢青 記者 盧斌
站在新起點上 打造新興產業新高地
展望2018年,江北新區研創園又有新目標,站在新起點上,打造新興產業新高地。進一步集聚創新資源。加快推進省產研院膜科學技術研究所和先進高分子材料技術研究所工作進度,創新機制,探索特色科技合作的新模式。進一步對接省產研院及重點高校、國家級科研院所,促進產學研用深度合作。依託已入園的新思科技、ARM、創意電子、展訊通信等行業龍頭企業,繼續尋找上下遊優質企業落戶,引進高端創業人才和重大科技產業項目,形成產業集聚。
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依託江北新區金融扶持政策和園區已成立的產業基金,加大對企業創新的資金扶持力度,確保扶持資金向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附加值高的企業傾斜。加強對企業創新的技術支持。指導和幫助園區科技企業獲得更多新區、市級及以上政策資金支持。加強平臺建設,打造專業技術平臺,建設行業高端人才獵頭平臺,開設「一站式」服務窗口,促進整合資源,積極服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