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奇案之「新科狀元之死」始末

2021-02-08 老百姓故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明朝永樂年間一個初冬的晚上,寒星閃爍,北風呼嘯,杭州城四周一片寧靜。

四更過後,城外通向賣魚橋的大路上,走來一個肩挑魚擔的人。這位賣魚翁五十多歲年紀,他昨晚抲了這擔魚,連夜到賭場去轉了轉,輸得兩袋空空,還欠下四百個銅鈿的帳,回到家裡咕冬咕冬喝了一碗酒,也不管時間早晚,挑了魚擔就往城裡跑,想早點賣掉魚還帳。這時,他乘著酒興跌跌撞撞一路走來,左腳剛要跨上賣魚橋,右腳一絆,一個趔趄,站立不住,往前便撲。「叭噠!」肩上的兩隻水桶本來年久失修,此時一摔到地上便碎成八瓣,水也倒了,魚也倒了。因為剛好是河邊斜坡,那百來條本來是賣給人家開膛剖肚下油鍋的鯽魚,全都成了幸運兒,一條條連蹦帶跳,滾到賣魚橋下的水裡逃生去了。

賣魚翁爬起身,睜開惺忪醉眼,低頭一看,路當中躺著一個穿白衣服的人,正是這傢伙絆了他一跤。他再也打熬不住,火噌地冒上來了:「好狗不擋道。娘的,這路當中是你家裡的床嗎?

害我倒脫一擔魚!起來,賠我的魚!什麼,你不起來?老子踢死你!」賣魚翁提起腳剛要踢去,只覺得肩上一沉,落下一隻大手,把他抓住了。他回頭一看!乖乖是個比他高一個頭的大漢,頓時酒醒了一半。

這位大漢正是更夫李大。李大和王二敲過四更,正要從這裡經過,一聽賣魚橋上有人喊叫,李大便趕來抓住了賣魚翁,王二隨後也到。王二拿燈往地上一照,路中躺著一個人,身上包著白絹,露出一張臉,眼睛睜著。李大伸手往他鼻孔上一捂,呀,早已斷氣。便問賣魚翁:「這個人是你踢死的嗎?」「不,不是!」王二說:「不什麼?我們明明聽你說踢死他,你說過嗎?」「我是說過,正要踢,就被這位大個子兄弟抓住了,實在是冤枉。」邊說邊把前因後果一講。王二說:「李大,你看牢,別讓他跑了,我回去報案。」說完便走。

王二來到錢塘縣衙門,知縣李雨一聽,急忙起床,帶了仵作衙役直奔賣魚橋。趕到橋頭時天已大亮,李知縣問過賣魚翁,就讓仵作驗看屍體。那仵作解了屍體上的白絹,見死者外穿一件千補百衲的百家衣,身上散發出一股臭氣。他捂住鼻子正要去解衣襟,卻見裡面露出了掛在頸項上的招文袋,伸手往袋裡一摸,摸出了一個空印盒,便隨手遞給李知縣。李雨接過仔細一觀察,這印盒製作得精緻考究,像是皇宮之物,卻不知怎麼會到這乞丐手裡。哦,他想起來了,這不是那年他偶然見到過的巡按的印盒嗎!他禁不住一呆,歷朝來常有巡按假扮各色人深入民間察訪一事,難道這個乞丐……李知縣不敢想下去了。這時仵作又遞上一張文書,知縣急忙接過一看,上面寫著:「欽點新科狀元馮玉龍為浙江巡按。」一旁蓋著當今皇上玉璽。看了這幾個字,李知縣臉嚇白了,腿發軟了,天曉得,死在這裡的競是新科狀元、巡按大人。

破案急煞知縣

錢塘知縣李雨兩手抖抖簌簌放好文書印盒,即命衙役先把狀元公屍體抬回縣衙,安頓在一間乾淨房間裡再行驗屍。那賣魚翁也被帶回縣衙等候發落。

仵作驗過狀元公屍體,傷痕卻是三四天以前的,還說發現屍體身上有塊姑娘用的花手帕,這下知縣可為難了。再審問賣魚翁,一口咬定未曾踢打過,實在是冤枉。李雨感到事關重大,即刻行文上報杭州知府;杭州知府看過文書大吃一驚,立時上報浙江撫臺;撫臺也不敢怠慢,飛報京都,一時朝野震動!刑部批文下來,命杭州府自文書到日起一個月裡破案;杭州府即限錢塘縣半個月破案。弄得李知縣手足無措,搖頭不迭。他一面命衙役到各處暗探消息,是否有人知曉這新科狀元死因;一邊親自打扮成算命先生,去街頭巷尾行走打探。可人人都說未曾見過這個乞丐,也不知乞丐與誰家姑娘有何風流韻事。一連兩天,毫無結果。李雨回到縣衙,心事重重,緊皺眉頭,暗暗叫苦。

正在這時,忽聞夫人有請,李雨拖著沉重的腳步來到後堂。只見夫人讓丫環從廊下叫出一個後生來。這年輕後生穿戴著青衣小帽,樣子倒還長得不錯,見了他,忙深深一禮,說:「吳興吳小春拜見大老爺!」李知縣正要發問,夫人已遞過一封信札,說:「老爺,這是我那當吳興知縣的爹爹薦來的人,意在你手下供事,混口飯吃。」李知縣看過嶽父的書信,又將吳小春問過一番,答應暫且留在身邊。

且說第二天早上,因頭夜下了一場大雨,這李知縣來到中堂,抬頭一看,掛在堂上的一幅虎嘯圖已被漏雨毀得一塌糊塗。他一邊讓人叫泥水匠翻漏,一邊看著這幅畫,想道:我若再在這幅畫下審案理事,未免太煞風景了。請畫匠來畫吧,偌大一個杭城,丹青妙手自然不少,可是近日均被召到京都派用場去了。怎麼辦?讓這裡空著總不像話吧。他想起自己當年也曾學過畫畫,今日何不親手重繪它一張!於是弄好筆墨紙硯,照原樣畫了起來。畫好便讓吳小春把那張毀壞的取下來,把新畫的掛上去。李知縣正洋洋自得欣賞著自己的「佳作」。回頭看,吳小春卻在嘻嘻發笑。原來李知縣多年沒有畫過畫了,手已生疏,加上這兩天有心事,哪能畫得好?而他自己偏認為不錯。現在見吳小春嘻嘻發笑,便問:「你看我畫得如何?」吳小春只笑不答。「你笑什麼?快講嘛。」「小的不敢講,我怕老爺。」「怕我,那我怕誰?難道我就不怕人麼?」李知縣想到杭州知府限期他破案的行文,隨口問道。「老爺,你怕比你大的官呀!」「講得不錯。那比我大的大官怕誰?「大官怕皇帝。」這下李知縣倒認真了:「那皇帝怕誰?「皇帝稱天子,怕天。」「講得有道理。那麼天怕什麼?「天怕雲。雲一來,天就被遮蓋住了。」李知縣聽得更來勁了:「那雲怕什麼呢?」「雲怕風。風一吹,雲就逃走了。」「不錯。那風呢,風怕什麼東西?」「老爺,風怕牆。牆擋牢,風就吹不過去。″「唔,那麼牆怕什麼?」「牆怕老鼠。老鼠會打牆洞,牆腳打空,牆就倒了。」「對了。那老鼠怕什麼呢?」「這個……」吳小春停住不講了。李知縣笑眯眯地盯住他:「講吧,老鼠怕什麼?」這時候,吳小春抬手指指李知縣剛才畫的虎嘯圖,笑了笑說:「老爺,老鼠就怕老爺你這畫上的東西。」

李知縣一聽不由得瞪大眼睛,認真看起自己的「佳作」來。果然,畫的老虎越看越像一隻貓。李知縣如夢初醒,忙讓吳小春取下這張畫,決心重新下功夫畫一張,同時,他禁不住對吳小春刮目相看。想不到這年輕人這麼機靈,真是相見恨晚。這時,吳小春笑眯眯地說:「老爺,我聽說賣魚橋頭死了新科狀元,你如到期查不出頭緒,管你的大官就要怪罪你這個小官了。不過要破此案,我這兒倒有一個主意可以試試看。」「噢,什麼主意?」吳小春如此這般說出一番話來,李知縣一聽到也與花手帕有關,直喜得眉開眼笑,連連說:「妙計,妙計!」

百女哭夫奇觀

第二天,錢塘縣所有地保齊集衙門。李知縣說:「本縣今日傳你們來,是要算一算各地未出閣的成年少女共有幾名。」大家一一報上,不多不少剛巧一百名。報過後有的地保問:「莫非大老爺要給皇上選美麼?」有的說:「可能縣太爺要給姑娘們擇女婿了。」李知縣不加理睬,他咧了咧嘴,說道:「這次賣魚橋死了新科狀元、浙江巡按,想必大家都已知曉。這是件震驚天下的大事,實屬罕見。我要請這百名少女都來給他披麻戴孝,祭奠守靈,表表我們錢塘百姓的一點心意。你們意下如何?」地保們聽知縣意已決,不敢違拗。於是,知縣當即寫下布告,對有權勢之家另寫請帖,由各地保分頭張貼遞送。錢塘縣百姓平日對知縣非常敬重,都說他愛民如子,今日見布告和請帖,說要讓未出閣女子給新科狀元守孝,雖覺得有點不合情理,但還是紛紛勸說自己女兒跟著地保同去。知府和撫臺呢,曉得錢塘知縣脾氣,也並不來過問,只是覺得好笑。這事成了杭州一大奇聞。

第二天,縣衙旁早已布置好靈堂,一具大紅棺木擺在正中,靈柩前供著牌位,那上面寫著「欽點新科狀元浙江巡按玉龍馮公之位」十六個字。辰牌過後,一隊隊少女一色孝衣素服,在地保帶領下從門口魚貫而進,到了靈堂,依次站立兩邊,排一排,密密層層。一時間,真是美女如雲,佳麗如雨!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粗眉大眼的,細眉細眼的。脂香陣陣,玉佩叮叮。主事吳小春一聲令下:「開哭—」大家便一齊慟哭起來,聲震天地,差點把個靈堂都掀翻了。這其中有假哭的,有乾嚎的,也有因受父母禁錮,想起自己身世借題痛哭的。各色各樣的花手絹拿在手裡,抹鼻子,揩眼淚,千姿百態,不可名狀。

站在一邊的李知縣從頭一一仔細看過,認真聽來,卻沒有一個是哭得悲切的。正在這時,吳小春走過來說:「我數了數,一百個女子只來了九十九個,有一個未到。」李知縣正要動問,卻見一個地保說:「老爺,我那地方的其他女子都到了,還有一個未到,只因她有別情,不能前來。「是哪一家的?「是告老在家的閣老之女劉秀鳳小姐。」難道你沒有把本縣的請帖送到她家?」「送過了。劉閣老說,一個小小知縣,七品芝麻綠豆官,要想叫我堂堂宰相的千金出頭露面,給別人守孝,休想!」李知縣聽了正搓著雙手,吳小春說:「老爺可再修一封請帖讓地保送去,就說假若秀鳳小姐不肯到狀元靈堂,本縣就要上書稟報萬歲,說欽點新科狀元浙江巡按馮玉龍正是劉閣老的千金所害,故而不敢前來。」知縣一聽有理,即時再修一帖送去劉府。

賴婚誣婿為盜

原來閣老劉雲還鄉歸裡,私邸就在錢塘治內。這劉雲小時討過飯,當過乞丐,後來發奮讀書,竟中了頭名狀元!時來運轉,飛黃騰達,登上當朝一品宰相之位。隨著地位提高,時光流逝,他早把當年要飯的事給忘了。

劉雲人到中年,夫人才生下一女,取名秀風,愛如掌上明珠。秀鳳六歲那年,不料在相府花園玩耍跌入放生池,虧得侍郎馮亦秋搭救上岸,才免一死。後來,劉雲夫婦專門到馮家千恩萬謝。劉雲見馮亦秋的兒子馮玉龍年紀和自己的女兒相仿,長得眉清目秀,相貌堂堂,聰明伶俐,頓生愛憐之心,隨對馮亦秋說:「你是我女兒的救命恩人,沒有你搭救,我就沒有這女兒了!這感謝救命大恩的話我看今後也不必說了,我們乾脆做個親家,將來把我秀鳳給你玉龍為妻,讓他們來個龍鳳配吧。」劉雲的夫人聽丈夫這麼一說,自然同意。從此,玉龍、秀風青梅竹馬,你來我往,十分親熱。

兩年後,馮亦秋病死任上。他坐的本是清水衙門,又兼秉性剛直,雖當了幾年京官,卻是兩袖清風,並無積蓄!偏是他夫人也是個倔脾氣,到這個地步還不要朝廷撫恤,草草料理了丈夫後事,便帶著兒子馮玉龍回歸浙江衢州故裡。劉雲本來對馮亦秋秉性太直、在政事上不識時務看不慣,這回送馮亦秋夫人上程,他便在路上指雞罵狗,說馮家夫婦太迂腐,是豎不起的爛草繩。

劉雲告老還鄉回到杭州後,夫人不日去世。這時馮亦秋的兒子馮玉龍早已窮困潦倒,他得知嶽父已經回杭城,嶽母剛剛去世,就趕來投親弔孝。誰知劉雲早已另有打算,想把女兒另外許配個門當戶對的。這日他見到乞丐般的女婿來了,眼珠一轉,竟誣告他是個小偷,把他送到錢塘縣衙門,說話中露出用意,要李雨把馮玉龍結果掉。

豈知李雨也是個倔相公,並不買他的帳,反將詳情查個清楚,稟報知府和撫臺,又把馮玉龍暗中放了。這事鬧得杭城紛紛揚揚,有人說劉雲也曾是個討飯的,當了宰相的一品乞丐不該忘了過去,把女婿當小偷。劉雲成了當時街頭巷尾言談的材料,羞得不敢出門。這還是小事,李雨復又一信,送到京都,說劉雲欺窮愛富,誣良為盜,有失於為人之道。劉閣老恨之入骨,總想除掉這個知縣,便在知府、撫臺面前多次暗示。這知府、撫臺知道李雨為官清正,正打算升他官職,豈會憑你一句話,冤枉一個朝廷命官?劉雲見撥不動他們,只好上書吏部,想憑老面子撂倒李知縣,豈知又久久沒有消息。這時,他才深感手中無權之苦,當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一品,而今竟讓一個小小知具弄得無可奈何。

這天,劉雲正在堂前喝悶酒,當年的朝中同僚來了一信,說這次新科狀元就是當初被他抓去坐牢的馮玉龍,並被欽點為浙江巡按,已經出京,不日就到杭州。劉閣老這一驚非同小可,呼地站起身來,差點跌落手中酒杯。他想:那年馮玉龍被他當作小偷抓進錢塘縣牢監,今日當上巡按,豈肯與我善罷甘休?他不由後悔當初不該如此,沒有留下後路,以致失了乘龍快婿,結下冤家對頭。

這天,劉雲正又急又悔的當兒,家人忽報新科狀元馮玉龍死在賣魚橋了。他吃驚之餘,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誰知這天,當地地保卻送來一張請帖,說是本縣未出閣的成年少女都要給新科狀元守孝,請他女兒也去。劉雲撕碎請帖,大罵錢塘知縣別有用心,亂來一氣。他本想去幹涉,但一想到知縣、知府和撫臺都不買他面子,只好作罷,便對地保說:「別家的女子去守什麼孝,我管不著,若要我堂堂宰相之女給別人守孝,萬萬不能!」

第二天下午,劉雲接到第二張請帖。他拿來一看,上面把皇上萬歲都抬出來了,他滿肚子火氣不好發作,心裡說:好吧,我女兒雖與馮玉龍訂過婚,可馮玉龍並不是她害死的,去一下也不妨事。若是這回你李老頭查不出馮玉龍的死因,到時我就有好戲看,你頭上這七品烏紗戴不成還是小意思,恐怕連腦袋也保不牢呢。當即他就吩咐管家和丫環春蘭、秋菊,陪小姐去湊熱鬧。誰知劉秀鳳這一去,青天白日的靈堂上,竟然跑出一個「鬼」來。

相關焦點

  • 明清奇案之「新科狀元之死」始末(上)
    看了這幾個字,李知縣臉嚇白了,腿發軟了,天曉得,死在這裡的競是新科狀元、巡按大人。破案急煞知縣錢塘知縣李雨兩手抖抖簌簌放好文書印盒,即命衙役先把狀元公屍體抬回縣衙,安頓在一間乾淨房間裡再行驗屍。那賣魚翁也被帶回縣衙等候發落。仵作驗過狀元公屍體,傷痕卻是三四天以前的,還說發現屍體身上有塊姑娘用的花手帕,這下知縣可為難了。再審問賣魚翁,一口咬定未曾踢打過,實在是冤枉。
  • 明清奇案之「新科狀元之死」始末(下)
    (接上)靈堂死人復活劉秀鳳在家人陪伴下一腳跨進狀元靈堂,就跌跌撞撞直奔靈柩。「馮郎,我苦命的夫啊——」劉秀風淚如泉湧,撲在棺木上,嚎啕大哭,「馮郎啊馮郎,你那天黑夜裡好好的到我家裡來,卻死了,我害了你啊!」這一句話,卸掉了錢塘知縣李雨肩上的千斤重擔,他心中大喜,想道:「好啊,兇手原來是你,害我找得好苦。」他感謝嶽父給他薦了個好幫手,佩服吳小春給他出了個好主意。
  • 「新科高考狀元」來了!
    今早7點《早安,先生》之「新科空調我是007」環節搖身一變成了「『新科狀元』來了」!高Sir&毛Sir在第一時間對我們常州2015年的兩位高考狀元進行了連線!而高Sir則帶領另一組找到我們的「新科文科狀元」進行獎品贈送~~
  • 香港十大奇案之三狼案始末
    在60年代的香港,曾發生過一起轟動的綁架案,三名綁匪均戴著狼頭面具做案,也因此這起案件被稱為「三狼奇案」,而它為什麼稱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下案件始末。案發:1959年6月18日晚,香港富商黃錫彬之子黃應求和朋友開車去吃夜宵,夜宵後各自道別,自此黃應求失蹤。
  •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之王少傑:新科CBA狀元到底什麼水平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之王少傑:新科CBA狀元到底什麼水平 如果有人想問這一季《這就是灌籃》最大牌
  • 香港十大奇案之屯門色魔始末
    此案曾在香港轟動一時,令居住在屯門區的女士人心惶惶,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下案件始末。背景:林國偉於1971年1月出生,家中有5個兄弟姐妹,在他3歲時,母親就離家出走了,父親經常酗酒打罵,使其性格孤僻。後續:此案後被改編為兩部電影,分別是《香港奇案之屯門色魔》和《重案實錄-屯門色魔》,都在1994年上映。個人覺得這兩部在劇情上都只是還原而並沒有過多出彩的地方,較其他香港奇案改編的電影遜色不少。屯門色魔可以說是曾轟動全港的女士殺手。
  • 明清奇案之楊乃武與小白菜
    此案歷經縣、府、省和欽差大臣多次會審,楊乃武與畢秀姑(人們也叫她「小白菜」)被嚴刑逼供,飽受皮肉之苦屈供早有姦情,合謀毒殺畢秀姑之夫葛品連,分別被處斬立決和凌遲,幾成鐵案。幾經周折,後經楊乃武之姐楊淑二次京控,時逾三年,驚動了兩宮太后,下令刑部會審,經開棺驗屍,冤情大白,遂平反昭雪,楊、畢被無罪釋放。案中瀆職和失察官吏,自封疆大員以下,數十人受到處分,成為轟動一時的奇案。這是怎樣的一宗案子呢?
  • 《明清十大奇案》之「錦衣衛烈女奇冤」是怎麼回事
    在歷朝歷代中,冤案刑獄多得不勝枚舉,許多案件的發生到結案,如同一則毫無懸念的笑話,負責審理的官員就像3歲的小孩子,僅聽告狀人的一面之詞,不做任何思考就相信了,導致了許多冤假錯案。明朝中葉的「錦衣衛烈女奇冤」,就是這樣一樁案件。錦衣衛在明朝是一個很特殊的衙門,這個衙門直接為皇帝效命,待遇好、專橫跋扈,錦衣衛的大牢裡就沒有幾樁清白案子,基本上都是屈打成招的冤案。
  • 明清奇案之 驚天亂倫案
    3年沒有回來,大家都以為這一家人死在外面了,誰承想韓貴竟然死在自家,還埋在土炕裡,真是讓人不可思議。聽完眾人的陳述,梁知縣讓保長將屍體掩埋,並且鎖定嫌疑人就是劉氏母子。要想破獲這個案件,必須找到劉氏母子,可是他們母子倆逃荒到何處呢?如今沒有人能夠知曉,只能夠發出海捕文書,希望能夠將他們緝拿歸案。那時候海捕文書四處張貼,又有誰關注此事呢?因為是無頭案,捕役們也沒有必須緝捕罪犯的責任,所以緝捕不得力。
  • 江蘇「考神之地」走紅,人稱江南「狀元寶地」,明清官員皆出於此
    在江蘇南京有一處當年全國最大的考場,並且這個考場被稱為全國之最在這800年的歷史中,江南貢院一共出了800多名狀元,10萬多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可以說養活了明清時期大半個官場,因此就有了明清官員皆出於此之說,更有了「考神之地」「狀元寶地」的稱號。
  • 貴州奇案始末:女子身懷六甲慘遭殺害,3個男人卻都說是她的丈夫
    警方接到報案後很快趕到了現場,經過現場勘察,死者是一名女性,年齡大約20至25歲之間,從屍體的腐敗程度來看,死亡時間大約在兩周以前,法醫在對屍體進行解剖後在死者的腹中發現一個男性死嬰,並根據其發育情況,推斷出死者妊娠時間為7個月左右。
  • 明清奇案之「麻城怪獄」始末(上)
    聽了案情後,略一思忖,就笑道:「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口說無憑,皆要證據,若知真偽,先找女子。」湯應求連連點頭,即發下籤票,命他查找楊氏三姑的下落。時過三天,李獻宗從塗家住地九口塘回來,向湯知縣稟報說,在九口塘訪問了十多戶村人,又專程去了楊家村調查,雖然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塗如松是個老實農民,有名的孝子,而楊三姑卻是個水性楊花的「小狐狸」。
  • 一個寒門狀元「死」於咪蒙之手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光看這標題我就想轉發了,刷屏之勢來得迅猛,十萬加手到擒來,但同時反轉也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昨晚朋友圈還在為死去的狀元集體哀悼,今天一大早這篇刷屏文已經被全方位多角度地無死角扒皮……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究竟講了什麼?
  • 明清奇案之 神虎告狀
    曾推官來到那倒地的白衣人面前,發現乃是具死屍,渾身上下都是血跡,脖頸之處有數處傷痕。經過辨認,發現這些傷痕並不是老虎爪傷,而是刀傷,顯然是被人謀殺,而不是老虎所害。看到祝強妻兒老母急切的樣子,曾推官也不忍心將祝強已經死了的事情講出,卻暗下決心,定要破獲此案,給祝強的妻兒老母一個交代。曾推官回到府第,覺得祝強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事情值得懷疑,就查看地圖,發現從南畝鄉到府城,走這條小路要比走大路近20裡地,是不是祝強因為抄近路,才走到橫溪這個地方呢?這條小路人煙稀少,究竟是什麼樣的賊人敢在那裡殺人越貨呢?
  • 明清奇案之 惡媳被殺案
    但見此人30歲上下,身材魁梧,龍行虎步,顯然是個習武之人。王瑞來到堂上跪下,還沒等袁知縣問訊,便高呼冤枉,說:「小民與妻子張氏成親多年,平常感情甚好,不可能害死她。嶽父因索財不遂,所以誣告陷害,望青天大老爺明鑑。」袁知縣根本不聽王瑞申辯,厲聲說道:「你說嶽父誣告陷害,有無憑據?你妻子張氏到底是因何而死!」
  • 明清奇案之因姦殺猴案
    柴氏早已無地自容,當即「自出縊死」,王知州令差役苦打老猴,火燒其毛,而後用開水淋得皮開肉裂,致其咆哮而死。知州又派人在唐家後園按其新土痕跡挖開,多埋有猴子屍骨,更加證明了知州之前的推斷。王知州認為柴氏人面獸心,盜名穢行,以淫蕩之性,不耐空房,為何最初不明白言行,還可行改嫁之事,以致「外玷節婦之名,內受異類之辱」,古今從未有過的姦情,今日算是創立得以見識到,即便身死,也難以贖清其惡德。
  • 龍城歷史人文之-太原奇案
    清朝末年發生的太原奇案,由一對姐妹私通開始,中間發生了許多神鬼莫測的巧合,令案情無比曲折離奇,被列為清朝四大奇案之一。話說山西太原有個員外叫張百萬,膝下有兩女,大女叫金珠,已出嫁;二女名玉珠,已許配給姚家,但玉珠早與一名叫曹文璜的公子私定終身,二人商量欲私奔。二人私奔,便引出了曲折離奇的一系列情節。
  • 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一文辯護
    《狀元之死》該不該被批?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十分明確的:《狀元之死》一文可以被批,也應該被批。「可以被批」的意思是說,此文並無「免死金牌」,可以不受社會的批評。事實上,在一個真正思想自由的社會裡,沒有什麼人的什麼作品,是可以免受他人批評的,除非有特權加持。任何作品,都表達作者一定的思想和情感。
  • 中國明清兩代的狀元考什麼?
    這一年,來自江蘇常熟的貢生翁同龢被欽點為狀元。後來,翁同龢歷任戶部和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衙門大臣,先後擔任同治和光緒的老師。他擅長詩詞、繪畫,尤其是書法。 翁同龢在答卷裡大致說:一個人要善於把過去和未來聯繫起來,明白其中的根本道理,就不會被事物的各種變化所迷惑。
  • 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制度,源於隋朝,發展到明清兩代,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嚴密的體系。要想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獨佔鰲頭,成為狀元,那可得憑藉過硬的實力連闖幾關,一直要闖到皇帝的金鑾殿上。(影視中的狀元)狀元最初叫做「狀頭」,這源於唐朝的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