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蘇聯在戰後的5大航空設計局之一,大部分讀者對於蘇聯的圖波列夫航空設計局都稍有耳聞。無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還是在冷戰期間,圖波列夫設計局所設計的「圖」系列轟炸機,都是蘇聯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主力裝備。
不過,除了為蘇聯空軍設計一系列轟炸機之外,圖波列夫設計局也曾為蘇聯海軍等其他單位設計過不同的機種。而今天,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款圖波列夫設計局為蘇聯紅海軍在戰後專門設計的魚雷轟炸機——圖-14T魚雷轟炸機。
研發的契機——蘇聯紅海軍對專用魚雷轟炸機的需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紅海軍大部分的軍艦因為重要基地和港口的丟失,如塞瓦斯託波爾,導致當時蘇聯紅海軍大部分軍艦隻能夠充當固定炮臺或者近岸炮艦來使用。而大部分蘇聯紅海軍官兵,則因為人員緊缺,被迫配備陸軍武器上岸戰鬥,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海軍陸戰隊」。
雖然當時蘇聯紅海軍的軍艦使用受限,但是蘇聯海軍航空兵的戰果卻相當不錯。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海軍航空兵的戰果佔到了蘇聯紅海軍總戰果的一半左右。無論是德軍還是日軍,均有相當數量的戰艦和裝備被蘇聯海軍航空兵所擊毀,這也奠定了蘇聯海軍航空兵戰後在蘇軍中不俗的地位。
不過,蘇聯海軍航空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並沒有擁有一款專用的作戰飛機。除了和蘇聯空軍一樣使用伊爾-2強擊機進行對海/對地攻擊外,二戰中的蘇聯海軍航空兵如果要使用魚雷進行攻擊,只能夠使用蘇聯空軍的轟炸機來執行任務,比如伊爾-4魚雷轟炸機,就是以蘇聯空軍的伊爾-4轟炸機改裝而成。
在戰時,因為戰爭的壓力,蘇聯海軍航空兵並未要求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專用戰機。但是在戰爭結束後,隨著噴氣機時代的到來,蘇聯海軍航空兵認為再使用蘇聯空軍的轟炸機來攜帶魚雷執行反艦任務,已經不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於是便要求當時蘇聯各大航空設計局研發一款專用的噴氣式魚雷轟炸機,這就是圖-14T魚雷轟炸機誕生的背景。
存在缺陷的勝利——伊爾-28T魚雷轟炸機方案的落敗
在蘇聯海軍航空兵發出招標之後,除了圖波列夫設計局之外,伊留申設計局也拿出了伊爾-28T魚雷轟炸機方案。不過,這兩家著名航空設計局在新機的設計方面,卻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
伊留申設計局認為噴氣式飛機的設計布局有別於傳統的螺旋槳式飛機,因此新機全部從頭開始設計。而圖波列夫設計局因為從二戰中的圖-2轟炸機到戰後的圖-4轟炸機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對螺旋槳飛機仍然保留較大的信任,對於噴氣式飛機的接受速度反而不如伊留申設計局,因此圖波列夫設計局是在傳統螺旋槳飛機的基礎上設計新一代飛機。
圖波列夫最早拿出的方案是圖-12T魚雷轟炸機,原型機誕生時間比伊留申的伊爾-28T早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這不僅為圖波列夫設計局在蘇聯紅海軍那裡爭取到了不錯的印象,也為圖-12T原型機各種缺陷的改進贏得了時間。最終,圖波列夫設計局獲得了5架圖-12T原型機的生產訂單,這也代表了伊爾-28T方案的落敗。
雖然圖波列夫設計局的圖-12T方案獲勝,但是蘇聯海軍航空兵對圖-12T的性能並不是非常滿意。因為圖-12T是以老式螺旋槳飛機為基礎設計的,不僅整體結構重量偏大,而且在最大升限、最高航速等方面提升有限。圖波列夫設計局如果要想獲得最後的勝利,就必須解決圖-12T所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而圖波列夫設計局的解決方案,就是圖-14T魚雷轟炸機。
從三發到雙發——圖-14T魚雷轟炸機的進化之路
在有圖-12T設計的經驗作為鋪墊後,全新設計的圖-14T魚雷轟炸機總算在總體設計上向噴氣機進行傾斜。圖-14T的機首外形進行了重新設計,以降低飛行時的整體風阻。同時,其垂直尾翼也從圖-12T的雙垂尾改成了單垂尾設計,外形上和原來的圖-12有了較大的不同。
但是在發動機方面,圖-14T魚雷轟炸機共出現兩個不同版本。原本圖-14T魚雷轟炸機打算使用的是蘇聯國產的RD-45離心式噴氣發動機,但是RD-45離心式噴氣機的國產化工作稍微滯後,早期版本的圖-14T魚雷轟炸機只能夠使用從英國原裝進口的「尼恩」離心式噴氣發動機。
出於對「尼恩」離心式發動機推力可能不足的擔憂,圖波列夫設計局又在早期型圖-14T魚雷轟炸機的機尾位置安裝了一臺BK-1「德文特河」噴氣式發動機,用於飛機起飛時增加推力,或者兩臺「尼恩」離心式噴氣發動機都出故障時救急使用。
圖波列夫設計局在機尾安裝的這臺BK-1「德文特河」噴氣式發動機,不僅提升了整機的重量,還導致了飛機重心發生了變化,最終降低了圖-14T魚雷轟炸機的各項飛行性能。同時,隨著蘇聯國產RD-45離心式噴氣發動機的研製成功,後期型的圖-14T魚雷轟炸機只在兩側機翼下,各保留一臺RD-45離心式噴氣發動機。
此時的圖-14T魚雷轟炸機的大部分設計基本上確定了下來,其最大平飛速度達到了850公裡每小時,在攜帶3噸重彈藥的情況下,其航程能夠達到3000公裡。在1951年年初,時任蘇聯海軍部長的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同意圖-14T魚雷轟炸機開始進行量產,圖-14T隨後開始進行批量生產。
從機炮到魚雷——致命的魚雷突襲者
雖然圖-14T一開始就被定位為一款以魚雷作為主要攻擊武器的戰機,但是其本身仍然裝備了相當不俗的火力。在圖-14T機鼻下方,安裝有2門23毫米航炮,總共備彈170發,機尾設置有一門雙聯裝23毫米自衛航炮,共備彈700發,具備較強的機炮攻擊和自衛能力。
圖-14T魚雷轟炸機採用了半硬殼式機身設計,整個機身被分為6個隔倉,前兩個隔倉為加壓隔倉,讓機組成員在高空環境下仍然能正常進行戰鬥。機身中後部設置有兩個炸彈倉,可以內置航空炸彈或炸重型魚雷。
圖-14T魚雷轟炸機使用的最精妙的武器當屬PAT-52火箭助推魚雷,這種魚雷在高空投放之後,助推火箭能夠讓魚雷在空中滑行一段距離,在距離目標較近時再進行入水攻擊。這款火箭助推魚雷的空中射程約為5000米,水中射程約為520米。在1953年蘇聯海軍軍事演習中,曾給觀摩的西方武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了保證命中率,圖-14T魚雷轟炸機在使用PAT-52火箭助推魚雷時,一般採用多機協同、集群作戰的方式。在機載雷達搜索到目標信息之後,各機依次投下PAT-52火箭助推魚雷,以阻斷目標可能的逃跑路線。
關於圖-14T魚雷轟炸機,還有個小插曲。因為蘇聯海軍航空兵嚴格的保密制度,即使是在圖-14T魚雷轟炸機已經進入蘇聯海軍航空兵中服役使用了,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圖-14T魚雷轟炸機的存在,更不用說進行識別了。
在1954年夏天,蘇聯海軍航空兵的一架米格-15戰鬥機在處理一宗美軍軍機越界時間中,錯把一架圖-14T魚雷轟炸機認成了想要矇混過關的美軍軍機。湊巧的是,這架圖-14T魚雷轟炸機沒有打開自己的敵我識別器。當時的防空指揮官也不知道有圖-14T魚雷轟炸機的存在,於是下令米格-15擊落這架「美軍軍機」,釀成了圖-14T服役史中唯一一次,也是最嚴重的的一次誤擊事件。
總結——缺點仍多的圖-14T魚雷轟炸機
圖-14T魚雷轟炸機的誕生過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蘇聯軍用航空工業從傳統螺旋槳飛機向噴氣式飛機過渡的縮影。圖波列夫設計局也是在經歷了圖-12T魚雷轟炸機的挫折之後,才摸索到了噴氣機時代戰機的設計經驗,並應用到了圖-14T魚雷轟炸機的身上。
雖然最後圖-14T魚雷轟炸機被蘇聯海軍航空兵所裝備,但是,這並不能代表圖-14T魚雷轟炸機就是一款成功的裝備。而實際上,正是因為圖-14T魚雷轟炸機存在著一些無法容忍的問題,蘇聯海軍航空兵才裝備100多架,並早早對其進行處理。
為了彌補圖-14T魚雷轟炸機性能上的不足,蘇聯海軍航空兵最終也採購了改進後的伊爾-28T魚雷轟炸機。而在實際使用中,蘇聯海軍航空兵發現,伊爾-28T魚雷轟炸機比圖-14T更能滿足自己的使用需求,隨之加大了裝備量。
究其根本,因為圖波列夫設計局強項是轟炸機,導致圖-14T的整體尺寸過大,起飛滑跑距離過長。這對於蘇聯空軍來說,也許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對於作戰環境與蘇聯前線航空兵相似的蘇聯海軍航空兵來說,就是致命的問題了。而實際上,蘇聯海軍航空兵前前後後,也只有4座機場能夠滿足圖-14T魚雷轟炸機的正常使用而已。
而圖波列夫設計局也通過對圖-14T魚雷轟炸機的設計,發現了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在此之後,圖波列夫設計局致力於大型戰略轟炸機的設計工作,最終研製出了包括圖-95戰略轟炸機和圖-160戰略轟炸機等一系列蘇聯經典戰略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