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解放軍1.2萬官兵、600餘臺裝備、100多架飛機接受檢閱,全球數億觀眾通過電視屏幕同步觀看這一盛況。
▲中聯重科高端裝備助力建軍90周年閱兵央視直播
隨著閱兵儀式的圓滿落幕,現場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也激動不已。他們是來自裝備製造企業中聯重科的一群工作人員。為了向全世界完美展現閱兵這一莊嚴、神聖的歷史性時刻,這支由工程師、機手等20餘人組成的工作小組,攜十餘臺高端裝備深入塞北大漠之中,已經晝夜奮戰了近40天。
3次「牽手」央視閱兵直播 配合天衣無縫
本次閱兵直播,已經是中聯重科與央視的第三次「牽手」了。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儀式,經過多方調研考察和慎重篩選,央視首次選擇了中聯重科設備協助完成全部拍攝工作。2015年9月的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中聯重科的起重機、泵車、消防車再次協助央視圓滿完成直播拍攝。
▲中聯重科高端裝備在2015年「九三大閱兵」現場
「我們的設備矗立在長安街一個多月無任何故障,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誇我們的設備先進、可靠。」進入中聯重科工作十餘年,親歷三次閱兵慶典拍攝的起重機服務工程師邱志良對此記憶猶新。
「這次我們又來了,能夠參加如此莊嚴神聖的任務,為國家重大慶典活動服務,我們很自豪!」邱志良心潮澎湃的說。
3天2000公裡 日夜兼程
「我們十餘臺起重機、泵車等設備組成的車隊,6月26日從長沙出發,28日深夜到達朱日和鎮,2000多公裡3天就趕到了。」中聯重科負責全程護送設備的車隊隊長黃春華說,這趟一路向北的路途遙遠而艱辛,但他們還是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務。
黃春華回憶,由於設備車輛過重,行駛速度不能超過70公裡每小時,十餘臺設備需要定時加注柴油,且每行駛200多公裡還需要停車檢查車輛狀態,出發的第一天車隊未能按計劃完成行駛裡程。為了確保後續行程趕上進度,黃春華連夜召集車隊司機開會商議,重新規划行程和目標。
「不完成目標不休息,要把時間搶出來。」黃春華堅定地說。
第二天,黃春華6點組織車隊出發,凌晨12點才到達當日目的地石家莊服務區,然而由於河北高速路段正在整改,服務區無住宿的地方,司機們有的在駕駛室打個盹,有的在地上墊張紙板躺下,度過了難忘的一夜。
▲中聯重科工作人員正在駕駛設備
第三天早上6點,車隊再次踏上徵程,當晚23點45分,車隊終於抵達朱日和鎮,沒來得及吃晚飯的黃春華和隊友們又迅速撲進新的工作中,設備點檢,加注柴油,駕駛車輛進入距離朱日和鎮百餘公裡的基地……待到所有工作結束,天色已經泛白,小鎮正在甦醒了。
中聯重科「天鷹」和「萬向鷹眼」的最佳拍檔
此次中聯重科傾力無償支持的起重機設備,主要被用於架設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天鷹」座二維索道攝像機和「萬向鷹眼」三維索道攝像系統,其中,「天鷹」需要兩臺起重機牽引,高度30米,「萬向鷹眼」則需要四臺起重機沿正方形對角線方向架設,高度40米。
「記得2009年,央視採用的還是歐洲進口的『飛貓』二維索道攝像機系統,2015年,央視自主研發的『天鷹』座二維索道攝像機系統第一次在閱兵直播中亮相。今年又加入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攝像系統之一『萬向鷹眼』,設備是越來越先進了!」邱志良說。
▲中聯重科工作人員正在配合架設央視攝像系統
「這次我們的設備也升級了。」邱志良介紹,為了保證直播畫面的清晰和穩定,兩套索道攝像系統在拍攝過程中,要求十分苛刻,而最關鍵的就是軌道固定要牢靠,吊臂不能有絲毫無規律晃動。
中聯重科此次提供的是其最新研製的4.0產品,不僅整機穩定性強,且更加智能,成為兩套攝像系統的最佳拍檔。「不管是監測底盤壓力,測量風速,還是查看設備支腿狀態,都可以通過設備回傳的數據及時掌握。」邱志良說。
▲中聯重科與央視的工作人員正在討論設備架設方案
不僅如此,中聯重科還提供了56米泵車充當攝像機的「超級大搖臂」,32米雲梯消防車既是前期協助兩套攝像系統架設的「工具車」,也是「長頸鹿攝像機」的高空機位。
「我們消防雲梯車就像是軍演現場的『救火隊員』,哪裡需要就趕去哪裡,跑道上經常可以看到它來去的身影,在一片軍綠中特別耀眼。」消防雲梯車的產品工程師熊憶自豪地說。
沙漠戈壁深處 堅守40天
與前兩次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儀式不同,此次閱兵地點朱日和訓練基地,位於遼闊的塞北大漠,意味著這必定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持久戰」。
「幾乎每天下午都有狂風光顧,有時瞬時風速甚至可以達到10級以上。」 泵車的產品工程師黃大為說,狂風捲起細沙,讓天空瞬時變為黃蒙蒙一片,能見度極低,這不僅是對設備質量的考驗,也是對人的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
▲風沙瀰漫的漠北大地
設備進駐基地後,前期架設工作強度非常大,中聯重科工作組頭頂烈日,迎著風沙,腳踩近尺厚的塵土,克服重重困難,高效完成了勘察路線,確定方案,平整地面,搬運物資,拆裝設備等一系列工作。
▲中聯重科工作人員正在搬運物資
由於項目需要,凌晨兩點起床趕往基地,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一直到下午五點收工,這是工作組的常態。這期間,所有工作人員必須時刻定點守在設備周邊,全力配合央視拍攝。「回到住所,隊員們常常是顧不上吃飯便倒頭就睡了。」黃大為說。
▲中聯重科工作人員正在月色下奔忙
一個人守一臺車,遠離一切通訊工具,長時間面對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為祖國獻力的巨大責任感和榮譽感,支撐隊員們堅持了下來。
40天以來,經過數次演練,20多名隊員們終於等到了最終接受檢閱的這一刻,中聯重科的十餘臺裝備不負眾望,以穩若泰山的表現獲得了央視工作人員的交口稱讚。
▲中聯重科高端裝備等待接受檢閱
「感謝央視對中聯重科的信任。」邱志良說,「中聯重科崇尚精益求精的極致工匠精神,在這裡,全體隊員更加學習和發揚了吃苦耐勞、執著堅守的『閱兵精神』。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看到我們的設備與一旁整齊的軍事裝備相映成輝,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軍事裝備保家衛國,我們的設備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祝福祖國,致敬中國人民解放軍!(本文來自中聯重科起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