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什麼媽
小臭媽你好,請問你的婆家疼你們的寶寶嗎?
我女兒馬上2歲了,婆家人幾乎沒理過我們。月子裡來了20天就回去了,平時根本不關心我們,感覺像是沒有我們這一家人一樣。可能和大兒子家的孩子有感情,但是小兒子家的也是你們的後代啊!
小姑子更是只給我們花了200塊錢,平時根本不理這個侄女。想當初我們沒生孩子的時候,給小姑子和大哥家的孩子都是500.1000地花,輪到我們,沒人搭理了。想想真是意難平啊!
婆家、娘家;大家,小家。經久不衰的話題。
就我自己而言,關於婆家疼不疼寶寶的問題,我覺得是:說疼,也疼;說不疼,也不疼。
總結起來,還是:大家疼自己,其實都超過了疼別人,包括孩子。
不能否認,婆婆對孩子非常有耐心,基本是要什麼就滿足什麼。
諸如此類。奶奶總是有最大的耐心,把一碗飯餵下去。因為對她來說,這就是最疼孩子的表現。
小臭的一切撒潑打滾,奶奶都能笑臉以待。
你可以說她溺愛,對孩子不好,但不能否認她這顆疼孩子的心。
所以雙職工家庭,如果要找人幫忙帶小孩的話,肯定會優先考慮孩子的奶奶或外婆。無他,不管怎樣,她們都會真心對待孩子、疼孩子。找親戚、找保姆、請月嫂,總會讓人放心不下。
婆婆喜歡打麻將,所以我生產完一星期就回老家了,幾天發一次視頻看小臭。
小臭2個多月,我帶他在婆家住了一個月。奶奶每天9點多抱一下孩子就出門,傍晚或者晚上才回來,所以有時候晚上會抱一下、給小臭洗洗澡,有時候回來小臭已經睡了。一個月,在家裡吃了不到10次,其他時間就是在麻將館吃或下館子。
小臭8個多月,奶奶過來帶了5個月,基本每個月都要回去一星期。到小臭1周1的時候,奶奶說要回去15天,小臭就被我送了託管,大家都省心。
在這次疫情之前,爺爺一直在上班,所以見得更少。
婆婆名義上也是在老家照顧小叔子的小孩。家屬弟弟在廣東,弟媳在武漢,所賺也只夠他們自己的花銷,所以這個小孩基本是公公在補貼。
這可以說公婆更疼弟弟的小孩、不疼我們的嗎?也不見得。
一歲半開始,婆婆偷偷把弟弟的小孩送到託管:早上送過去,下午麻將館的阿姨會去把小孩接到麻將館,給他餵飯、讓他看電視,困了就在麻將館的沙發先睡了,婆婆打完麻將再把他抱回家。
這是疼,還是不疼?
你覺得婆家給了大兒子全部,可能撕去那層「光鮮」的表面,也不過如此。
再者,除非獨生子女,否則父母的這把天平,本來就做不到對子女事事公平。特別是一方混得比較不好的時候,父母肯定想的是補貼他、甚至讓混得比較好的幫忙補貼。至少從你的表述上看,你婆家還沒到這一步。我家屬從去年開始,陸續補貼婆家和弟弟,十幾萬了。
比如過年,我們都是給公婆一人3000,第一年公公給了小臭1000,第二和第三年500,就算公婆兩個人給的。
小叔子給小臭送過金子,弟媳也會買衣服,算是禮尚往來了。
你所說的,你們生小孩前,給大伯和小姑子家都是500、1000地花,小姑子只回禮了200。也只能自己看開,不要耿耿於懷於過去的付出,規劃好未來的往來就好了。
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當時你們還沒有小孩,所以開銷可能相對沒那麼大,會比較大方;但有了小孩後,確實很多家庭都會捉襟見肘。關鍵這種也沒處說理兒去,也只能自己咽下了。
最後再回到,「婆家疼你們的寶寶嗎?」的問題。我覺得大部分還都是:
因為更疼自己,所以不管婆家搭理得多還是少,都會有問題。
至少,現在所有的主動權都在你這邊了。
小臭從1周1開始,我每天上班前送他到託管,下午下班再接回來,到現在3歲。當所有人都在說我好辛苦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釋然的:帶小孩的辛苦,和各種各樣的家庭矛盾相比,真的算不了什麼。我甘之如飴。
無關對錯。
畢竟我們誰能說,我比起自己,更疼孩子呢?
孩子是你生的,公婆在人力、財力上多幫忙,是情分,不是本分。
你自己心裡有桿秤,對孩子、對自己、對公婆,都問心無愧,就好。
可以意難平,但別總是難平啦。生活這麼美好,你在這邊止步,就會錯過更多風景。
感謝閱讀!我是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當什麼媽 ,同時也是公務員媽媽、文學碩士、健康管理師。關注孩子和自我的成長,更新不定,選題隨心,盼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