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推介246個村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其中,河南省8個村入選。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伏山鄉裡羅城村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黃莊鄉三合村
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十林鎮習營村
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仙人莊街道餘店村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李老家鄉劉莊村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卞鄉曲村
河南省濟源示範區大峪鎮王莊村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新店鎮堯河廟村
鄧州旅遊產業嶄露新角,習營將繼續打造民俗博物館、美麗村鎮建設加大投入打造鄧州旅遊產業一張靚麗名片!鄧州市習營民俗館,根據《鄧州市習營民俗館布展方案》與展覽館陳列布展的客觀規律,遵從「室雅何須大」的設計理念,通過展示中國習氏文化的起源、發展和變遷,展現中華姓氏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在有限的空間中運用高超新穎的藝術手法,達到內部裝飾與外部建築的和諧統一,吸引和啟發觀眾在最短的時間裡對習氏文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了解,引起觀眾在心靈上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強烈共鳴和由衷讚嘆,使其成為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和中國夢的永恆動力!
鄧州市習營民俗館,分為東、西兩院共42間。東院包括前廳,全國習氏,承恩堂,鄧州習氏,媒體播放廳,中華習氏名人,習氏楹聯詩詞,餘慶堂,習仲勳家風,鄧州習氏譜系及全國習氏族譜,習氏字輩等幾大展區。西院包括戲臺和鄧州習氏民俗文化展區。
大門正中為齊心題寫、石板雕刻的「鄧州習氏」門額,大門右側以木板陰刻的藝術形式的「鄧州習氏民俗館」,點明了整個展館的展示主題。
前廳正中,一座以堰子川山水地貌為主題的鏤空雕花屏風,從古韻悠遠、寧靜祥和的文化意境中,拉開了鄧州習氏文化的展覽帷幕,營造了厚重大氣、莊嚴肅穆的環境氛圍。屏風兩側,放置一組青花對瓶,寓意鄧州習氏一族家庭和睦、宗族平安。前廳大門東間,主要展示中國習氏的分布和聚居情況。右邊少習山的大幅圖片,揭示了習姓源自少習國的歷史源流。左邊風景秀麗的習家池,正是東漢習氏輝煌的有力見證。幅員遼闊的中國地圖上,通過電子地圖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習氏在全國23個省市區、113個縣市區的分布狀況。
鏤空花格與木質邊框的藝術裝飾,與仿古建築的風格一體相融,彰顯了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
展區通過嚴謹有序的版面排列,豐富翔實的圖文資料,以及視頻播放的影像資料,展示了全國習氏在河南、陝西、湖北、江西等省市的重點聚居地區。
前廳大門西間,折頁式的「中華習氏頌」賦予流動的藝術美感,通過字精句煉、一氣呵成的文章敘事,勾勒了一幅中華習氏起源、發展、變遷的歷史長卷。
前廳正堂門額上掛「承恩堂」匾額。前廳院內,景觀石上一隻振翅欲飛的大鵬呼之欲出,旁邊附有「習」的甲骨文、金文、繁體等字體,暗含了「習」字原為幼鳥在鳥巢上振動翅膀演練飛行的造字緣起,同時寓意中國人民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不斷向民族騰飛的遠大目標而不斷奮進!
正堂室內復原古時祭堂形式,中間上掛「崇德尚賢」匾額,正中根據中國傳統建築形式,離後門一定距離處增加兩根方柱,柱間設計一組以線刻山水為背景的可拆卸木質隔板,與原有建築結構融為一體,烘託出隔板前鄧州習氏先祖莊重肅穆、高大偉岸的光輝形象。鄧州習氏一世習思敬的人物塑像神態自若、惟妙惟肖,雕塑左右兩邊四幅以「耕讀傳家」為主題的藝術浮雕,彰顯了習氏一族勤儉持家、崇德尚賢的宗族門風。香案上擺放香爐和一堆蠟燭,前置紅緞錦繡軟墊,供習氏後人拜祖祭宗所用。
東西二牆的木板陰刻「思祖」與「敬宗」四字,凝聚著習氏子孫縷縷「思敬祖宗」之情和睦族敦親之誼。
前廳東廂房正中,在大幅中國地圖上展示鄧州習氏向外遷徙的路線圖,展臺展示習營新農村沙盤。當觀眾觸動沙盤展臺前的電子查詢設備,正中牆面的中國地圖上將會相應的顯示鄧州習氏某一遷徙線路的地區情況,通過多媒體投影中播放的影視短片,生動演繹出鄧州習氏遷徙路上那些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兩側牆面通過版面、實物等展示形式,展示鄧州習氏聚居地鄧州市、富平縣等地習氏的發展變遷。
媒體播放廳以播放有關習氏文化的視頻為主,運用現代高新技術,通過功能強大的設備系統,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般的視覺盛宴。
前廳西廂房,通過古樸雅致的圖文設計,重點展示從古至今39位習氏名人,他們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對社會發展均作出了一定貢獻。觀眾可通過廂房正中的電子翻書,了解更多習氏名人的生平事跡。
傳統紋飾點綴的人物展板,精美花格裝飾的展牆展櫃,烘託了習氏一族儒雅博學、建樹非凡的宗族形象。
全國習氏名人錄與全國習氏烈士名錄,通過文字表格的展示形式,展示了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貢獻的三百多位習氏名人,以及為中國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三十多名革命先烈,他們是習氏的驕傲,更是祖國的驕傲!
前廳西廂房北頭,主要展示習氏楹聯、習氏詩詞文化。廂房正中,以仿磚牆木門造型為背景,以朱紅色的立柱為展示載體,兩側採用簡牘的藝術形式,展示文辭優美、對仗工整的習氏楹聯。通過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的氛圍渲染,更加反映了習氏一族文脈流長、人才輩出的深厚底蘊。
通過多媒體投影投射在牆面上的視頻短片,使觀眾在色彩豐富、清新撲面的畫面中,在抑揚頓挫、聲韻悠揚的朗讀聲中,品味字斟句酌、文採飛揚的文學意境。
大小不一、相疊交錯的詩詞版面,將詩詞的音樂美、畫面美、建築美完美地結合起來,營造了古典質樸、和諧雅致的文化氛圍。
室內靠後牆正中木龕中,擺放鄧州習氏一世始尊習思敬牌位。前方長形條案擺放鄧州習氏後世祖先牌位,香案前放置紅緞錦繡軟墊,供習氏後人拜祖祭宗所用。
東西二牆上書石板雕刻的「忠孝」、「仁義」四字,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與處世哲學。
後廳東廂房,通過「良好家風,源遠流長」、「農民本色,赤字情懷」、「光明磊落,寬宏大度」、「自甘清貧,儉約率家」、「廉潔自律,克己奉公」、「尊老敬賢,不忘鄉梓」、「言傳身教,嚴慈相濟」七個部分,展示了習仲勳同志具有先進時代特色和優秀文化內涵的良好家風,閃爍著共產黨人的廉潔自律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大幅油畫再現了習仲勳在廣東主政期間,親切接見鄧州習營鄉親的動人畫面,反映了習仲勳同志不忘鄉梓、平易近人的偉人風範。
一幅幅沉澱歷史記憶的黑白照片,一件件折射習仲勳同志精神的曾用物品,結合習仲勳大型文獻紀錄片,動靜結合生動再現了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廉潔自律、光明磊落,尊老敬賢、嚴慈相濟的光輝形象和崇高品質。
樹狀的鄧州習氏譜系圖,通過中國傳統木刻工藝,展示出鄧州習氏一脈及中國習氏的發展傳承。
簡約古樸、錯落有致的木質展牆上,通過簡牘的藝術形式,展示分布在全國不同地區的習氏字輩。
迎面戲臺,木板上一組展示鄧州大調曲子表演的線刻人物栩栩如生、富有情趣,結合戲臺兩側牆面表現戲曲表演的藝術浮雕,反映了這一歷史悠久、漸行漸遠的民間絕唱。
第一方案,布置戲劇舞臺場景,院內擺放若干座椅板凳,根據需要進行定時戲曲演出,充分吸引觀眾駐足停留、一賞妙曲,品酌鄧州曲藝的精彩絕倫、餘音繞梁。
第二方案,戲臺上設計一組戲劇表演人物雕塑,院內擺放長條板凳若干,部分板凳上設計若干或拍手叫好,或漸入戲境,或點頭微笑的人物雕塑,作為一處文化景觀,同時吸引觀眾拍照留念。院內兩側廊房,採用碑刻藝術展示鄧州習氏的書法、繪畫作品。
展區整體以青石磚牆為背景,凸顯濃鬱的民俗文化氣息。一幅描繪鄧州習氏聚居地社會面貌的繪畫長卷,結合多媒體投影投射的民間活動動態影像,生動地表現了鄧州習氏民俗文化的豐富多彩、源遠流長。
通過展示生禮、百歲、開鎖子、壽禮等民俗圖片,一組展示迎親習俗的微縮模型等藝術形式,充分展現了五彩繽紛、鮮明獨特的鄧州習氏民風民俗。
嫁娶文化展區,通過還原嫁娶時房間的布局陳設,「囍」字、紅聯、紅布、紅綢等的裝飾點綴,渲染了一派喜結連理、幸福美滿的婚嫁氛圍。衣架上掛新郎新娘婚慶服裝,以供觀眾體驗婚慶習俗攝影留念時使用。
中堂、架子床、雕花衣櫃,食盒、被褥、酒罈、臉盆架等實物陳列,真實反映了鄧州嫁娶的文化特色。
生活用具展區,通過陳列籮筐、鬥具、簸箕、竹籠、紡車、木桶、水缸、鬥笠等等傳統農家生活用具,反應鄧州習氏傳統質樸、親切自然的淳樸民風。
據悉,為貫徹落實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部署,加快建設一批美麗休閒鄉村,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推介活動。經各地認真推薦、專家嚴格審核和網上公示等程序,推介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梁家莊村等246個村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希望獲得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稱號的鄉村珍惜榮譽,繼續弘揚務實創新精神,深度發掘農業功能,加強配套設施建設,不斷豐富業態類型,打造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景點,帶動鄉村繁榮和農民就業增收。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要求,紮實推進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實施,加強指導服務,加大政策扶持,強化宣傳推介,培育知名品牌,加快建設創新引領產業美、生態宜居環境美、鄉土特色風貌美、人文和諧風尚美、業新民富生活美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休閒鄉村,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精彩回顧▼
鄧州市文渠鎮:以產業振興為突破 引領鄉村振興
鄧州市古城街道辦事處召開省級衛生城市覆審(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講評表彰會
下足「繡花」功夫 決勝脫貧攻堅——鄧州市召開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
公安局不受理的證明找誰開?這下全說清楚了!